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政策給力 小粉條迸發大能量

十九大報告摘要

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人物名片

宋維洲, 1970年出生, 乳山市乳山寨鎮赤家口村人, 繼承祖傳漏粉工藝開設粉條廠, 後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與生產設備實現粉條產業化生產, 成立乳山市維洲地瓜種植專業合作社, 並創立“吃佳口”牌粉條。

我的獲得感

繼承發揚傳統產業, 並成功轉型, 2013年“吃佳口”牌粉條被批准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今, 粉條年產量高達300萬斤, 銷售額年逾千萬。

我的小目標

在繼續發展粉條生產的基礎上, 充分利用新建的大型沼氣工程,

實現迴圈發展和綠色發展。

幸福故事

政策給力 小粉條迸發大能量

威海新聞網訊 乳山市乳山寨鎮赤家口村土質適合地瓜生長, 早在200多年前就有了地瓜粉條加工業。 隨著地瓜的收穫, 眼下, 各地大大小小的粉條廠都開始忙活起來, 作為盛產地瓜的赤家口村自然也不例外, 宋維洲在繼承傳統漏粉工藝的基礎上, 將粉條製作產業化, 並開拓出綠色發展的新模式, 帶動村民走上了共同致富之路。

工人在粉條晾曬場忙碌。

成立合作社, 促成粉條產業化發展

10月27日下午, 乳山市乳山寨鎮赤家口村的乳山市維洲地瓜種植專業合作社裡, 伴隨著“轟隆隆……”的巨大鏟車聲, 一堆堆像“小山”一樣的地瓜被鏟到大型清洗設備中。 地瓜在這裡被充分清洗後, 歷經打漿、分離、沉澱……最後晾曬成粉條, 包裝成品。

該合作社生產廠區近30畝, 除了前後廠院和辦公場所, 還設置了冷庫、漏條車間、晾曬車間和包裝車間等多個車間, 稱為大型產業化生產一點也不誇張。

眼前的產業化粉條生產線, 可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

宋維洲家裡有一手粉條加工的好技術。 2008年, 他繼承祖傳技術在村裡開起了粉條加工廠, 由於採用漏粉工藝, 粉條物美價廉, 廠子很快火起來。

合作社的成立, 實現了農業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 既保證了產品品質的可控性, 又使傳統的粉條加工煥發新活力。 “到現在, 我也為當初成立合作社, 果斷轉型而慶倖。 ”宋維洲笑著說。

2013年, 合作社註冊“吃佳口”牌粉條, 同一年, “吃佳口”牌粉條被批准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4年通過食品品質安全QS認證。 宋維洲因此成為當地的“風雲人物”。

工人在裝箱。

高價收購村民地瓜, 實現互利共贏

先富起來的宋維洲並沒有忘記鄉親, 他也深知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他說, 成立合作社後, 他為村民免費提供優選地瓜苗和種植技術, 然後以高於市場的價格優先收購地瓜。

村民們種植地瓜的積極性立刻高漲, 紛紛擴大種植規模。 目前, 該合作社已發展社員158戶, 種植面積達到4000餘畝, 年產地瓜12500噸。

45歲的張永玲, 既是合作社的社員也是合作社的員工,

“我和丈夫都在這裡工作, 不用到外地打工, 留在家裡也能掙錢, 真的特別好。 ”張永玲還說, 現在村裡農戶種植的地瓜都不愁銷路, 每年的收益也很可觀。

與此同時, 宋維洲也不忘提升工廠的加工水準。 去年, 由工廠自行設計的國內首家粉條晾曬車間正式落成, 相較于傳統的戶外晾曬, 車間可有效控制溫度、風力等因素, 大大提高了粉條加工的速度和品質。 如今, 產品已銷到濟南、青島、煙臺等地, 深受歡迎。

產業化的不斷提升, 增加了地瓜原料和用工需求, 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而當地村民的積極性又支持了粉條產業化的更快更好發展, 形成良好的產業迴圈。

宋維洲(左)查看粉條品質。

新建綠色工程,堅定持續發展之路

隨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以及銷售的穩定增長,宋維洲將目光投向了粉條生產中的廢水廢渣。去年,宋維洲從鎮上瞭解到,沼氣工程對於經濟持續發展和保護環境有諸多好處,便有點心動。

得知政府鼓勵環保,並有較大力度的補貼後,宋維洲再無後顧之憂,立刻申請大型沼氣池工程。現今,沼氣池正在修建中,預計11月底便可建成。

這座800立方米的沼氣池,不但可以消化粉條加工產生的廢物,轉化出的沼氣、沼渣、沼液也各有所用。沼氣可用于合作社廠區的發電,沼渣可以充當地瓜生長的有機肥料,沼液則可以充當有機蔬菜的肥料,同時還是天然無污染的殺蟲劑。

“除了在建的沼氣池,我們還在修建有機蔬菜大棚。”宋維洲介紹,合作社接下來將逐步推廣一系列綠色產品,真正找到適合赤家口村農業發展的新路子。

“我們祖上三代都是做粉條的,到我這不能丟了這門手藝,而且還要緊跟時代步伐。”除去對祖傳手藝的使命感,宋維洲認為,粉條廠,乃至合作社的成功,都離不開國家的好政策,“國家對農村的扶持力度非常大,農村是真的商機無限。”

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將農村的發展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宋維洲對自己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產業之路信心更足。

相關新聞

乳山寨鎮共有88家農民合作社

近年來,乳山市乳山寨鎮政府每年拿出專項財政資金,作為支持特色產業發展的獎勵基金,用以獎勵規模化流轉的特色產業大戶和合作社帶頭人。並按照突出典型、以點帶面的原則,細化考核辦法,重抓措施落實,激發農村幹部、種養大戶帶領群眾發家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此外,該鎮還以品牌化行銷思維提升農業,對特色農產品進行統一包裝,並設立村級淘寶服務站作為特色農產品的推介組織,加大特色農產品推廣力度。眼下,該鎮已與阿裡巴巴、京東、家家悅等大公司合作,並逐步建立覆蓋全鎮特色農產品、特色村的鎮域電商和銷售推介平臺。

截至目前,乳山寨鎮共有農民合作社88家,威海市級示範社8家、省級示範社4家,另外,還有家庭農場27家。通過以龍頭為帶動,立足“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原則,按照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創樹綠色生產理念,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構築起產業結構調整新框架。

宋維洲(左)查看粉條品質。

新建綠色工程,堅定持續發展之路

隨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以及銷售的穩定增長,宋維洲將目光投向了粉條生產中的廢水廢渣。去年,宋維洲從鎮上瞭解到,沼氣工程對於經濟持續發展和保護環境有諸多好處,便有點心動。

得知政府鼓勵環保,並有較大力度的補貼後,宋維洲再無後顧之憂,立刻申請大型沼氣池工程。現今,沼氣池正在修建中,預計11月底便可建成。

這座800立方米的沼氣池,不但可以消化粉條加工產生的廢物,轉化出的沼氣、沼渣、沼液也各有所用。沼氣可用于合作社廠區的發電,沼渣可以充當地瓜生長的有機肥料,沼液則可以充當有機蔬菜的肥料,同時還是天然無污染的殺蟲劑。

“除了在建的沼氣池,我們還在修建有機蔬菜大棚。”宋維洲介紹,合作社接下來將逐步推廣一系列綠色產品,真正找到適合赤家口村農業發展的新路子。

“我們祖上三代都是做粉條的,到我這不能丟了這門手藝,而且還要緊跟時代步伐。”除去對祖傳手藝的使命感,宋維洲認為,粉條廠,乃至合作社的成功,都離不開國家的好政策,“國家對農村的扶持力度非常大,農村是真的商機無限。”

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將農村的發展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宋維洲對自己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產業之路信心更足。

相關新聞

乳山寨鎮共有88家農民合作社

近年來,乳山市乳山寨鎮政府每年拿出專項財政資金,作為支持特色產業發展的獎勵基金,用以獎勵規模化流轉的特色產業大戶和合作社帶頭人。並按照突出典型、以點帶面的原則,細化考核辦法,重抓措施落實,激發農村幹部、種養大戶帶領群眾發家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此外,該鎮還以品牌化行銷思維提升農業,對特色農產品進行統一包裝,並設立村級淘寶服務站作為特色農產品的推介組織,加大特色農產品推廣力度。眼下,該鎮已與阿裡巴巴、京東、家家悅等大公司合作,並逐步建立覆蓋全鎮特色農產品、特色村的鎮域電商和銷售推介平臺。

截至目前,乳山寨鎮共有農民合作社88家,威海市級示範社8家、省級示範社4家,另外,還有家庭農場27家。通過以龍頭為帶動,立足“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原則,按照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創樹綠色生產理念,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構築起產業結構調整新框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