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南沙再創全國領先!自貿區範圍內首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一委一院”正式揭牌!

【這是廣州南沙的官方微信—南沙發佈】

在今日頭條、騰訊天天快報亦可搜索關注

今日,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在南沙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大樓正式揭牌。

南沙區副區長阮曉紅與廣東省人社廳調解仲裁處副處長吳幼珍、廣州市人社局副局長陳建龍、廣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院長馬麗娜共同為自貿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院)揭牌, 區編辦、自貿辦、武裝部、司法局、法制辦、法院、總工會、企業聯合會等單位參加揭牌儀式。

繼今年5月份南沙成立全國首個自貿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後, 南沙又成立全國首個自貿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 仲裁院作為仲裁委的辦事機構, 將逐步發揮在自貿區勞動仲裁機制及服務創新上的功能作用。

業內人士認為, 這是南沙在推動自貿區構建法治化營商環境及構建和諧勞動關係釋放的又一積極信號。

南沙自貿區的“三大發展趨勢”

近年來, 南沙自貿區服務國家戰略功能能力日益凸顯, 並朝打造廣東高水準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和加快建設廣州城市副中心方向邁進,

小南從自貿區勞動仲裁院瞭解到, 作為國內首個自貿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實體辦事機構, 其成立與南沙自貿區“三大發展趨勢”密不可分:

1

一方面, 循自貿區政策優勢, 企業進駐數量大幅增長, 自貿區掛牌以來新設企業37141家, 全區二三產業從業人員37萬多人;

資料圖

2

另一方面, 在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及集群註冊、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利好政策刺激下, 自貿區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企業類型更趨多樣化, 包括航運物流、金融、融資租賃、跨境電商等行業經濟主體加速落戶;

資料圖

3

此外, 隨著南沙對外開放水準的逐步提升, 越來越多境外(外籍)人士在南沙創業就業, 據不完全統計, 目前在南沙從業的台港澳及外籍人士較自貿區掛牌前增加了73%, 這些都對勞動仲裁辦案水準的專業化、高效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 專門的自貿區勞動仲裁機構便應運而生。

勞動爭議呈現出新的形態

“無論是企業發展還是勞動者就業形式,自貿區產業發展的觸角正不斷延伸,勞動爭議也呈現出新的形態。”自貿區勞動仲裁委主任、南沙區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慶義告訴小南。

以跨境電商為例,可能存在企業註冊地與實際用工地不一致的情況,部分企業傾向於通過網路、微信等管道開拓業務和實施內部管理。為妥善應對新形勢,勞動仲裁委正逐步強化對自貿區新型勞動關係的研判,並探索在區內推動企業建立勞動糾紛替代解決機制。

小南瞭解到,新型案件涉及跨境電商、商務金融、資訊技術等多個領域,一些案件的裁決可能會在全國範圍內產生示範意義。

打造資訊一體化“智慧仲裁庭”

南沙區政府高度重視勞動仲裁實體化建設,自貿區勞動仲裁院已重新選址,按照“十年不落後、爭當全國典範”的規劃要求,著力打造以服務為中心的“互聯網+仲裁”,按照全省“三系統一平臺”資訊化建設標準,實現辦案管理和監督智慧化,案件智慧分析、趨勢監測,提供線上調解、仲裁庭審。

讓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

值得一提的是,為打造資訊一體化“智慧仲裁庭”,自貿區勞動仲裁院將配備國際先進的網路仲裁庭和中央集成顯示控制室,在自貿區仲裁院就可組織跨地區網路庭審、即時監控、遠端監控庭審現場,通過運用互聯網、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現代科學技術,仲裁庭審工作將全程公開、全程留痕、全程可視、全程監督,實現仲裁及管理工作高度智慧化運行,努力讓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

在全省率先實行裁決結果互聯網公開

自貿區勞動仲裁院按照南沙“小政府、大社會”的機構管理理念,與行政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為“一套人馬、兩個牌子”,機構設置實現立案、審理、監督的分離,聘任包括律師、國企人員等在內的32名兼職仲裁員。

南沙積極創新與香港接軌的自貿區“便民、靈活、高效”勞動仲裁服務模式,鎮街政務服務中心均設仲裁服務視窗,形成“10分鐘收件服務圈”,按照“南、北、中”共佈局8個仲裁庭、派出庭和流動庭,逐步實現覆蓋自貿區範圍的“10分鐘開庭服務圈”,對重大案件、集體案件開通週末辦案“綠色通道”,全區案件辦結為29天,比法定時間提效36%。

仲裁文書採取“全流程免費郵政專遞”送達服務,聯合通信平臺創新電子送達模式。為保障自貿區勞動仲裁案件審理過程的公開、公平、公正,南沙在全省率先實行裁決結果互聯網公開。

自貿區勞動仲裁院院長李肖芬表示,自貿區勞動仲裁院掛牌成立後,將進一步加強對自貿區新企業形態和新型勞動關係的研判,提升專業化仲裁能力和仲裁質效,積極借鑒香港靈活便民仲裁做法,在法律法規允許的框架下,結合南沙自貿區實際開展機制創新。

同時,及時向企業和有關部門發送仲裁建議書,定期發佈涉自貿區勞動仲裁案件審理情況,為南沙自貿區行業產業健康發展提供法治保障,為南沙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優化法治服務。

案例

介紹

孫女士是某跨境電商企業職工,該企業的實際辦公地點在南沙區外,企業未為孫女士繳納生育保險且在生育期間未向其支付工資,懷孕生產後孫女士向勞動仲裁委提請仲裁。

但開庭當天企業未出席參加庭審,為及時有效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仲裁員對孫女士曉之以理,休庭建議其緩和情緒與企業嘗試調解解決,通過電話誠懇溝通後,企業方同意與孫女士案後協商調解。

最終以孫女士撤銷仲裁結案,2天后孫女士與企業協商達成一致,並向仲裁員發送了企業支付款項的記錄。

編輯:劉嘉欣

勞動爭議呈現出新的形態

“無論是企業發展還是勞動者就業形式,自貿區產業發展的觸角正不斷延伸,勞動爭議也呈現出新的形態。”自貿區勞動仲裁委主任、南沙區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慶義告訴小南。

以跨境電商為例,可能存在企業註冊地與實際用工地不一致的情況,部分企業傾向於通過網路、微信等管道開拓業務和實施內部管理。為妥善應對新形勢,勞動仲裁委正逐步強化對自貿區新型勞動關係的研判,並探索在區內推動企業建立勞動糾紛替代解決機制。

小南瞭解到,新型案件涉及跨境電商、商務金融、資訊技術等多個領域,一些案件的裁決可能會在全國範圍內產生示範意義。

打造資訊一體化“智慧仲裁庭”

南沙區政府高度重視勞動仲裁實體化建設,自貿區勞動仲裁院已重新選址,按照“十年不落後、爭當全國典範”的規劃要求,著力打造以服務為中心的“互聯網+仲裁”,按照全省“三系統一平臺”資訊化建設標準,實現辦案管理和監督智慧化,案件智慧分析、趨勢監測,提供線上調解、仲裁庭審。

讓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

值得一提的是,為打造資訊一體化“智慧仲裁庭”,自貿區勞動仲裁院將配備國際先進的網路仲裁庭和中央集成顯示控制室,在自貿區仲裁院就可組織跨地區網路庭審、即時監控、遠端監控庭審現場,通過運用互聯網、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現代科學技術,仲裁庭審工作將全程公開、全程留痕、全程可視、全程監督,實現仲裁及管理工作高度智慧化運行,努力讓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

在全省率先實行裁決結果互聯網公開

自貿區勞動仲裁院按照南沙“小政府、大社會”的機構管理理念,與行政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為“一套人馬、兩個牌子”,機構設置實現立案、審理、監督的分離,聘任包括律師、國企人員等在內的32名兼職仲裁員。

南沙積極創新與香港接軌的自貿區“便民、靈活、高效”勞動仲裁服務模式,鎮街政務服務中心均設仲裁服務視窗,形成“10分鐘收件服務圈”,按照“南、北、中”共佈局8個仲裁庭、派出庭和流動庭,逐步實現覆蓋自貿區範圍的“10分鐘開庭服務圈”,對重大案件、集體案件開通週末辦案“綠色通道”,全區案件辦結為29天,比法定時間提效36%。

仲裁文書採取“全流程免費郵政專遞”送達服務,聯合通信平臺創新電子送達模式。為保障自貿區勞動仲裁案件審理過程的公開、公平、公正,南沙在全省率先實行裁決結果互聯網公開。

自貿區勞動仲裁院院長李肖芬表示,自貿區勞動仲裁院掛牌成立後,將進一步加強對自貿區新企業形態和新型勞動關係的研判,提升專業化仲裁能力和仲裁質效,積極借鑒香港靈活便民仲裁做法,在法律法規允許的框架下,結合南沙自貿區實際開展機制創新。

同時,及時向企業和有關部門發送仲裁建議書,定期發佈涉自貿區勞動仲裁案件審理情況,為南沙自貿區行業產業健康發展提供法治保障,為南沙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優化法治服務。

案例

介紹

孫女士是某跨境電商企業職工,該企業的實際辦公地點在南沙區外,企業未為孫女士繳納生育保險且在生育期間未向其支付工資,懷孕生產後孫女士向勞動仲裁委提請仲裁。

但開庭當天企業未出席參加庭審,為及時有效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仲裁員對孫女士曉之以理,休庭建議其緩和情緒與企業嘗試調解解決,通過電話誠懇溝通後,企業方同意與孫女士案後協商調解。

最終以孫女士撤銷仲裁結案,2天后孫女士與企業協商達成一致,並向仲裁員發送了企業支付款項的記錄。

編輯:劉嘉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