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神奇的九寨:你是否仍是人間的天堂?(寄上兩封寫給九寨的“情書”)

編者按:

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 九寨溝地區發生了7.0級地震, 一時間九寨溝牽動了國人的心。 地震究竟對九寨溝造成了怎樣的傷害?震後九寨溝該如何進行科學合理的修復?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國人的心頭。 特此, 我們邀請九寨溝管理局高級工程師鄧貴平博士, 講述和分享九寨溝的前世今生以及震後所採取的應對措施。

九寨, 鳳凰涅槃後, 她更加美麗。 讓我們期待她的再次盛開, 期待去目睹她更美的身姿與容顏。

——朱曉華

中國地理資源期刊微信平臺總編室

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 震源深度為20公里, 震中位於丹祖溝北側支溝(33.20°N, 103.82°E), 最大烈度9度。

這次地震為走滑型地震, 發震的是岷江斷裂東側與之平行的近南北走向的斷裂, 這條斷裂也是虎牙斷裂的北延部分, 引發斷層破裂錯動的主導動力來自於印度次大陸北進導致巴顏喀拉塊體邊界斷裂持續的活動。

地震對九寨溝景區的交通等基礎設施和售票中心等旅遊服務功能設施造成不同程度破壞, 諾日朗瀑布出現泄流, 火花海潰堤, 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和水環境受到較強烈擾動。

地震發生以後, 社會各界對景區的受災情況十分關注, 想瞭解災後的九寨是否還一樣美麗?今天我們請到了鄧貴平高級工程師為我們講述九寨的前世今生及美好的未來。

九寨溝以高山岩溶水景為特色, “翠湖”、“疊瀑”、“雪山”、“彩林”、“藍冰”是其真實寫照。

九寨溝自然景觀的形成是多種內外營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是大自然歷經數億年千錘百煉造就。

構造運動長期對碳酸鹽岩成景地層作用, 使九寨溝在晚三疊世末結束海侵歷史, 由海洋上升為陸地。

在冰川、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內外力作用疊加下堰塞河道後蓄水成湖或跌水成瀑,如低處主溝中滑坡、崩塌堰塞形成五花海、天鵝海和下季節海,以及諾日朗瀑布和樹正瀑布。

流水、岩溶和生物作用對九寨溝既有景觀長期作用,精雕細琢,使九寨溝自然美景更加瑰麗神奇。

震後的九寨溝依舊美麗

從震前震後的衛星遙感對比圖看,長海幾乎沒與受到這次地震影響;只要長海康健,九寨水景格局就不會發生改變。

九寨母親海“長海”水量充盈如初

九寨神山“紮伊紮嘎”挺拔如昨

小家碧玉“五彩池”美麗依舊

大家閨秀“五花海”驚豔如故

靜靜的五花海棧橋為您守候

空空的樹正棧橋等待您來

您依然能看見靜若止水的鏡海

依然能瞧見栩栩如生的“臥龍”

依然能欣賞到“樹在水中生,水在林間流”的諾日朗群海

依然能領略到珠連玉串的樹正溝

您將鑒賞到火花海與雙龍海融會貫通的神韻

氣勢磅礴的珍珠灘瀑布依然讓您高山仰止

震後新生的雙龍海瀑布將令您耳目一新

震後“飛”來石會令您瞠目結舌

您依然能夠品味到九寨春的浪漫、夏的激情、秋的嫵媚和冬的靈動

您依然會驚奇發現九寨溝的晶瑩剔透

九寨成於地震,必將興于地震

未來的九寨,更值得您期待

從院士到工程師各級專家都對九寨災後重建提供技術支援

崔鵬院士率領專家實地踏勘地震對九寨的影響

從世界遺產組織到人與生物圈保護區都給予九寨溝災後重建科學指導

人與生物圈專家組考察九寨溝災後恢復重建座談會

從中央到地方都對九寨災後重建給予財政支持

省委書記親自掛帥和省州領導衝鋒上陣的

災後重建新模式有9點值得您期待

景區空間佈局將進一步優化,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科研、教育、遊憩等綜合功能將更加協調;

遊客體驗將實現多維度,您將清晰地看到大自然塑造九寨溝的最新形跡;

景區道路、棧道、生態環保廁所、休息亭等規劃建設將進一步與國際接軌,解說系統將更富科學內涵;

溝口立體式遊客中心功能會更加豐富,將成為九寨溝地標性建築;

自然地理博物館和民俗文化博物館將升級或新建,展示將更加現代化;

九寨溝大資料中心將為九寨溝管理決策提供大資料支撐;

九寨溝遺產綜合監測大資料平臺將為九寨溝的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溝外漳紮特色小鎮建設將帶給您更多方便、更多驚喜;

九寨溝縣全域旅遊發展將為您提供更多選擇、更多停留的理由。

從“智慧景區”到“國家公園”等先進理念

都將引領九寨未來發展

勤勞智慧的九寨人非常重視科學研究和現代技術的應用,在全國率先提出和建設數位景區和智慧景區,率先實施“溝內遊溝外住”,率先引進綠色環保觀光車……震前年接待遊客已突破500萬人次;震前從960多處世界遺產地評比中脫穎而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遺產可持續發展最佳示範獎;震前在科研方面,九寨溝擁有: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科技部)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省級)

院士工作站(州級)

震後重建提升,九寨溝將本著感恩自然、敬畏自然之心,在規劃建設和生態、景觀修復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努力將九寨溝建成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典範。

理學博士,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後,阿壩州學術帶頭人,在九寨溝管理局從事旅遊地學、國家公園和世界遺產保護等領域相關管理和研究,主持和參與了數項國家重大科研課題,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著作2本。主持或參與的主要國家級科研項目: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九寨溝水資源與生態安全保護關鍵技術合作研究(2013DFR90670), 2013-2016.( 主持)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智慧導航搜救終端及其區域應用示範系統(2011BAH05B08),2011-2014.(參與)

國家863 計畫重大專項.基於時空分流管理模式的RFID 技術在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地震遺址的應用(2008AA04A107),2009-2012.(參與)

兩封寫給九寨的“情書”

文: 中國地理資源期刊網

蹇代君、鄧貴平、王偉及四川測繪地理資訊局

由海洋上升為陸地。

在冰川、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內外力作用疊加下堰塞河道後蓄水成湖或跌水成瀑,如低處主溝中滑坡、崩塌堰塞形成五花海、天鵝海和下季節海,以及諾日朗瀑布和樹正瀑布。

流水、岩溶和生物作用對九寨溝既有景觀長期作用,精雕細琢,使九寨溝自然美景更加瑰麗神奇。

震後的九寨溝依舊美麗

從震前震後的衛星遙感對比圖看,長海幾乎沒與受到這次地震影響;只要長海康健,九寨水景格局就不會發生改變。

九寨母親海“長海”水量充盈如初

九寨神山“紮伊紮嘎”挺拔如昨

小家碧玉“五彩池”美麗依舊

大家閨秀“五花海”驚豔如故

靜靜的五花海棧橋為您守候

空空的樹正棧橋等待您來

您依然能看見靜若止水的鏡海

依然能瞧見栩栩如生的“臥龍”

依然能欣賞到“樹在水中生,水在林間流”的諾日朗群海

依然能領略到珠連玉串的樹正溝

您將鑒賞到火花海與雙龍海融會貫通的神韻

氣勢磅礴的珍珠灘瀑布依然讓您高山仰止

震後新生的雙龍海瀑布將令您耳目一新

震後“飛”來石會令您瞠目結舌

您依然能夠品味到九寨春的浪漫、夏的激情、秋的嫵媚和冬的靈動

您依然會驚奇發現九寨溝的晶瑩剔透

九寨成於地震,必將興于地震

未來的九寨,更值得您期待

從院士到工程師各級專家都對九寨災後重建提供技術支援

崔鵬院士率領專家實地踏勘地震對九寨的影響

從世界遺產組織到人與生物圈保護區都給予九寨溝災後重建科學指導

人與生物圈專家組考察九寨溝災後恢復重建座談會

從中央到地方都對九寨災後重建給予財政支持

省委書記親自掛帥和省州領導衝鋒上陣的

災後重建新模式有9點值得您期待

景區空間佈局將進一步優化,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科研、教育、遊憩等綜合功能將更加協調;

遊客體驗將實現多維度,您將清晰地看到大自然塑造九寨溝的最新形跡;

景區道路、棧道、生態環保廁所、休息亭等規劃建設將進一步與國際接軌,解說系統將更富科學內涵;

溝口立體式遊客中心功能會更加豐富,將成為九寨溝地標性建築;

自然地理博物館和民俗文化博物館將升級或新建,展示將更加現代化;

九寨溝大資料中心將為九寨溝管理決策提供大資料支撐;

九寨溝遺產綜合監測大資料平臺將為九寨溝的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溝外漳紮特色小鎮建設將帶給您更多方便、更多驚喜;

九寨溝縣全域旅遊發展將為您提供更多選擇、更多停留的理由。

從“智慧景區”到“國家公園”等先進理念

都將引領九寨未來發展

勤勞智慧的九寨人非常重視科學研究和現代技術的應用,在全國率先提出和建設數位景區和智慧景區,率先實施“溝內遊溝外住”,率先引進綠色環保觀光車……震前年接待遊客已突破500萬人次;震前從960多處世界遺產地評比中脫穎而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遺產可持續發展最佳示範獎;震前在科研方面,九寨溝擁有: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科技部)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省級)

院士工作站(州級)

震後重建提升,九寨溝將本著感恩自然、敬畏自然之心,在規劃建設和生態、景觀修復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努力將九寨溝建成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典範。

理學博士,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後,阿壩州學術帶頭人,在九寨溝管理局從事旅遊地學、國家公園和世界遺產保護等領域相關管理和研究,主持和參與了數項國家重大科研課題,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著作2本。主持或參與的主要國家級科研項目: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九寨溝水資源與生態安全保護關鍵技術合作研究(2013DFR90670), 2013-2016.( 主持)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智慧導航搜救終端及其區域應用示範系統(2011BAH05B08),2011-2014.(參與)

國家863 計畫重大專項.基於時空分流管理模式的RFID 技術在自然生態保護區和地震遺址的應用(2008AA04A107),2009-2012.(參與)

兩封寫給九寨的“情書”

文: 中國地理資源期刊網

蹇代君、鄧貴平、王偉及四川測繪地理資訊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