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點贊」請系好安全帶!石獅法院以“簡”化繁,讓訴訟走上“快車道

點擊上方

“石獅法院”

可以訂閱哦!

請注意!請注意!

石獅法院以“簡”化繁

讓訴訟走上了“快車道”!

這或許是石獅法院史上最最最最“快”的文章啦!

近年來, 石獅法院堅持改革創新, 以案件為要素, 以效率為導向, 以繁簡為突破, 深化審判方式改革, 創新審判工作機制, 優化司法資源配置, 深度融合資訊應用, 全面推進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工作。 今年6月, 石獅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國法院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示範法院”。

改革審判方式 , 提升案件質效

核心提示:

不斷更新審判觀念, 加快推進以分流調解速裁為主要內容的“分調裁”機制改革, 大力提升審判質效。

源頭高效分流

改變分流模式, 出臺《民商事案件繁簡分流、隨機分案的規定》, 率先在民商事案件中實行繁簡分流、隨機分案, 建立以案件為要素, 以效率為導向的集中分流制度;優化分流程式, 在立案庭設立專職程式分流員, 明確工作職責, 規範分流程式, 由分流員根據法律規定、案件特點及當事人意願, 為人民群眾提供“定制服務”;提高分流效率, 要求案件程式分流一般應當在登記立案當日完成, 最長不超過三日, 做到導入快速、流轉高效、銜接順暢,

避免案件在分流階段積壓留滯, 影響整體效率。 2017年3月至今共分流案件4965件, 當日分流率達99.1%。

簡案快調速裁

對簡單民商事案件, 在3個立案視窗配備4名專職人民調解員, 開展訴前調解分流工作, 訴訟服務中心成立調解速裁中心, 組建“1+1+1”模式(即1個員額法官+1個法官助理+1個書記員)審判團隊4個, 由速裁法官分類辦理除速裁案件負面清單之外的其餘案件類型。 2017年至今4名專職調解員調解案件1057件, 2017年4月民商事速裁試運行至今共速裁案件807件, 平均審理期限20天。 對輕微刑事案件, 制定《輕微刑事案件快速審理機制的若干意見》, 在被告人自願認罪的前提下, 嚴格遵循法定程式, 簡化工作流程、縮短辦案期限, 指定專門的審判團隊,

由獨任法官每週定期審理該類案件, 2017年至今共適用輕微刑事案件快速審理機制審結案件511件, 平均審理期限7天。

類案專業審理

設立交通巡迴法庭、勞動法庭、家事審判合議庭、金融審判合議庭, 組建專業審判團隊專門審理交通、勞動、家事及金融類型案件,

創新建立“123”涉交通事故保險糾紛訴調對接、勞動糾紛一體化解、“三說三心”家事審判工作法、“引導、對接、協作”金融審判效率倍增機制, 2016年至2017年9月, 共審結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430件、勞動案件442件、家事案件781件、涉金融案件1227件。 制定危險駕駛案件集中審理操作細則, 對檢察機關在同一時間段集中起訴的危險駕駛案件, 實行集中送達、集中開庭、集中宣判, 集中交付關押, 2016年以來共審結醉駕案件1189件, 除少數辯護人參與或其他不適合集中審理的情況外, 基本上均進行集中審理。

程式順暢銜接

建立適應新型審判權力運行機制和辦案機制的分流調解速裁工作模式, 尊重當事人的程式選擇權, 對符合受案條件、適合庭前調解、原告在“調解建議書”上簽名確認的案件, 迅速進入“快車道”,由調解速裁中心進行訴前調解、裁決或分流。科學劃分簡案分類標準,對在立案調解期滿前5日內確定不能調解的適用簡易程式的案件,由調解速裁中心直接審理、判決;對於速裁出現案件需要鑒定、勘驗、中止審理、追加當事人參加訴訟等情形不適宜速裁,需要轉為普通程式進行審理的,將案件移交程式分流員隨機分案,轉由普通法官進行審理,做好立案與調解的銜接、調解與速裁的銜接、速裁程式與普通程式的銜接,實現導入快速、流轉高效、銜接順暢。

創新工作機制,破解發展難題

核心提示:

加快審判工作機制創新,大力破解制約審判質效的重點難題,在創新中求發展,在發展中破難題。

建立立案登記釋明制

2016年6月,率先在全省基層法院出臺《民商事案件立案登記釋明規則》及解釋(一)、(二),明確釋明的原則、界限和釋明的方式、形式,進一步細化釋明的事項和列舉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形式,引導群眾合理訴訟。釋明法官按口頭釋明、值班主任釋明、書面釋明等流程進行流轉,共就訴訟主體瑕疵、訴訟請求等事項開展釋明近500次,並就部分釋明形成書面筆錄存檔。2016年,民商事案件不予受理數及駁回數較去年同期下降100%及91.7%,2017年駁回起訴案件數進一步下降。立案釋明工作經驗受到了省院的充分肯定,並在全省法院推廣。

創新網格化送達機制

建立“專業化、網格化、資訊化”司法送達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實行集約歸口管理,出臺《民商事審判訴訟材料集中送達流程規定》,成立集中送達組,實現統一集中送達;確定246名治安巡防隊員、村居和鎮辦幹部為“司法協助人員”,建立“一格、一冊、一賬”的網格化司法送達機制,實現高效精准送達;加快司法送達工作資訊化建設,依託“全域通”統一送達平臺、網路媒體公告送達專欄及首次直接送達成功的案件當事人資訊庫進行線上送達,實現全域便捷送。2016年以來村居巡防隊員共協助法院送達428件。

推進庭審實質化改革

著力在立案、庭審、文書製作的“簡”上下功夫,推行“要素式”審判,制定民商事案件數量前二十的案件類型要素表,重點突出快速查明案件事實,增強法官庭審駕馭能力,實現“簡案快審、繁案精審”;採用“門診式”庭審,對簡單民商事案件,納入“快審”範圍,按照快審程式辦理,統一排期開庭,集中時間多案同審、多案連審,提高審判質效;試行“令狀式”文書,對簡易刑事案件及民商事案件裁判文書進行大幅度“瘦身”,簡化說理,實現“簡案精寫”,有效提高文書撰寫效率,降低文書出錯率。2016年以來撰寫刑事令狀式文書1490份,占全部刑事裁判文書的45.76%;撰寫民商事令狀式文書4837份,占全部民商事裁判文書(13517)的35.78%。

構建誠信訴訟承諾制

加大對虛假訴訟、惡意訴訟等非誠信訴訟行為的公開譴責力度,從7月1日起推行當事人誠信訴訟承諾制度。一是明確誠信內容,制定《當事人誠信訴訟告知書》,列明當事人在立案、審判、執行階段所應履行的16項誠信義務,並要求當事人作出誠信訴訟承諾。二是明確操作規範,凡是當事人參與到訴訟案件中,法院工作人員均向其送達《當事人誠信訴訟告知書》,並讓其簽署《誠信訴訟承諾書》,當事人拒絕簽名的,應記錄在案。三是加強處罰監督,當事人有不誠信訴訟行為構成妨害民事訴訟的,予以處罰,且集中公開曝光。2017年7月至今共發放《當事人誠信訴訟告知書》3790份,簽署《誠信訴訟承諾書》3790份。

優化資源配置,啟動改革動力

核心提示:

高度重視資源優化配置,實行內部挖潛和外部借力雙管齊下,著力提高司法能力,用有限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

科學化配比

制定《法官助理與書記員分類定崗等事項的規定(試行)》,出臺民商事及刑事審判庭前程式操作規範指引,科學界定法官、法官助理和書記員各自職能定位和相互關係;組建新型審判團隊,靈活採用“1+1”、“1+1+1”等審判團隊辦案模式,共組建民商事、刑事速裁團隊7個,最大限度地發揮審判團隊協同優勢。2017年1至9月,法官人均結案259.4件,同比上升55.52%。

集約化管理

推進審判輔助事務集中管理,將民商事案件的應訴工作從業務庭剝離到立案庭,在立案庭分別成立立案組、應訴組、送達組,設立郵件收寄處及材料收轉中心,實現除庭審以外,其他的輔助性工作全部在立案庭完成,徹底將審判輔助性工作從法官身上剝離,集約管理,扁平機構,避免重複勞動,讓法官專注審判執行核心事務,大大提高審判效率。2017年1至9月,累計審、執結各類案件13241件,結案數同比上升35.20%。

多元化解紛

全面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建成橫向覆蓋12個部門、行業,縱向覆蓋市鎮村三級的訴調對接服務網,實現調解網路全覆蓋;整合全市調解力量,建立“調解人才資源庫”,任命5名專職法官調解員,吸納行政機關、社會團體、行業協會、熱心人士等特邀調解員90名,實現調解隊伍全方位;加強聯動聯調,形成“內部專職、外部特邀、內外聯合”多元調解模式,細化工作運行流程,實現調解程式全規範。2016年至今,以調解撤訴方式審結民商事案件5120件,訴前調結1861件。石獅法院被省院授予“全省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示範法院”。

社會化幫扶

一是與市信訪局、市司法局聯合出臺《關於建立律師參與化解信訪事項和代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制度的實施辦法(試行)》,就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應遵循的原則、運行模式、工作方法、管理與保障等作出詳細規定。2016年至今涉訴信訪案件委託律師參與化解案件5件。二是針對信訪突出問題及時與相關黨委政府加強溝通與協調。對於“訪”類事項,做好信訪人的釋法說理、教育疏導工作後,及時剝離移交地方黨委政府及基層組織落實幫扶教育和矛盾化解工作。2016年至今共依法將31件“訪”類案件剝離移送信訪聯席辦,由信訪聯席辦協調做好幫扶化解工作。

融合資訊應用,強化服務保障

核心提示:

著力提高工作資訊化水準,深入推進資訊化在繁簡分流方面的應用,促進審判能力現代化,提升司法服務水準。

“互聯網+”訴訟服務

開通12368訴訟服務人工平臺,提供電話、網路、短信、微信等多元服務,開通律師線上服務平臺,推行互聯網公告送達,實現諮詢、立案、查詢、電子送達、投訴舉報等司法服務“一指通”。 2017年至今,12368訴訟服務人工平臺辦理電話諮詢8165人次、郵件立案23件次,律師線上服務平臺辦理服務件3件次,互聯網公告送達占全部公告案件95%以上,讓資訊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石獅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獲評“全省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建設工作先進集體”。

智慧化深度應用

作為全省電子卷宗和數位檔案系統試點運行單位,石獅法院引進訴訟材料收轉系統和電子卷宗智慧服務系統,制定《訴訟材料集中收發、掃描工作規定》,統一訴訟材料的收轉及掃描工作,實現同一視窗對外接收、同步掃描、向內移送,提高流轉效率。制定《電子卷宗同步生成及使用管理規定》,明確電子卷宗收發、製作、歸檔、查閱、安全等管理規範,加快推進電子卷宗隨案生成、隨案流轉、隨案移送和深度應用工作,2017年7月以來共掃描案件4625件。石獅法院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和深度應用經驗做法在全省法院資訊化工作推進會上交流推廣。

掃描二維碼

關注石獅法院

迅速進入“快車道”,由調解速裁中心進行訴前調解、裁決或分流。科學劃分簡案分類標準,對在立案調解期滿前5日內確定不能調解的適用簡易程式的案件,由調解速裁中心直接審理、判決;對於速裁出現案件需要鑒定、勘驗、中止審理、追加當事人參加訴訟等情形不適宜速裁,需要轉為普通程式進行審理的,將案件移交程式分流員隨機分案,轉由普通法官進行審理,做好立案與調解的銜接、調解與速裁的銜接、速裁程式與普通程式的銜接,實現導入快速、流轉高效、銜接順暢。

創新工作機制,破解發展難題

核心提示:

加快審判工作機制創新,大力破解制約審判質效的重點難題,在創新中求發展,在發展中破難題。

建立立案登記釋明制

2016年6月,率先在全省基層法院出臺《民商事案件立案登記釋明規則》及解釋(一)、(二),明確釋明的原則、界限和釋明的方式、形式,進一步細化釋明的事項和列舉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形式,引導群眾合理訴訟。釋明法官按口頭釋明、值班主任釋明、書面釋明等流程進行流轉,共就訴訟主體瑕疵、訴訟請求等事項開展釋明近500次,並就部分釋明形成書面筆錄存檔。2016年,民商事案件不予受理數及駁回數較去年同期下降100%及91.7%,2017年駁回起訴案件數進一步下降。立案釋明工作經驗受到了省院的充分肯定,並在全省法院推廣。

創新網格化送達機制

建立“專業化、網格化、資訊化”司法送達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實行集約歸口管理,出臺《民商事審判訴訟材料集中送達流程規定》,成立集中送達組,實現統一集中送達;確定246名治安巡防隊員、村居和鎮辦幹部為“司法協助人員”,建立“一格、一冊、一賬”的網格化司法送達機制,實現高效精准送達;加快司法送達工作資訊化建設,依託“全域通”統一送達平臺、網路媒體公告送達專欄及首次直接送達成功的案件當事人資訊庫進行線上送達,實現全域便捷送。2016年以來村居巡防隊員共協助法院送達428件。

推進庭審實質化改革

著力在立案、庭審、文書製作的“簡”上下功夫,推行“要素式”審判,制定民商事案件數量前二十的案件類型要素表,重點突出快速查明案件事實,增強法官庭審駕馭能力,實現“簡案快審、繁案精審”;採用“門診式”庭審,對簡單民商事案件,納入“快審”範圍,按照快審程式辦理,統一排期開庭,集中時間多案同審、多案連審,提高審判質效;試行“令狀式”文書,對簡易刑事案件及民商事案件裁判文書進行大幅度“瘦身”,簡化說理,實現“簡案精寫”,有效提高文書撰寫效率,降低文書出錯率。2016年以來撰寫刑事令狀式文書1490份,占全部刑事裁判文書的45.76%;撰寫民商事令狀式文書4837份,占全部民商事裁判文書(13517)的35.78%。

構建誠信訴訟承諾制

加大對虛假訴訟、惡意訴訟等非誠信訴訟行為的公開譴責力度,從7月1日起推行當事人誠信訴訟承諾制度。一是明確誠信內容,制定《當事人誠信訴訟告知書》,列明當事人在立案、審判、執行階段所應履行的16項誠信義務,並要求當事人作出誠信訴訟承諾。二是明確操作規範,凡是當事人參與到訴訟案件中,法院工作人員均向其送達《當事人誠信訴訟告知書》,並讓其簽署《誠信訴訟承諾書》,當事人拒絕簽名的,應記錄在案。三是加強處罰監督,當事人有不誠信訴訟行為構成妨害民事訴訟的,予以處罰,且集中公開曝光。2017年7月至今共發放《當事人誠信訴訟告知書》3790份,簽署《誠信訴訟承諾書》3790份。

優化資源配置,啟動改革動力

核心提示:

高度重視資源優化配置,實行內部挖潛和外部借力雙管齊下,著力提高司法能力,用有限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

科學化配比

制定《法官助理與書記員分類定崗等事項的規定(試行)》,出臺民商事及刑事審判庭前程式操作規範指引,科學界定法官、法官助理和書記員各自職能定位和相互關係;組建新型審判團隊,靈活採用“1+1”、“1+1+1”等審判團隊辦案模式,共組建民商事、刑事速裁團隊7個,最大限度地發揮審判團隊協同優勢。2017年1至9月,法官人均結案259.4件,同比上升55.52%。

集約化管理

推進審判輔助事務集中管理,將民商事案件的應訴工作從業務庭剝離到立案庭,在立案庭分別成立立案組、應訴組、送達組,設立郵件收寄處及材料收轉中心,實現除庭審以外,其他的輔助性工作全部在立案庭完成,徹底將審判輔助性工作從法官身上剝離,集約管理,扁平機構,避免重複勞動,讓法官專注審判執行核心事務,大大提高審判效率。2017年1至9月,累計審、執結各類案件13241件,結案數同比上升35.20%。

多元化解紛

全面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建成橫向覆蓋12個部門、行業,縱向覆蓋市鎮村三級的訴調對接服務網,實現調解網路全覆蓋;整合全市調解力量,建立“調解人才資源庫”,任命5名專職法官調解員,吸納行政機關、社會團體、行業協會、熱心人士等特邀調解員90名,實現調解隊伍全方位;加強聯動聯調,形成“內部專職、外部特邀、內外聯合”多元調解模式,細化工作運行流程,實現調解程式全規範。2016年至今,以調解撤訴方式審結民商事案件5120件,訴前調結1861件。石獅法院被省院授予“全省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示範法院”。

社會化幫扶

一是與市信訪局、市司法局聯合出臺《關於建立律師參與化解信訪事項和代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制度的實施辦法(試行)》,就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應遵循的原則、運行模式、工作方法、管理與保障等作出詳細規定。2016年至今涉訴信訪案件委託律師參與化解案件5件。二是針對信訪突出問題及時與相關黨委政府加強溝通與協調。對於“訪”類事項,做好信訪人的釋法說理、教育疏導工作後,及時剝離移交地方黨委政府及基層組織落實幫扶教育和矛盾化解工作。2016年至今共依法將31件“訪”類案件剝離移送信訪聯席辦,由信訪聯席辦協調做好幫扶化解工作。

融合資訊應用,強化服務保障

核心提示:

著力提高工作資訊化水準,深入推進資訊化在繁簡分流方面的應用,促進審判能力現代化,提升司法服務水準。

“互聯網+”訴訟服務

開通12368訴訟服務人工平臺,提供電話、網路、短信、微信等多元服務,開通律師線上服務平臺,推行互聯網公告送達,實現諮詢、立案、查詢、電子送達、投訴舉報等司法服務“一指通”。 2017年至今,12368訴訟服務人工平臺辦理電話諮詢8165人次、郵件立案23件次,律師線上服務平臺辦理服務件3件次,互聯網公告送達占全部公告案件95%以上,讓資訊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石獅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獲評“全省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建設工作先進集體”。

智慧化深度應用

作為全省電子卷宗和數位檔案系統試點運行單位,石獅法院引進訴訟材料收轉系統和電子卷宗智慧服務系統,制定《訴訟材料集中收發、掃描工作規定》,統一訴訟材料的收轉及掃描工作,實現同一視窗對外接收、同步掃描、向內移送,提高流轉效率。制定《電子卷宗同步生成及使用管理規定》,明確電子卷宗收發、製作、歸檔、查閱、安全等管理規範,加快推進電子卷宗隨案生成、隨案流轉、隨案移送和深度應用工作,2017年7月以來共掃描案件4625件。石獅法院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和深度應用經驗做法在全省法院資訊化工作推進會上交流推廣。

掃描二維碼

關注石獅法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