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身邊的百果園為啥越開越多

“好”和“便宜”往往是自相矛盾的, 且永遠沒有終點。

《支點》記者 何輝

“我月入3萬, 怎麼會少你1個雞蛋?”

這是前不久在網上流傳甚廣的一個段子,

一位煎餅攤大媽的話引發熱議, 很多人認為煎餅攤是門好生意。

但事實上, 攤煎餅只是掀開了好生意的一角。 對於零售業來說, 真正的好生意至少要具備兩個特徵, 一是單店盈利可觀, 二是單店模式可複製, 即在盈利的基礎上可快速擴張, 如同沃爾瑪一樣。

如果說沃爾瑪這樣的大超市對很多人來說有些“高大上”的話, 那麼, 分散在眾多社區周邊的百果園水果店, 則更具現實意義。

2002年, 第一家百果園水果店在深圳開業, 15年來已在全國40多個城市開出近2600家店, 2016年銷售額突破60億元, 成為中國最大的水果連鎖店。

今年9月, 百果園宣佈, 到2020年門店要擴張到1萬家。 這就是說, 未來3年, 百果園要新開7000多家店。

百果園憑什麼敢如此高速擴張?它的秘密是什麼?百果園總經理徐豔林對《支點》記者說了5個字:“又好又便宜。

“這5個字聽起來很平常, 但真正要做得到卻非常難。 因為‘好’和‘便宜’往往是自相矛盾的, 且永遠沒有終點。 你要做的, 就是永遠比別人更好一點、更便宜一點。 ”徐豔林強調。

不熟悉的行業不做

和很多創業的人一樣, 百果園問世前, 它的創始人余惠勇也走過不少彎路。

上世紀90年代, 從江西農業大學畢業的余惠勇辭掉農科院的工作, 來到深圳“淘金”。 然而, 深圳並非遍地都是黃金。 他做過淨菜, 跑過運輸, 經歷過大起大落, 甚至一度有逃離深圳的念頭, 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 並想明白了一件事:不熟悉的行業不做。

余惠勇決定在自己熟悉的生鮮綠色食品行業找機會,

並最終將目標鎖定為水果。

為什麼會是水果?在跑運輸過程中, 余惠勇發現人們對水果的消費越來越大, 而水果業最賺錢的環節是種植和終端銷售。 如果把這兩端直接掛上鉤, 市場會不會更大?

要直接把種植和銷售連接起來, 余惠勇想到了連鎖專賣的形式。 當時, 很多行業都已開始了連鎖, 但唯獨水果專賣沒有興起, 水果大多是在菜場、小店或超市散賣。

余惠勇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01年4月, 經過詳細的市場考察, 余惠勇押上了全部家底, 組建了深圳市百果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次年7月, 百果園旗下第一家形象店在深圳開業, 不足50平方米的店面, 第一個月就實現了41萬元營業額。

水果業的標準是“好吃”

單店雖然火了,

但問題也來了:水果專賣究竟能不能走連鎖經營的路子?為什麼之前都沒人做過水果專賣連鎖?

“因為水果是非標產品, 很難做到標準化經營。 ”徐豔林說, 水果品種多、產地廣, 更重要的是, 很多時候水果是靠天收, 很難像麥當勞一樣通過人工將各個環節標準化, 一個不能標準化的產品, 也就很難大規模複製。 若不能複製, 生意也就無法做大。

水果究竟有沒有標準?

“經過長期摸索, 我們認為已找到了水果業的標準, 那就是兩個字——好吃。 ”徐豔林說, 之所以將“好吃”作為標準, 是因為“好吃”意味著口感好、有營養, 且健康安全, “人們吃水果, 最關注的不就是這幾項嗎?”

“好吃”二字, 說起來容易, 但背後的學問還不少。 “首先從種植環節開始就要研究,

什麼樣的品種是好的, 什麼樣的土壤、氣候、水質等才能生長出好的水果來。 ”徐豔林說, 古人很早就說過, 橘生淮南則為橘, 生於淮北則為枳, 只有找到最地道的種植地, 才有可能從源頭上把控好吃的水果。 目前, 百果園已在全球佈局了200多個種植基地。

創業的歷程, 也是一路解決問題的歷程。 就算是從種植基地直采的水果, 也不一定每一個水果都是好吃的。 為此, 百果園又提出“好吃看得見”理念, 將水果按照“四度一味一安全”分級標準, 即“糖酸度、鮮度、脆度、細嫩度、香味、安全性”分成A級、B級、C級等不同等級, 比如一個紅富士蘋果就有18個等級。

“如此, 我們以‘好吃’為標準給水果分級, 從而將水果這種非標產品做成標準化, 也就是說無論是在哪一間店裡的同等級別的水果,口感、營養等都是一樣的。”徐豔林說。

但是,中國幅員遼闊,不同的地方的人們口味不同,這是否會對水果在全國推廣的標準化造成阻礙?對此,徐豔林解釋,實踐證明,在水果品質的標準化方面,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對標準的認同並沒太大差異,有的只是口味的差別。比如,有的地方不喜歡吃很甜的水果,有的地方喜歡吃得酸一些,我們可以組合不同口味的水果,以滿足差異化需求,但對同一種水果,全國各地對“好吃”這一標準大體是一致的。

追求高性價比

有了標準,就可以複製擴張了。百果園隨之在深圳開了多家分店,之後又拓展到武漢等大城市。

好的生意總是不缺追隨者。很快,水果專賣模式開始在全國各地蔓延開來,百果園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

“有競爭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不知道究竟在‘爭’什麼。”徐豔林認為,無論在哪個時代,消費者對商業的需求一直都沒變過,一直希望用最少的錢買到最好的商品。對於商家來說,就是要提供又好又便宜的商品,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物美價廉”。

如果說搶佔種植源頭能讓水果做到“物美”的話,那麼提升水果的性價比,則是百果園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的殺手鐧。

在徐豔林看來,要提升性價比,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降成本,並且是在不損害果品品質的前提下降成本,“更主要是通過技術創新降低全產業鏈的成本”。

比如,在物流環節,百果園會簡化包裝,讓水果從種植基地直接進倉,省掉包裝等沒必要的成本;另一方面,通過對保鮮物流技術的研發,以減少運輸環節的損耗,比如以前水果損耗率為10%,技術改進後損耗率只有5%,這就相當於降了成本;另外,百果園的線下門店及網點多,規模優勢也能分攤成本。

可以看出,百果園很重視科技創新。

“因為科技變革可以減少人工投入,在同等效率下,人力成本越低,企業的競爭優勢就越大。”徐豔林認為,對水果行業而言,除了源頭外,更大的競爭其實是在成本控制方面,誰的運營成本更低,誰就更有生命力,“所以我們對競爭對手的關注,重點不是誰請了‘網紅’做廣告,或是誰在做促銷活動,而是關注他們在種植、運輸、保鮮等方面又研發出了哪些新技術,這些新技術對果品的性價比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等等。”

一個最新的應用是,百果園正在研究無人售貨領域。未來,消費者可能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在街邊的某個地方,很容易看到百果園無人售貨機,裡面擺放著各類水果,消費者只需掃碼付款就可取貨。

“當然,若干個無人售貨機的周邊,肯定會有一個實體店鋪,因為無人售貨機也需要有人來打理。”徐豔林說,這樣的佈局,可以在控制人力成本的情況下,讓終端離消費者更近。

實體店不會消亡

憑藉“又好又便宜”戰略,百果園在全國攻城掠地,快速擴張。未來3年,百果園計畫將專賣店由目前的近2600家擴張到1萬家。

這種快速擴張態勢,不得不讓人聯想到近幾年備受關注的一個熱門話題:電商時代,實體零售店是否會走向沒落?

“實體店不會消亡。”徐豔林的回答斬釘截鐵。

在百果園看來,無論什麼樣的商業模式,在未來都會不斷演化、更新,但商業的本質不會變。商業的本質,就是要看給消費者提供的產品是不是又好又便宜。好,指的是產品體驗好,即要用一切方式,包括產品、服務、互聯網等手段提升用戶體驗;便宜,指的是用最先進的技術降低成本——這才是永恆的追求。

“所以,無論是實體店還是電商平臺,都是提升產品體驗的手段,都是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方式,兩者並不是零和博弈。”徐豔林說,消費者有時會到實體店逛逛,他們親眼看到的,會比在網站上看到的更有真實感。“但是,實體店不發展電商也不行,畢竟年輕一代更喜歡線上購物。對我們來說,未來實體店仍是重點,線上平臺會與線下店對接。這種模式一方面更能接近消費者,另一方面線上店也能分攤線下店的成本,讓我們的性價比更高。”

有人提出,如果百果園線上下有1萬家店,那麼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流量通道,未來也可通過銷售其他商品如生鮮蔬菜等,可以賺更多利潤。

但徐豔林並不這麼認為:“至少目前不會考慮其他產品。如果只是為了賺錢,當然可以把顧客引導到其他產品上。但我們還是希望能在水果行業做更多的事,特別是種植領域。水果這個行業的學問很深,目前我們所做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想在我有生之年,可能都很難將水果行業做到很高的水準。”

徐豔林進一步解釋,中國是水果大國,但還算不上強國,在種植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特別是在口味、損耗、品牌等方面,與水果強國的差距較大。比如,中國的水果在全球有名的品牌少之又少。同樣是蘋果,很多顧客一提到高端蘋果,就會想到日本紅富士、美國蛇果,卻很少想到中國的品牌。

差距的背後,是中國在水果行業上的投入不足。徐豔林介紹,比如土壤的原生態環境、施肥的科學性等,我們做得還不夠。有的果農不懂得怎樣把水果種好;有的人懂,但又沒有資金。“我們希望和相關研究機構合作,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到種植領域,再結合金融平臺的助力,共同提升中國水果的全球競爭力。”

也就是說無論是在哪一間店裡的同等級別的水果,口感、營養等都是一樣的。”徐豔林說。

但是,中國幅員遼闊,不同的地方的人們口味不同,這是否會對水果在全國推廣的標準化造成阻礙?對此,徐豔林解釋,實踐證明,在水果品質的標準化方面,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對標準的認同並沒太大差異,有的只是口味的差別。比如,有的地方不喜歡吃很甜的水果,有的地方喜歡吃得酸一些,我們可以組合不同口味的水果,以滿足差異化需求,但對同一種水果,全國各地對“好吃”這一標準大體是一致的。

追求高性價比

有了標準,就可以複製擴張了。百果園隨之在深圳開了多家分店,之後又拓展到武漢等大城市。

好的生意總是不缺追隨者。很快,水果專賣模式開始在全國各地蔓延開來,百果園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

“有競爭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不知道究竟在‘爭’什麼。”徐豔林認為,無論在哪個時代,消費者對商業的需求一直都沒變過,一直希望用最少的錢買到最好的商品。對於商家來說,就是要提供又好又便宜的商品,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物美價廉”。

如果說搶佔種植源頭能讓水果做到“物美”的話,那麼提升水果的性價比,則是百果園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的殺手鐧。

在徐豔林看來,要提升性價比,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降成本,並且是在不損害果品品質的前提下降成本,“更主要是通過技術創新降低全產業鏈的成本”。

比如,在物流環節,百果園會簡化包裝,讓水果從種植基地直接進倉,省掉包裝等沒必要的成本;另一方面,通過對保鮮物流技術的研發,以減少運輸環節的損耗,比如以前水果損耗率為10%,技術改進後損耗率只有5%,這就相當於降了成本;另外,百果園的線下門店及網點多,規模優勢也能分攤成本。

可以看出,百果園很重視科技創新。

“因為科技變革可以減少人工投入,在同等效率下,人力成本越低,企業的競爭優勢就越大。”徐豔林認為,對水果行業而言,除了源頭外,更大的競爭其實是在成本控制方面,誰的運營成本更低,誰就更有生命力,“所以我們對競爭對手的關注,重點不是誰請了‘網紅’做廣告,或是誰在做促銷活動,而是關注他們在種植、運輸、保鮮等方面又研發出了哪些新技術,這些新技術對果品的性價比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等等。”

一個最新的應用是,百果園正在研究無人售貨領域。未來,消費者可能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在街邊的某個地方,很容易看到百果園無人售貨機,裡面擺放著各類水果,消費者只需掃碼付款就可取貨。

“當然,若干個無人售貨機的周邊,肯定會有一個實體店鋪,因為無人售貨機也需要有人來打理。”徐豔林說,這樣的佈局,可以在控制人力成本的情況下,讓終端離消費者更近。

實體店不會消亡

憑藉“又好又便宜”戰略,百果園在全國攻城掠地,快速擴張。未來3年,百果園計畫將專賣店由目前的近2600家擴張到1萬家。

這種快速擴張態勢,不得不讓人聯想到近幾年備受關注的一個熱門話題:電商時代,實體零售店是否會走向沒落?

“實體店不會消亡。”徐豔林的回答斬釘截鐵。

在百果園看來,無論什麼樣的商業模式,在未來都會不斷演化、更新,但商業的本質不會變。商業的本質,就是要看給消費者提供的產品是不是又好又便宜。好,指的是產品體驗好,即要用一切方式,包括產品、服務、互聯網等手段提升用戶體驗;便宜,指的是用最先進的技術降低成本——這才是永恆的追求。

“所以,無論是實體店還是電商平臺,都是提升產品體驗的手段,都是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方式,兩者並不是零和博弈。”徐豔林說,消費者有時會到實體店逛逛,他們親眼看到的,會比在網站上看到的更有真實感。“但是,實體店不發展電商也不行,畢竟年輕一代更喜歡線上購物。對我們來說,未來實體店仍是重點,線上平臺會與線下店對接。這種模式一方面更能接近消費者,另一方面線上店也能分攤線下店的成本,讓我們的性價比更高。”

有人提出,如果百果園線上下有1萬家店,那麼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流量通道,未來也可通過銷售其他商品如生鮮蔬菜等,可以賺更多利潤。

但徐豔林並不這麼認為:“至少目前不會考慮其他產品。如果只是為了賺錢,當然可以把顧客引導到其他產品上。但我們還是希望能在水果行業做更多的事,特別是種植領域。水果這個行業的學問很深,目前我們所做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想在我有生之年,可能都很難將水果行業做到很高的水準。”

徐豔林進一步解釋,中國是水果大國,但還算不上強國,在種植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特別是在口味、損耗、品牌等方面,與水果強國的差距較大。比如,中國的水果在全球有名的品牌少之又少。同樣是蘋果,很多顧客一提到高端蘋果,就會想到日本紅富士、美國蛇果,卻很少想到中國的品牌。

差距的背後,是中國在水果行業上的投入不足。徐豔林介紹,比如土壤的原生態環境、施肥的科學性等,我們做得還不夠。有的果農不懂得怎樣把水果種好;有的人懂,但又沒有資金。“我們希望和相關研究機構合作,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到種植領域,再結合金融平臺的助力,共同提升中國水果的全球競爭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