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懷化大山深處出了一所最牛的學校——陳家灘九校

2016年12月5日-6日, 全省教育科研扶貧工作會議在沅陵縣召開。 與會人員參觀了沅陵縣陳家灘九年一貫制學校(以下簡稱陳家灘九校)的大課間、課堂教學、寢室整理、用餐秩序、實踐基地和校園環境,

聽取了陳家灘學校的經驗介紹。 大家皆為在沅陵偏僻的大山深處有這樣一所煥發教育生機的學校而感到震憾與驚歎。

筆者同省教科院的領導和專家多次深入陳家灘學校座談、觀摩、調研, 探索陳家灘學校辦學的成功經驗, 深切感受到陳家灘學校在四個方面樹立了典範。

一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典範。 陳家灘九校不只是把黨的教育方針寫在紙上, 掛在牆上, 念在口上, 而是裝在校長及每位教師的心裡, 體現在學校辦學的具體行為中。 學校面向全體學生, 不讓一個學生掉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在教師編制短缺的情況下, 學校克服一切困難, 確保按規定開齊、開足、開好每一門課程, 並結合學校的實際及學生成長的需要, 開發了“養成教育、經典誦讀、‘六個一’活動”等校本課程, 體現了一種對教育高度負責, 對事業高度負責, 對學生高度負責, 對未來高度負責的精神。

二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典範。

學校堅持德育為先, 通過正面教育引導學生、感化學生、激勵學生。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 以學生為本, 用先進的理念和適合的教育塑造學生、改變學生、發展學生。 立德, 從細微入手, 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細到教學生怎樣洗臉、刷牙、洗手、整理衣物, 甚至怎樣上廁所。 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 教會學生講規矩、講秩序、講文明、講禮儀。 樹人, 從大局著眼, 教學生9年, 替學生想60年, 為民族想100年。 學校堅持能力為重, 教學生學會做人, 學會做事;學會求知, 學會健體;學會自律, 學會自省;學會生存, 學會生活。

三是實現教育回歸本真的典範。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我們應該選擇適合兒童的教育, 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

在許多學校都在強迫我們的學生適合我們學校教育的當下, 陳家灘學校選擇了為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在當前學校教育被應試牽著走, 被家長推著走, 被社會逼著走的時期, 當無數學校走著走著忘記了為什麼出發, 忘記了教育的初衷和本質的時候, 陳家灘學校沒有趨炎附勢, 沒有一味地追逐教育功利, 沒有把“育人”的複雜過程簡化為“育分”。 而是從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出發, 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全面提升學生能力出發, 推進課程改革, 創新教育模式, 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全程發展, 讓每一個學生不僅在學業成績上有獲得感, 在成長發展的各個方面都具有成就感。 校長印代鳳說得好:“教育需要遵循規律,
教育需要回歸本真, 教育需要默默守望, 教育需要靜待花開。 讓每一粒不同花期的種子都開出絢麗的花, 結出理想的果”。 德國教育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的本質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如果教育未觸及人的靈魂, 未能引起人的靈魂深入變革, 那就不能成其為教育”。 陳家灘九校就是用適合學生的教育去喚醒每一個學生的靈魂, 使學生對父母、對老師、對學校、對社會心懷感恩。 以致於在讀完九年畢業之時懷著對學校、對教師、對同伴的深厚感情, 將所有學習資料整理好送給學弟學妹, 在離開學校前將教室、寢室整理得乾乾淨淨, 並在畢業宴會上提出為學校食堂打掃最後一次衛生, 為老師和工友齊唱最後一首感恩之歌。這都是學校九年細緻入微的教育結出的豐碩之果。

四是踐行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基理念的典範。印度哲學家菩德曼有句名言:“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陳家灘九校以培養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需要的品格和能力為著力點,實行“五自三全”教育模式,“五自”即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創活動、自理生活,自我發展。“三全”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注重學生全程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並將這種教育模式扎扎實實地付諸教育實踐,並建立了各種保障制度。學生在校學習九年,品德好了,習慣好了,性格好了,身體好了,成績好了,適應生存發展和社會需要的各種能力都基本具備了,學生受益了,家長開心了,社會滿意了,領導認可了。在這裡,我們看到了留守兒童內心不再孤獨了,學困生心靈不再自卑了,山裡娃見人不再膽怯了,所有學生的內心都變得強大了,都深深愛上這所學校了。這是一種對學生終身負責的教育,一種超越功利的教育,一種追求本真的學校教育。

正如省教科院趙雄輝副院長評價的那樣:“陳家灘學校讓我看到了破解鄉村教育難題的希望,增強了培植農村優質教育資源的信心,讓我看到一個有強烈責任感和使命的校長是何等重要,讓我從中得到許多教育啟示”。我們殷切期待沅陵縣乃至懷化市能湧現一批陳家灘九校這樣的學校。(段興龍)

為老師和工友齊唱最後一首感恩之歌。這都是學校九年細緻入微的教育結出的豐碩之果。

四是踐行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基理念的典範。印度哲學家菩德曼有句名言:“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陳家灘九校以培養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需要的品格和能力為著力點,實行“五自三全”教育模式,“五自”即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創活動、自理生活,自我發展。“三全”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注重學生全程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並將這種教育模式扎扎實實地付諸教育實踐,並建立了各種保障制度。學生在校學習九年,品德好了,習慣好了,性格好了,身體好了,成績好了,適應生存發展和社會需要的各種能力都基本具備了,學生受益了,家長開心了,社會滿意了,領導認可了。在這裡,我們看到了留守兒童內心不再孤獨了,學困生心靈不再自卑了,山裡娃見人不再膽怯了,所有學生的內心都變得強大了,都深深愛上這所學校了。這是一種對學生終身負責的教育,一種超越功利的教育,一種追求本真的學校教育。

正如省教科院趙雄輝副院長評價的那樣:“陳家灘學校讓我看到了破解鄉村教育難題的希望,增強了培植農村優質教育資源的信心,讓我看到一個有強烈責任感和使命的校長是何等重要,讓我從中得到許多教育啟示”。我們殷切期待沅陵縣乃至懷化市能湧現一批陳家灘九校這樣的學校。(段興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