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國產AI強勢崛起,“機器換人”熱度持續上升,行業+智慧成主流

中國的AI發展之路, 雖然起步較晚、技術功底不深厚, 但是如今卻可以跟美國、日本等AI大國叫板。

相關資料表明, 從市場情況看, 2016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增長率達到43.3%, 突破100億元, 預計2017年達到152.1億元, 並於2019年增長至344.3億元;從技術方面看, 中國人工智慧專利申請數累計達到15745項, 位列全球第二, 中國已是當今世界人工智慧研發領域的領頭羊之一。

中國不僅在學術文章數量上超越了美國, 中國發表的學術文章品質也非常有保障。 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各個國家每年發表的被引用學術文章數量對比, 中國的學術文章被引用次數也居於前列,

而被引用次數一般都是用於評定該學術文章在其領域是否具備影響力的重要指標。

被引用過的“有效文章數”

這些離不開政府的支援和企業的大力投入, 大體來看, 2013年百度在矽谷設立了人工智慧實驗室;2016年, 騰訊啟動AI實驗室,

積極招聘神經網路和機器學習相關的人才;2017年, 阿裡巴巴成立全球研究院“達摩院”, 涵蓋機器智慧、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產業領域。 除了BAT三巨頭, 搜狗、華大基因、圖靈、思必馳等企業也紛紛重金投入人工智慧技術研發, 為AI產業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同樣,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人工智慧發展政策, 助我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一臂之力。

ofweek機器人網

如果說企業的研發力量是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核心, 那麼政府的扶持政策出臺對於企業來說則如虎添翼, 二者相輔相成, 為我國人工智慧產業又快又好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也正因為人工智慧的發展, 集人工智慧技術大成者的機器人產業也隨之爆發, 機器人也越來越能代替人類做些繁雜的工作。 由於“機器換人”的推進, 製造業轉型升級已經到了十字路口上, 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動選擇轉型到“智慧製造”。

德國體育用品巨頭愛迪達在其大本營德國, 啟動機器人工廠Speedfactory, 運用智慧型機器人製造運動鞋。 其CEO表示, 在人工費用較高的德國,

現在他們可以用較少的人員(160人左右)實現機器人24小時不間斷生產。

國內廣東東莞則是機器換人的實驗基地。 從2014到21017年, 三年攻堅, 東莞成效顯著, 不僅越來越多的莞企借此實現了轉型升級, 還拉動了整個城市的工業投資。 據東莞市經信局提供的資料顯示,

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31日, 申報“機器換人”專項資金項目共2698個, 總投資約386億元, 新增設備儀器76315台(套), 其中莞產設備占17.5%。 三年內工業技改投資年均增長50.91%, 專案完成後勞動生產率平均提高2.5倍, 相對可減少用工近20萬人, 單位產品成本平均下降9.43%。

在傳統人口紅利不斷減弱的情況下,機器人背後所帶來的高效率、低成本、品質穩定,不僅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是企業立足於行業前沿的重要抓手,而且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這確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踴躍“試水”自動化改造。

如今的機器人也越來越智慧化,華為GIV預計,到2025年,全球聯接數量將達1000億,個人智慧終端機將達400億,智慧個人助理將服務90%的智慧機使用者,智慧服務機器人將進入12%的家庭,顛覆人類的生活模式越來越智慧。

機器人也開始走進各行各業中,各行各業+智慧將改變商業活動的運作方式。製造業通過+智慧,完全自動化的熄燈製造、精密生產將成為現實,生產效率將極大提升;金融業+智慧則會為客戶提供更加創新、更加便利、更加個性化的服務;能源行業也將從+智慧中受益,能源互聯網和智慧電網將給整個社會帶來更加綠色可持續的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甚至連世界上最古老的行業——農業,也有賴於大資料、物聯網、AI等智慧技術的發展,來預測天氣,進行病蟲害防治,實現精准灌溉等。

先驅者的努力開拓,必將引領整個世界邁入嶄新的未來。一幅智慧時代的美好藍圖正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縱觀歷史,守舊的人終將被淘汰,各行業必須主動擁抱+智慧,只有勇敢地投身技術革命大潮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在傳統人口紅利不斷減弱的情況下,機器人背後所帶來的高效率、低成本、品質穩定,不僅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是企業立足於行業前沿的重要抓手,而且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這確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踴躍“試水”自動化改造。

如今的機器人也越來越智慧化,華為GIV預計,到2025年,全球聯接數量將達1000億,個人智慧終端機將達400億,智慧個人助理將服務90%的智慧機使用者,智慧服務機器人將進入12%的家庭,顛覆人類的生活模式越來越智慧。

機器人也開始走進各行各業中,各行各業+智慧將改變商業活動的運作方式。製造業通過+智慧,完全自動化的熄燈製造、精密生產將成為現實,生產效率將極大提升;金融業+智慧則會為客戶提供更加創新、更加便利、更加個性化的服務;能源行業也將從+智慧中受益,能源互聯網和智慧電網將給整個社會帶來更加綠色可持續的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甚至連世界上最古老的行業——農業,也有賴於大資料、物聯網、AI等智慧技術的發展,來預測天氣,進行病蟲害防治,實現精准灌溉等。

先驅者的努力開拓,必將引領整個世界邁入嶄新的未來。一幅智慧時代的美好藍圖正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縱觀歷史,守舊的人終將被淘汰,各行業必須主動擁抱+智慧,只有勇敢地投身技術革命大潮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