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文學大咖吳敬梓的冬日禦寒秘笈

沒幾天的光景, 北京的天氣便由微涼的初秋一下切換至入冬的寒冷模式。 在這種天氣裡, “暖氣來了”這四個字一舉打敗了“喜歡就買”、“你隨便花”等四字暖言, 成為最讓人的暖身暖心的消息。

文藝工作者如我, 雖然每日沉迷寫作, 不可自撥到無睱購物的狀態。 但對於天氣變涼這事兒, 還是知冷知熱的。 最明顯的感受就是, 晚上坐在屋裡寫東西時, 總是越寫越冷越寫越冷, 越寫越覺得兩腳冰涼, 總之是嚴重影響個人文章的產出品質--吃瓜群眾:說的就好像你不冷時寫的東西多好似的?!

對此問題, 雖然試過吃的更飽, 穿的更暖等物理解決方案, 但最終結果除了產生比較容易犯困等負作用, 基本沒什麼卵用。 於是, 所以, 幾經思慮, 還是一靜不如一動。 在剛開始感覺到腳冷的時候, 便採取行動, 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具體講來, 就是站起來, 動起來, 跑起來!當然以上運作也可以用“原地跑”三字一語概之。

如果搭配一集美劇一併食用, 效果更佳。 一來是跑的沒那麼寂寞無聊, 二來是比較容易轉移注意力, 於是跑的時間能更長一點。 以上, 個人親測有效。 而且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好。 基本上, 原地跑上十分鐘, 便能收到舒活筋骨, 鬥擻精神的效果, 而且經過一番活動, 原本處於底部迴圈不暢的腳部也得到充分的活動, 再輔以適當搓揉, 足底便會緩緩升起一股暖意, 支撐著你把文章繼續寫下去的暖意, 於是證明了只有野蠻己體魄, 才能文明己精神這事兒。

這個方法反復用過幾次後, 貪小如我, 便不由得生起一種野人獻曝之心, 忍不住要去賣弄賣弄, 一篇所謂的冬日取暖攻略才寫了個開頭,

便想起其實自家這個法子既非原創也非首倡, 其實一早就有古人用過了, 而且還是大咖級的, 按現在行話說公號閱讀量動輒十萬+那種。 要問他是何人, 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銅子們都不會陌生, 那便是創造了“範進”這一樣板型人物的吳敬梓啊。

說起吳敬梓來, 人們首先想到的大都是《儒林外史》, 其實在家道中落前, 他原本也是官宦子弟富N代, 不過在開始寫《儒林外史》的時候, 已經淪落到“囊無一錢守, 腹作幹雷鳴”, “近聞典衣盡, 灶突無煙青”的地步。 而且更雪上加霜的是, 那年月創作小說可不像現在, 是個創收的營生, 文學大V們能靠在晉江開個專欄過日子。 明朝文人寫小說, 那真的是一種情懷, 只不過在現實面前, 情懷自古至今都是一種奢侈品。 無錢買炭取暖的吳敬梓常凍的手腳冰冷, 沒有暖氣這種神器可用的他也只能咬牙忍耐。 後來為了取暖, 他便出門暴走, 是的, 你沒有看錯, 當然也可將其稱之為健步走或跑步。 每每繞城健走或跑步後, 手腳不再冰冷, 身上也有了暖意,

於是回到家中, 趁著這點難得的暖意, 趕緊鋪開紙筆創作小說去, 對於這個在冬天裡經常性開展的以取暖為目的的體育運動, 吳敬梓還給它起了個專有名稱“暖足”, 足見其文學青年本色不改。

憶古思今, 不由令人感慨, 畢竟我們當代人健步或跑步的主因都是健身或減肥一類有明確目標性的活動, 如吳敬梓這般為取暖的, 還真少見。 不過雖然世事多變, 很多事情倒是古今亦然, 比如跑步有助暖足, 比如文學青年們都有一種中二精神, 比如創作是個辛苦活兒, 自古至今要想搞創作都得先有個好身板才行的, 當然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就更好了, 起碼能用上暖氣吧, 所以最後作者本人一定要認真表示, 愛生活, 愛暖氣。

愛暖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