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尋找世界最美沙漠——人類首次踏入海拔最高的禁地“庫木庫裡”

編者按:本次前往庫木庫裡沙漠一探究竟的六名主駕, 均來自“俠客行俱樂部”, 2014年穿塔的老班底令這次行動底氣十足。

庫木庫裡沙漠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沙漠, 位於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北麓的邊緣, 是世界上所剩無幾的、人類尚未有勘探過的極限處女地。

這次前往庫木庫裡沙漠一探究竟的六名主駕, 均來自“俠客行俱樂部”, 分別為老何(隊長)、庫爾勒老王、南京老張、風舞——2014年穿塔的老班底令這次行動底氣十足;再加上全面負責後勤補給的五阿哥;保定老馬算是新人。

庫爾勒老王——我們都尊稱他為“老王哥", 偶爾戲謔地稱呼一下“酷王”、“隔壁老王” , 途樂Y61。

火紅的牧馬人———南京老張, 坦途

重慶五阿哥, 長版牧馬人羅賓漢

風舞九天, 短版牧馬人羅賓漢

保定老馬, 豐田LC 76

老何, 豐田LC 100

穿越軌跡

一、到達格爾木

從北京出發,走京藏高速,經居庸關、宣化、張家口入蒙,當晚9點到達銀川。

第二天一早9點,由銀川出發,經吳忠、蘭州、民和進入青海。走到西寧附近橡皮山,海拔陡然之間上升到3800米。老何第一個出現高反症狀:氣促、乏力、頭暈、噁心。好在翻過橡皮山后,海拔又迅速降了下來。

一過湟源,用風舞的話說,眼前的山河谷地陡然改觀,變得深闊、遼遠。青藏高原的氣勢就出來了。一行人趕在日落前,看到了美麗的青海湖。

當晚住在青海湖邊一個叫黑馬河的熱鬧小鎮。風舞很感慨,幾年前經過黑馬河,不過是有幾間民房的地名而已。

離開北京的前一天,還是30°C的悶熱。黑馬河早上的氣溫才9°C。兩天之內,從盛夏進入深秋,體感差異強烈。

離開黑馬河,漆黑的天空飄著雨星。從茶卡向南,走原來109國道升級的高速。途經都蘭,五阿哥提議出高速吃碗熱湯麵。大家都是“路上治癒症患者”:患重感冒的、出發前一晚拔火罐的、神經衰弱抑鬱的,一上路就好了大半;一碗摔得biangbiang的熱面下肚,什麼毛病都沒了。

老王哥,此時也以上限60公里的時速,從新疆踱入青海,慢慢向格爾木靠攏。中午,老王由庫爾勒、老馬由保定,和大家在格爾木會齊了。老王哥這次開來的,是一輛自動擋途樂Y61。他告訴我們,自從2014年用20穿塔後,什麼車在他眼裡,都是神車。

南京老張晚八點的飛機,也趕到格爾木。當晚,五阿哥在格爾木的戰友給探險隊一行人踐行。

右一至右四舉杯的,依次為2014年20穿塔的四名主力成員:風舞、老何、老王哥、老張。

在格爾木,聽當地人說,大約三年前,英國有支探險隊,想穿越庫木庫裡,結果進去20公里處,陷入沙湖,被迫撤了出來。這更激起了大家探訪庫木庫裡腹地的雄心。

從現在能查找的關於庫木庫裡的圖文資料,也是止步於大、小沙子湖畔。格爾木的幾個當地人,號稱阿爾金山的“活地圖”。對於庫木庫裡沙漠心臟地帶到底是什麼情況,他們很坦率地表示,完全不清楚,因為從來不敢進去。

第二天一早,就從格爾木出發了。

二、庫木庫裡,我們來了!

順路先到烏圖美仁鄉一小片高原沙漠“熱了熱身”。這片小沙漠近乎平坦,全程毫無難度。

然後在一個簡易加油站最後一次加油。

沿著楚拉克阿拉幹河的方向,進入阿爾金山地界。可能最近對保護區保護力度加大,在人類活動範圍內,甚至馬路兩側,隨時可以看到野生動物的身影。一下照片為600長焦拉近拍攝。

野犛牛在山谷裡悠閒漫步

藏野驢與藏原羚各不相擾

藏羚羊

順著祁漫塔格山南坡的“魔鬼谷”一直往西,就與庫木庫裡“不期而遇”了。

庫木庫裡橫臥在祁漫塔格山的南麓與庫如克皮提勒克塔格山北坡之間,海拔高程大約在4000-4700米之間。它比號稱世界第一高程沙漠的南美阿塔卡瑪沙漠(海拔3000米左右)還要高出近1500米左右,是當之無愧的沙漠海拔之最。風雲湧動,綿延百公里的沙山,在海拔6000米以上雪山的映襯下,奪人魂魄。

這個地方4000左右,稍微活動激烈一點就喘得厲害。從北京(海拔80米)趕來,就在格爾木(海拔3300左右)晚上是一個過渡。一些資料:海拔3649米(拉薩),含氧量為平原(北京海拔80米)的64%,海拔4507米(那曲),含氧量為56%。

正午時分,車隊放氣,駛入純沙路面。車的動力損減得十分厲害,能保持70%的動力已經是上限。老王的途樂,動力缺失得最厲害,爬坡異常吃力。經其他人試開後,大家一致認為,這輛車的自動變速箱以前受過大傷。

LC 100的動力也沒有預想的強勁,老何懷疑LC 100的八個缸裡只有七個在工作。

穿越出奇得順利。可能個人水準都較高,每輛車連旗子都沒扯,遠遠地不緊不松地跟在前車後面。

人員方面,除了老何一直在吸氧,其他人都沒有出現不適。

在前往小沙子湖的途中,突然在3點鐘方向、離頭車15-20米的地方,出現一隻在沙漠中孤獨躑躅的野犛牛。它應該是垂直我們的行車路線走著,和我們偶遇後,猝然改變前進方向,與我們並行向坡上沖去。

車與牛同時攀爬上坡後,犛牛以為我們是故意尾隨它,把頭一低,兩隻長犄角對著,四蹄騰空疾沖了過來。頭車急忙向左調頭,“倉皇”下到穀裡。

犛牛也是非常聰明,隨即不再針對頭車疾沖,在離頭車6米遠的地方,也向左沖下山坡。頭車在穀裡兜了個圈子,失去了犛牛的蹤跡。等頭車“憂心忡忡 ”地重新爬上山,在車後7點方向,發現那只野犛牛迎著陽光,悄然溜掉了。

日落時分,在海拔4100米的小沙子湖宿營。

按照“統戰”提供的經驗,這次帶進來的羊肉、羊肚,是五阿哥戰友提前烹飪好的,再真空封裝好。食用的時候,泡發木耳,再添加東北酸菜料包就等吃了。

高海拔地區,動一下就喘得厲害,另外,水不到100°C就燒開了。這樣解決晚飯問題,相對省時省力,同時能保證飲食安全。大家怕導致高反,都不敢大口吃肉,只喝湯,吃些酸菜。

三、世界上最美的沙漠

第二天早上,在小沙子湖的營地。

一隻孤獨的野犛牛遠遠地在觀察我們。之前我們認為,野犛牛都是群聚的。在庫木庫裡,我們看到過數次孤身浪跡沙漠的野犛牛。它們是因為年老鬥敗,還是性格狷介、喜歡獨處而索然離群,對我們是個迷。

小沙子湖岸邊,有一具藏羚羊的遺骨。這就是生命的輪回吧,源于自然,又回歸于自然。

小沙子湖宿營的這一晚,所有人全在淩晨四點突然驚醒——頭疼、心口憋悶、心慌心跳加速。老張淩晨三點開始頭疼,預先有準備,去痛片就在睡袋邊,馬上服用,頭疼暫時得到緩解。

老王還有其他幾人,高反更為嚴重,頭疼如裂,嘴唇黑紫。這是一種讓人異常恐怖的經歷——不是喘氣困難,而是大口呼氣卻根本喘不上氣、窒息的感覺,以至於有這樣的想法,還能不能熬到看見今早的日出。死亡的念頭時刻在頭腦中盤桓,不親身在那個環境體驗過,不知道高反會如此可怕。

人們對在乏氧地區表現得呼吸困難印象深刻,急性高原缺氧對人的神經系統的影響,例如記憶力衰退、反應變得遲鈍、聽力下降的程度往往不那麼注意。

只有白天一直保持平靜、心態安定的五阿哥、還有不停大量飲水的風舞,沒有太大反應。

作者 | 小丐

一、到達格爾木

從北京出發,走京藏高速,經居庸關、宣化、張家口入蒙,當晚9點到達銀川。

第二天一早9點,由銀川出發,經吳忠、蘭州、民和進入青海。走到西寧附近橡皮山,海拔陡然之間上升到3800米。老何第一個出現高反症狀:氣促、乏力、頭暈、噁心。好在翻過橡皮山后,海拔又迅速降了下來。

一過湟源,用風舞的話說,眼前的山河谷地陡然改觀,變得深闊、遼遠。青藏高原的氣勢就出來了。一行人趕在日落前,看到了美麗的青海湖。

當晚住在青海湖邊一個叫黑馬河的熱鬧小鎮。風舞很感慨,幾年前經過黑馬河,不過是有幾間民房的地名而已。

離開北京的前一天,還是30°C的悶熱。黑馬河早上的氣溫才9°C。兩天之內,從盛夏進入深秋,體感差異強烈。

離開黑馬河,漆黑的天空飄著雨星。從茶卡向南,走原來109國道升級的高速。途經都蘭,五阿哥提議出高速吃碗熱湯麵。大家都是“路上治癒症患者”:患重感冒的、出發前一晚拔火罐的、神經衰弱抑鬱的,一上路就好了大半;一碗摔得biangbiang的熱面下肚,什麼毛病都沒了。

老王哥,此時也以上限60公里的時速,從新疆踱入青海,慢慢向格爾木靠攏。中午,老王由庫爾勒、老馬由保定,和大家在格爾木會齊了。老王哥這次開來的,是一輛自動擋途樂Y61。他告訴我們,自從2014年用20穿塔後,什麼車在他眼裡,都是神車。

南京老張晚八點的飛機,也趕到格爾木。當晚,五阿哥在格爾木的戰友給探險隊一行人踐行。

右一至右四舉杯的,依次為2014年20穿塔的四名主力成員:風舞、老何、老王哥、老張。

在格爾木,聽當地人說,大約三年前,英國有支探險隊,想穿越庫木庫裡,結果進去20公里處,陷入沙湖,被迫撤了出來。這更激起了大家探訪庫木庫裡腹地的雄心。

從現在能查找的關於庫木庫裡的圖文資料,也是止步於大、小沙子湖畔。格爾木的幾個當地人,號稱阿爾金山的“活地圖”。對於庫木庫裡沙漠心臟地帶到底是什麼情況,他們很坦率地表示,完全不清楚,因為從來不敢進去。

第二天一早,就從格爾木出發了。

二、庫木庫裡,我們來了!

順路先到烏圖美仁鄉一小片高原沙漠“熱了熱身”。這片小沙漠近乎平坦,全程毫無難度。

然後在一個簡易加油站最後一次加油。

沿著楚拉克阿拉幹河的方向,進入阿爾金山地界。可能最近對保護區保護力度加大,在人類活動範圍內,甚至馬路兩側,隨時可以看到野生動物的身影。一下照片為600長焦拉近拍攝。

野犛牛在山谷裡悠閒漫步

藏野驢與藏原羚各不相擾

藏羚羊

順著祁漫塔格山南坡的“魔鬼谷”一直往西,就與庫木庫裡“不期而遇”了。

庫木庫裡橫臥在祁漫塔格山的南麓與庫如克皮提勒克塔格山北坡之間,海拔高程大約在4000-4700米之間。它比號稱世界第一高程沙漠的南美阿塔卡瑪沙漠(海拔3000米左右)還要高出近1500米左右,是當之無愧的沙漠海拔之最。風雲湧動,綿延百公里的沙山,在海拔6000米以上雪山的映襯下,奪人魂魄。

這個地方4000左右,稍微活動激烈一點就喘得厲害。從北京(海拔80米)趕來,就在格爾木(海拔3300左右)晚上是一個過渡。一些資料:海拔3649米(拉薩),含氧量為平原(北京海拔80米)的64%,海拔4507米(那曲),含氧量為56%。

正午時分,車隊放氣,駛入純沙路面。車的動力損減得十分厲害,能保持70%的動力已經是上限。老王的途樂,動力缺失得最厲害,爬坡異常吃力。經其他人試開後,大家一致認為,這輛車的自動變速箱以前受過大傷。

LC 100的動力也沒有預想的強勁,老何懷疑LC 100的八個缸裡只有七個在工作。

穿越出奇得順利。可能個人水準都較高,每輛車連旗子都沒扯,遠遠地不緊不松地跟在前車後面。

人員方面,除了老何一直在吸氧,其他人都沒有出現不適。

在前往小沙子湖的途中,突然在3點鐘方向、離頭車15-20米的地方,出現一隻在沙漠中孤獨躑躅的野犛牛。它應該是垂直我們的行車路線走著,和我們偶遇後,猝然改變前進方向,與我們並行向坡上沖去。

車與牛同時攀爬上坡後,犛牛以為我們是故意尾隨它,把頭一低,兩隻長犄角對著,四蹄騰空疾沖了過來。頭車急忙向左調頭,“倉皇”下到穀裡。

犛牛也是非常聰明,隨即不再針對頭車疾沖,在離頭車6米遠的地方,也向左沖下山坡。頭車在穀裡兜了個圈子,失去了犛牛的蹤跡。等頭車“憂心忡忡 ”地重新爬上山,在車後7點方向,發現那只野犛牛迎著陽光,悄然溜掉了。

日落時分,在海拔4100米的小沙子湖宿營。

按照“統戰”提供的經驗,這次帶進來的羊肉、羊肚,是五阿哥戰友提前烹飪好的,再真空封裝好。食用的時候,泡發木耳,再添加東北酸菜料包就等吃了。

高海拔地區,動一下就喘得厲害,另外,水不到100°C就燒開了。這樣解決晚飯問題,相對省時省力,同時能保證飲食安全。大家怕導致高反,都不敢大口吃肉,只喝湯,吃些酸菜。

三、世界上最美的沙漠

第二天早上,在小沙子湖的營地。

一隻孤獨的野犛牛遠遠地在觀察我們。之前我們認為,野犛牛都是群聚的。在庫木庫裡,我們看到過數次孤身浪跡沙漠的野犛牛。它們是因為年老鬥敗,還是性格狷介、喜歡獨處而索然離群,對我們是個迷。

小沙子湖岸邊,有一具藏羚羊的遺骨。這就是生命的輪回吧,源于自然,又回歸于自然。

小沙子湖宿營的這一晚,所有人全在淩晨四點突然驚醒——頭疼、心口憋悶、心慌心跳加速。老張淩晨三點開始頭疼,預先有準備,去痛片就在睡袋邊,馬上服用,頭疼暫時得到緩解。

老王還有其他幾人,高反更為嚴重,頭疼如裂,嘴唇黑紫。這是一種讓人異常恐怖的經歷——不是喘氣困難,而是大口呼氣卻根本喘不上氣、窒息的感覺,以至於有這樣的想法,還能不能熬到看見今早的日出。死亡的念頭時刻在頭腦中盤桓,不親身在那個環境體驗過,不知道高反會如此可怕。

人們對在乏氧地區表現得呼吸困難印象深刻,急性高原缺氧對人的神經系統的影響,例如記憶力衰退、反應變得遲鈍、聽力下降的程度往往不那麼注意。

只有白天一直保持平靜、心態安定的五阿哥、還有不停大量飲水的風舞,沒有太大反應。

作者 | 小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