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以“互聯網+”思維,淺析行賄犯罪檔案查詢

為了充分發揮法律監督作用, 有效遏制賄賂犯罪, 促進誠信建設, 服務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人民檢察院實行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制度。

一、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發展概述

二、檢察專網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具有的特點

(一)行賄犯罪檔案查詢數量呈逐年遞增態勢發展

以我所在的烏海市海勃灣區人民檢察院為例, 2012年受理的數量是37件, 2013年是57件, 到了14年呈井噴式增加, 達到468件, 同比增長721%, 2015年全年受理553件, 2016年增長到826件, 從每年受理的數量可以分析出, 受理的查詢數量在一直增加, 並且2014年以後增長的趨勢相對穩定,

按這個趨勢發展2017年查詢數量突破826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二)各地檢察系統受理行賄犯罪檔案查詢規定各異

高檢院印發的《關於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工作的規定》要求受理查詢申請, 公司、企業由其住所地或者業務發生地人民檢察院受理, 個人由其住所地人民檢察院受理, 但全國各地檢察院執行情況各不相同。 海勃灣區人民檢察院規定只要是公司所在地或招標單位所在地在有一個屬於海勃灣區, 我院就受理查詢。 在實際的工作中, 遇到過一個地址在西安的公司來我們院申請查詢該公司法人的行賄犯罪檔案, 就是因為公司所在地的檢察院規定只受理本地的公司和個人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申請, 而該公司的法人戶籍地屬於烏海海勃灣區就不受理。

對此我感到非常疑惑, 全國各地都使用一個查詢系統, 查到的結果也沒有任何區別, 這個限制條件有一些行政色彩, 也沒有什麼意義。

(三)不能滿足當前司法公開和誠信平臺建設的要求

司法公開要求法院的裁判文書和檢察院的相關文書和資訊都要在互聯網上公開, 而目前行賄犯罪檔案庫的資料匯總卻只能在檢察專網上, 不符合司法公開的要求, 開放性很低。 國家加大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力度, 很多部門都將自己掌握的資訊建立了信用資料庫, 比如全國法院系統建立的“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資訊查詢平臺”, 通過互聯網就可以查詢一個人是否是失信被執行人。

同理, 行賄行為也是誠信體系的一部分, 未來也應該可以通過互聯網查詢某個人或某個公司是否有行賄記錄。

(四)便民程度不高

當前群眾申請行賄犯罪檔案查詢, 都必須攜帶申請函、身份證影本、營業執照影本等材料到檢察院辦理。 在實際工作中, 遇到很多前來辦理的群眾因沒有帶夠材料或者提供的材料內容不合格而重複跑腿, 甚至還有申請者拿來一份從異地剛剛開好的《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結果告知函》來海勃灣區人民檢察院換取新的結果告知函, 就是因為招標檔要求競標單位必須先在公司所在地申請查詢後再到招標單位所在地查詢, 這些情況浪費了群眾大量時間和精力, 一些群眾對此產生怨言,

影響了檢察院的對外形象。 雖然一些檢察機關推出便民措施, 如網上預約申請、電話預約申請, 但還是需要申請人到檢察機關領取查詢結果告知函。

三、互聯網+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的意義

全國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已經運行了5年, 其重要意義被越來越多的社會領域認可, 社會認知度也在逐漸增加。 但是隨著查詢數量的增加、相關誠信平臺的出現、司法公開的持續推進和“互聯網+”等因素的影響, 我認為檢察機關有必要轉變查詢工作模式, 向互聯網開放行賄犯罪檔案資料庫, 走向互聯網查詢階段, 實現群眾自行查詢、即時查詢。 在全國範圍內, 除了內蒙古, 還有山東、上海、江蘇等地步入互聯網查詢時代, 但是還有大部分省份停留在檢察專網查詢階段。

雖然目前互聯網查詢還有一些不足之處, 如不能即時查詢、存在審核環節, 但向互聯網開放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的意義重大, 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進一步便捷群眾, 滿足日益增長的查詢需求

當前查詢模式, 申請人必須到檢察院辦理, 費時費力。 隨著查詢領域的拓展和查詢數量的增長, 檢察專網的查詢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需求, 如前段時間海勃灣區人民檢察院為123名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出具了《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結果告知函》, 當時是由一位委託代理人前來辦理的, 如果這123名代表人士都親自同一時間來檢察院辦理, 單是排隊就會浪費大量時間。 如果向互聯網開放查詢, 申請者只需登陸互聯網就能自行查詢, 省時省力,從而滿足社會大量的查詢需求。

(二)有效遏制賄賂犯罪,促進公平公正競爭

在賄賂犯罪形勢還很嚴峻,仍然存在高發、多發、重發的態勢的情況下,將行賄犯罪檔案查詢開放於互聯網,肯定能有效減少和遏制行賄行為的發生,每個人通過互聯網就能查到個人和企業是否存在行賄行為,這對潛在的行賄者是一種強烈的震懾,使其不敢行賄。行賄犯罪的減少,那其對應的受賄犯罪相應也會減少,社會風氣會進一步淨化,政治生態環境會變得更加清朗,競爭會更公平公正,從長遠來看,對我們國家的發展也會有利。

(三)促進司法領域公開,加快誠信體系建設

隨著各個部門將自己掌握的資料公開,方便了資訊交流和群眾使用,而行賄犯罪檔案資料庫卻存放於檢察專網,“資訊孤島”現象嚴重。行賄犯罪檔案資料庫裡內容沒有涉密資訊,所以我認為將行賄犯罪資訊資料庫開放於互聯網不存在涉密問題,可以進行司法公開。將行賄犯罪檔案資料庫向互聯網開放,還可以於其他誠信平臺資料共用,推動全國信用資訊共用,促進誠信體系建設。

(四)回應簡政放權,降低查詢成本

檢察機關的行賄犯罪檔案資料庫在檢察專網,申請查詢需要提供相關材料,檢察機關進行審核後再進行查詢,最後出具查詢結果告知函,加蓋查詢專用印章,這一過程帶有一定的行政色彩,不符合國務院提出的簡政放權理念。若將行賄犯罪資料庫開放於互聯網,申請者就可以足不出戶進行查詢,方便快捷。同時還節省了檢察機關和查詢申請人為此付出的人力、物力,如檢察機關提供的紙張、印表機、電腦等,申請人花費的時間、路費等,將這些成本相加會是一個巨大的數額。這筆巨大的查詢成本通過互聯網是很容易降低的。

省時省力,從而滿足社會大量的查詢需求。

(二)有效遏制賄賂犯罪,促進公平公正競爭

在賄賂犯罪形勢還很嚴峻,仍然存在高發、多發、重發的態勢的情況下,將行賄犯罪檔案查詢開放於互聯網,肯定能有效減少和遏制行賄行為的發生,每個人通過互聯網就能查到個人和企業是否存在行賄行為,這對潛在的行賄者是一種強烈的震懾,使其不敢行賄。行賄犯罪的減少,那其對應的受賄犯罪相應也會減少,社會風氣會進一步淨化,政治生態環境會變得更加清朗,競爭會更公平公正,從長遠來看,對我們國家的發展也會有利。

(三)促進司法領域公開,加快誠信體系建設

隨著各個部門將自己掌握的資料公開,方便了資訊交流和群眾使用,而行賄犯罪檔案資料庫卻存放於檢察專網,“資訊孤島”現象嚴重。行賄犯罪檔案資料庫裡內容沒有涉密資訊,所以我認為將行賄犯罪資訊資料庫開放於互聯網不存在涉密問題,可以進行司法公開。將行賄犯罪檔案資料庫向互聯網開放,還可以於其他誠信平臺資料共用,推動全國信用資訊共用,促進誠信體系建設。

(四)回應簡政放權,降低查詢成本

檢察機關的行賄犯罪檔案資料庫在檢察專網,申請查詢需要提供相關材料,檢察機關進行審核後再進行查詢,最後出具查詢結果告知函,加蓋查詢專用印章,這一過程帶有一定的行政色彩,不符合國務院提出的簡政放權理念。若將行賄犯罪資料庫開放於互聯網,申請者就可以足不出戶進行查詢,方便快捷。同時還節省了檢察機關和查詢申請人為此付出的人力、物力,如檢察機關提供的紙張、印表機、電腦等,申請人花費的時間、路費等,將這些成本相加會是一個巨大的數額。這筆巨大的查詢成本通過互聯網是很容易降低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