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一大會址”日記|青年:瞭解民族未來方向,定要知其過往

【編者按】

10月31日, 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 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集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 在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連日來, 全國各地前往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 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他們回顧建黨歷史, 重溫入黨誓詞,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澎湃新聞推出“一大會址”日記, 派出記者常駐中共一大會址, 近距離觀察、感受、記錄會址每天的新聞, 講述一大的紅色故事, 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上海興業路76號, 正青春澎湃著。

1921年7月,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裡召開, 13位黨員代表和兩位共產國際代表出席。 當時, 毛澤東28歲, 這也是13位中共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齡。

九十六年後, 許許多多80後、90後、00後、10後來到這幢上海石庫門, 追尋他們的足跡。 旅遊資料顯示, 在十九大閉幕後的一周內, 中共一大會址一躍成為國內紅色旅遊景區熱度首位。 在近期前往紅色旅遊景點的遊客中, 半數以上年齡不到35歲。

2017年11月9日, 遊客參觀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澎湃新聞記者 徐曉陽 攝

瞻仰

11月9日上午8點40分, 中共一大會址前, 陽光透過繁茂的枝葉, 映照著熙攘的瞻仰隊伍。

9點整, 隨著大門打開, 瞻仰一大會址的人們依次進入。 9點01分33秒, 大螢幕上的“今日到館人數”已達39人。

頂著童花頭、穿著背帶褲的宋紫涵掙脫了奶奶的手, 一頭撲向了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分佈圖, 她趴在發亮的地圖前, 看得津津有味。

“讓孩子知道中國歷史, 有必要。 ”宋紫涵的舅姥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他們來自湖南長沙, 孩子5歲, 對一大會址未必有概念,

但種下愛國的種子後, 她長大後或許會明白。

展館中有不少舊報紙, 上海電力學院大二女生史欣然看著一張泛黃的《錢江晚報》舊報紙, 覺得在那些年, 可能就是許多和她年紀相仿的中國共產黨人, 用小小一支筆發揮了巨大力量。 “想到這些人, 心裡就有一股力量源源不斷地激勵著我。 ”

她說, 自己還對一條打過好幾個補丁的破棉褲印象深刻, “這件破棉褲讓我一下子有了年代感, 仿佛回到一百年前。 現在想, 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 我們可能還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 過著食不果腹的悲慘生活吧。 ”

11月9日, 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史欣然(後排左二)和同學合影。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李佳蔚 攝

一大會址是17歲姑娘董心瑤上海遊的重要一站。 她今年高三, 來自浙江金華, 剛剛考完選考科目, 來上海遊玩。

選擇來一大會址, 在她是順理成章的事。 “外公是老黨員, 從小對我講黨的歷史。 ”在微微泛黃的《共產黨宣言》前, 戴著時髦黑框眼鏡的董心瑤看得很仔細。

“墨汁為什麼那麼甜?原來, 信仰是甜的。

”1920年, 浙江人陳望道翻譯並出版了《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 因為太專注, 將母親送來的粽子蘸著墨汁吃, 嘴角上全是墨, 卻下意識地回應“很甜, 很甜”。

這個故事, 同為浙江人的董心瑤耳熟能詳, “看著《共產黨宣言》, 可以體會到, 當初他為了馬克思主義的艱難奮鬥。 ”

宣誓

站在《共產黨宣言》面前, 高三男生小何久久佇立。 他和朋友相約, 當日6點多從浙江寧波出發, 抵達虹橋站後換乘地鐵, 直奔一大會址。

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自己剛參加完預備黨校, 許多黨史都學過, 但還是想來一大會址感受下, 就在前一晚, 他與朋友商量後決定直奔上海。

“更真實, 有代入感。 ”參觀完一半行程時, 小何已用手機拍了數十張照片。 他說, 電影《建軍大業》曾提及一大成立、李大釗遇難, 當李大釗肖像呈現眼前時,自己難掩震撼。

據新華社報導,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甯、趙樂際、韓正,於31日專程從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興,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宣示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的堅定政治信念。

談及在網上看到的這一報導,小何與朋友突然立正,挺直腰背,在13位中共一大黨代表照片的環繞中,模仿當時的場景,舉起右手,握拳過肩。

當有人從宣誓中看到堅定信念時,他們還看到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

決心

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時,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才能讓中國共產黨永遠年輕。

在一大會址,一批又一批年輕人,也在思索初心的含義。

小何理解的初心,是為人民付出一切。他打算一到18歲,就提交入黨申請書,然後投身工科,獻身國家建設,“今天說過的話,我不會後悔。”

“想要瞭解一個民族未來的方向,一定要知道她的過往。”在華東理工大學大二男生鄭用鑫看來,初心是回望中國艱苦卓越的奮鬥史,從中汲取復興的力量。

他說,自己通過團中央微信公號、知乎等更受年輕人歡迎的管道,瞭解黨與國家,“比如國內原創動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會講中國如何從一窮二白走向新中國,造出兩彈一星,這其中的感動,無法用言語形容。”

鄭用鑫也感慨,中國正從艱苦中走出來,走上了復興之路,“我小時候家裡很窮,奶糖都不是常吃,現在在上海有房有車。”

參觀時,他在《新青年》雜誌前駐足良久,對其中號召青年努力改變國家現狀深有感觸。他暗下決心:“到了這個年齡,確實要建立更大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

當李大釗肖像呈現眼前時,自己難掩震撼。

據新華社報導,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甯、趙樂際、韓正,於31日專程從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興,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宣示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的堅定政治信念。

談及在網上看到的這一報導,小何與朋友突然立正,挺直腰背,在13位中共一大黨代表照片的環繞中,模仿當時的場景,舉起右手,握拳過肩。

當有人從宣誓中看到堅定信念時,他們還看到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

決心

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時,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才能讓中國共產黨永遠年輕。

在一大會址,一批又一批年輕人,也在思索初心的含義。

小何理解的初心,是為人民付出一切。他打算一到18歲,就提交入黨申請書,然後投身工科,獻身國家建設,“今天說過的話,我不會後悔。”

“想要瞭解一個民族未來的方向,一定要知道她的過往。”在華東理工大學大二男生鄭用鑫看來,初心是回望中國艱苦卓越的奮鬥史,從中汲取復興的力量。

他說,自己通過團中央微信公號、知乎等更受年輕人歡迎的管道,瞭解黨與國家,“比如國內原創動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會講中國如何從一窮二白走向新中國,造出兩彈一星,這其中的感動,無法用言語形容。”

鄭用鑫也感慨,中國正從艱苦中走出來,走上了復興之路,“我小時候家裡很窮,奶糖都不是常吃,現在在上海有房有車。”

參觀時,他在《新青年》雜誌前駐足良久,對其中號召青年努力改變國家現狀深有感觸。他暗下決心:“到了這個年齡,確實要建立更大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