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師的使命不是虐☆禁☆童,而是要把掉進“娛樂圈”的孩子拉出來

不知從何時, 娛樂正鋪天蓋地襲卷而來, 比起成年人, 孩子顯然還沒有娛樂的成本, 便被輕鬆地拉進娛樂的泥潭, 即便是成人,

無論是消費娛樂還是被娛樂消費, 都在付出著一些代價。

娛樂本身並沒有過錯, 它擔當消愁解乏之重任, 人在追求詩意與遠方時, 在苟且的時光裡, 娛樂必不可少, 至少能減壓。

然而, 全民娛樂的氛圍, 娛樂資訊的飛揚, 媒體娛樂節目的各種吸睛絕活, 一切的娛樂都在挖掘笑料, 一切的娛樂都想方設法讓人生硬地發笑。

對任何事物的接受, 孩子往往有優先權, 是無任何條件的先行接受, 娛樂節目成功地培養了孩子的娛樂精神, 笑點的挖掘被成功地移植到與之相關的現實生活中。

當對任何事情, 都想從中獲得笑料以助娛樂的時候, 我們不得不意識到, 危險來了, 簡單的娛樂精神意味其它感知能力的擱淺或消解, 甚至蕩然無存。

這便是娛樂精神對一個生命的侵蝕。

娛樂精神消解了孩子悲天憫人的情懷。 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常常使人潸然, 因為故事裡的人的境遇喚起了讀者的同理心,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心心相印。 倘若被娛樂精神所囿, 或許可以從中獲取些笑料來,

一笑而過。 《摔跤吧爸爸》中有一個鏡頭, 爸爸被自己親手培養的女兒用了教練的摔法摔倒于地,父親掙扎難起, 女兒以此證明教練所教才是技高一籌。 看到爸爸倒地不起的那一刻, 具有同理心的人, 會被其深深震撼, 那是一種悲壯, 較量之志被年老體衰無情割捨。 年少無知太高傲的女兒把掙脫父親的教導是為一種勝利, 對父親摔法的屏棄是對一個終生至力於摔跤運動的父親的無情放逐, 父親的心該如何寸寸碎去的呢?若是只有娛樂精神, 此刻不過是一陣哄笑:父親竟然被女兒給撂倒了。 因為, 娛樂精神把人更豐富的情感世界都遮蔽起來,只有娛樂高高掛起。

娛樂精神割斷了孩子深入思考的路徑。 課堂很容易成為孩子娛樂的天堂, 一個高品質的問題, 或許會因為一個節外生枝的娛樂點一哄而散, 本來可以以此為思考點深入下去的路徑, 被娛樂輕鬆轉場, 一瞬之間使得思維聚焦的點輕易轉移。 長此以往, 思維量受限, 思維深度受阻, 使得孩子見事見物的能力只限於膚淺的層面。

甚至與質疑絕緣, 永遠也不會質疑, 大膽假設, 小心求證, 連一次說“不”的勇氣都沒有, 這尚可原諒, 如果連一次說“不”的能力都沒有的時候, 則是深深的惋惜。

做一個教育工作者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 他的光榮使命一定不是虐童, 而是育人,育人則一件勞神費力見效慢的事,只是,每一個時段裡,都應理性地看待生命的狀態,有的時候,還要與時尚和流行對抗,娛樂有度,應止於所止之處。

而是育人,育人則一件勞神費力見效慢的事,只是,每一個時段裡,都應理性地看待生命的狀態,有的時候,還要與時尚和流行對抗,娛樂有度,應止於所止之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