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些令人尷尬又搞笑的佛教徒法名

文:小僧活

法名, 道人之稱號也。 老百姓都講究個好寓意, 佛教徒都講究個好緣起。 法名代表了美好的祝願和對修行的無限追求和嚮往。 只是有些字組合在一起, 在現代語境下, 有時不免會出現些尷尬和搞笑的效果。 那麼下面咱們懷著嚴肅認真的態度(堅決保持這個態度)

來看看……

NO.01

話說這天, 某居士領著一位國際友人來找法師。 這外國人對佛教特別感興趣, 一邊用蹩腳的中文, 一邊配合著那居士的翻譯跟法師艱難的交流著。 雖然有些交流障礙, 但是這老外越與法師交流, 就越被咱佛法之博大精深所折服。 到最後, 非要皈依, 法師看到佛門又添新丁, 也是歡喜的不行啊。

皈依自然要起一個法名的, 法師看著這位國際友人, 想到了二祖慧可大師的艱難求法經歷, 略略沉思, 揮毫在紙上龍飛鳳舞的寫了兩個漢字——法可。 外國人不認識, 讓那居士讀給他聽。

等居士讀完之後, 老外的臉立馬黑了下去。 法師一看, 可能覺得老外想知道寓意, 便又引經據典, 洋洋灑灑, 就這兩個字開示了足足半個小時。 不過那老外的臉始終沒變過來。 法師實在不解, 心裡一直暗暗奇怪。 等老外走後, 法師便問那居士, 這老外怎麼回事?

居士一臉尷尬,

拿起筆寫一下了四個英文字母:

F U C K

NO.02

現在有很多寺院舉行皈依儀式都是半個月乃至一個月才舉行一次, 所以來參加皈依的也就比較多, 自然也就沒有條件讓法師給一一起法名, 所以就衍生出一個方便的方法, 就是皈依時輪到的字輩,

再加上自己俗名的最後一個字。 比如字輩是“明”字, 俗家名叫李華, 那麼皈依的法名就叫明華。

這天, 某寺院又舉行了一次一月一次的皈依法會, 王小波約上好朋友李柯冉和劉霄前來參加皈依法會, 為了能一起皈依佛門, 這三個小夥伴可是等了好長時間, 才湊到大家剛好都有時間。 進入寺院的, 已經有好些人在這裡等待了, 排了好長的隊伍。 三個小夥伴等了老半天才輪他們。 按照流程, 他們登記好, 都得到了屬於自己的法名, 三個小夥伴興奮不已, 走到人少的地方拿著紙條互相傳看, 不過等大家讀出來的時候, 臉上的笑容僵住了。 今天的字輩是“傳”字輩, 所以三個小夥伴的法名分別為:傳波、傳霄和傳冉……

皈依法會按時進行, 三個小夥伴跪在一排, 當皈依師高聲喊道:“諸弟子各稱法名”的時候, 三個人尷尬的沒敢大聲喊。 只聽到旁邊一位仁兄非常響亮的喊道:“弟子傳傳”, 伴隨著這聲喊叫, 三個人頓時感到一股濃濃的麻辣火鍋的味撲面而來……

NO.03

老師父們給徒弟們起的名字都包含著對後輩們的期望和加持,總是希望後學們能具足智慧,廣學三藏。

某次受戒,200多位戒子整整齊齊的跪在大殿裡,今天是諸位師父們受三壇大戒第一壇——沙彌戒的日子,戒子們的心情是無比激動的,引禮師父們也為他們激動,同時他們也是比較緊張的,因為他們要保證現場不要出現什麼紕漏。

受戒儀式有序的進行,引禮師們也稍稍松了口氣。只聽戒和尚一聲:“諸善男子各稱法名。”大家異口同聲“弟子某某”,可有一位法師忘了加“弟子”兩字,直接喊出了自己的法名,在大家都說“弟子”兩字的時候,他的法名顯得很是突兀,關鍵他聲音也特別大。大家哄堂大笑,搞得非常嚴肅的傳戒儀式有些跑偏。按理說沒加“弟子”兩字也沒有什麼吧?為什麼大家哄堂大笑?大家笑點這麼底?這麼莊嚴的場合太不成體統了吧。原想是不應該有什麼好笑的,問題就出在那位法師的法名上,法師叫“智藏”。這一嗓子吼出來,真是令人……

NO.04

師父給徒弟起法名,也會很良苦用心的根據徒弟的習氣特點,給予一些對治的法名,比如缺乏智慧的就起個帶有智啊,慧啊的,比如缺少定力的,就起個帶有定啊,觀啊,止啊之類的法名。

有一位小師父,生性比較好強,這股子好強推著他精進修行,但是有太強烈的爭強好勝之心,很容易對修行理解偏,從根本上來講,對修行是有很大弊端的。老師父自然看到他的這般性格,於是就根據他的性格,希望他能以馬祖道一禪師的“平常心是道”的開示作為高抬貴手,於是就取了平常心的“常”字給他。小師父得到老師父的賜名歡喜不盡,頂戴受持。

下來後師兄們問他起的什麼法名,他得意的說:“師父取的名是根據馬祖道一禪師語錄中的一句話來的。”說到這,他略略一停開始賣關子。師兄們忙問道:“是祖師的那句話,快快講來聽聽。”只見他搖頭晃腦:“大寂道一禪師有語雲:‘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師父老人家取了一個平常心的‘常’字”。剛說完,一個師兄狂笑不止,一邊笑一邊說:“亦常,哈哈,亦常亦常,請問亦常師父,你哪裡異常啊?”

以上故事均來自妄想胡思,如有雷同,絕對巧合,版權歸二師父所有,如有侵權請起訴小僧活。

段子嘛,只是讓大家感受一下這些字的偶然組合,在現代語境下帶來的一些幽默。

諸位看官笑歸笑,其實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珍惜我們的法名,雖然有些字的組合,讀起來會有些歧義,但這是我們求道的開始,是轉凡成聖的起點,是最值得我們珍惜的。

那麼好了,說說你的法名吧。

NO.03

老師父們給徒弟們起的名字都包含著對後輩們的期望和加持,總是希望後學們能具足智慧,廣學三藏。

某次受戒,200多位戒子整整齊齊的跪在大殿裡,今天是諸位師父們受三壇大戒第一壇——沙彌戒的日子,戒子們的心情是無比激動的,引禮師父們也為他們激動,同時他們也是比較緊張的,因為他們要保證現場不要出現什麼紕漏。

受戒儀式有序的進行,引禮師們也稍稍松了口氣。只聽戒和尚一聲:“諸善男子各稱法名。”大家異口同聲“弟子某某”,可有一位法師忘了加“弟子”兩字,直接喊出了自己的法名,在大家都說“弟子”兩字的時候,他的法名顯得很是突兀,關鍵他聲音也特別大。大家哄堂大笑,搞得非常嚴肅的傳戒儀式有些跑偏。按理說沒加“弟子”兩字也沒有什麼吧?為什麼大家哄堂大笑?大家笑點這麼底?這麼莊嚴的場合太不成體統了吧。原想是不應該有什麼好笑的,問題就出在那位法師的法名上,法師叫“智藏”。這一嗓子吼出來,真是令人……

NO.04

師父給徒弟起法名,也會很良苦用心的根據徒弟的習氣特點,給予一些對治的法名,比如缺乏智慧的就起個帶有智啊,慧啊的,比如缺少定力的,就起個帶有定啊,觀啊,止啊之類的法名。

有一位小師父,生性比較好強,這股子好強推著他精進修行,但是有太強烈的爭強好勝之心,很容易對修行理解偏,從根本上來講,對修行是有很大弊端的。老師父自然看到他的這般性格,於是就根據他的性格,希望他能以馬祖道一禪師的“平常心是道”的開示作為高抬貴手,於是就取了平常心的“常”字給他。小師父得到老師父的賜名歡喜不盡,頂戴受持。

下來後師兄們問他起的什麼法名,他得意的說:“師父取的名是根據馬祖道一禪師語錄中的一句話來的。”說到這,他略略一停開始賣關子。師兄們忙問道:“是祖師的那句話,快快講來聽聽。”只見他搖頭晃腦:“大寂道一禪師有語雲:‘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師父老人家取了一個平常心的‘常’字”。剛說完,一個師兄狂笑不止,一邊笑一邊說:“亦常,哈哈,亦常亦常,請問亦常師父,你哪裡異常啊?”

以上故事均來自妄想胡思,如有雷同,絕對巧合,版權歸二師父所有,如有侵權請起訴小僧活。

段子嘛,只是讓大家感受一下這些字的偶然組合,在現代語境下帶來的一些幽默。

諸位看官笑歸笑,其實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珍惜我們的法名,雖然有些字的組合,讀起來會有些歧義,但這是我們求道的開始,是轉凡成聖的起點,是最值得我們珍惜的。

那麼好了,說說你的法名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