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要吃臘八粥?

什麼叫臘八節

臘八是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 夏代稱臘日為“嘉平”, 商代為“清祀”, 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 故稱該月為臘月, 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

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 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 後來東漢佛教傳入, 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逐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

在中國, 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 河南等地, 臘八粥又稱“大家飯”, 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為什麼要吃臘八粥?下面一起來看看。

為什麼要吃臘八粥

臘八節, 每年農曆的十二月初八, 在那一天, 老百姓就會吃臘八粥等傳統的食品來慶祝。 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由多種食材熬制的粥, 還叫做七寶五味粥。 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 後經演變,

加之地方特色, 逐漸豐富多彩起來。

按照中國的傳統習慣, 農曆十二月初八, 民間謂之臘八, 是春節前的第一個節令。 民間流行在臘八節時要喝臘八粥。 此後“年味”日漸濃起來。 在臘八那天, 喝上一碗香甜可口的臘八粥, 預示著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 臘八節喝臘八粥的風俗, 在我國已有千年之久了。 至遲始于宋代, 每逢臘八這一天, 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明代的用料, 加江米、白果、核桃仁、栗子等煮粥。 到了清朝, 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 就開始忙碌起來, 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 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 再用微火燉, 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 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那麼如何做臘八粥?臘八粥的做法,

一起來看看。

臘八粥的做法

材料:大米50克, 黃小米50克, 粘黃米50克, 糯米50克, 秫米(粘高粱米)50克, 紅小豆100克, 蓮子100克, 桂圓100克, 花生米100克, 栗子100克, 小紅棗100克, 白糖適量。

做法:

1、先將蓮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沒, 再放入蒸籠, 用旺火蒸約1小時, 蒸熟取出備用。

2、將桂圓去掉皮、核, 只要肉;將栗子剝掉殼及衣。

3、鍋內放入適量的水, 然後把秫米、紅小豆、花生米、小紅棗洗乾淨倒入鍋內煮, 待煮成半熟時, 再將大米、黃小米、粘黃米、糯米洗乾淨倒入鍋內一起煮, 待鍋開後, 再用微火煮。 將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時, 把蒸熟的蓮子倒入粥內攪拌均勻, 最後撒上白糖就完成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