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來自未來的空氣淨化器,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PM2.5的“PM”, particulate matter是一個英語單詞的縮寫, 翻譯為“細顆粒物”。

PM2.5的“2.5”, 是2.5微米, 1000微米=1毫米, 2.5微米相當於頭髮絲直徑的1/20。

所以, 直徑2.5微米的細顆粒物是肉眼看不見的。

比PM2.5大點的細顆粒物是PM10, 直徑大到4倍, 但體積可不止4倍, 按球體體積公式計算, PM10的體積是PM2.5的體積的64倍, 大了這麼多, 可是肉眼還是看不見。

比PM10大的顆粒物是PM50。 PM50的體積是PM2.5的體積的8000倍, 肉眼可見。 在家裡, 一縷陽光射進來, 光柱裡有無數微塵在翻飛, 那就是PM50和大於PM50的顆粒物。

桌面上, 落了一層灰, 那都是遠遠大於PM50的顆粒物。

PM50、PM10、PM2.5, 是3個臨界值, 空氣裡並非只有這3種直徑的顆粒物, 50微米以下的、以上的任何直徑長度的顆粒物都有。

(看得見光柱, 就表明我們城市的空氣已經被污染了!!!)

50微米是肉眼可見的臨界值,

可以進入鼻腔, 但不能繼續前進。 我們鼻腔裡的鼻毛, 看起來緻密, 但是對於PM50來說就顯得稀疏了。

鼻毛能擋住PM100、PM75, 但擋不住PM50。 能擋住PM50的, 是鼻腔黏膜細胞的纖毛, 這些纖毛肉眼看不見, 很細密, 所以能擋住PM50, 而且, 鼻腔裡的黏膜細胞分泌的黏液還可以把PM50粘住, 使它們不能繼續前進。

10微米是可以到達咽喉的臨界值, 所以, PM10以下的細顆粒物被稱為“可吸入顆粒物”。 咽喉是PM10的終點站, 咽喉表面的黏膜細胞分泌的黏液會粘住它們, 每個黏膜細胞還有200根纖毛(也是肉眼看不見的), 在不停地向上擺動, 就像逆水劃龍舟一樣。 我們天生的這種生理功能就是為了阻止PM10繼續下行。

2.5微米是可以到達肺泡的臨界值。 PM2.5以下的細顆粒物, 上呼吸道擋不住, 它們可以順利下行,

進入細支氣管、肺泡。

我們的呼吸系統像植物的根系, 自上而下, 氣管分出支氣管, 支氣管分出密密麻麻的細支氣管, 密密麻麻的細支氣管又連著密密麻麻的肺泡, 肺泡的數量有三四億個。

吸進去的氧氣最終進入肺泡, 再通過肺泡的壁進入毛細血管, 再進入整個血液循環系統。

我們吸進去的PM2.5, 因為太小, 也能進入肺泡, 再通過肺泡的壁進入毛細血管, 進而進入整個血液循環系統。

PM2.5攜帶了許多有害的有機的無機的分子, 是致病之源。 細菌是人所共知的致病之源, PM2.5和細菌有一比。

PM2.5是直徑為2.5微米的細顆粒物, 細菌則是微米級生物,大小多為1微米、幾微米,也有十幾微米的。也就是說,PM2.5和細菌一般大小。

細菌進入血液,血液中的巨噬細胞(免疫細胞的一種)立刻過來把它吞下,它就不能致人生病,這如同老虎吃雞。

PM2.5進入血液,血液中的巨噬細胞以為它是細菌,也立刻過來把它吞下。巨噬細胞吞慣了細菌,細菌是有生命的,是巨噬細胞的食物。可是,PM2.5是無生命的,巨噬細胞吞了它,如同老虎吞下了石頭,最終被噎死,那麼我們的免疫力就下降了。

不僅如此,被噎死的巨噬細胞,卻釋放出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可導致細胞及組織的炎症。可見,PM2.5比細菌更致病。進入血液的PM2.5越多,我們就越容易生病。

PM2.5對人體的危害

1、引發呼吸道阻塞或炎症

研究顯示,2.5微米以下的顆粒物,75%在肺泡內沉積。我們可以想像,眼睛裡進了沙子,眼睛會發炎。呼吸系統的深處,也是一個敏感的環境,細顆粒物作為異物長期停留在呼吸系統內,同樣會讓呼吸系統發炎。

2、致病微生物、多環芳烴、油煙等

搭“順風車”入體內致癌

除了自己“幹壞事”,細顆粒物還像一輛輛可以自由進入呼吸系統的小車,其他致病的物質如細菌、病毒,搭著“順風車”,來到呼吸系統的深處,造成感染。

不要以為只要遠離大魚大肉的不良飲食習慣,就能躲開心血管疾病,細顆粒物也有很多“辦法”誘發心血管疾病。比如,細顆粒物可以直接進入血液,誘發血栓的形成。另一個間接的方式是,細顆粒物刺激呼吸道產生炎症後,呼吸道釋放細胞因數引起血管損傷,最終導致血栓的形成。

流行病學的調查發現,城市大氣顆粒物中的多環芳烴與居民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相關。多環芳烴進入人體的過程中,細顆粒物扮演了“順風車”的角色,大氣中的大多數多環芳烴吸附在顆粒物的表面,尤其是粒徑在5毫米以下的顆粒物上,大顆粒物上的多環芳烴很少。也就是說,空氣中細顆粒物越多,我們接觸致癌物——多環芳烴的機會就越多。

3、影響胎兒發育造成缺陷

還有一些發現,讓人更加擔憂。近年的一些報告顯示,人類的生殖能力正在明顯下降,環境污染被認為是罪魁禍首。

更多的研究發現,大氣顆粒物質的濃度與圍產兒、新生兒死亡率的上升,低出生體重、宮內發育遲緩(IURG),以及先天功能缺陷具有相關性。

關注空氣品質,降低對身體的危害,給自己和家人一個美好的環境,就從這個雙11開始~

艾奧尼克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點擊搶購 >>>> 來自未來的空氣淨化器,雙11大促銷哦~~

細菌則是微米級生物,大小多為1微米、幾微米,也有十幾微米的。也就是說,PM2.5和細菌一般大小。

細菌進入血液,血液中的巨噬細胞(免疫細胞的一種)立刻過來把它吞下,它就不能致人生病,這如同老虎吃雞。

PM2.5進入血液,血液中的巨噬細胞以為它是細菌,也立刻過來把它吞下。巨噬細胞吞慣了細菌,細菌是有生命的,是巨噬細胞的食物。可是,PM2.5是無生命的,巨噬細胞吞了它,如同老虎吞下了石頭,最終被噎死,那麼我們的免疫力就下降了。

不僅如此,被噎死的巨噬細胞,卻釋放出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可導致細胞及組織的炎症。可見,PM2.5比細菌更致病。進入血液的PM2.5越多,我們就越容易生病。

PM2.5對人體的危害

1、引發呼吸道阻塞或炎症

研究顯示,2.5微米以下的顆粒物,75%在肺泡內沉積。我們可以想像,眼睛裡進了沙子,眼睛會發炎。呼吸系統的深處,也是一個敏感的環境,細顆粒物作為異物長期停留在呼吸系統內,同樣會讓呼吸系統發炎。

2、致病微生物、多環芳烴、油煙等

搭“順風車”入體內致癌

除了自己“幹壞事”,細顆粒物還像一輛輛可以自由進入呼吸系統的小車,其他致病的物質如細菌、病毒,搭著“順風車”,來到呼吸系統的深處,造成感染。

不要以為只要遠離大魚大肉的不良飲食習慣,就能躲開心血管疾病,細顆粒物也有很多“辦法”誘發心血管疾病。比如,細顆粒物可以直接進入血液,誘發血栓的形成。另一個間接的方式是,細顆粒物刺激呼吸道產生炎症後,呼吸道釋放細胞因數引起血管損傷,最終導致血栓的形成。

流行病學的調查發現,城市大氣顆粒物中的多環芳烴與居民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相關。多環芳烴進入人體的過程中,細顆粒物扮演了“順風車”的角色,大氣中的大多數多環芳烴吸附在顆粒物的表面,尤其是粒徑在5毫米以下的顆粒物上,大顆粒物上的多環芳烴很少。也就是說,空氣中細顆粒物越多,我們接觸致癌物——多環芳烴的機會就越多。

3、影響胎兒發育造成缺陷

還有一些發現,讓人更加擔憂。近年的一些報告顯示,人類的生殖能力正在明顯下降,環境污染被認為是罪魁禍首。

更多的研究發現,大氣顆粒物質的濃度與圍產兒、新生兒死亡率的上升,低出生體重、宮內發育遲緩(IURG),以及先天功能缺陷具有相關性。

關注空氣品質,降低對身體的危害,給自己和家人一個美好的環境,就從這個雙11開始~

艾奧尼克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點擊搶購 >>>> 來自未來的空氣淨化器,雙11大促銷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