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告訴你科學選擇論文題目方法

在寫作論文時, 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該寫什麼?題目的選擇, 關係著論文的成敗, 因此決定論文題目時, 必須經過審慎的考慮。

題目的決定在於提供一個可以遵循的研究方向, 並界定個明確的研究範圍。 題目的選擇涉及寫作者的經驗能力與寫作的時限。

因此, 寫論文的第一個步驟, 就是挑選一個作者有興趣、願意並且值得花時間去研究的題目。

當然, 作者所選的題目不能太大, 一定要有充裕的時間來得及於限期內完稿, 但題目也不能太小, 必須要能找到足夠的資料, 以免言之無物。

所以, 寫作論文的第一件事,

便是慎選論文題目。 選擇題目關係著論文的成敗, 在決定論文題目時, 必須經過審慎的考慮和選擇, 語雲:“好的開始, 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慎始”最為重要。

一、選題應依志趣

怎樣發現或選擇論文題目呢?當著手寫論文時, 若是教授沒有指定要寫哪一類的題目,

需要靠自己選擇題目時, 首先作者應考慮的問題, 是必須對所選擇的題目有其濃厚的興趣, 樂於作更深入的探討。

最簡單的理由, 是因為作者要花相當一段時間接觸並研究這個問題。 從看書、找資料, 到分析撰寫, 如果沒有興趣, 必定事倍功半。 興趣是一切行為的動力, 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樂之才能努力不懈, 忠實而深入。 有了興趣才能發揮潛能並提供貢獻。 因此, 如果教授沒有指定研究報告的題目和範圍, 作者可就其本身的興趣、本身的學術背景和條件, 以及以往曾經選修過什麼樣的課程, 作一權衡, 以決定適當的題目。

二、對所選題目應有相當準備

作學術研究的人, 對所選擇的題目必須要瞭解適當的背景。

在寫論文之前, 作者雖不一定需要對所選的題目完全內行, 但必須有適當的準備。 譬如要從事有關中美貿易對臺灣經濟影響的研究, 必須對經濟學及國際貿易要有適當的認識。 同時要注意所選題目是否涉及外國語文, 如果對所研究題目的外國語文沒有相當基礎, 僅知道本國或地區的文字, 以致材料不能蒐集齊全, 則觀點自然流於褊狹, 研究時所遭遇的困難必然增多。 此外, 研究現代的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都需要適當的研究工具, 諸如統計方法等, 如果從事這類統計調查資料的研究, 沒有適當的訓練, 必然是吃力而不討好。

三、題目宜切實, 不宜空泛

選擇題目時切忌空泛而不切實。 題目若太空泛,

觀念容易混淆, 不容易得到明確的結論, 也找不出重心所在, 其結果必然言之無物, 漫無目標, 一無是處。 這種論文不是現代科學中所說的論文, 儘管說的如何天花亂墜, 對於研究本身, 卻無多大價值。

此外, 有些題目往往不值得花時間去研究。 我們常聽說“小題大做”, 若干細枝末節的小題目, 尤其是婦孺皆知之事, 無須小題大做;但遇到要推翻一般婦孺皆知的公理時, 不但需要小題大作, 而且值得大做特做。

四、題目宜新穎致用

學術研究的目的, 有繼往開來的意義和價值, 任何研究論文都應以致用為目的, 所以選擇題目, 必須新穎實際, 能與實際生活有關者為佳。 學術研究如依據個人興趣而完全不顧時代的需要, 必定會成為玄談空論,

與人類生活毫不相干。

因此, 理論與實用必須相互為用。 根據以上的理由, 如果論文的題目能對新問題從事新的研究, 發現新的學理, 創造新的原則, 那是再好不過了。

不過, 我們也可以用新的方法研究老問題。 研究老問題時必須首先反問, 這個問題是否有再研究的價值?資料是否已有增加?前人研究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否仍然可行?

此外要注意不宜選太新的題目, 因為題目太新, 資料往往不足, 無法深入討論, 很可能迫使作者半途而廢。 同時一篇研究報告必須要有事實依據, 需要參考許多不同的資料, 不能憑空杜撰。

五、避免爭論性的題目

學術研究首重客觀, 一切玄談空論或是由來已久、僵持不下的問題, 常會受到主觀感情的左右, 而無法以客觀科學的事實加以佐證。

因此,我們應該避免主觀或白熱化的題目。同時,由於研究論文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客觀,以科學的資料作為結論的基礎。

因此,諸如此類的題目應該避免。此外,在論文寫作中,要儘量避免不切實際的個人意見,同時也不要僅陳述問題的面,而失去論文的客觀性。

六、避免高度技術性的題目

學術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固然在探討新的知識,開闢新的學術領域。但是,我們必須量力而為,否則“眼高手低”,一定無所成就。因此,原則上宜避免高度技術性的題目,除非是少數專家的研究報告,否則一位元普通物理系學生,寫一篇有關“J粒子的發現與影響”的論文,充其量只是拾人牙慧,或是一些膚淺的心得罷了。對於初學者,這就是吃力而不討好的研究工作,也非恰當的選擇。

七、避免直接概括的傳記

直接敘述式的傳記,容易造成像百科全書式的文章,或者變成試圖以很短的時間,為某人做蓋棺論定的敘說,這是非常吃力不討好的工作。通常以選擇某人生平的某一段時間,或是作品的某一方面,或者是影響此人一生的某些事件,作為大學生學期論文報告的一部分,則比較實際。因為要為人寫傳,不是件容易的工作。

八、避免作摘要式的論文

知識的累積固然必須作一綜合分析,但是如果只有資料的綜合而沒有新的主題和論點,都不合現代論文的作法。因此除非有新的創見,否則單是重複別人已經發現的論點,只是炒冷飯的工作,沒有學術價值。

九、題目範圍不宜太大

題目範圍宜小,因為題目太大,反而不易著手。有些人做文章常喜愛選擇大題目,他們以為題目範圍大,材料必多,殊不知題目愈大,材料過多,反而不易一一加以細讀,愈難組織成章,愈難有系統。

如果勉強湊合成篇,不過是概括籠統的陳說,難免百病俱呈,前後矛盾。反之,題目範圍若小,材料容易搜集整理,觀點亦易集中,往往可以從詳細的研究而達到超越前人知識領域的創境。

題目大小的決定,主要是靠資料作決定,資料之有無,又常隨時間與空間而定。古諺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好材料一定做不出好文章研究報告與寫論文一樣,固然需要作者獨到的見解,但最重要的仍必須有充分的資料作為佐證。由於我們對材料的整理及觀念的選擇.題目的範圍也會隨之而升降。以下簡單的表格可以說明題目的伸縮性。

而無法以客觀科學的事實加以佐證。

因此,我們應該避免主觀或白熱化的題目。同時,由於研究論文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客觀,以科學的資料作為結論的基礎。

因此,諸如此類的題目應該避免。此外,在論文寫作中,要儘量避免不切實際的個人意見,同時也不要僅陳述問題的面,而失去論文的客觀性。

六、避免高度技術性的題目

學術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固然在探討新的知識,開闢新的學術領域。但是,我們必須量力而為,否則“眼高手低”,一定無所成就。因此,原則上宜避免高度技術性的題目,除非是少數專家的研究報告,否則一位元普通物理系學生,寫一篇有關“J粒子的發現與影響”的論文,充其量只是拾人牙慧,或是一些膚淺的心得罷了。對於初學者,這就是吃力而不討好的研究工作,也非恰當的選擇。

七、避免直接概括的傳記

直接敘述式的傳記,容易造成像百科全書式的文章,或者變成試圖以很短的時間,為某人做蓋棺論定的敘說,這是非常吃力不討好的工作。通常以選擇某人生平的某一段時間,或是作品的某一方面,或者是影響此人一生的某些事件,作為大學生學期論文報告的一部分,則比較實際。因為要為人寫傳,不是件容易的工作。

八、避免作摘要式的論文

知識的累積固然必須作一綜合分析,但是如果只有資料的綜合而沒有新的主題和論點,都不合現代論文的作法。因此除非有新的創見,否則單是重複別人已經發現的論點,只是炒冷飯的工作,沒有學術價值。

九、題目範圍不宜太大

題目範圍宜小,因為題目太大,反而不易著手。有些人做文章常喜愛選擇大題目,他們以為題目範圍大,材料必多,殊不知題目愈大,材料過多,反而不易一一加以細讀,愈難組織成章,愈難有系統。

如果勉強湊合成篇,不過是概括籠統的陳說,難免百病俱呈,前後矛盾。反之,題目範圍若小,材料容易搜集整理,觀點亦易集中,往往可以從詳細的研究而達到超越前人知識領域的創境。

題目大小的決定,主要是靠資料作決定,資料之有無,又常隨時間與空間而定。古諺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好材料一定做不出好文章研究報告與寫論文一樣,固然需要作者獨到的見解,但最重要的仍必須有充分的資料作為佐證。由於我們對材料的整理及觀念的選擇.題目的範圍也會隨之而升降。以下簡單的表格可以說明題目的伸縮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