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隆裡國際新媒體藝術節在隆裡古城開幕

龍溪河畔, 流淌著歡快的歌聲;古城內外, 蘊含著藝術的芬芳。 在這燈火璀璨的夜晚, 在這激動人心的時刻, 第二屆隆裡國際新媒體藝術節隆重開幕。

州委常委、副州長桂富強, 州委常委、州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潘玉鳳, 陝西省體育產業集團董事長、陝西省體育局副局長趙躍旗, 中國舞臺美術學會會長曹林,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 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及中國舞臺美術學會、企業家代表、藝術家代表應邀出席今天開幕式。

州委常委、副州長桂富強宣佈第二屆隆裡國際新媒體藝術節開幕

州委常委、州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潘玉鳳講話

錦屏縣人民政府縣長劉明波致辭

中國舞臺美術學會會長曹林講話

精彩的文藝演出:

第二屆隆裡國際新媒體藝術節以“藝術的隆裡, 世界的隆裡”為主題, 活動持續到11月12日, 活動期間舉辦盛大的開幕式晚會、招商引資推介會、隆裡古城文化體驗、新媒體藝術季、新媒體藝術秀、新媒體國際藝術論壇、王昌齡歷史文化論壇、“三創”大賽等系列活動。

古樸典雅的古城牆、鱗次櫛比的古建築群、隆裡古城的“三街六巷九院子”, 這是歷史的遺存, 這是古老的文明。 當設計師愛上鄉村田野, 古城有多大, 舞臺就有多大。 古民居、古城牆、古宗祠、稻田、溪水, 無處不是新媒體藝術的載體, 新媒體藝術節成了一場沒有“圍牆”的藝術化展覽。

來自10多個國家的藝術大咖, 10多所高等藝術院校, 為人們感受藝術、欣賞藝術帶來顛覆性的審美體驗。

廣東舞美研究會的作品《敘…》, 以隆裡古城民間文化的三大瑰寶之一花臉龍臉譜為主要創作元素, 以新媒體藝術手段完美詮釋“隆裡故事”, 展現古城六百年歷史滄桑。

用牛糞曬乾後包上金箔築起的紀念碑、用鬆軟的石頭做成的“濕潤的牆”……記者在現場看到, 隆裡古城裡隨處可見的家什物件, 此時卻成了藝術家手中的魔幻“積木”, 搭建起一個個讓人驚歎的藝術作品。

“共識、移覺、融通是本屆藝術節的主題詞。 ”

中國舞臺美術學會會長、中國戲曲學院教授曹林介紹說, 我們以舞臺美術為核心, 拓展外延,

縱橫跨界, 在新媒體藝術節上設置包括高端學術論壇、國際新媒體藝術季、全國藝術高校優秀作品展、戲劇演出、特殊技術與創意秀、青年優秀舞美設計師提名展、“寫意中國”(隆裡)寫生作品展等多個版塊, 用多域視角解讀闡釋當代新媒體藝術。

“隆裡國際新媒體藝術季是本屆藝術節的一個亮點版塊, 共邀請了國內外17位藝術家, 以‘藝術、鄉村、不確定的空間’為創作主題, 從7月初開始陸續到隆裡進行駐留創作, 他們的創作活動將持續到今年年底。 ”據新媒體藝術季總策展人愛默楊介紹, 本次藝術季中所有作品將長期保留在鄉村田野。 在隆裡這樣一個特殊文化背景的空間中, 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 進入新的開放性地域,

必然呈現未知的、全新的生命。

駐留創作的藝術家烏爾麗可·莫謝爾從傳統魚簍得到創作靈感, 創作了《愛的繭蛹》——一個橫放在荷花池裡的巨大的銀色魚簍。

悠遠淳雅的漢風古韻、天地之間的山川湖泊, 架構起藝術與科技之媒, 這是一場集歷史傳承與科技展示的視聽盛宴, 是一場藝術與技術、科技與旅遊、文化與產業的破界探索, 是一場新媒體藝術的拔節生長。

“舉辦隆裡國際新媒體藝術節, 就是把‘大舞美‘觀念與鄉村建設相連接, 新媒體藝術與隆裡古城文化相碰撞, 藝術創作與文化旅遊產業相融合。 ”錦屏縣委副書記、縣長劉明波說, 借助新媒體藝術力量, 將隆裡古城打造成為一座貫通傳統文脈與現代藝術的新媒體藝術小鎮。

新聞連結:

隆裡古城是一座有600多年歷史的明代軍事城堡, 歷史悠久, 風景優美, 文化悠遠, 古香古韻, 保留和傳承著古樸的傳統文化。 是中國與挪威王國國際合作“貴州生態博物館”之一, 是貴州省重點建設的文化古村鎮;是省級風景名勝區、“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集軍屯文化、歷史文化、多民族共融文化等多元旅遊元素於一體。 隆裡古城文化以漢文化為主, 特別以江南文化最為厚重, 同時糅雜當地苗、侗文化的元素, 形成有別于中原文化和當地少數民族文化的亞文化群體, 是少數民族地區的“漢文化孤島”。 以民間活動為載體的玩花臉龍、迎故事、唱漢戲等滿漢文化獨具特色。 置身在隆裡古城, 仿佛超越了一場明清時期生活的邊城時光,在不可多得的養心、養生、養肺旅遊目的地。

記者:龍智亮

編 輯:張 羅

仿佛超越了一場明清時期生活的邊城時光,在不可多得的養心、養生、養肺旅遊目的地。

記者:龍智亮

編 輯:張 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