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訪/陳先生

家裡是出於何種原因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呢?

當時我們的確猶豫了很長時間。 我們也在分析, 想文化程度啊, 風俗習慣啊是不是合適, 不過到最後我徵求了孩子的意見, 她說她還是想去。 那麼居然她這麼說了, 我們也就不多講什麼了。

留學這件事情算是比較倉促之下的決定嗎?

她舅舅其實在孩子初二初三的時候就一直鼓勵我們送孩子出國留學, 所以我們也算一直被感染著。 她舅舅的兒子比我們孩子大一屆, 比我們提前一年出去。

舅舅的本意是為了讓兩個孩子有個伴嗎?

那也不是, 就是想著美國好吧。

對於孩子出國留學, 媽媽那邊的態度是怎樣?會不會捨不得?

她認為很多著名的領導人, 企業家啊都是國外留過學的, 出國好處有很多啊。 其實當時我們對美國的高中學習制度沒有過深度的瞭解, 最終隨了孩子的意思去美國讀高中。

女兒後來去了高中之後有什麼特別的感受?

學校提供的是寄宿家庭。 一開始非常的不習慣。 按我說其實對於美國的寄宿家庭我總結有兩種:一種是家裡經濟條件不好, 需要依靠這個費用來補貼家的;還有一種是家裡需要有一個孩子來活躍家庭氣氛的。

女兒當時是在美國南部靠近亞特蘭大100多英里的地方叫奧古斯塔。 這裡也算是南方的比較民風淳樸的地方。

孩子後來去住的那個寄宿家庭我感覺是希望通過這個服務給家庭帶來一定收入的, 你也知道國內能夠出國留學的孩子大部分經濟條件還不錯, 但是這個寄宿家庭算是當地經濟條件比較差的。 比方說我們買一個麵包, 吃了兩天之後剩下的吃不完就扔掉了。 但是他們會把麵包放在冰箱裡放一個星期, 甚至黴了還要吃, 甚至於覺得吃水果是一種優待。 所以最後演變成每逢週末孩子要自己出去買水果和吃的。 第一年回來之後我的總結就是:第一沒學好, 第二身體沒搞好, 第三是錢花了。 然後第二年就換了一個家庭,

稍微好一點。

這個家庭是老倆口, 年紀大了需要孩子來活躍家庭氣氛的那種。 雖然相對好一點, 可是文化習慣還是很不一樣。 好比吃飯, 美國人吃飯不是當成一件事兒, 不像中國人到飯點, 吃熱騰騰的飯菜, 他們會拿冰箱裡的三明治打發一頓。 要知道小孩子怎麼會自己做飯呢?有時候就不吃了或者就隨便吃點餅乾, 長期下去身體不就搞壞了?高中階段也不能開車, 因此不能自己出去買東西。 女兒高中階段過得很辛苦。

有沒有在想著幫再給她換住宿家庭呢?

當時我們對美國又不瞭解。 從沒想過他們的生活會那麼的糟糕, 印象中美國人都是很富有的, 當時我們也去了, 看到花園洋房, 別墅, 兩台車, 沒想到生活習慣那麼糟糕, 這真是沒想到的事。

這樣的經歷是不是也影響到了孩子的學習?

說到念書, 說實話我覺得孩子真的不應該到美國去讀高中。 美國的高中下午3,4點就放學了。 大部分學生都在玩, 人家15,6歲的孩子哪能有自覺性呢?孩子是念完高一去的, 美國的課程比中國普遍容易,從課程上講孩子都能搞定,只要解決語言問題就可以了。

孩子花了多久來適應了這個語言期?

她語言還挺好的,去了大半年就適應了。

現在孩子是在美國的藝術類大學念書?是從小就對藝術學科有偏好嗎?

女兒在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念大二。孩子從小喜歡畫畫,藝術。當時她在喬治亞州讀高中的時候參加過很多當地的藝術比賽,拿過很多獎。她當時申請大學時被好幾所藝術學校錄取,例如威斯康辛麥迪森,聽說那個學校算是個公立的常青藤把。同時芝加哥藝術學院也給錄取了,都是排名很靠前的學校。但是想著學藝術還是去紐約吧,畢竟不是很想走純藝術的路線,紐約可以稍微偏商一些。

那孩子去了美國也算是很多年了,有沒有什麼很大的變化呢?

有很大變化。不知道是不是受美國文化影響,比方說我們開車的時候想要隨意超車,要按喇叭?她就會覺得奇怪說我們為什麼會這麼幹呢?(笑)看到人口頭禪就是“你為什麼要這麼做”,這個是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怎麼說呢?畢竟她沒有經歷過高考,做事的專注度還是不夠的。她美國的高中地方偏僻,一個相當於一個地級市的地方,中國學生也不多。但是現在在紐約了,中國人多了很多,也基本上和中國人在一塊兒。本以為可以早一點去美國可以融入美國人的圈子,其實哪能這麼容易呢?現在還是和中國人在一起玩。

那孩子進了大學之後情況是否有所改觀?

我覺得沒有什麼變化,大學裡面也不跟美國人玩,也是和中國人玩啊。當然按理說在美國也沒有什麼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之分,反而你生活的環境裡面人多人少是有很大區別的。例如紐約人多,開車也是挺亂來的啊。高中的時候住在鄉下,原本就沒有幾個人,那怎麼會有加塞的情況呢?而且你在路上根本見不到幾個人,好不容易見到了為什麼不客客氣氣的呢?

孩子突然走那麼遠,您和媽媽那邊有什麼心裡落差嗎?

其實孩子不在身邊,我是有心理準備的。無論是在國內讀書還是國外讀書,孩子長大了總是要離開父母的。我不認為這個空間感區別有那麼大,畢竟晚上用微信隨時隨地可以找到她。她媽媽對於孩子離開家和在家的落差還是蠻大的。我其實還好啦。

您覺得作為一個留學生家長和其他家長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是這樣的,我們現在總結下來。現在的中產,孩子不論是去美國上高中,大學還是研究生念書,仿佛已經是一個中產階級的標配了。好比一個標籤:中產的家庭,孩子一定是要去國外留學的,家裡有兩套房,兩台車。有時候每次家長聚在一起,發現孩子都是在國外念書或者是曾經在國外念過書的。

我們經歷過了就知道,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當初孩子要不要出國留學的時候提到過出國的好處,尤其是對於早出去的覺得早一點出國可以更好的融入。但是我覺得融入美國社會和美國文化一點意義也沒有,首先你根本融不進去,再說我為什麼要融入他們呢?我已經強大了是不是。

我堅決建議高中時期不應該出去。如果孩子不自覺的話,到了那裡沒有人管能讓人放心嗎?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還是應該是學習,孩子還小沒有什麼自製力的,到了那邊只能比原來更差不會比原來更好。對於好的學生我建議也不要出去,國內的好學生去應付美國的高中課程太容易了。到了那裡會覺得沒事兒幹,只能做兩件事:要麼玩要麼談戀愛。

我覺得人生還是要經歷一次非常緊張的階段,好比中國高考,其實不是一件壞事。我覺得高中階段出去很沒有必要。

大學階段的話如果考不上985,211的話也不建議出去,因為你連國內的學校都進不了,國外錄取的學校也不會是特別好的。你以為國外的文憑好混,其實現在也不好混了。

最怕的就是最後混個半生不熟的,比方說我女兒,在國內唯讀了一年的高中,去了國外讀高中然後念大學,現在她回來之後也沒有什麼親密的朋友,找不到人玩。美國的學校假期特別的多,她回來之後只能一會飛北京,一會跑上海的找朋友玩。我們覺得既然生活在這個土壤裡,就要在這個土壤找圈子,不應該是天天跑到外面去。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哪裡都可以學得好,學不好的學生哪裡都學不好的。

你覺得現在出國留學成風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只是為了躲避高考而已嗎?

躲避高考的是孩子,但是對於家長來說,仿佛成了一種時尚。其實大家要理智的看待這件事情。

女兒對於畢業之後有什麼打算嗎?

她現在的學校在曼哈頓,離第五大道也就一個街區。她想要待在紐約,實在不行再回國。她一直在微信裡說:時尚,設計,紐約是世界的中心。說明孩子還是有一點事業心,有點夢想,我覺得這麼想也對。

對於孩子的戀愛觀有什麼看法?介不介意孩子找一個外國男朋友?

不介意啊,人家高鼻子藍眼睛,長得帥帥的,挺好的沒問題啊。你想她如果大學畢業如果再工作1年的話,前前後後差不多8年了。她的青春時期都是在美國。他對於當地文化的適應已經超過了對中國人的適應了,如果她找個美國人的話,應該不會有文化差異的問題。如果孩子最後找個美國人,我覺得沒什麼問題。

孩子選擇的是藝術,經常到大都會去參觀,上課。接觸的都是世界前沿的技術潮流和風尚。女兒表示就算回國也可能選擇上海之類的時尚大都市生活。

爸爸對女兒有什麼特別的期望嗎?

沒有什麼特別的期望,只要她有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就好。她當初選擇藝術的時候我們也很糾結,畢竟找工作比較難。但是孩子喜歡我覺得也要尊重她。畢竟不喜歡的事情也做不好。我相信就算找工作比較難,但總是找的到的。當初孩子也被綜合性大學錄取,我們也想著是不是可以去綜合院校到時候可以換專業。但後來決定還是不要功利心太強,孩子喜歡紐約就讓她去吧。只要她有自己喜歡的工作,有一個有意義的生活就可以了。

聽說陳爸爸以前是在上海復旦學習哲學的,後來為何去經商了呢?

我原本本科是學數學的,但是我覺得我並沒有數學的天賦。當時覺得中國的哲學還存在于樸素階段,但是西方的哲學已經是思辨和科學階段了。有一個著名的哲學家羅素,他提出了科學哲學。我認為以前我們以馬哲看世界的方法是落後的,但是西方哲學是比較先進。我想我是學理科的,我要立個大志來改變中國哲學現狀(笑)。但是後來還是經商了。(笑)

之前學的哲學方面的理論對經商有起到什麼作用和影響嗎?

可能有幫助,但是有時候可能是起反作用了。

您認為一個人學的和最後實際去從事的事業是否不一定要有關聯的呢?畢竟從哲學到企業家這個跳躍還是很大的。

別人我不知道。但是如果讓我重新選擇的話,我還是會選擇搞研究而不是做生意。其實做研究是我喜歡的,做生意是我不喜歡的。如果是發自內心的選,我會選擇前者。我常常想如果我一直堅持當時的學術研究可能會有更大的作為。但是現在說這些其實也沒什麼意義,畢竟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可以這麼想。

陳先生是一位很健談的家長,言語風趣幽默,非常願意分享。女兒從高一畢業後離家到現在大二,前後4年多,從一開始的不適應到現在希望留在美國工作,爸爸雖然不善表達但是能夠感覺出既心疼女兒又為她感到驕傲。

陳爸爸認為孩子高中階段如果獨立性不強的話不要盲目為了躲避高考而出國留學。一位優秀的學生在哪裡都能夠發光發亮。的確,留學生家長會COSPA的初衷是為了讓家長們將各自的經歷分享,互助。留學不是一個人的事,是全家都需要參與的過程,我們建議家長們要理性的看待孩子留學這件事,分析好自己的優劣做好充分準備,為每一位海外學子創造更好的留學環境和條件。《留學生家長會COSPA》

受訪者:陳先生

現任合肥天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1986年畢業於上海市復旦大學哲學系

美國的課程比中國普遍容易,從課程上講孩子都能搞定,只要解決語言問題就可以了。

孩子花了多久來適應了這個語言期?

她語言還挺好的,去了大半年就適應了。

現在孩子是在美國的藝術類大學念書?是從小就對藝術學科有偏好嗎?

女兒在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念大二。孩子從小喜歡畫畫,藝術。當時她在喬治亞州讀高中的時候參加過很多當地的藝術比賽,拿過很多獎。她當時申請大學時被好幾所藝術學校錄取,例如威斯康辛麥迪森,聽說那個學校算是個公立的常青藤把。同時芝加哥藝術學院也給錄取了,都是排名很靠前的學校。但是想著學藝術還是去紐約吧,畢竟不是很想走純藝術的路線,紐約可以稍微偏商一些。

那孩子去了美國也算是很多年了,有沒有什麼很大的變化呢?

有很大變化。不知道是不是受美國文化影響,比方說我們開車的時候想要隨意超車,要按喇叭?她就會覺得奇怪說我們為什麼會這麼幹呢?(笑)看到人口頭禪就是“你為什麼要這麼做”,這個是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怎麼說呢?畢竟她沒有經歷過高考,做事的專注度還是不夠的。她美國的高中地方偏僻,一個相當於一個地級市的地方,中國學生也不多。但是現在在紐約了,中國人多了很多,也基本上和中國人在一塊兒。本以為可以早一點去美國可以融入美國人的圈子,其實哪能這麼容易呢?現在還是和中國人在一起玩。

那孩子進了大學之後情況是否有所改觀?

我覺得沒有什麼變化,大學裡面也不跟美國人玩,也是和中國人玩啊。當然按理說在美國也沒有什麼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之分,反而你生活的環境裡面人多人少是有很大區別的。例如紐約人多,開車也是挺亂來的啊。高中的時候住在鄉下,原本就沒有幾個人,那怎麼會有加塞的情況呢?而且你在路上根本見不到幾個人,好不容易見到了為什麼不客客氣氣的呢?

孩子突然走那麼遠,您和媽媽那邊有什麼心裡落差嗎?

其實孩子不在身邊,我是有心理準備的。無論是在國內讀書還是國外讀書,孩子長大了總是要離開父母的。我不認為這個空間感區別有那麼大,畢竟晚上用微信隨時隨地可以找到她。她媽媽對於孩子離開家和在家的落差還是蠻大的。我其實還好啦。

您覺得作為一個留學生家長和其他家長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是這樣的,我們現在總結下來。現在的中產,孩子不論是去美國上高中,大學還是研究生念書,仿佛已經是一個中產階級的標配了。好比一個標籤:中產的家庭,孩子一定是要去國外留學的,家裡有兩套房,兩台車。有時候每次家長聚在一起,發現孩子都是在國外念書或者是曾經在國外念過書的。

我們經歷過了就知道,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當初孩子要不要出國留學的時候提到過出國的好處,尤其是對於早出去的覺得早一點出國可以更好的融入。但是我覺得融入美國社會和美國文化一點意義也沒有,首先你根本融不進去,再說我為什麼要融入他們呢?我已經強大了是不是。

我堅決建議高中時期不應該出去。如果孩子不自覺的話,到了那裡沒有人管能讓人放心嗎?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還是應該是學習,孩子還小沒有什麼自製力的,到了那邊只能比原來更差不會比原來更好。對於好的學生我建議也不要出去,國內的好學生去應付美國的高中課程太容易了。到了那裡會覺得沒事兒幹,只能做兩件事:要麼玩要麼談戀愛。

我覺得人生還是要經歷一次非常緊張的階段,好比中國高考,其實不是一件壞事。我覺得高中階段出去很沒有必要。

大學階段的話如果考不上985,211的話也不建議出去,因為你連國內的學校都進不了,國外錄取的學校也不會是特別好的。你以為國外的文憑好混,其實現在也不好混了。

最怕的就是最後混個半生不熟的,比方說我女兒,在國內唯讀了一年的高中,去了國外讀高中然後念大學,現在她回來之後也沒有什麼親密的朋友,找不到人玩。美國的學校假期特別的多,她回來之後只能一會飛北京,一會跑上海的找朋友玩。我們覺得既然生活在這個土壤裡,就要在這個土壤找圈子,不應該是天天跑到外面去。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哪裡都可以學得好,學不好的學生哪裡都學不好的。

你覺得現在出國留學成風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只是為了躲避高考而已嗎?

躲避高考的是孩子,但是對於家長來說,仿佛成了一種時尚。其實大家要理智的看待這件事情。

女兒對於畢業之後有什麼打算嗎?

她現在的學校在曼哈頓,離第五大道也就一個街區。她想要待在紐約,實在不行再回國。她一直在微信裡說:時尚,設計,紐約是世界的中心。說明孩子還是有一點事業心,有點夢想,我覺得這麼想也對。

對於孩子的戀愛觀有什麼看法?介不介意孩子找一個外國男朋友?

不介意啊,人家高鼻子藍眼睛,長得帥帥的,挺好的沒問題啊。你想她如果大學畢業如果再工作1年的話,前前後後差不多8年了。她的青春時期都是在美國。他對於當地文化的適應已經超過了對中國人的適應了,如果她找個美國人的話,應該不會有文化差異的問題。如果孩子最後找個美國人,我覺得沒什麼問題。

孩子選擇的是藝術,經常到大都會去參觀,上課。接觸的都是世界前沿的技術潮流和風尚。女兒表示就算回國也可能選擇上海之類的時尚大都市生活。

爸爸對女兒有什麼特別的期望嗎?

沒有什麼特別的期望,只要她有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就好。她當初選擇藝術的時候我們也很糾結,畢竟找工作比較難。但是孩子喜歡我覺得也要尊重她。畢竟不喜歡的事情也做不好。我相信就算找工作比較難,但總是找的到的。當初孩子也被綜合性大學錄取,我們也想著是不是可以去綜合院校到時候可以換專業。但後來決定還是不要功利心太強,孩子喜歡紐約就讓她去吧。只要她有自己喜歡的工作,有一個有意義的生活就可以了。

聽說陳爸爸以前是在上海復旦學習哲學的,後來為何去經商了呢?

我原本本科是學數學的,但是我覺得我並沒有數學的天賦。當時覺得中國的哲學還存在于樸素階段,但是西方的哲學已經是思辨和科學階段了。有一個著名的哲學家羅素,他提出了科學哲學。我認為以前我們以馬哲看世界的方法是落後的,但是西方哲學是比較先進。我想我是學理科的,我要立個大志來改變中國哲學現狀(笑)。但是後來還是經商了。(笑)

之前學的哲學方面的理論對經商有起到什麼作用和影響嗎?

可能有幫助,但是有時候可能是起反作用了。

您認為一個人學的和最後實際去從事的事業是否不一定要有關聯的呢?畢竟從哲學到企業家這個跳躍還是很大的。

別人我不知道。但是如果讓我重新選擇的話,我還是會選擇搞研究而不是做生意。其實做研究是我喜歡的,做生意是我不喜歡的。如果是發自內心的選,我會選擇前者。我常常想如果我一直堅持當時的學術研究可能會有更大的作為。但是現在說這些其實也沒什麼意義,畢竟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可以這麼想。

陳先生是一位很健談的家長,言語風趣幽默,非常願意分享。女兒從高一畢業後離家到現在大二,前後4年多,從一開始的不適應到現在希望留在美國工作,爸爸雖然不善表達但是能夠感覺出既心疼女兒又為她感到驕傲。

陳爸爸認為孩子高中階段如果獨立性不強的話不要盲目為了躲避高考而出國留學。一位優秀的學生在哪裡都能夠發光發亮。的確,留學生家長會COSPA的初衷是為了讓家長們將各自的經歷分享,互助。留學不是一個人的事,是全家都需要參與的過程,我們建議家長們要理性的看待孩子留學這件事,分析好自己的優劣做好充分準備,為每一位海外學子創造更好的留學環境和條件。《留學生家長會COSPA》

受訪者:陳先生

現任合肥天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1986年畢業於上海市復旦大學哲學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