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攜程親子園虐☆禁☆童事件:不愛孩子,做什麼幼師!

昨天, 攜程親子園虐童事件迅速引爆網路。

事件最初源於一位攜程老員工的爆料。

十一月份將自己剛滿兩周歲的孩子送入攜程為員工開設的親子園, 誰料僅僅兩天后, 就發現寶寶耳後有外傷, 向老師詢問卻總是敷衍推脫。

在進行了長時間的追問、交涉後, 他們終於在幼稚園的監控視頻看到了令人震驚的一幕, 寶寶在親子園內遭受著非人的虐待!

從視頻中可以明顯地看出, 黃衣女子粗暴地推搡剛進入房間的小女孩, 直接撞上桌角。

視頻的後面部分, 老師多次對孩子推搡, 拍打, 還往孩子嘴裡強行灌芥末!

芥末!

作為一個媽媽, 我簡直無法想像, 是怎樣的變態扭曲的心理才會想出這樣泯滅人性的事情來!

在攜程11月8日召開的道歉會上,

一名情緒激動的家長更是道出了更多令人髮指的虐待行為:

噴消毒水在幼兒眼睛上和嘴上;

喂幼兒吃芥末導致幼兒一個小時拉六次肚子;

直接掰開女童的腿換尿布;

更有餵食小孩安眠藥的傳聞…

其中一個孩子,

已經產生了應激反應,

需要心理疏導。

可怕的是, 這樣的暴行居然是發生在一家具有示範效應的員工親子園內。

據瞭解, 攜程親子園是攜程公司為了解決員工的後顧之憂, 為內部員工打造的親子園。

由於名額有限, 需求緊張, 初期名額很快就被搶光了, 入園的基本都是對攜程做出貢獻的老員工、重要部門員工的孩子。

當時, 攜程曾宣言在攜程最誘人的福利就是:可以帶娃上班。

帶娃上班?

就是指我在樓上辛辛苦苦賣命, 寶寶在樓下被喂芥末, 噴消毒水嗎?!

在自己公司內部的幼稚園, 在有監控攝像頭的情況下尚有如此遭遇, 那在那些父母看不到的地方, 孩子們又遇到了些什麼?

隨著越來越多的虐童事件浮出水面, 當天使送到魔鬼身邊,

我們到底, 該拿什麼來保護我們的孩子?

2~3歲, 正是幼兒安全感形成的關鍵時期, 這時候發生的虐待事件極有可能會對孩子的一生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

身體傷害

對兒童的虐待行為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身體上的傷害, 輕則像這次的家長在孩子皮膚上發現的較為明顯的青紫印記, 重則會導致內部器官損傷,甚至死亡。

醫學上的發現表明,無論是正在經受虐待的兒童,還是童年期受過虐待的成人,他們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HPA軸)都發生了改變。

HPA軸是大腦應對壓力反應的核心,影響著個體的應激。

身體上的傷害絕大多數是在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產生的,當兒童遭受了過激的刺激,會對孩子腦部的結構和功能造成不可磨滅的印記,最終導致HPA軸的功能失調。

嚴重的會影響以後的學習記憶、情緒管理等功能,不僅會對幼兒的身體造成持久的傷害,還會導致長期的心理及軀體健康問題。

並且,這種對腦部的損傷一旦發生將是不可逆轉的。

心理傷害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大部分在7歲以前形成基本人格。

在此之前,孩子的所有經歷,都會極大地影響他們一生,尤其是幼兒時代,他們會根據自身所處的環境來形成自己的性格。

所以無論長期、還是偶爾的虐待,都有可能破壞兒童對外界環境的依戀與發展,對父母、他人和環境都失去安全感,導致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

總有人感慨: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

或許壞人概率只是好人的萬分之一,但對於一個家庭,一個孩子而言,一旦遇到,就是百分之百。

我們賭不起,只能盡自己所能,保護我們的孩子。

多與孩子溝通,讓孩子絕對信任你

幼兒時期,孩子往往對外界發生的事情一知半解,不能做出正確的回應。

要想在早期就樹立起孩子的防範意識,就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溝通,發現隱性問題。

樹立起孩子對父母的安全感,耐心地對待孩子,與他們溝通在幼稚園裡發生的事情,並且教會他們應該怎麼做,是孩子學會自我保護的第一步。

有時候溝通不一定是要家長問什麼孩子答什麼,也可以通過玩遊戲的方式間接地瞭解孩子在幼稚園時發生了什麼。

比如可以與孩子玩角色扮演遊戲,讓孩子來當老師。這樣無意間孩子就會透露出他在幼稚園過得怎麼樣,老師到底是怎樣對待他的。

多觀察孩子

對幼童的虐待往往不易被人發現,因為幼兒年紀過小不能表達自己,或者因為害怕被責備或對施虐人的恐懼而保持沉默。

所以,父母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孩子身體或行為上微小的變化。

據有關臨床發現表明,兒童如果遭受身體虐待,初期會表現為嗜睡、嘔吐、易激惹和眼內出血,進而導致神經系統的損傷。

在耳鼻咽喉和其他方面表現為耳廓血腫、外耳道裂傷、聽骨鏈中斷、耳聾、面部神經麻痹及鼓膜穿孔;

口腔方面表現為口腔及咽部損傷包括牙齒受損、舌系帶裂傷、擦傷及血腫等;

而行為上的反常也很可能是遭受虐待的反應。

如果孩子出現了這些症狀,家長們不妨多想一想,虛驚一場總比追悔莫及來得好。

不吝惜時間,多管道瞭解相關資訊

很多家長對於虐童的瞭解往往停留在身體的虐待上,其實對幼兒的拒絕、漠視、冷暴力也會使幼兒處於被虐待的狀態。

現在大部分的幼稚園都有裝備監控,家長可以成立家委會,多貢獻出自己的時間,定期查看監控,及時發現問題。

也可以多和老師以及其他家長溝通交流,側面瞭解更多資訊,從而更好地保護孩子。

慎選幼稚園,勿過早入園

教師的品質決定了幼稚園的品質,通常來說,公立幼稚園的老師會相對靠譜一些。

選擇的時候不要把關注點全放在幼稚園的硬體設施上,也要著重考察幼稚園的教育理念和老師隊伍的品質。有能力的話,能夠親自去找每家幼稚園的園長和老師們對話就更好啦。

在入園年齡上,絕大部分家長都只想讓孩子早入園,早受教育,往往忽視了孩子自身的適應能力。

尤其是太小的寶寶,身體、心理各方面都不足以很好地應對幼稚園生活,即便是正常的幼稚園生活,也容易讓他們產生更大的挫折體驗感,難以適應集體生活,甚至更容易生病。

所以,建議寶寶最好3歲後入園。

每一個孩子都在父母的期盼和愛意中出生,我們不忍看到他受到一點點傷害,更不要說是來自人間惡魔的施虐。

願每一位小天使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

作者:茉媽,高學歷職場媽媽,每天分享一點育兒知識,我們一起,做更好的媽媽。

重則會導致內部器官損傷,甚至死亡。

醫學上的發現表明,無論是正在經受虐待的兒童,還是童年期受過虐待的成人,他們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HPA軸)都發生了改變。

HPA軸是大腦應對壓力反應的核心,影響著個體的應激。

身體上的傷害絕大多數是在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產生的,當兒童遭受了過激的刺激,會對孩子腦部的結構和功能造成不可磨滅的印記,最終導致HPA軸的功能失調。

嚴重的會影響以後的學習記憶、情緒管理等功能,不僅會對幼兒的身體造成持久的傷害,還會導致長期的心理及軀體健康問題。

並且,這種對腦部的損傷一旦發生將是不可逆轉的。

心理傷害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大部分在7歲以前形成基本人格。

在此之前,孩子的所有經歷,都會極大地影響他們一生,尤其是幼兒時代,他們會根據自身所處的環境來形成自己的性格。

所以無論長期、還是偶爾的虐待,都有可能破壞兒童對外界環境的依戀與發展,對父母、他人和環境都失去安全感,導致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

總有人感慨: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

或許壞人概率只是好人的萬分之一,但對於一個家庭,一個孩子而言,一旦遇到,就是百分之百。

我們賭不起,只能盡自己所能,保護我們的孩子。

多與孩子溝通,讓孩子絕對信任你

幼兒時期,孩子往往對外界發生的事情一知半解,不能做出正確的回應。

要想在早期就樹立起孩子的防範意識,就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溝通,發現隱性問題。

樹立起孩子對父母的安全感,耐心地對待孩子,與他們溝通在幼稚園裡發生的事情,並且教會他們應該怎麼做,是孩子學會自我保護的第一步。

有時候溝通不一定是要家長問什麼孩子答什麼,也可以通過玩遊戲的方式間接地瞭解孩子在幼稚園時發生了什麼。

比如可以與孩子玩角色扮演遊戲,讓孩子來當老師。這樣無意間孩子就會透露出他在幼稚園過得怎麼樣,老師到底是怎樣對待他的。

多觀察孩子

對幼童的虐待往往不易被人發現,因為幼兒年紀過小不能表達自己,或者因為害怕被責備或對施虐人的恐懼而保持沉默。

所以,父母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孩子身體或行為上微小的變化。

據有關臨床發現表明,兒童如果遭受身體虐待,初期會表現為嗜睡、嘔吐、易激惹和眼內出血,進而導致神經系統的損傷。

在耳鼻咽喉和其他方面表現為耳廓血腫、外耳道裂傷、聽骨鏈中斷、耳聾、面部神經麻痹及鼓膜穿孔;

口腔方面表現為口腔及咽部損傷包括牙齒受損、舌系帶裂傷、擦傷及血腫等;

而行為上的反常也很可能是遭受虐待的反應。

如果孩子出現了這些症狀,家長們不妨多想一想,虛驚一場總比追悔莫及來得好。

不吝惜時間,多管道瞭解相關資訊

很多家長對於虐童的瞭解往往停留在身體的虐待上,其實對幼兒的拒絕、漠視、冷暴力也會使幼兒處於被虐待的狀態。

現在大部分的幼稚園都有裝備監控,家長可以成立家委會,多貢獻出自己的時間,定期查看監控,及時發現問題。

也可以多和老師以及其他家長溝通交流,側面瞭解更多資訊,從而更好地保護孩子。

慎選幼稚園,勿過早入園

教師的品質決定了幼稚園的品質,通常來說,公立幼稚園的老師會相對靠譜一些。

選擇的時候不要把關注點全放在幼稚園的硬體設施上,也要著重考察幼稚園的教育理念和老師隊伍的品質。有能力的話,能夠親自去找每家幼稚園的園長和老師們對話就更好啦。

在入園年齡上,絕大部分家長都只想讓孩子早入園,早受教育,往往忽視了孩子自身的適應能力。

尤其是太小的寶寶,身體、心理各方面都不足以很好地應對幼稚園生活,即便是正常的幼稚園生活,也容易讓他們產生更大的挫折體驗感,難以適應集體生活,甚至更容易生病。

所以,建議寶寶最好3歲後入園。

每一個孩子都在父母的期盼和愛意中出生,我們不忍看到他受到一點點傷害,更不要說是來自人間惡魔的施虐。

願每一位小天使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

作者:茉媽,高學歷職場媽媽,每天分享一點育兒知識,我們一起,做更好的媽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