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企鵝號啟動MCN計畫,騰訊還是不想讓自己成為“中心霸主”

為了內容生成土壤的肥沃。

刺蝟公社 | 石燦

這幾天在成都發生了兩件大事, 在科技圈和內容產業領域寫文章的部分人都聚焦在成都了。

11月7日, 錘子科技在成都發佈新品, 科技圈刷了一波熱度;11月8日, 騰訊在成都召開2017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 整個科技圈和內容產業領為之沸騰。

11月8日的大會上, 企鵝號重磅發佈基於全平臺分發的大內容開放戰略、全方位助力內容產業升級的“百億計畫”, 以及最新分成策略、企鵝號MCN計畫、內容版權聯盟等一系列具體措施, 宣告騰訊內容生態有史以來第一次走向全面開放。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為了配合整個平臺內容發力, 騰訊還全新推出“百億”計畫, 將以100億流量、100億資金和100億產業資源, 在流量和變現、投資孵化、線下文創基地等領域全面扶植內容創業者。

“這是企鵝號有史以來對內容領域扶持力度最大的政策,

期待與MCN機構一起, 開啟內容創業新玩法, 實現生態共贏。 ”騰訊內容平臺部副總經理陳鵬說。

從QQ農場到今天的騰訊內容開放平臺, 整個歷史進程, 像是被一股力量推著走, 這股力量來自於市場企業用戶和個體用戶的巨大需求。

這種變化, 本質上是騰訊從流量開放到內容生態開放的“去中心化”行為。 如同騰訊公司首席運營官任宇昕提到的 AI IN ALL 一樣, 未來騰訊研發的所有Al技術不是關起門來服務自己的產品, 而是分享給全行業, 與實際應用結合在一起, 讓AI新技術得到價值的發揮。

騰訊為什麼要做“企鵝號MCN計畫”?

MCN的一個好處就在於, 機構會提供更系統化的服務, 會給內容生產者提供好的創作環境, 為創作者內容的持續性提供了保證。

企鵝媒體平臺上有數十萬個號, 讓騰訊自己來面對這數十萬個號不現實。 扶持MCN機構, 可以節約大量的開銷和時間成本, 是抓大放小之舉。

MCN逐漸被提及, 是在去年下半年, 今年上半年開始發力, 由個體走向機構化運作, 形成矩陣板塊, 成為內容創業的發展趨勢。

內容創業的新風口正在形成, 這個機會就發生在了MCN機構身上。 隨著專注於美妝內容工業化生產和產業延展的快美妝、發力視頻智慧化行銷的門牙視頻等多家MCN機構相繼宣佈成功融資, 這種個新風口越來越被提及和青睞。

這也預示著內容創業的風口正在全面轉向MCN模式。 MCN平臺通過對創作者及專案進行專業規劃, 讓最專業的人做最專業的事,

並進行生產的監管考核, 能夠實現合作效益最大化。

而“企鵝號MCN計畫”正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著手啟動的, 如果你是一家與騰訊合作的MCN機構, 將會有機會獲得包括“分成資源”、“流量資源”、“產品特權”、“投資支援”、“品牌支持”五個方面的支持。

分成資源方面, MCN機構在企鵝號的首家獨家內容分成將產生分成加權;流量資源方面, 企鵝號將對MCN採取流量保護、推薦加權機制;在騰訊生態層面, 企鵝號通過協調騰訊內部平臺資源, 幫助MCN機構參與到帳號互推、電商、遊戲、APP下載、外鏈等方式中, 大力擴展MCN機構影響力和變現模式;優秀MCN機構還將獲得專項投資基金, 配備專屬團隊服務;在品牌層面, MCN機構擁有騰訊官方認證, 並擁有優先主辦或參與企鵝號活動獲得曝光的權利。

在未來, 企鵝號會沿著垂直化、區域化的思路, 在各個行業、各個垂直領域、各個地區, 分別培養出一批很有競爭力的MCN機構。 騰訊計畫, 將在全國尋找區域代編一起運營城市內容。

騰訊全新推出的“百億”計畫可以被稱為是“內容生成土壤的肥沃”, 流量、資源和資金是助長內容蓬勃生長的“有機化肥”。 100億流量、100億資金和100億產業資源分別對應騰訊的哪些產品呢?

100億流量:微信、QQ兩個核心社交入口, 騰訊新聞、天天快報、QQ流覽器等資訊平臺, 騰訊視頻、QQ空間等短視頻平臺, 這些平臺在國內的同類型產品中, 不論是日活躍度, 還是月活躍度, 都排名前列, 使用者大, 內容足, 流量多, 是他們的主要特點。

100億資金:內容分成、平臺分成、專項投資。 內容分成:創新底層頁內容變現模式,大幅提升底層頁商業化變現效率;平臺分成:全平臺資訊流廣告收入參與分成,重點類目/獨家/首發內容的加權分成;專項投資:投資150個內容專案,覆蓋50個領域。

這項計畫加上騰訊系各個細分平臺的分成規則,會讓越來越多的內容創作者獲利,並全身心投入其中,通過轉化率,內容創作者獲得的分成很可能會高出同類型平臺獎勵數。

100億產業資源:建立跨領域的正版內容庫,此前音樂、視頻、文學、動漫等領域均已經形成中國最大的正版內容庫;通過城市合夥人計畫進行城市內容運營和管理;加大對內容創業培訓的投入,新媒體學院邀請權威講師,開發270門課程,年底計畫覆蓋全國30個省市。

“100億”在國內首次出現,從扶持的量上來看,這是平臺對內容產業的一次峰值投資,騰訊將整個平臺方都放置到了這次計畫中,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投身到整個產業鏈中來,哪怕只是參與制作了一個小視頻,這已經鑲嵌在了整個產業鏈中的某一個小環節了,如果運氣比較好,還能獲利,從物質和精神上進行相互反哺。

由此來看,騰訊給予內容創作者的不僅僅是平臺,還有海量用戶,這是騰訊做內容產業的“共用經濟”思維——不做封閉系統,不做大樹,也不做森林,而是做生態。

從QQ農場到內容生態,一場“去中心化”的征程

從2010年到2014年,奇虎360與騰訊上演了一系列互聯網之戰,並走上了訴訟之路,史稱“3Q大戰”。最後,以奇虎360敗訴告終。

也就是在此其中的2011年,騰訊開始做平臺開放,那個時候,騰訊是完全處於被動位置才那麼做的嗎?

“把騰訊內部的體系,超過20個部門打通推出開放平臺,這不是在3Q大戰短短幾個月能做到的事情。” 騰訊公司副總裁林松濤說,其實開放的想法早已經有了,而3Q大戰更像是一個導火索和催化劑。

當年有一款火遍大江南北的遊戲,叫QQ農場,這款遊戲被認為是騰訊走上開放之路的起點。

2011年,找不到和這款遊戲相同的參照物,騰訊最開始在這款遊戲上做流量開放,讓其他的一些產品介入進來,獲取流量。開放之後,騰訊發現,負責開發QQ農場的那家創業公司沒辦法支撐一個擁有上億活躍使用者的產品。之後,騰訊團隊進行了100%的代碼重啟,也就是那個時候,騰訊開始孵化騰訊雲,一步一步逐漸走到了今天。

從QQ農場到今天的騰訊內容開放平臺,整個歷史進程,像是被一股力量推著走,這股力量來自於市場企業用戶和個體用戶的巨大需求。像騰訊雲、應用寶等等平臺逐漸開放的原因,是因為合作夥伴騰訊,她們才做的這些事情。

“我們以前最初想到的是,我們不能是一棵樹,(如果)我們是一片森林,我們更需要植根於多樣化的生態裡面,幫助更多的生態去完成發展。”林松濤說。

大會上,林松濤公佈了騰訊六年開放的成果,開放六年來,合作夥伴總數1300萬,創造就業崗位2500萬個,累計總分成超過230億。

發佈了以泛內容為核心的“大內容”平臺開放戰略,將打造一條從內容生產、多管道構建、智慧分發、商業化變現的完整內容生態鏈。

林松濤說,“從流量開放到能力開放再到生態開放,騰訊構建了技術賦能、生態賦能和產業賦能三大體系,形成了全方位的開放體系。”

全方位意味著多領域、泛內容、大格局。經過六年的發展和逐漸完善,“騰訊互動娛樂”已經形成騰訊遊戲、騰訊動漫、閱文集團(騰訊文學)、騰訊影業、騰訊電競5大主要業務板塊。

除此之外,在騰訊龐大的泛娛樂版圖上,還包括了騰訊音樂娛樂集團(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騰訊視頻,企鵝影視,騰訊體育,企鵝電競,NOW直播等業務板塊。

這些佈局,雖然一開始很艱難,比如閱文集團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閱文集團都是大幅虧損的狀態,僅在2016年實現了扭虧為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也一直處於“戰略性虧損”的狀態,但在騰訊堅決佈局“泛娛樂”的戰略體系下,這些耕種慢慢收穫了果實。

閱文集團已於11月8日在香港上市,此前,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認為其估值介於57億美元到68億美元之間。而前不久,有媒體稱,騰訊音樂或考慮2018年在香港或紐約上市。此前據外界估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估值約為80億至100億美元。

從現在的佈局結果看得出來,騰訊“泛娛樂”的佈局在戰略上極其有遠見。

不過,僅僅佈局“泛娛樂”還不夠,騰訊認識到,要想收穫巨量使用者,還需要有“IP”。正如馬化騰所言:未來各行各業都可能產生自己的IP。它們是各個領域通往數位生態廣場的“門和窗”,具有樞紐節點的價值。

騰訊近年一直致力於泛娛樂IP的多元化打造:每年公佈的遊戲新品中,大部分帶有“IP”屬性,動漫、網文、遊戲、影視等領域已能實現較好的互通。

在系統內部和外部進行IP互換共通,從點到面,打造成為一條線,而這,也對應著馬化騰在“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開幕前,那封公開信中提到的“不同內容間交融創新的活躍”。

內容分成:創新底層頁內容變現模式,大幅提升底層頁商業化變現效率;平臺分成:全平臺資訊流廣告收入參與分成,重點類目/獨家/首發內容的加權分成;專項投資:投資150個內容專案,覆蓋50個領域。

這項計畫加上騰訊系各個細分平臺的分成規則,會讓越來越多的內容創作者獲利,並全身心投入其中,通過轉化率,內容創作者獲得的分成很可能會高出同類型平臺獎勵數。

100億產業資源:建立跨領域的正版內容庫,此前音樂、視頻、文學、動漫等領域均已經形成中國最大的正版內容庫;通過城市合夥人計畫進行城市內容運營和管理;加大對內容創業培訓的投入,新媒體學院邀請權威講師,開發270門課程,年底計畫覆蓋全國30個省市。

“100億”在國內首次出現,從扶持的量上來看,這是平臺對內容產業的一次峰值投資,騰訊將整個平臺方都放置到了這次計畫中,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投身到整個產業鏈中來,哪怕只是參與制作了一個小視頻,這已經鑲嵌在了整個產業鏈中的某一個小環節了,如果運氣比較好,還能獲利,從物質和精神上進行相互反哺。

由此來看,騰訊給予內容創作者的不僅僅是平臺,還有海量用戶,這是騰訊做內容產業的“共用經濟”思維——不做封閉系統,不做大樹,也不做森林,而是做生態。

從QQ農場到內容生態,一場“去中心化”的征程

從2010年到2014年,奇虎360與騰訊上演了一系列互聯網之戰,並走上了訴訟之路,史稱“3Q大戰”。最後,以奇虎360敗訴告終。

也就是在此其中的2011年,騰訊開始做平臺開放,那個時候,騰訊是完全處於被動位置才那麼做的嗎?

“把騰訊內部的體系,超過20個部門打通推出開放平臺,這不是在3Q大戰短短幾個月能做到的事情。” 騰訊公司副總裁林松濤說,其實開放的想法早已經有了,而3Q大戰更像是一個導火索和催化劑。

當年有一款火遍大江南北的遊戲,叫QQ農場,這款遊戲被認為是騰訊走上開放之路的起點。

2011年,找不到和這款遊戲相同的參照物,騰訊最開始在這款遊戲上做流量開放,讓其他的一些產品介入進來,獲取流量。開放之後,騰訊發現,負責開發QQ農場的那家創業公司沒辦法支撐一個擁有上億活躍使用者的產品。之後,騰訊團隊進行了100%的代碼重啟,也就是那個時候,騰訊開始孵化騰訊雲,一步一步逐漸走到了今天。

從QQ農場到今天的騰訊內容開放平臺,整個歷史進程,像是被一股力量推著走,這股力量來自於市場企業用戶和個體用戶的巨大需求。像騰訊雲、應用寶等等平臺逐漸開放的原因,是因為合作夥伴騰訊,她們才做的這些事情。

“我們以前最初想到的是,我們不能是一棵樹,(如果)我們是一片森林,我們更需要植根於多樣化的生態裡面,幫助更多的生態去完成發展。”林松濤說。

大會上,林松濤公佈了騰訊六年開放的成果,開放六年來,合作夥伴總數1300萬,創造就業崗位2500萬個,累計總分成超過230億。

發佈了以泛內容為核心的“大內容”平臺開放戰略,將打造一條從內容生產、多管道構建、智慧分發、商業化變現的完整內容生態鏈。

林松濤說,“從流量開放到能力開放再到生態開放,騰訊構建了技術賦能、生態賦能和產業賦能三大體系,形成了全方位的開放體系。”

全方位意味著多領域、泛內容、大格局。經過六年的發展和逐漸完善,“騰訊互動娛樂”已經形成騰訊遊戲、騰訊動漫、閱文集團(騰訊文學)、騰訊影業、騰訊電競5大主要業務板塊。

除此之外,在騰訊龐大的泛娛樂版圖上,還包括了騰訊音樂娛樂集團(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騰訊視頻,企鵝影視,騰訊體育,企鵝電競,NOW直播等業務板塊。

這些佈局,雖然一開始很艱難,比如閱文集團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閱文集團都是大幅虧損的狀態,僅在2016年實現了扭虧為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也一直處於“戰略性虧損”的狀態,但在騰訊堅決佈局“泛娛樂”的戰略體系下,這些耕種慢慢收穫了果實。

閱文集團已於11月8日在香港上市,此前,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認為其估值介於57億美元到68億美元之間。而前不久,有媒體稱,騰訊音樂或考慮2018年在香港或紐約上市。此前據外界估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估值約為80億至100億美元。

從現在的佈局結果看得出來,騰訊“泛娛樂”的佈局在戰略上極其有遠見。

不過,僅僅佈局“泛娛樂”還不夠,騰訊認識到,要想收穫巨量使用者,還需要有“IP”。正如馬化騰所言:未來各行各業都可能產生自己的IP。它們是各個領域通往數位生態廣場的“門和窗”,具有樞紐節點的價值。

騰訊近年一直致力於泛娛樂IP的多元化打造:每年公佈的遊戲新品中,大部分帶有“IP”屬性,動漫、網文、遊戲、影視等領域已能實現較好的互通。

在系統內部和外部進行IP互換共通,從點到面,打造成為一條線,而這,也對應著馬化騰在“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開幕前,那封公開信中提到的“不同內容間交融創新的活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