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不了大師 當個好技師也很棒

法制晚報——今日快評

昨日,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教育改革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表示:“我們既需要培養愛因斯坦, 也需要培養愛迪生, 也需要培養魯班。 建設教育強國, 職業教育非常重要。 ”

這些年, 圍繞年輕學生社會上似乎有這樣一組“階段性熱點”:每到高考前夕, 大家就開始關注高考保障, 仿佛考大學是全社會的頭等大事, 仿佛一點噪音就會毀了孩子的一生;等高考揭榜, 總分狀元、各科狀元、名校搶生源的新聞不絕於耳, 似乎從高考狀元身上就可以看到未來的愛因斯坦、莎士比亞;可是,

每到大學畢業季, 就業的難題又擺在每個畢業生家庭面前。

與此同時, 在高校、高考的熱鬧、喧囂之外, 職業教育的領域安安靜靜, 相關的資料卻越來越好看:多年來, 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連續保持在95%以上, 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達到90%以上。 或許有人會說, 大學是培養愛因斯坦的地方, 不能以“就業率”來說明問題。 但正如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高抒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說:“我們大學最大的困難是沒有培養出大師來。 ”

與其讓很多孩子大學畢業高不成低不就, 倒不如踏踏實實去上個職業學校。 對此,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大學航空航太學院副院長劉占芳認為:這些年來, 具有高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的人才和勞動力越來越缺,

已經制約了我國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的邁進。 高技能人才不必畢業於本科學校或者擁有碩士博士的高學位, 更應從各種專科學校和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來培養, 但這樣的學校從品質、政策支持方面還存在很大空間。

更重視職業教育, 這也正是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所談到的話題。 對職業教育高看一眼、厚愛一分, 讓更多的孩子去學習專業技能, 畢業了先當好一名技師, 這可以說于家于國都有諸多裨益。

一方面, 職業學校的就業率更高, 學生不用過於擔心“畢業即失業”, 這對於一些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家庭而言, 更是不錯的選擇。 與此同時, 先當技師與日後成為大師並不矛盾,

在實際工作中學以致用、邊用邊學, 條件成熟後再回爐深造, 學習起來會更有積極性和針對性。 沒準兒, 目前的大學沒有培養出大師, 但初始學歷是技校、職高的群體當中, 日後反倒能出息幾個大師。

另一方面, 我們總是在呼喚“中國質造”, 總是談到日本、德國的“匠人精神”, 卻都盼著自己的孩子能上個名牌大學, 以後上班只用動嘴不用動手, 這豈不自相矛盾?與其豔羨別人的精工匠心, 倒不如大力支持專科和技工學校的應用型教育, 用實際行動推動中國的製造業向中高端轉型。

在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所提到的諸多措施中, 促進產校融合、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 把學校建在開發區裡可以說是非常的務實。 讓需求與供給直接對接,

讓學到的東西直接用於工作, 這正是職業教育的精髓。 讓企業的技術人員到學校去當老師、讓學校的老師到企業去工作, 建立一種“旋轉門”機制, 這對於師資隊伍的建設更是非常必要。

除了教育部門的政策傾斜, 全社會對教育的關注角度, 也理應適時調整——與其炒作、宣傳高考狀元, 倒不如好好採訪一些行業狀元, 把關注的焦點從難以培養出大師的高校, 更多轉向培養了無數技師的職業學校。

本報評論員 龐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