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枳實|第 376天

枳實 Zhishi

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

上一期: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蓽茇 | 第 375天

中藥速記

來源

本品為芸香科植物酸橙 Citrus aurantium L. 及其栽培變種或甜橙 Citrus sinensis Osbeck的乾燥幼果。

相關名

只實、枳實、洞庭、破胸槌、炒枳實

產地

主產四川、湖南、江西等地。

採收加工

5~6月收集自落的果實, 除去雜質, 自中部橫切為兩半, 曬乾或低溫乾燥, 較小者直接曬乾或低溫乾燥。

性狀鑒別

本品呈半球形, 少數為球形, 直徑0.5~2.5cm。 外果皮黑綠色或棕褐色, 具顆粒狀突起和皺紋, 有明顯的花柱殘跡或果梗痕。 切面中果皮略隆起, 厚0.3~1.2cm, 黃白色或黃褐色, 邊緣有1~2列油室, 瓤囊棕褐色。 質堅硬。 氣清香, 味苦、微酸。

性味歸經

苦、辛, 微寒。 歸脾、胃、大腸經。

性能特點

本品苦降下, 辛行散, 微寒而不溫燥, 入脾、胃、大腸經, 藥力較猛。 既善於破氣消積以除脹滿, 又長於行氣消痰以通痞塞, 故為治胃腸積滯及痰滯胸痹之要藥。 此外, 還可治臟器脫

功效

破氣消積, 化痰除痞。

主治病證

(1)食積便秘脹痛。

(2)瀉痢裡急後重。

(3)痰濕阻滯之胸脘痞滿, 痰滯胸痹證。

(4)胃擴張, 胃下垂, 脫缸, 子宮脫垂。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3~10g, 大劑量可用至15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 研未調塗或炒熱熨。

使用注意

本品破氣, 故脾胃虛弱及孕婦慎服。

枳實的故事

《本草衍義》雲:“枳殼、枳實為一物也。

小則其性酷而速, 大則其性和而緩。 ”沈括《夢溪筆談》雲:“六朝以前醫方惟有枳實, 無枳殼, 故本草只言枳實。 後人用枳小嫩者為枳實, 大者為枳殼。 ”枳實始載于《神農本草經》, 列為中品。 枳殼始見於唐代甄權《藥性論》。 唐代朱慶餘《商州王中丞留吃枳殼》雲:方物就中名最遠, 只應愈疾味偏佳。 若教盡吃人人與, 采盡商山枳殼花。 清代張志聰《本草崇原》認為, 江西清江縣素有“枳殼之鄉”的美稱。

《紅樓夢》第五十一回:寶玉的丫環晴雯中了風寒, 有些鼻塞聲重, 懶得動彈。 請來胡庸醫, 隔幔診脈後說:“小姐的症是外感內滯。 近日時氣不好, 竟像是個小傷寒。 幸虧是小姐素日飲食有限, 風寒也不大, 不過是血氣原弱, 吃兩劑藥疏散疏散就好了。

”醫生走後, 寶玉看了藥方, 上面有紫蘇、桔梗、防風、荊芥等藥, 後面又有枳實、麻黃。 寶玉道“該死, 該死, 他拿著女孩兒也像我們一樣的治, 如何使得!憑他有什麼內滯, 這枳實、麻黃如何禁得!”後來又請了王太醫, 重開一方, 只是方上沒有枳實、麻黃等藥, 倒有當歸、陳皮、白芍, 藥的分量也減了些。 賈寶玉自作聰明, 認定胡庸醫給晴雯開的是虎狼藥。 其實胡庸醫不庸, 摸脈準確, 用紫蘇、桔梗、防風、荊芥散發, 用枳實、麻黃消滯, 立方有據。 若麻黃、枳實用量合適, 可以藥到病除。 王太醫的方子雖然受到“護花使者”的肯定, 但是用藥後晴雯依舊高熱、咳嗽, 後來王太醫將疏散去邪的藥減去了, 添了地黃、茯苓、當歸的養血之劑。 晴雯終於死在小傷寒的病根上。
該投虎狼藥而不投, 故而誤事, 寶玉、王太醫是有責任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