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心臟病人每天做好五件事,可預防心衰的發生

文 | 藥療君, 編 | 吳鵬藥師

近20年來, 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心血管病發病率的上升, 發生心力衰竭的人也在持續增加中。 很多人都知道心衰這種病, 但對心衰的瞭解和重視程度卻不高。

心衰是心力衰竭的簡稱, 醫學上也稱之為心功能不全。 時至今日, 心衰的死亡率與惡性腫瘤不相上下。 在7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 每10個人就會有1個人有心功能不全的問題。 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發展到了晚期階段:由於心臟泵血功能的衰退, 身體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 外周的血液也不能順利的回到心臟, 引起水腫、呼吸困難、疲乏無力等症狀。

一旦發生較為嚴重的心衰, 患者需要經常住院, 死亡率也比較高。 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壓的人, 最容易發生心衰問題。 糖尿病患者、肥胖的人、患有代謝綜合征和服用過“傷心”藥物的人也是心衰發生的重點人群。 醫生會通過心電圖、腦鈉肽或腦鈉肽前體檢測、超聲心動檢查和胸部X片等檢查手段,

發現心衰的病人和心衰的程度。 作為普通人, 我們怎麼在日常生活中, 儘早發現心衰的跡象呢?

心衰是一種進展性疾病, 如果您是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或者代謝綜合征的患者, 隨著病情的發展, 日常活動或者情緒變化後, 就會出現以下跡象, 就要及時到心臟專科就診:

1.較輕的心衰:容易疲勞、不願意活動、食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2.加重的心衰:持續的乏力疲倦、氣短、心悸、下肢腫脹、持續咳嗽;

3.嚴重的心衰:呼吸困難、夜間不能入睡、不能平躺、咳泡沫痰、心率加快、全身浮腫、體重增加。

越早發現心衰跡象, 越早治療效果會越好。 在藥物治療上, 有著心衰治療“金三角”的說法,

也就是治療心衰的三種最重要的藥物:

1、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或者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ARB)

也就是以“普利”為尾碼和以“沙坦”為尾碼的降壓藥。 “普利”類藥物是心衰治療的基石和首選藥物, 可以改善心肌重構, 強化心臟功能。 如果不能耐受“普利”類藥物的副作用, 可以改用“沙坦”類藥物。

2、醛固酮受體拮抗劑

常用的有大家比較熟悉的螺內酯, 也叫安體舒通, 是一種有利尿作用的抗水腫藥, 作用是減輕心臟的負擔。

3、β受體阻滯劑

也就是以“洛爾”為尾碼的一類降壓藥。 它們有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 從另一個方面減輕心臟負擔, 保護心臟功能。

這些藥物都需要在心臟專科醫生的處方和指導下服用。 對於普通患者來說,

每天還要做好以下五件事情:稱體重、查水腫、測耐力, 還要注意是否出現氣短和頭暈現象。 一旦發現症狀加重或者指標變化, 就要及時就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