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新聞」“兩岸好 臺灣才會更好”座談會在臺北舉行

今天下午, 以"兩岸好, 臺灣才會更好"為主題的座談會在臺北舉行。 臺灣媒體、臺灣政治評論員以及院校專家學者參與座談, 共同探討兩岸關係的現狀與未來。

座談會圍繞"如何增進兩岸人民感情"等議題展開。 與會嘉賓表示, 臺灣社會受日據時代皇民教育以及政治人物的操弄, "認同感"逐漸被撕裂, 而由此產生的影響又將阻礙臺灣發展。

臺灣淡江大學教授 王高成

臺灣如果是走向"台獨"

或者是抗拒兩岸統一的話

會使臺灣將來遭遇到更大的壓力

或者付出龐大的成本

事實上這對於臺灣老百姓和年輕世代

都是一個不好的發展

新黨文宣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林明正

臺灣人民也要瞭解

我們從大陸拿了那麼多好處

我們自己也應該要做點什麼來作為回饋

所以我覺得今天在島內的人民

應該思考我們自己要為統一做點什麼

另外, 針對前不久蔡英文將"文化台獨"的黑手伸向高中語文課本的情況,

與會嘉賓建議, 加強兩岸學生交流是最有力的破解方法。

臺灣中學歷史教師 曹若梅

把它向下紮根 向旁延伸 到學生

讓小朋友現場到黃帝陵

到天水羲皇故里

看一下整個場面

甚至安排當地小朋友一對一地做交流

臺灣歷史教師也有不滿,從李登輝時期至今,臺灣歷史教科書中至少有屈原、霍去病等231個歷史人物和事件被刪除了。

此外,與會嘉賓還批評蔡當局的所謂兩岸互動新模式,實際上是柔性形式的尖銳對抗。學者們建議,大陸要加強民間交往,展現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消除臺灣民眾對大陸的誤解,進而培養共同的經驗與共同認知。

廈門衛視駐台記者廖媛採訪報導

今晚21:30 廈門衛視

《兩岸新新聞》

看兩岸 觀天下

臺灣歷史教師也有不滿,從李登輝時期至今,臺灣歷史教科書中至少有屈原、霍去病等231個歷史人物和事件被刪除了。

此外,與會嘉賓還批評蔡當局的所謂兩岸互動新模式,實際上是柔性形式的尖銳對抗。學者們建議,大陸要加強民間交往,展現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消除臺灣民眾對大陸的誤解,進而培養共同的經驗與共同認知。

廈門衛視駐台記者廖媛採訪報導

今晚21:30 廈門衛視

《兩岸新新聞》

看兩岸 觀天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