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家教好不好,出門就知道

這兩位元家長的教育方式和言行舉止兩相比較, 簡直猶如天壤之別。

真的是家教好不好, 出門旅遊一次就知道。

每一個家庭的教育和門風, 在每一次的旅遊中總能凸顯出各自的優點與缺陷, 遇上了家教好的家庭就像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讓人睹之流連忘返心生讚歎。

攤上了家教不好的家庭就像一次糟心的旅途, 只會讓人覺得心生不快不堪此行。

02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國民收入的提高, 全家出遊早已是假期裡一個最為普通的標配之選。

但對喜歡出遊的我而言, 有時候旅途中最難忘的不是那些從未涉足的奇山秀水,

而是讓人睹之心生佩服止不住讚歎的行為。 記得高中畢業的時候去杭州旅行, 沿著西湖不遠處的樓外樓望著碧波蕩漾荷葉婆娑, 心情十分的寧靜舒暢。 此時耳邊傳來了一陣略顯稚嫩背書聲, 一位約莫中年年紀的家長帶著一位上小學模樣的孩子從我面前走過, 還一邊郎朗念道,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那時我驚奇的不僅僅是小小年紀的孩童就能將南宋詩人林升《題臨安邸》輕鬆背誦出來, 更欣慰的是那位父親的言行舉止卻也讓人佩服。 在人潮洶洶的西湖著名景點面前, 他沒有像其他家長一樣指揮著一臉不高興的孩子坳出各種姿勢拍照,
也沒有當著其他遊客的面前大聲呵斥自己孩子如何淘氣頑劣。

他只是邊走邊和孩子講解著身邊的景點歷史人文趣事, 讓孩子真正能在行遊中領略中國河山之美風景之勝。

期間有一個細節頗讓我心生感觸, 那時的西湖景區正值酷暑天氣炎熱, 雖然微風拂柳但依舊讓人汗流浹背。

孩子走了一段路就走不動了, 於是兩個人就到了一處樹蔭下的石凳上歇息, 過不多久來了一對也是旅遊打扮的老人家。

那位父親很自然的自己站了起來給兩位老人讓座, 小朋友看到了也學著父親的樣子站了起來讓座, 看得出來那種自然而然的反應讓孩子也深有感觸。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 想改變孩子, 父母就要改變自己。

所有的家庭教育, 實際上都是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成長的過程。

著名教育學家斯賓塞把孩子比作家庭的一面鏡子, 他能照出你內心的一切。 你快樂, 他也快樂;你煩躁, 他也煩躁;你暴戾, 他也暴戾。

你為人溫馴有禮, 他也願意成為一個溫潤如玉之人。

你處事沉穩老練, 他也願意成為一個處事不驚之人。

你處處與人為難, 他也必將成為一個尖酸刻薄之人。

你時時占人便宜, 他也必將成為一個貪圖小利之人。

很多家長都寄希望於能在山水之樂中讓孩子有所見識, 其實他們往往忽略的教育的本身則是, 無論去到哪裡都給孩子最溫暖的關懷最耐心的教導, 以及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最基本的言傳身教的良好範例。

真正的優秀,

是一種由小見大的折射。

真正的成熟, 是一種由量到質的積累。

真正的家教, 是一種言傳身教的踐行 。

03我記得小時候被家裡的大人領出去, 在路上總是叮囑我, 去到別人家裡不要亂說話更不要亂動人家的東西。

起初只覺得小孩子天性愛玩哪願意忍受這些條條規規, 後來在社會上經歷的多了, 才明白別人的一句“沒家教”才是對你甚至你整個人生最直接的否定。 母親常說:有些話有些事只能在家裡說在家裡做, 在外面說了或做了, 人家會罵我們做家長的沒教好。 從記事起, 家裡雖然不是大富大貴豪紳之家, 但是家教和門風向來是極其嚴格。 無論是讀書時的溫書練字, 還是在家裡與長輩相處, 單單是小時候和家人吃飯就有許多的規矩。

例如吃飯要雙手端起碗筷, 拿筷子夾菜需將飯碗遞過去接著, 飯桌上遠處的菜夾不到就站起來夾菜, 吃飯的時候最忌諱一邊嚼著嘴裡的飯菜一邊和人喧嚷說笑。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任性, 但這不該成為家長作為炫耀的資本。 無法無天的性子都是從有人縱容開始, 試想一下, 現在誰家的孩子不是掌中寶?誰家的父母不疼自己的小孩?因為溺愛而忽視正確家教, 這將會影響的是有關於下一代最基本的人生品格和做人原則。 小時候在家裡被家人寵著哄著的孩子, 在外面絕對不會彬彬有禮處處讓人, 因為在他的家庭教育觀念中, 所有的人都該讓著我, 所有的好東西都該讓我先占著。 在溺愛中成長大的孩子, 在與外界接觸中,往往會在自我膨脹中暴露出他所生在的原生家庭的失敗家教。

《增廣賢文》有言:富若不教子,錢谷必消亡;貴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長。

孩子像一塊潔白的布,你給他染上什麼顏色就是什麼顏色,母親的教誨,父親的言行,禮儀家教自不必說,甚至連大人下意識的動作也被他模仿,這種吸取是無微不至的。

自古人們就說:“孩子是母親的鏡子”,但這種映射一旦照入,就不易消失,將終生留在孩子身上。

04家教,是一門終生修煉的人生課題。

有時候,我常常在旅途中看到各種各樣的事情,都是因為孩子而引發的。有在景區因為孩子亂塗亂畫而家人和人吵鬧的,有時景區洗手間看到男家長帶著女兒進男洗手間的,還有的時候遇見過因為兩個孩子的打鬧而引起兩家人大打出手。我不知道那時那地的那群孩子看到父母如此模樣,心裡又會怎麼想?他們是該學習父母與人鬥毆的招式,還是該效仿父母與人對罵時的話術?這樣的父母又怎能教出好家教的孩子來?再到後來的一些時候,看到這類的事情多了,甚至有人會說:這不就是小孩子“不懂事”嗎?從來就沒有不懂事的孩子,只有沒教好的家長。小孩子的“不懂事”和“沒家教”完全是兩碼事,前者說的是知識面和人生觀,後者純粹指的是行為。前者有時天真可愛,是孩子不諳世事的純潔本性,後者刁蠻無理,令人生厭。

小孩子的行為反應的是一個家庭的教育觀,一味寵溺,讓孩子是非不分,連基本的禮貌和教養都沒有,只會讓人看不起。家教的本質是言傳身教,也就是知行合一,小孩也有“良知”,基本的是非判斷還是有的,一切都逃不過他的眼睛,欺騙不了他。

《戰國策》有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今天的中國早已和過去安土重遷足不出戶不一樣了,中國今天在走城鎮一體化的道路,這個一體化的進程非常快,越來越多的人願意選擇走出去。

在社會結構、生活方式都已經變得個體、越來越獨立的情況下,只有教會孩子獨立,那麼孩子才能走得出去。

而一個擁有良好家教獨立自主的孩子,則必將會比一個毫無修養事事依靠父母的孩子更討人喜歡,也更加令人信任。

好家風,如遇高山流水仰之不知其高;壞家風,如居鮑魚之肆聞之不知其臭。

孩子終將會脫離家庭的庇佑與這個世界為伍,與其在將來的某年某月讓自己的孩子在外面被人教訓說家教不好,倒不如自己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讓別人在誇讚你孩子的同時從根本上贏得別人的尊重。

育人先正己,父母的言行永遠是孩子的榜樣,好的家教和門風,給孩子良好的成長環境,才能讓孩子有所為,走入社會才能有大作為,影響一生。

在與外界接觸中,往往會在自我膨脹中暴露出他所生在的原生家庭的失敗家教。

《增廣賢文》有言:富若不教子,錢谷必消亡;貴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長。

孩子像一塊潔白的布,你給他染上什麼顏色就是什麼顏色,母親的教誨,父親的言行,禮儀家教自不必說,甚至連大人下意識的動作也被他模仿,這種吸取是無微不至的。

自古人們就說:“孩子是母親的鏡子”,但這種映射一旦照入,就不易消失,將終生留在孩子身上。

04家教,是一門終生修煉的人生課題。

有時候,我常常在旅途中看到各種各樣的事情,都是因為孩子而引發的。有在景區因為孩子亂塗亂畫而家人和人吵鬧的,有時景區洗手間看到男家長帶著女兒進男洗手間的,還有的時候遇見過因為兩個孩子的打鬧而引起兩家人大打出手。我不知道那時那地的那群孩子看到父母如此模樣,心裡又會怎麼想?他們是該學習父母與人鬥毆的招式,還是該效仿父母與人對罵時的話術?這樣的父母又怎能教出好家教的孩子來?再到後來的一些時候,看到這類的事情多了,甚至有人會說:這不就是小孩子“不懂事”嗎?從來就沒有不懂事的孩子,只有沒教好的家長。小孩子的“不懂事”和“沒家教”完全是兩碼事,前者說的是知識面和人生觀,後者純粹指的是行為。前者有時天真可愛,是孩子不諳世事的純潔本性,後者刁蠻無理,令人生厭。

小孩子的行為反應的是一個家庭的教育觀,一味寵溺,讓孩子是非不分,連基本的禮貌和教養都沒有,只會讓人看不起。家教的本質是言傳身教,也就是知行合一,小孩也有“良知”,基本的是非判斷還是有的,一切都逃不過他的眼睛,欺騙不了他。

《戰國策》有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今天的中國早已和過去安土重遷足不出戶不一樣了,中國今天在走城鎮一體化的道路,這個一體化的進程非常快,越來越多的人願意選擇走出去。

在社會結構、生活方式都已經變得個體、越來越獨立的情況下,只有教會孩子獨立,那麼孩子才能走得出去。

而一個擁有良好家教獨立自主的孩子,則必將會比一個毫無修養事事依靠父母的孩子更討人喜歡,也更加令人信任。

好家風,如遇高山流水仰之不知其高;壞家風,如居鮑魚之肆聞之不知其臭。

孩子終將會脫離家庭的庇佑與這個世界為伍,與其在將來的某年某月讓自己的孩子在外面被人教訓說家教不好,倒不如自己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讓別人在誇讚你孩子的同時從根本上贏得別人的尊重。

育人先正己,父母的言行永遠是孩子的榜樣,好的家教和門風,給孩子良好的成長環境,才能讓孩子有所為,走入社會才能有大作為,影響一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