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院士訪談」孫燕院士和他的五條“防癌經”

本文專家:

孫燕, 88歲, 中國工程院院士, 我國腫瘤內科治療的開拓者之一,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主任醫師

“我從60歲就開始在各種場合宣講‘防癌經驗’了,

一講就是20多年……我最不希望患者非得到了中晚期才想到來找我, 早採取措施, 早從生活上的點點滴滴預防, 不好嗎?”孫燕院士自己, 就是一個從點點滴滴上注意防癌的“標兵”。

1. 吃飯僅吃七分飽

餓著要比撐著強、瘦的要比胖的好。 因為肥胖可能為多種癌症埋下隱患, 特別是平時攝入較多動物脂肪、紅肉以及喜歡吃煎炸食物的人, 更要適當控制自己的胃口來減少患癌風險, 比如腸癌、胰腺癌、腎癌、乳腺癌等都與肥胖有關。

我每天只吃七分飽, 但又受不了美食的誘惑, 於是感覺吃的差不多了, 就馬上離開飯桌, 絕不久待, 更不會與家人在飯桌旁聊天, 生怕管不住自己的嘴又多吃兩口飯菜, 偶爾還會把晚飯省下一兩頓。

2. 一定要控制吸煙

煙草的危害已經為全球承認, 但總有人不信或存在僥倖心理。 我做醫生已經60年, 還沒有見過因戒煙致死的病人。 為了全家人的健康, 我懇求各位癮君子戒煙吧!千萬不要等到來腫瘤醫院再戒, 就晚了。

3. 像給汽車年檢一樣體檢

早期發現腫瘤最主要的一個途徑就是一年體檢一次, 但與大家不同的是, 我額外給自己增加了一次體檢——每年全身查體兩次。

原因是有的腫瘤隱蔽性比較高, 偶然一次體檢未必能發現。 比如, 早期肺癌可能只有一半患者是通過胸片、X線、痰液被發現的, 增加體檢次數可提高早期發現腫瘤的機會。

另外, 一次體檢正常, 並不意味著在這一年中身體都不會出現其他問題。

我的有些病人就向我訴苦:檢查時醫生也沒有摸出乳房有腫塊, 可最後還是確診為乳腺癌。 在此我們必須強調, 體檢一定要堅持年年做, 不要覺得偶然一次查體正常就間隔3到5年才再做。 腫瘤很複雜, 而且受多種誘發因素影響, 別說三五年, 就是一年中也可能突然發生異常。

我是個臨床腫瘤學方面的專家, 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身體內什麼時候會發生癌變。 舉個例子:我們的身體就像一部精良的汽車, 每個臟器24小時都在辛苦工作, 當然需要定期保養和檢修, 只有年檢合格了才能避免出現意外。 特別是老年人隨著身體機能下降、器官老化, 體檢的專案應盡可能全面、頻率增加, 特別是肛門等一些比較隱私的地方也要檢查。

4. 生活規律, 儘量不熬夜

保持規律的生活和充足的睡眠, 是防病(包括腫瘤)的妙招之一。 很多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或該睡的時候不睡, 最受傷害的是正常的免疫功能, 其次是消化和精神活動, 再就是心血管、內分泌和肝腎功能。

實際生活中, 可用以下標準來檢驗睡眠品質:

① 入睡快, 上床後5~15分鐘進入睡眠狀態;

② 睡眠深, 睡中呼吸勻長, 無鼾聲, 不易驚醒;

③ 起夜不超過2次, 睡中夢少, 無夢驚現象;

④ 起床快, 早晨醒來身體輕盈, 精神好;

⑤ 白天頭腦清晰, 工作效率高, 不困倦。

一般說來, 若睡眠品質好, 則睡眠時間就可以少些。 子午覺是古人睡眠養生法之一, 即是每天于子時、午時入睡。 統計表明, 老年人睡好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

有防病保健意義。

我由於職業的關係, 年輕時在協和執行“24小時負責制”, 很難保持規律的睡眠。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 保證晚上按時睡眠和中午休息1小時成為我養生的秘訣之一。 即使在國外, 中午我也會在辦公室或實驗室眯上一會兒, 這樣能保證下午精力充沛。 進入80歲後, 我拒絕晚上的活動和中午的任何會議, 已經成為大家都知道的習慣。

5. 一年都不生一回氣

孫燕院士是公認的內科腫瘤學學科帶頭人, 創建了我國第一個腫瘤內科治療專業, 而經他診治的病人中不乏西哈努克、李顯龍、王鼎昌、霍英東等政界要員和知名人士, 可以說他的患者遍佈海內外。

在豐富的診治經驗後, 孫燕院士也瞭解到一個個不同的患癌故事, 但癌症患者都有著相同的一個誘因——壓力大、長期抑鬱、過分憂慮。“以前,醫學界還質疑精神因素怎麼會跟癌症有關呢?後來一個研究發現,長期不良情緒會使人體產生應激反應,過強的應激反應就會降低人體免疫力,使癌細胞有可乘之機。”

在採訪中,孫院士都是笑呵呵的,他非常羡慕現在的年輕人,但也不明白他們有什麼可不愉快的?比起以前的生活,現在的孩子在他眼裡無比幸福,要學會滿足、學會感恩。人生不可能全部都是順心如意的,應自己調節和排解不好的情緒。

孫院士就有一個調節心態的小方法,作為腫瘤界的“大腕”人物,他告訴記者,只要是以表揚、讚賞他為主要內容的會議,他都很少去,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好;而當遇到不公平、甚至是誹謗時,他也覺得自己並不是別人說的那麼差,心態一下就得到平衡。

“現在的生活節奏快,每個人背負的壓力都不小,建議大家不生氣、不折騰、不鑽牛角尖,凡事都想開點,做個‘沒心沒肺’的人,因為精神愉快確實能給你一個好的身體。”

轉自:健康時報

把手指按到下麵的指紋上,識別圖中二維碼,點關注後,免費訂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微信。

但癌症患者都有著相同的一個誘因——壓力大、長期抑鬱、過分憂慮。“以前,醫學界還質疑精神因素怎麼會跟癌症有關呢?後來一個研究發現,長期不良情緒會使人體產生應激反應,過強的應激反應就會降低人體免疫力,使癌細胞有可乘之機。”

在採訪中,孫院士都是笑呵呵的,他非常羡慕現在的年輕人,但也不明白他們有什麼可不愉快的?比起以前的生活,現在的孩子在他眼裡無比幸福,要學會滿足、學會感恩。人生不可能全部都是順心如意的,應自己調節和排解不好的情緒。

孫院士就有一個調節心態的小方法,作為腫瘤界的“大腕”人物,他告訴記者,只要是以表揚、讚賞他為主要內容的會議,他都很少去,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好;而當遇到不公平、甚至是誹謗時,他也覺得自己並不是別人說的那麼差,心態一下就得到平衡。

“現在的生活節奏快,每個人背負的壓力都不小,建議大家不生氣、不折騰、不鑽牛角尖,凡事都想開點,做個‘沒心沒肺’的人,因為精神愉快確實能給你一個好的身體。”

轉自:健康時報

把手指按到下麵的指紋上,識別圖中二維碼,點關注後,免費訂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微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