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百年小村用15年步入小康 消化澳洲80%羊皮

走在桑坡的村巷間, 街道向晚, 車水馬龍, 燈火通明。 與它顯現在人們眼前的面貌相比, 這個深處內陸的村子, 也有它深藏的一面。 它的產品通過淘寶店不斷賣賣賣賣向世界, 也不停地通過買買買買進村來。 一個小村子, 默默地消化著養羊大國澳大利亞出口羊皮的八成。

閃爍的燈光下, 這個幾經興衰的村子, 從一個貧困村華麗轉身變成首富村的背後故事, 頗耐人尋味。

【毛皮之都】

明代就已遠銷異邦, 戰亂曾差點毀掉這個村

早在明代鄭和下西洋時, 桑坡的毛皮就漂洋過海, 遠銷異邦。 “毛皮之都”是這個村子的別稱。 而到了清代, 民間已有了“只知桑坡, 不知孟縣”的說法。

據桑坡村志記載, 清末民初, 是桑坡產業最興旺的時期, 當時著名的作坊和商號有“全興和”“義順和”“興盛蘭”“興盛玉”, 其中, 丁氏兄弟創辦的“全興和”, 旺季要雇200多人, 日產熟皮2000多張, 在漢口等地開有“興合商行”。

“興盛蘭”“興盛玉”則以做工講究、貨真價實而著稱, 供不應求。 村裡老人稱:“在漢口, 南方姑娘如果沒有‘興盛蘭’的皮襖做嫁妝, 是不肯出嫁的。 ”

因生產力所限, 當時的工人將生皮用小棍一張張抽打, 去除雜質, 用工具統一梳理毛皮。 洗皮也是原始工藝, 用一大缸, 注入清水, 投入皂角粉, 然後投放四五張羊皮, 下一人用力 “蹬缸”(即蹬踩羊皮), 如此反復, 將皮洗淨……繁冗的工序下, 製作一張熟皮, 最短也要7天。 而後, 桑坡村毛皮行業漸漸發展。

但災荒和戰亂毀掉了一切。 抗日戰爭期間, 桑坡損失極為慘重。 據史料記載, 桑坡曾經四次遭到日軍轟炸, “大街瓦礫斑斑, 商鋪十市十空”。 1943年, 桑坡又遭遇旱災、蝗災, 多數村民以樹皮充饑。 村裡能走的都走了,

剩下不足900人。

桑坡村民、今年61歲的丁培然聽他爺爺講, 當時也想帶著孩子遠走他鄉, 但是走之前, 地裡有了收成, “也就留下了”。 可是, 因為連續的災害與人禍, 桑坡的毛皮產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小康之路】

曾經吃不飽飯、娶不到媳婦, 後靠毛皮產業發家致富

在丁培然的印象裡, 桑坡男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 “都娶不到媳婦, 太窮了, 啥都沒有, 連飯也吃不飽”。 這個情況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 才漸漸改善。

1978年後, 村幹部帶頭做起了熟皮生意, 看著賺錢, 村民也紛紛效仿。

到了1991年底, 從事毛皮加工的農戶能占全村近八成。 後來, 生意漸火, 桑坡又探索出“公司+農戶”的新形式解放生產力, 村裡也開始建設毛皮城工業區和毛皮加工一條街。

回憶起那段時光, 丁培然說, 當時桑坡人先去洛陽買羊皮, 買完又去河北、內蒙古、新疆, 還是不夠, 只能到澳大利亞。 孟州市委宣傳部工作人員說, 桑坡現在可以消化澳大利亞出口的80%的羊皮。

丁培然回憶, 到外地收購羊皮的時候, “把放了多年的那種羊皮都收了回來。

”1993年, 桑坡全村人步入小康。 桑坡村由過去一年人均分配53.03元的貧困村變成了孟州第一富的村莊, 毛皮產業徹底成為桑坡的支柱產業。

孟州人小王回憶第一次到桑坡的情景時說:“都說桑坡有錢, 也沒見過這樣的啊。 ”就是在那個時候, 丁培然給自家蓋起了三層樓。

【寒冬突至】

金融危機、環保壓力, 倒逼桑坡人進行產業升級

村裡富裕後, 村民一直在做著半成品加工生意。 桑坡產的羊皮大都發往廣州、溫州, 制鞋、制衣, 產品多為外銷。

到了1997年, 亞洲金融危機爆發, 廣州、溫州鞋廠紛紛減少訂單。

沒料到嚴冬來得如此突然, 看著一車車羊皮拉到倉庫, 堆在樓上, 日復一日, 把自己的三層樓都裝滿了, 沒有辦法, 丁培然跟同村人一塊,雇人把羊皮拉到廣州“賤賣”,“收的140元一張,賣70元”。處理也沒市場,丁培然等人在廣州待了兩個月才回家。

而環境問題也雪上加霜,毛皮加工業屬於重污染行業,不僅費水,化學物質還會造成水污染。二十一世紀初,桑坡村被環保部列為重金屬污染重點督察對象。環境治理期間,桑坡村年產值由25億元下滑到15億元。

退無可退,難則思變。經濟形勢、環保壓力倒逼桑坡人轉型,產業不得不升級。桑坡人達成共識,賺錢不能害了子孫,很多人建廠,自發掏錢安裝汙水處理設備。

“羊皮沒人要,就自己生產鞋。”這個時候,桑坡人又撿起老祖宗的手藝,做鞋、制衣,自己生產,自己銷售。

【電商春風】

線上線下並舉,實體店和網店共約1500家

儘管可以自產自銷,但桑坡人卻不知道可以賣給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桑坡人跑完廣州去上海,然後再去北京,身影出現在一個個展銷會上,但卻一次又一次失落。

正在桑坡人抓破頭皮想銷路時,電商興起,淘寶來了,微商又至,桑坡人再次抓住機會,把自己生產的鞋和其他毛皮製品賣了出去。

在電商大潮中,桑坡線上線下並舉,實體商鋪發展至496家,網店更超1000家,年均實現電商產值7億元。

現如今,桑坡作為“皮藝”小鎮,已被列入焦作市2017年特色小鎮創建名單,30億元的投資,將推動桑坡從“二產”向“三產”升級,這對桑坡來說,可能又將是個機遇。

不過,不管桑坡怎麼變,“毛皮”在桑坡人身體裡留下的印記不會變,正如村民樂樂的父親,每當在電視上看到好羊,第一反應就是:“嗯,這羊皮不錯。”

丁培然跟同村人一塊,雇人把羊皮拉到廣州“賤賣”,“收的140元一張,賣70元”。處理也沒市場,丁培然等人在廣州待了兩個月才回家。

而環境問題也雪上加霜,毛皮加工業屬於重污染行業,不僅費水,化學物質還會造成水污染。二十一世紀初,桑坡村被環保部列為重金屬污染重點督察對象。環境治理期間,桑坡村年產值由25億元下滑到15億元。

退無可退,難則思變。經濟形勢、環保壓力倒逼桑坡人轉型,產業不得不升級。桑坡人達成共識,賺錢不能害了子孫,很多人建廠,自發掏錢安裝汙水處理設備。

“羊皮沒人要,就自己生產鞋。”這個時候,桑坡人又撿起老祖宗的手藝,做鞋、制衣,自己生產,自己銷售。

【電商春風】

線上線下並舉,實體店和網店共約1500家

儘管可以自產自銷,但桑坡人卻不知道可以賣給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桑坡人跑完廣州去上海,然後再去北京,身影出現在一個個展銷會上,但卻一次又一次失落。

正在桑坡人抓破頭皮想銷路時,電商興起,淘寶來了,微商又至,桑坡人再次抓住機會,把自己生產的鞋和其他毛皮製品賣了出去。

在電商大潮中,桑坡線上線下並舉,實體商鋪發展至496家,網店更超1000家,年均實現電商產值7億元。

現如今,桑坡作為“皮藝”小鎮,已被列入焦作市2017年特色小鎮創建名單,30億元的投資,將推動桑坡從“二產”向“三產”升級,這對桑坡來說,可能又將是個機遇。

不過,不管桑坡怎麼變,“毛皮”在桑坡人身體裡留下的印記不會變,正如村民樂樂的父親,每當在電視上看到好羊,第一反應就是:“嗯,這羊皮不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