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醫經驗(收藏)│中醫治療癌症(肝癌、腸癌、胃癌)

雜骨膠治癒肝癌

余之忘年交劉某, 上世紀80年代在邢臺黨校學習時, 與某縣農林局張某同一宿舍, 張雲其弟患肝癌, 服雜骨膠而愈。

並雲方來自一已愈的肝癌患者, 為一老醫所傳之方。 其弟所用之雜骨膠, 系按老醫所指, 為北京某廠所產者, 但去京時該廠已停產, 僅尋得所剩者數斤, 服之大愈, 後得知該膠純系雜骨所熬, 遂自制服之而愈。

《綱目》諸朽骨項下雲:“時珍曰:朽骨不分何骨, 然亦當取知無毒之骨可也。 ”引陳藏器曰主治:“骨蒸。 東牆腐骨, 磨醋, 塗痕令滅。 又塗癘瘍風瘡癬白爛者, 東牆向陽也。 ”雜骨膠或與諸朽骨作用相近, 所謂癘瘍瘡癬, 皆頑疾, 現代醫學治之所用藥, 多有與抗癌類者, 如環磷醯胺、白消寧等, 雜骨治癘瘍風瘡癬, 當亦可治癌, 有待研究。

芍藥甘草湯除肝癌水腫

1994年, 族叔56歲患肝癌晚期, 下肢腫甚, 左腳重, 足趾痛, 小便少, 舌質紅而幹, 服西藥效不著,

用白芍60克, 甘草10克, 煎服。 下午7點服下, 夜間排出尿約1500毫升, 腫見消, 舌質赤色減, 次日晨又服一劑, 尿量仍如前, 腫已消, 此《輔行訣》所謂酸甘除逆法。

白芍味酸為肝之體味, 又為肺之用味, 能收。 在肝可斂陰以平衡肝之辛散, 在肺可助收降之氣以增“通調水道、下歸膀胱”(《內經》語)之用。 《本經》已有“利小便”之說, 《別錄》更有“通順血脈……去水氣, 利膀胱大小腸”之論。 配合甘草之緩, 以防肝因疏散過急(甘為肝之化味)之自傷。

本例為水腫, 用藥所除者是水, 似與“除逆”齷齪。 其實, “逆”與此例所除並不矛盾。 《說文解字》雲“逆”(古無走之旁):“不順也”。 如前所析, 收斂陰氣以濟肝辛散傷陰之用, 收降肺氣以“通調水道, 下歸膀胱”都是芍藥味酸之功, 斂陰時配以甘草,

可緩肝急, 降肺時伍甘草, 可助水之下歸膀胱(甘、淡相屬, 淡可滲利水濕), 可謂肝陰之損和肺氣不下所至之水, 都屬“逆”的範疇, 即都是正常的機能“不順”, 而後者正是該例“逆”之所在。 仲景雲此方治營陰不足, 當是著眼於前者, 可稱益陰。 進而言之, 肝陰被損則不能榮養筋脈, 或肝陽易亢而生風, 為痙攣, 為急痛, 此痙攣、急痛, 亦皆屬“逆”的範疇而可用該方治療。 故酸甘同用也可稱除攣、除痙或除痛。

藏經洞本《輔行訣》, 此“除逆”, 二字缺佚, 先師張大昌先生還曾先後改為“益陰”、“除攣”等, 可見師補缺的思路和根據, 餘認為“除逆”所指較廣, 可包容其他, 在《輔行訣整定稿》中選定為“除逆”。

白丁香治癒直腸癌

本縣賀釗鄉西大城梁某, 男, 60歲, 患直腸癌。 數月來腹痛難忍,

每仗杜冷丁止痛, 後有人教服白丁香(量不詳), 便出一長約10公分, 直徑約3公分有刺之物而愈。

白丁香即雄雀屎, 《綱目》雲“苦, 溫, 微毒”, 引蘇恭雲:“治癥瘕久痼冷病, 和乾薑服, 大肥悅人。 ”引陳藏器雲:“癰苦不潰者, 點塗即潰, 急黃欲死者, 湯化服之立蘇, 腹中痃癖、諸塊、伏梁者, 和乾薑、桂心、艾葉為丸服之, 能令消爛。 ”時珍曰:“雀食諸谷, 易致消化, 故所治疝瘕積脹痃癖, 及目翳弩肉, 癰疽瘡癤, 咽噤齒齲諸證, 皆取其能消爛之義也”。

癌症之病理變化, 多屬陰瘡之類, 即所謂久積冷病;其惡性腫瘤之稱, 亦與腹中痃癖、諸塊、伏梁相關。 白丁香可使癌組織潰破脫落而出, 即有爛積之功, 故治直腸癌有效。

東平展子明接骨膏加血餘炭, 外敷治癌痛

威縣醫藥公司付某之母,

上世紀七十年代患直腸癌、子宮癌痛不可忍, 每用杜冷丁注射以止痛, 後先師張大昌先生教用一方貼之而疼痛立止。 方系公牛角鰓(兩公牛相抵而角落後所生之新角謂之牛角鰓)一個, 火上炙焦, 刮去一層再炙, 再刮, 直至完了, 榆樹白嫩皮一塊, 楊樹葉(背面有毛者)七片, 血餘炭一撮, 上四味均為面, 再用黃米麵(即黍子米麵)加適量米醋中熬成糊, 將上諸面加入調勻成膏, 敷痛處即可。 此乃清代陳傑《回生集》所載東平展子明接骨膏加血餘炭, 治癌痛竟如此有效, 值得研究開發。

旋覆代赭東加味治癒胃癌

2010年4月23日, 本縣公安局薛某告餘曰, 其姨夫本縣後馬莊村人, 現年81歲, 素健康, 自去年初夏微感乏力, 食少, 未在意,至春節前脘不適,時微有隱痛,今年1月28日在某醫院胃鏡檢查,報告為胃小彎黏膜粗糙,充血腫脹,前壁可見一帶蒂息肉,大小約1.0釐米,頂部充血,診斷為:胃竇黏膜病變,胃竇息肉。病理診斷:(胃竇前型)黏膜慢性炎,(胃竇小彎)低級別上皮內癌變。

自2010年2月23日,開始服某醫中藥湯劑處方,日一劑,方為:旋覆花15克,代赭石20克,半夏15克,陳皮15克,雲苓15克,川連6克,蘇葉10克,竹茹10克,白術10克,佛手10克,砂仁6克,內金6克,蘇木10克,黨參15克,服至今(4月23日)。在開始服藥第7天,突感腹疼難忍,某醫為一次注射3支強痛定,之後痛止。又3天后先吐出軟粉條狀物若干,繼之又吐出約3×2釐米大小白色光滑硬物相連者2枚。吐後飲食增加,亦無它苦,昨因食豆腐皮而感腹稍不適,微痛,後又自行緩解。2010年12月,薛某告訴筆者,病人尚健在,且體重有增,毫無病苦。

未在意,至春節前脘不適,時微有隱痛,今年1月28日在某醫院胃鏡檢查,報告為胃小彎黏膜粗糙,充血腫脹,前壁可見一帶蒂息肉,大小約1.0釐米,頂部充血,診斷為:胃竇黏膜病變,胃竇息肉。病理診斷:(胃竇前型)黏膜慢性炎,(胃竇小彎)低級別上皮內癌變。

自2010年2月23日,開始服某醫中藥湯劑處方,日一劑,方為:旋覆花15克,代赭石20克,半夏15克,陳皮15克,雲苓15克,川連6克,蘇葉10克,竹茹10克,白術10克,佛手10克,砂仁6克,內金6克,蘇木10克,黨參15克,服至今(4月23日)。在開始服藥第7天,突感腹疼難忍,某醫為一次注射3支強痛定,之後痛止。又3天后先吐出軟粉條狀物若干,繼之又吐出約3×2釐米大小白色光滑硬物相連者2枚。吐後飲食增加,亦無它苦,昨因食豆腐皮而感腹稍不適,微痛,後又自行緩解。2010年12月,薛某告訴筆者,病人尚健在,且體重有增,毫無病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