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凱泰結構洞視角——明星效應效應下的資本杠杆市場

11月9日消息, 據祥源文化公告稱, 公司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 萬家文化(已更名為祥源文化)、龍薇傳媒等涉嫌信披違法違規案已調查完畢, 依法擬對龍薇傳媒、萬家文化、黃有龍、趙薇、趙政、孔德永作出行政處罰和為期5年的市場禁入。

2014年底, 趙薇夫婦入股阿裡影業, 2015年4月, 阿裡影業大漲, 一個月後, 趙薇夫婦減持了部分阿裡影業的股票, 套現近10億港元。 這次交易讓趙薇有了一個“女巴菲特”的新人設。 然而從今天開始未來的五年內, 趙薇可能再難以直接參與股票交易。

據證監會的告知書,

龍薇傳媒在自身境內資金準備不足, 相關金融機構融資尚待審批, 存在極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 以空殼公司收購上市公司, 且貿然予以公告, 對市場和投資者產生嚴重誤導。

至此, 龍薇傳媒和萬家文化這場備受關注的收購案似乎已經畫上了一個句點。 然而可見的是, 大家對這件事討論的熱情還將持續一陣子。

到底在過去的十多個月裡, 女明星、杠杆、股市……這些聽起來就非常戲劇性的詞同時出現在了一樁交易中, 證監會每年都要對若干公司做出行政處罰的決定, 然而趙薇到底做了什麼?為什麼只有這起收購案能夠引發曠日持久的熱議?

事件複盤:杠杆交易和詭譎的中國股市

故事要從2016年年底說起, 2016年11月2日,

趙薇成立了一家公司, 名字從自己和老公的名字裡各取了一個字, 叫“龍薇傳媒”, 趙薇持有這家公司95%的股份。

2016年底, 龍薇傳媒宣佈要以30.6億收購一家叫做萬家文化的上市公司18500萬股, 但是還差點錢。 一出蛇吞象的杠杆並購就此開啟。

何為杠杆交易?就是交易者通過擔保從金融機構獲得大筆融資用於交易。

一個通俗易懂的解釋就是, 花小錢辦大事。 比如你只有10萬塊, 然後憑藉你的人緣借了90萬, 最後買了一套100萬的房子, 轉手以150萬賣出, 從中盈利。 當然了, 現實中的杠杆交易往往風險和利息都極高, 遠不像我們打的比方這樣輕巧。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就曾經對市場違規並購重組喊話, 對杠杆收購高標提出的警示。 高杠杆收購一旦運作出現問題, 會波及收購方、銀行和其他投資者, 風險過大。

阿基米德曾經說過, 給我一個杠杆, 我可以撬動地球。 在資本市場, 有人想用6000萬來撬動30個億。

在證監會的告知書裡, 明確提到龍薇傳媒對萬家文化的收購是“以空殼公司收購上市公司。 ”

那麼什麼是空殼公司?

據公開材料顯示, 成立一個多月後, 註冊資金只有200萬的龍薇傳媒尚無營業收入, 而如果收購成功, 龍薇傳媒將控股萬家文化。 龍薇傳媒被證監會認定是一家為了收購而突擊成立的空殼公司。

龍薇傳媒在第一次公告裡聲明, 公司的資金來源分別是:向股東趙薇個人借了6000萬, 同時從資產管理公司憑藉趙薇的個人信用作擔保, 以10%的利息借來15億, 另外通過收購後的資產抵押向金融機構融資15億。

但很快, 龍薇傳媒改變收購方案, 原本要收購的18500萬股縮水成了3200萬股, 當時龍薇傳媒給出的說法是和A 銀行進行的融資審批未通過。 也就是說, 杠杆沒那麼靈光了。

最終龍薇傳媒最終宣佈放棄收購, 原本的定金被退回。

而今年8月, 萬家文化找到了新的下家——祥源集團。 祥源集團以16.74億元, 取得 29.72%股份, 成為控股股東。 收購金額比起一開始龍薇傳媒擬開出的30.6億縮水了近一半。

這是什麼概念呢?粗暴點理解, 就是萬家文化的股價在這幾個月裡跌了一半。 萬家文化 2016 年 11 月 28 日停牌, 停牌時萬家文化股價為18.83 元。 2017 年 1 月 12 日複牌後, 萬家文化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 截至 2017 年 7 月 21 日, 萬家文化收盤價僅為9.03 元。 在高位買入萬家文化的散戶們, 如今股票已經跌了至少一半。

騰訊財經援引律師分析認為, “龍薇傳媒試圖收購萬家文化, 很可能是一種吸引關注的手段。 之後龍薇傳媒公告了將成為萬家文化的實際控制人並列明瞭資金來源。 在短時間抬高股價之後又更改了交易方案減少持股比例, 涉嫌操縱證券市場。

證監會在告知書中也指出,龍薇傳媒“對市場和投資者產生嚴重誤導。”

那為什麼萬家文化的董事長孔德永同時也被處罰了呢?他在這場風波中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在龍薇傳媒收購萬家文化這起交易中,孔德永作為對萬家文化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萬家文化的幾次公告都構成了《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第一款所述的“披露的資訊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因此受到了懲罰。

但早在今年2月16日,新華社就曾撰文點名萬家文化,指出“殼公司”萬家文化主營業務頻繁變更,仿佛陷入一個虧損與跨界並購間迴圈的怪圈。

新華社報導指出,現,萬家文化不斷轉型,卻仿佛陷入無限迴圈:虧損→跨界並購→盈利→再虧損→再跨界並購。而其轉型方向均為當時資本市場火熱的題材。

不斷追逐風口,不斷跨界並購,直到一個大明星捲入其中,這種 A 股市場不算罕見的運作方式才被大眾關注到。

事件影響:趙薇黃有龍被禁入市場5年 股市“嚴打”能否拉慢明星資本發展的步伐

根據證監會的告知書,龍薇傳媒將被處以60萬罰款,趙薇黃有龍各被處以30萬罰款。對於明星而言,30萬恐怕不算什麼大數字。更嚴厲的是,證監會對黃有龍、趙薇分別採取 5 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5年禁入代表什麼呢?意味著在這五年間,趙薇和黃有龍夫婦不得繼續在原機構從事證券業務或者擔任原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也不得在其他任何機構中從事證券業務或者擔任其他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職務。

也就是說,趙薇再想親自參與資本遊戲,恐怕在這五年內很難了。

A 股市場被制裁的並不是只有龍薇傳媒和萬家文化,玩杠杆遊戲的膽量也不是只有趙薇才有。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曾明確表示要“嚴控炒殼”及“力降杠杆”,反映對資本運作的監管力度會越趨嚴密。

從另一個方面想,這未必不是因為前幾年 A 股市場“炒殼”和“杠杆”玩得太肆無忌憚。在這樣的“嚴打”的環境下,龍薇傳媒收購萬家文化一案被定性為在嚴打風氣之下“頂風作案”,進行法規對立的行為,受到懲罰其實不讓人意外。

許多人可能給把這場有女明星參與的收購案當成現實版商戰連續劇在看,然而現實的劇本永遠比電視劇更複雜。

在沒有進一步資料披露時,這場並購案中仍然有不少難以讓人確鑿定論的地方:像在萬家文化首次停盤後兩次

這場有趙薇參與的商戰大戲暫時落幕,然而還有許多明星股東正在資本的海洋裡搏擊,這場流動的盛宴,才剛開了個頭。

涉嫌操縱證券市場。

證監會在告知書中也指出,龍薇傳媒“對市場和投資者產生嚴重誤導。”

那為什麼萬家文化的董事長孔德永同時也被處罰了呢?他在這場風波中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在龍薇傳媒收購萬家文化這起交易中,孔德永作為對萬家文化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萬家文化的幾次公告都構成了《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第一款所述的“披露的資訊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因此受到了懲罰。

但早在今年2月16日,新華社就曾撰文點名萬家文化,指出“殼公司”萬家文化主營業務頻繁變更,仿佛陷入一個虧損與跨界並購間迴圈的怪圈。

新華社報導指出,現,萬家文化不斷轉型,卻仿佛陷入無限迴圈:虧損→跨界並購→盈利→再虧損→再跨界並購。而其轉型方向均為當時資本市場火熱的題材。

不斷追逐風口,不斷跨界並購,直到一個大明星捲入其中,這種 A 股市場不算罕見的運作方式才被大眾關注到。

事件影響:趙薇黃有龍被禁入市場5年 股市“嚴打”能否拉慢明星資本發展的步伐

根據證監會的告知書,龍薇傳媒將被處以60萬罰款,趙薇黃有龍各被處以30萬罰款。對於明星而言,30萬恐怕不算什麼大數字。更嚴厲的是,證監會對黃有龍、趙薇分別採取 5 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5年禁入代表什麼呢?意味著在這五年間,趙薇和黃有龍夫婦不得繼續在原機構從事證券業務或者擔任原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也不得在其他任何機構中從事證券業務或者擔任其他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職務。

也就是說,趙薇再想親自參與資本遊戲,恐怕在這五年內很難了。

A 股市場被制裁的並不是只有龍薇傳媒和萬家文化,玩杠杆遊戲的膽量也不是只有趙薇才有。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曾明確表示要“嚴控炒殼”及“力降杠杆”,反映對資本運作的監管力度會越趨嚴密。

從另一個方面想,這未必不是因為前幾年 A 股市場“炒殼”和“杠杆”玩得太肆無忌憚。在這樣的“嚴打”的環境下,龍薇傳媒收購萬家文化一案被定性為在嚴打風氣之下“頂風作案”,進行法規對立的行為,受到懲罰其實不讓人意外。

許多人可能給把這場有女明星參與的收購案當成現實版商戰連續劇在看,然而現實的劇本永遠比電視劇更複雜。

在沒有進一步資料披露時,這場並購案中仍然有不少難以讓人確鑿定論的地方:像在萬家文化首次停盤後兩次

這場有趙薇參與的商戰大戲暫時落幕,然而還有許多明星股東正在資本的海洋裡搏擊,這場流動的盛宴,才剛開了個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