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通信人,你應該接受的三個事實

其實從2009年開始, 全球通信行業都開始進入下行通道, 除個別新興市場外, 大部分國家的通信業都開始進入滯漲狀態, 最主要的標誌是:業務可能還在增長, 但用戶價值卻在下降, 就是我們常說的增量不增收。 內在原因是傳統通信業務價值被IT分流, 整體CT價值其實是在萎縮的。 增量不增收的局面讓運營商很焦慮, 所以它們開始越來越快地更新、升級網路, 從網路升級中賺取紅利。

第二個標誌是:運營商開始越來越快地升級網路, 從2G到3G到4G, 然後現在又在折騰5G, 運營商試圖通過升級網路來激發使用者消費,

賺取技術紅利, 勉強維持還在快速發展的假像, 短期來說是有效果的, 因為網速快了, 用戶的體驗好了, 所以用戶願意多付費, 所以我們看到當前4G用戶的arpu是大幅高於普通用戶的, 但是, 隨著同質化競爭的加劇, 流量價值會不斷拉低, 4G用戶arpu會逐步回落至普通水準, 運營商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怎麼辦?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推進下一次網路升級。 從長遠來看, 通過升級網路來維持發展局面的做法無異於飲鳩止渴, 耗盡了利潤但換不來未來, 聯通就是一個例子。

不光是運營商在下行通道中掙扎, 設備商也一樣, 像愛立信, 曾經取得巨大輝煌的巨頭, 也陷入了困境, 也進入了“減收、裁員、賣大樓”的節奏, 雖然這裡面有華為低成本的激烈競爭的影響因素, 但跟整體通信業的衰落是分不開的, 覆巢之下無完卵, 哪怕是華為, 其實其通信設備業務也陷入滯漲, 所以它一方面積極推進5G的發展, 力求在5G中分得最可口的一杯羹, 另一方面異常積極地拓展到智慧手機、雲計算等直接與終端使用者接觸的消費級業務領域,

甚至不惜直接與運營商對壘。

總而言之, 通信業進入下行通道, 這是不爭的事實, 設備商、運營商也早意識到這個事實。 那怎麼辦呢?設備商可以拓展其經營領域, 擴張到智慧手機、雲計算、無人車、Ai等領域, 投入巨額的資源去推進戰略重心遷移, 以此掙脫出下行通道, 就華為等企業目前的情況看來這是可行的做法。 而國外的運營商也類似, 通過擴張經營領域來進行經營重心的遷移, 所以國外大型運營商都在積極開展各種並購、收購/投資, 一方面是行業內的同類並購, 減少競爭主體, 抱團取暖, 避免同質競爭, 掌控定價權, 可以減緩下行的速度, 但這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另一方面是跨界的收購和投資,

通過收購/投資媒體、影視、遊戲、IT等公司, 實現跨界經營, 擴展自身經營版圖, 不把所有雞蛋都放在通信這個籃子裡。 這對處於市場經濟的國外運營商來說是可行的, 但對國內運營商來說就困難重重了, 國內運營商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處於計劃經濟, 它的經營領域是國家規定的, 國家讓你去提供通信服務, 不是出於賺錢的目的, 也不是說這個行業未來大有發展, 對國家而言這是一個整體佈局, 對企業而言這是一種責任和義務, 企業並不是從當前利益或未來戰略發展來考慮規劃業務領域的, 它的業務領域早已規劃好、固定死了。 所以, 讓中國移動去收購一家影視公司、媒體公司去做內容, 這不太現實。
當然, 運營商可以在做好主業外去做一些探索, 像咪咕, 其實就是一種探索, 但其受到的體制機制的約束是非常大的, 而這種約束極大地制約了其發展空間和前景。

作為通信人, 我們曾經有輝煌的歷史, 也對未來有很多美好的願景, 面對整體行業進行下行通道, 我們應該怎麼自處?我覺得,我們需要接受三個事實。

第一個事實:無論你再努力也挽救不了通信業的衰敗

通信人勤勉、認真、細緻、不辭勞苦、任勞任怨,正是通信人的這些特質創造了過去十年的通信輝煌。但這些特質並不能挽救通信業的衰敗,作為員工個體你再怎麼努力,天天加班、天天談業務、天天跑客戶,這些努力其實只能支撐公司維持在一個平面上發展,並不能幫助企業突破到一個新的發展層面,當然這些努力使必須的,沒有這些努力,可能連這個平面的發展都無法維持。

通信業整體的衰敗是跟CT技術的生命週期有關的,CT技術的價值已經走過了其巔峰期,如果這個行業沒有出現新的技術形態是很難實現突破的,我說的新技術形態不是像5G、物聯網這些新興技術,而是像量子通信這些基於新的通信基礎理論的新技術,沒有這些基於新理論的新技術去打破傳統的運營模式和商業模式,其實這個行業是很難有突破性發展的,很難掙脫下行的趨勢。我們當前所做的內容探索,其實就是將互聯網玩過的成熟玩法複製到內部來,借助現有的用戶優勢去發展,從本質上來說還是一種流量變現的玩法,它不是一種真正的創新、真正地創造一個新的領域。當然,如果通信基礎理論發生變革,今天的設備上、運營商很可能就不復存在了。

第二個事實:企業利潤再高也跟你的收入無關

運營商目前可能還在賺取很高的利潤,但這些利潤其實是跟員工沒有多大關係的。其實不光是運營商,包括BAT、愛立信、中興、阿朗,甚至包括金融行業的大部分銀行,能源行業、傳統製造業等的大部分企業都是一樣,99%的員工都是拿著固定的工資,我們總是把關注點放在那些被媒體不斷誇張曝光的個例上,如騰訊“王者榮耀”團隊年終獎可能幾百萬,或者老是跟像華為這樣的有自主能力也願意跟員工分享發展成果的企業去比較,但中國只有一個華為,王者榮耀團隊就幾十人,而騰訊有四、五萬員工,我們老是跟這些個例去比較,這加深了我們自身的焦慮和不滿,其實我們應該看到的是,這個社會大部分的人的處境跟我們是一樣的,甚至不如我們,社會沒有拋棄運營商,也沒有拋棄運營商員工。

我們不要整天認為企業的收益很高、利潤很高,就覺得企業應該把這些收益拿出來跟大家分享,其實說白了,這些收益其實跟我們的勞動沒有太大的關係,如果運營商把所有員工都解雇了,光是靠那些正常運轉的骨幹網路、基站和伺服器,運營商還是能賺取差不多一樣的收益,因為這是國家投資了數以萬億計的資金去建起來的,本身這些資金就是需要增值的,當然員工也在輸出價值,但員工的價值在運營商這種總資產體系當中並不是最關鍵、最核心的價值。

第三個事實:你需要不停地努力,才能跟得上這個時代

從200年前蒸汽機的發明使用掀起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這個社會開始進入了指數級的發展趨勢,人類在過去200年創造的價值遠遠超過了此前自人類誕生以來的幾萬年裡所創造的所有價值的總和。情況就如那個在棋盤上放稻穀的故事一樣,今天指數級發展的進程仍在進行當中,每一天發生的新的變化可能超過之前的所有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會推動一個模式發展,也可能顛覆一個行業。

所以,不管你對通信業的未來是樂觀還是悲觀,我的建議是,請停止你的樂觀或者悲觀。你樂觀的事情未必會發生,你悲觀的結局也未必會如期降臨,我們要做的是不停地努力,不停地去學習新的知識,積極擁抱新的時代。為了不被淘汰,我們必須先淘汰自己腦海中安於現狀的意識。

我們應該怎麼自處?我覺得,我們需要接受三個事實。

第一個事實:無論你再努力也挽救不了通信業的衰敗

通信人勤勉、認真、細緻、不辭勞苦、任勞任怨,正是通信人的這些特質創造了過去十年的通信輝煌。但這些特質並不能挽救通信業的衰敗,作為員工個體你再怎麼努力,天天加班、天天談業務、天天跑客戶,這些努力其實只能支撐公司維持在一個平面上發展,並不能幫助企業突破到一個新的發展層面,當然這些努力使必須的,沒有這些努力,可能連這個平面的發展都無法維持。

通信業整體的衰敗是跟CT技術的生命週期有關的,CT技術的價值已經走過了其巔峰期,如果這個行業沒有出現新的技術形態是很難實現突破的,我說的新技術形態不是像5G、物聯網這些新興技術,而是像量子通信這些基於新的通信基礎理論的新技術,沒有這些基於新理論的新技術去打破傳統的運營模式和商業模式,其實這個行業是很難有突破性發展的,很難掙脫下行的趨勢。我們當前所做的內容探索,其實就是將互聯網玩過的成熟玩法複製到內部來,借助現有的用戶優勢去發展,從本質上來說還是一種流量變現的玩法,它不是一種真正的創新、真正地創造一個新的領域。當然,如果通信基礎理論發生變革,今天的設備上、運營商很可能就不復存在了。

第二個事實:企業利潤再高也跟你的收入無關

運營商目前可能還在賺取很高的利潤,但這些利潤其實是跟員工沒有多大關係的。其實不光是運營商,包括BAT、愛立信、中興、阿朗,甚至包括金融行業的大部分銀行,能源行業、傳統製造業等的大部分企業都是一樣,99%的員工都是拿著固定的工資,我們總是把關注點放在那些被媒體不斷誇張曝光的個例上,如騰訊“王者榮耀”團隊年終獎可能幾百萬,或者老是跟像華為這樣的有自主能力也願意跟員工分享發展成果的企業去比較,但中國只有一個華為,王者榮耀團隊就幾十人,而騰訊有四、五萬員工,我們老是跟這些個例去比較,這加深了我們自身的焦慮和不滿,其實我們應該看到的是,這個社會大部分的人的處境跟我們是一樣的,甚至不如我們,社會沒有拋棄運營商,也沒有拋棄運營商員工。

我們不要整天認為企業的收益很高、利潤很高,就覺得企業應該把這些收益拿出來跟大家分享,其實說白了,這些收益其實跟我們的勞動沒有太大的關係,如果運營商把所有員工都解雇了,光是靠那些正常運轉的骨幹網路、基站和伺服器,運營商還是能賺取差不多一樣的收益,因為這是國家投資了數以萬億計的資金去建起來的,本身這些資金就是需要增值的,當然員工也在輸出價值,但員工的價值在運營商這種總資產體系當中並不是最關鍵、最核心的價值。

第三個事實:你需要不停地努力,才能跟得上這個時代

從200年前蒸汽機的發明使用掀起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這個社會開始進入了指數級的發展趨勢,人類在過去200年創造的價值遠遠超過了此前自人類誕生以來的幾萬年裡所創造的所有價值的總和。情況就如那個在棋盤上放稻穀的故事一樣,今天指數級發展的進程仍在進行當中,每一天發生的新的變化可能超過之前的所有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會推動一個模式發展,也可能顛覆一個行業。

所以,不管你對通信業的未來是樂觀還是悲觀,我的建議是,請停止你的樂觀或者悲觀。你樂觀的事情未必會發生,你悲觀的結局也未必會如期降臨,我們要做的是不停地努力,不停地去學習新的知識,積極擁抱新的時代。為了不被淘汰,我們必須先淘汰自己腦海中安於現狀的意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