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每天堅持吃幾粒它就可養胃補腎、止咳化痰!

中醫上常講“補藥一堆不如栗子一把”, 栗子也是一味中藥。 中醫認為, 栗子性味甘、溫, 入脾、胃、腎經, 有養胃健脾, 補腎強腰之功, 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反胃、泄瀉、腎虛腰膝無力及小兒筋胃不健等。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 栗子有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的作用, 老年人常吃栗子, 可防老抗衰, 益壽延年。

那麼, 栗子到底該怎麼吃才能發揮它的功效?

供圖/視覺中國

盤點栗子的十大功效

防腸炎——慢性腸炎吃栗子

慢性腹瀉腸病不妨多吃栗子, 那些殺菌藥雖然能緩解症狀但在殺滅有害菌的同時有益菌也會大量死亡, 使胃腸免疫力降低, 一旦停藥, 病情易反復。

推薦腹瀉喝點栗子粥:栗子粥有健脾止瀉的作用, 如果搭配山藥、棗等則效果更佳。

做法:取栗子(鮮)30克、粳米50克、山藥(幹)20克、棗(幹)10克、薑2片, 放入鍋中, 加清水適量, 用文火煮成粥, 調味即可。

強骨骼——老人吃栗子腿腳好

防止腿老, 除了運動外, 還可以沒事就嚼嚼栗子。 中醫認為, 栗子有健脾補肝、強身壯骨的功效, 對腎虛效果也很不錯, 特別是老人腎虛、大便溏瀉更為適宜。 吃栗子有講究, 把栗子放在嘴裡, 然後慢慢仔細嚼, 直到嚼成漿再咽下去, 這樣才能有效解決腰腿疼。

補脾虛——栗子燉雞能大補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 栗子和雞肉都具有補虛、健脾、和胃的作用, 二者搭配可以相得益彰。 對於大病初愈的病人、生完小孩的孕婦、身體柔弱的人可以多吃點小雞燉栗子, 可以起到大補的作用。

防腎虛——生嚼栗子養護前列腺

老年男性前列腺的問題非常普遍, 常常尿頻尿多、腰膝無力, 這是腎氣漸衰的表現。 其實在前列腺問題的早期, 可以嚼服生栗子,

是一種簡便的治療緩解方法。

栗子性溫、味甘, 熟食健脾, 生食補腎止遺, 對腎虛腰痛者, 最宜食用。 前列腺的功能和所在區域, 也隸屬于中醫的肝腎系統。 唐代孫思邈稱栗子為“腎之果也, 腎病宜食之”。 明代李時珍也曾記載:“治腎虛腰腳無力, 以袋盛生栗懸幹, 每旦吃十多顆, 次吃豬腎粥助之, 久必強健。 ”

口角炎——治口角炎吃炒栗子

口角炎疼起來非常難受, 嘴角開裂一陣陣鑽心的痛。 這時可以吃點栗子就能痊癒。 栗子富含維生素, 因維生素缺乏引起的口角炎、舌炎、唇炎、陰囊炎的人, 可用栗子炒熟食用, 每次5枚, 每日2次。

治咳嗽——氣虛咳嗽吃燉栗子

有些人氣虛導致的咳嗽, 咳嗽經常不停, 即便是睡覺也會被咳醒, 非常痛苦。 這時候用栗子就能緩解氣虛所帶來的咳嗽。

方法:用鮮栗子60克, 瘦豬肉適量, 生薑數片, 共燉食, 每日1次。

養血管——能防治心血管疾病

栗子中含有大量澱粉、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素, 素有“乾果之王”的美稱, 可有效地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有益於人體健康。

跌打傷——生栗子能治跌打損失

生栗搗爛如泥, 敷於患處, 可治跌打損傷, 筋骨腫痛, 而且有止痛止血, 吸收膿毒的作用。

補胃腸——益氣補脾健胃厚腸

栗子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的乾果品種, 能供給人體較多的熱能, 並能幫助脂肪代謝。 保證機體基本營養物質供應, 有“鐵杆莊稼”、“木本糧食”之稱。 因而, 栗子具有益氣健脾, 厚補胃腸的作用。

防衰老——強筋健骨延緩衰老

栗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 能夠維持牙齒、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 可以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腰腿酸軟、筋骨疼痛、乏力等, 延緩人體衰老, 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果品。 經常生食栗子還有治療腰腿酸疼、舒筋活絡的功效。

栗子吃對了治“百病”

扁豆栗子粥, 健脾祛濕。

扁豆、粳米與栗子三者同煮食用, 可健運脾胃, 又能補腎強筋骨。 扁豆性平味甘, 入脾經和胃經, 有健脾化濕、和中消暑、止血止帶的功效, 可用於治療脾虛吐逆、泄瀉、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帶下、小兒疳積等證。 粳米性平, 味甘, 歸脾經和胃經, 具有健脾益胃、除煩消渴的功效, 唐代孫思邈在《千金方》中強調說, 粳米能養胃氣、長肌肉。

做法:取扁豆12克、栗子10克、粳米24克共同煮粥, 待粥熟時加入適量紅糖服用。需注意的是,栗子最好是炒熟或煮熟後食用,且每次食用量不宜過大,否則容易導致氣滯。

紅薯板栗粥,補虛壯腰

紅薯補虛,有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通便秘等功效。板栗性溫,能健脾胃,益氣壯腰。將紅薯和板栗搭配,與糯米和小米熬粥,是極佳的食療方法,適合老年人補虛益氣、強腎壯腰;對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腰腿不利、小便增多,以及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等症具有食療功效。

做法:取紅薯80克,板栗10顆,糯米50克,小米25克。紅薯和板栗去皮切小塊,放清水浸泡備用;糯米和小米用清水洗淨浸泡15分鐘。在砂鍋中倒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加入糯米和小米,調小火煮15分鐘,倒入板栗,繼續煮10分鐘,然後倒入紅薯,熬至紅薯板栗熟透即可。

板栗薑棗飲,散寒止瀉

板栗薑棗飲具有散寒、止瀉等功效,適合有脾胃虛寒導致的噁心嘔吐、胃脘隱痛、大便溏泄等症狀的人。

做法:栗子150克,大棗8枚,生薑15克。板栗剝殼取肉,每枚切成小塊,和紅棗、生薑一起加水1.5升,大火煮開後,文火再煮30分鐘即可。

嚼生栗子,緩解喉嚨幹

嚼生栗子仁,能起到溫補脾腎的作用,可緩解喉嚨幹癢。中老年人,由於陽氣漸漸衰退,不僅會出現腰膝酸軟、四肢疼痛,還可能出現牙齒鬆動甚至脫落,咽喉幹痛不適感等問題,這些都是脾腎不足的表現。當從補脾腎入手,及早預防,食用生板栗就是可行的方法。不過,栗子生吃難消化,熟食又易滯氣,所以一次不宜多食。

待粥熟時加入適量紅糖服用。需注意的是,栗子最好是炒熟或煮熟後食用,且每次食用量不宜過大,否則容易導致氣滯。

紅薯板栗粥,補虛壯腰

紅薯補虛,有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通便秘等功效。板栗性溫,能健脾胃,益氣壯腰。將紅薯和板栗搭配,與糯米和小米熬粥,是極佳的食療方法,適合老年人補虛益氣、強腎壯腰;對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腰腿不利、小便增多,以及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等症具有食療功效。

做法:取紅薯80克,板栗10顆,糯米50克,小米25克。紅薯和板栗去皮切小塊,放清水浸泡備用;糯米和小米用清水洗淨浸泡15分鐘。在砂鍋中倒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加入糯米和小米,調小火煮15分鐘,倒入板栗,繼續煮10分鐘,然後倒入紅薯,熬至紅薯板栗熟透即可。

板栗薑棗飲,散寒止瀉

板栗薑棗飲具有散寒、止瀉等功效,適合有脾胃虛寒導致的噁心嘔吐、胃脘隱痛、大便溏泄等症狀的人。

做法:栗子150克,大棗8枚,生薑15克。板栗剝殼取肉,每枚切成小塊,和紅棗、生薑一起加水1.5升,大火煮開後,文火再煮30分鐘即可。

嚼生栗子,緩解喉嚨幹

嚼生栗子仁,能起到溫補脾腎的作用,可緩解喉嚨幹癢。中老年人,由於陽氣漸漸衰退,不僅會出現腰膝酸軟、四肢疼痛,還可能出現牙齒鬆動甚至脫落,咽喉幹痛不適感等問題,這些都是脾腎不足的表現。當從補脾腎入手,及早預防,食用生板栗就是可行的方法。不過,栗子生吃難消化,熟食又易滯氣,所以一次不宜多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