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理學小知識:如何在生活中得寸進尺?

人心是個很複雜很神奇的東西, 而心理學就是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 心理學是一門藝術, 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生活!

今天講2個的心理學小技巧, 非常有用喲!

1.對比原理

知道為什麼銷售人員總能輕易地影響我們的想法?因為他們總是在我們注意不到的情況下, 使用了認知對比原理。 我們用一個實驗來介紹認知對比原理。

心理物理學實驗室的一個經典知覺實驗, 實驗員讓參加實驗的學生分別坐在三桶水前面:一桶水冷, 一桶水常溫, 一桶水熱。 學生把一隻手放在冷水裡, 另一隻手放進熱水裡面, 之後教授會讓他們把兩隻手同時放進常溫的水桶裡。 學生臉上立即就出現了好笑又困惑的的表情。 儘管兩隻水放在同一桶水裡, 可是剛剛放在冷水裡的那只手覺得這是熱水, 放在熱水裡的手卻覺得是冷水。

這個現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體驗到, 這就是對比原理 —— 基於之前的體驗, 同一樣東西會給人不同的感覺。

對比原理一直被各種商家使用的, 它只是一個小原理, 但是它有一個很大的優點, 就是我們幾乎無法察覺。 回到開篇的例子, 服裝銷售知道你準備買西裝、毛衣和皮帶, 他會先給你看貴的東西 —— 西裝, 然後才是毛衣或皮帶等比較便宜的東西。 像買車一樣, 銷售也會和客戶先談妥了一輛車的大塊價錢, 再談配件的小塊價錢。 幾萬美金都花了, 還在乎幾百美金嗎?

有句怎麼說來著?

哦對, 就是全靠同行襯托得好, 這也是這個效應在生活中的實際提醒

2門檻效應(又稱得寸進尺效應)

”顧 名思 義, 登 進 門檻, 還有一層意思就是難以返 回。

也就是 說 , 當你 按要求 很輕 松地抬 腳邁 進 門之後 。 再按 要求一 步步做 其他 的事情 .比直接 被要求 做某件 事情 感覺更 容易接受 , 類似 於“得 寸 進尺 ”。 回憶一下你周遭發生的事情 是 否有 “登 門檻效 應”呢?小夥 子追 求 姑娘 ,

如果 剛接觸就求 婚 , 一 定是 被 拒 絕 的 , 而是 先看 電影 、 約 會 、 吃 飯 , 談情 說 愛 , 結 婚 自然順 理 成 章 。

超市 裡的食 品推銷員 總是說 :不買

沒關係 , 您先嘗嘗味道如何?嘗 了之 後 , 就會對你 說 .現 在有優 惠 的活 動 , 買 回去很 合適 , 當你接 受 了推 銷 , 他會繼 續說 , 如果你買 兩個 我們 還 會送 一 個 , 這 時 , 一算 價 錢 , 反 正 也 是買 了 , 花兩個 的錢買 三個 , 比較 划算 。 這 是不是 被成功地 “登 門檻 ”

門檻效應(Skips threshold effect/Foot In The Door Effect), 1975年, 心理學家D·H·查爾迪尼做了一個實驗:他代替慈善機構進行募捐, 對一些人提出募捐時附加了一句話, “哪怕一分錢也好”;而對另一些人則沒有說這句話。 結果前者的募捐比後者多兩倍。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向人們提出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時, 人們很難拒絕,

否則太不通人性, 為了留下前後一致的印象, 就容易接受這個更高的要求。 這就是門檻效應。 門檻效應啟示, 應當採用因材施教, 循序漸進的方法, 對心理承受能力認真加以分析、考慮, 不能一下子提出過高的要求, 否則會欲速不達, 事倍功半。 當個體先接受了一個小的要求後, 為保持形象的一致, 他可能接受一項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 這叫做門檻效應, 又稱登門檻效應、得寸進尺效應。

弗裡德曼和弗雷澤(J.L. Freedman & S.C.Frase 1966)讓兩位大學生訪問郊區的一些家庭主婦。 其中一位首先請求家庭主婦將一個小標籤貼在窗戶上或在一個關於美化加州或安全駕駛的請願書上簽名, 這是一個小的、無害的要求。

兩周後, 另一位大學生再次訪問家庭主婦, 要求她們在今後的兩周時間裡在院內豎立一個呼籲安全駕駛的大招牌。該招牌很不美觀,這是一個大要求。結果答應了第一項請求的人中有55%的人接受這項要求,而那些第一次沒被訪問的家庭主婦中只有17%的人接受了該要求。

覺得有用的話就點個贊吧

提前祝大家光棍節快樂,小編是單身,嗚嗚嗚

要求她們在今後的兩周時間裡在院內豎立一個呼籲安全駕駛的大招牌。該招牌很不美觀,這是一個大要求。結果答應了第一項請求的人中有55%的人接受這項要求,而那些第一次沒被訪問的家庭主婦中只有17%的人接受了該要求。

覺得有用的話就點個贊吧

提前祝大家光棍節快樂,小編是單身,嗚嗚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