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實施“四民”工程 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張家窩鎮民生工作紀實

老百姓的腰包鼓了, 住的舒適了, 看病方便了, 上學不再困難了……隨著一項項惠民舉措的落實落地, 越來越多的居民從發展中受益, 從巨變中獲得幸福。 近年來, 張家窩鎮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提升公共服務水準, 增進人民福祉, 在住有所居、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以促進就業、提高保障富民

安居方能樂業。 為了減輕農民生活成本, 讓群眾住的舒適, 該鎮在農民居住區建設過程中, 對所有還遷房全部精裝修,

配備了地下、半地下車庫, 還遷區綠化率達45%, 人均綠地面積26平方米, 極大改善了農民的居住環境。

在此基礎上, 該鎮為了保障和提升村民還遷後的生活品質, 實現農民增收, 全力打造“四金”農民, 也就是薪金、租金、股金、保障金。 關於“薪金”, 制定了統籌農民就業的實施方案, 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進物業、進園區、進廠房, 先後解決了9000余名農民就業, 確保農民有一份穩定的收入。 關於“租金”, 該鎮通過示範鎮建設, 每戶農民平均能分到2-3套住房, 絕大多數農民都有空餘房屋出租。 個別村還置換了商業門臉, 所得收益由村裡統一支配。 關於“股金”, 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則, 靈活採取“土地入股”和“資源換資產”的方式讓部分村參與工業園區開發,

所得收益完全返還給農民。 目前, 該鎮已經和4個村簽訂了工業園區合作協定, 和6個村簽訂了農業園區合作協定, 這幾個村每年可獲取收益8000萬元, 四個村農民可獲得年均10000元的股金收入。 關於“保障金”, 由政府主導, 對農民還遷社區按物業費的80%進行補貼, 連續多年實施農籍居民城職養老保險補貼政策, 使全鎮45歲以上農民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95%以上, 2017年, 該鎮又實施了《原農籍人員養老保險補貼暫行辦法》以及配套的《補貼辦法實施細則》, 對全鎮原農業戶籍的人員養老保險補貼政策進行完善, 補貼標準達到每人10萬元, 超過年齡的每人每年補貼1萬元, 封頂10萬元。 此次補貼工作基本完成, 全鎮所有符合政策的18歲以上農籍人員按照不同層次的標準已經享受到補貼,
剩餘的0-18歲人員每人2萬元補貼工作將在年底前落實, 屆時全鎮2萬余名農民的養老保障水準將達到一個新的水準, 為該鎮加快城市化進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基礎保障。

以優化公共服務暖民

“別打車了, 坐312吧, 時間來得及。 ”剛剛畢業的尹婷跟著父母一起搬到了張家窩鎮, 居住在樾公館社區, 今年, 張家窩環鎮公交312路新增的三個網站已經開通, 讓新居住區的居民也乘上了這輛便民車。 “剛住在這裡時, 這裡沒有公共出行設施, 去哪都得打車, 挺近的路就要花10塊錢, 現在方便了, 去物美超市、菜市場、南站兩塊錢就到, 公車通了, 公共自行車馬上也來了。 ”尹婷說。 這只是張家窩鎮今年提升便民交通的舉措之一,

在改善群眾出行方面, 該鎮新增辛老路隔離護欄2.7公里, 完成312路公交站和公共自行車租賃點位擴增建設3處, 在全鎮主要路口新增30餘處電子監控設備, 在規範交通秩序的同時, 讓居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方便。

不僅如此, 近年來, 該鎮緊緊抓住“衣食住行、業教保醫”等群眾切身利益問題, 扎實推進系列民心工程, 辦成了一件件得民心、順民意的實事好事, 讓群眾生活更加殷實安康。

在解決群眾就學方面, 該鎮堅持教育優先發展, 實現了天安數碼城瓏園幼稚園、社會山南苑幼稚園正式運營, 建設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的第二小學和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的第五幼稚園;同時開工建設第三小學,

規劃實施南站核心區九年一貫制學校, 引進逸陽小學、市一中等優質教育資源。

在解決群眾就醫方面, 該鎮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工作, 大力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家庭醫生”對患者病情進行了詳細詢問, 囑託一些注意事項, 並建立了隨時互通方式, 預約就診更為患者省去了排隊等候的麻煩, 省時又省力。 家住張家窩鎮寶慶裡的王阿姨就深有體會, 她這兩天有點不舒服, 於是撥打了家庭醫生服務中心熱線電話。 “大夫你好, 最近幾天有點全身沒勁兒, 想預約個專門的大夫看看病。 ”“您好, 針對您的症狀, 我幫您預約個專科大夫, 時間是週三下午兩點, 如果病情緊急, 可以隨時來內科首診, 您看可以嗎?”張家窩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值班責任醫師回答道。 通過家庭醫生服務熱線,王阿姨在家輕鬆獲得了專科醫生預約幫助。家庭醫生服務熱線是張家窩鎮推行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中的一項內容。凡是簽約“家庭醫生”的居民都可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及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基礎上,享受“中心十項優惠政策”的服務。此外,還可以享受到基本醫療、健康服務、免費體檢、預約即時送醫送藥、指導慢病管理、指導婦幼健康促進等四大類近二十項惠民醫療服務。目前,該鎮已簽約18000多人,到2020年實現“家庭醫生”簽約全覆蓋。

“大爺,這個牌子您一定要別在衣服上,萬一您找不著家了,求助一下路人,他們拿出手機一掃就知道您家人電話了。”張家窩鎮的民政工作人員老人帶上胸牌說道。綠色的圓形胸牌上,上方印著張家窩鎮logo花朵,中間最醒目的是大大的二維碼,下方寫著“掃一掃,請幫我回家”的求助語。 為有效關愛老年人身心健康,減輕老年人家庭負擔,結合居家養老,延伸社會關愛服務專案,該鎮出資為300餘位高齡老年人私人定制了一批可隨身攜帶的二維碼胸章,並免費發放給老人。

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方面,繼濱河休閒公園之後,建成了全鎮第二大開放型綜合性公園——中心公園,該公園位於張家窩鎮地理位置中心,緊鄰鎮政府,周邊以居住用地及商業辦公用地為主,公園整體呈三角形,東至祥和大道,南至楓雅道,西至晨溪路,占地面積約10萬平米,該公園為突出運動健康主題,在建設過程中,將綠化景觀與市民活動充分融合,以自然生態、健身休閒為主題,滿足不同年齡段人群的活動需求,具備五大功能分區,健身廣場,配置有籃球、籠式足球的活動場地4000平米,及各類健身器材,滿足周邊居民的健身運動需求;兒童遊樂場,面積1300平米,突出兒童體驗式活動,配備兒童攀爬網、滑梯、沙坑遊樂設施及活動場地;極限運動場1500平米,滿足青少年輪滑、單車等極限運動場地需求;太極廣場3000平米,用於老年人晨練、跳舞、排練等日常文娛活動。為群眾打造集運動、休閒和景觀於一體的活動空間。

在綜合環境改造和提升方面,該鎮實施了13個農民還遷社區92.5萬平米外簷整修以及6個老舊社區提升改造工程,完成瑞欣商業廣場、物美超市和潮向城等公共區域的夜景燈光工程,新增13台大型清洗車輛,知景道、香海道等4條道路實施“以克論淨”,完成傑盛裡、人祥南北裡等7座公廁改造等等。

以生態宜居環境惠民

綠色是自然的本色、發展的底色。漫步在張家窩鎮鎮區,隨處可見大小各異的街角公園,一步一景,各具美態,讓人感覺處在一個綠色花園城市。

家住萬科四季花城的劉大爺,今年68歲,是去年才從市里搬過來的新住戶。“我越來越喜歡張家窩這個地方了,棗林大道環境真好,每天清早和晚上,我都沿著這條道遛彎,一邊鍛煉,一邊呼吸著新鮮空氣,聞著棗花香,我相信只要在這裡堅持鍛煉,我肯定能活到100歲。”他高興地說。

近年來,該鎮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生態立鎮,在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持續用力,高標準實施了環鎮生態儲備林、津晉津滄高速、南站道路及河道、城市綠地公園建設、鎮內社區及道路綠化提升、待出讓地塊綠化栽植等六項工程,植樹70余萬株,綠化面積10000餘畝。以環鎮大綠為重點,實施8500畝生態儲備林建設,建成環鎮區綠化帶;完成津晉津滄高速綠化提升改造,包括津晉高速兩側綠化帶平均50米,津滄高速綠化帶35米,新增綠化面積390畝;實施南站綠化專案,4條道路改造提升,7條新路綠化種植,南站河道綠化,主要樹種為白蠟、國槐、金葉榆、棗樹等;加快實施高鐵南站周邊9公里長的景觀河、景觀帶,建成京福支線沿線1公里長的景觀帶,打造高端精品綠化工程;對鎮內15萬平米社區及33萬平米道路進行改造提升,注入紫薇、銀杏等樹種,實施“綠牆”工程,栽植藤類植物11000延米,打造生態花園城市;投資2300萬元,對4600畝待出讓地塊及邊角地塊進行綠化栽植,使鎮域內真正實現無裸地、全覆蓋的生態大綠格局。

開展大氣污染環境治理工作,關停“散亂汙”企業133家,取締手續不齊全、排放不達標企業20家,治理裸地438萬餘平方米。對鎮內15萬平米社區及33萬平米道路進行改造提升,注入紫薇、銀杏等樹種,實施“綠牆”工程,栽植藤類植物11000延米,全鎮林木覆蓋率達到42%,綠化率達到48%,基本實現“城在林中,房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生態大綠格局,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以創建文明城區、創新社會治理安民

“創文”,就是創建讓百姓滿意的文明城區、創建讓百姓幸福的文明城區。張家窩鎮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導向,通過“創文”十大專項行動,提高城市管理水準、提升市民文明素質,改善生活環境,讓居民群眾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以前確實有人隨地扔垃圾,但現在很少見了。社區黨員們天天帶頭撿垃圾,居民們也不好意思亂丟了,還給物業部門建議增設垃圾桶……”牟娟是張家窩鎮家賢裡社區的物業管理負責人,說起“創文”工作開展以來,社區衛生的改觀,她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該鎮結合拆違治亂、“兩路”沿線環境治理等工作,集中力量,重拳出擊,大力實施環境提升改造工程,拆除多年違章建築、整治亂圈亂占面積近百萬平方米,新增綠化面積3000畝。在全區率先實現無裸露地面、無露天燒烤、建築工地達到“五個100%”標準的街鎮,對全鎮老舊社區開展了清髒治亂專項行動,共出動執法隊員1900人次,執法車200輛次,清理傑盛裡,田麗社區、靈泉南北裡、石化北裡等社區堆物300余車、廣告貼紙1600張、布標130條、僵屍車330輛,拆除私搭亂建60處,打造“亮綠淨美”的新張家窩。

“我在這個社區住了10多年了,感覺今年的社區環境變化特別大,比以前乾淨多了,天天都有綜合執法、社區志願者在社區和樓道清理衛生,晚上還有鎮政府幹部入戶宣傳,感謝政府讓環境變得這麼好”,談起社區環境的改善,家住傑盛裡社區的李奶奶一臉興奮的說道。生活環境的煥然一新,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感受至深,人們茶餘飯後都在聊變化、談成果,為創文點贊。人們的文明習慣和行為漸漸改變,城市的文明之風也隨之撲面而來。

堅持文化惠民,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充分發揮公共文化服務大眾、教育大眾的功能,做好創文巡演、最美人物評選、文明單位評選等工作,織密文化網路,豐富文化活動,活躍文化氛圍,儘快實現13個社區wifi全覆蓋,以文化育文明推動全民文明創建,實現文明城區的共創、共建和共用。(通訊員:張蘭 許行)

通過家庭醫生服務熱線,王阿姨在家輕鬆獲得了專科醫生預約幫助。家庭醫生服務熱線是張家窩鎮推行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中的一項內容。凡是簽約“家庭醫生”的居民都可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及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基礎上,享受“中心十項優惠政策”的服務。此外,還可以享受到基本醫療、健康服務、免費體檢、預約即時送醫送藥、指導慢病管理、指導婦幼健康促進等四大類近二十項惠民醫療服務。目前,該鎮已簽約18000多人,到2020年實現“家庭醫生”簽約全覆蓋。

“大爺,這個牌子您一定要別在衣服上,萬一您找不著家了,求助一下路人,他們拿出手機一掃就知道您家人電話了。”張家窩鎮的民政工作人員老人帶上胸牌說道。綠色的圓形胸牌上,上方印著張家窩鎮logo花朵,中間最醒目的是大大的二維碼,下方寫著“掃一掃,請幫我回家”的求助語。 為有效關愛老年人身心健康,減輕老年人家庭負擔,結合居家養老,延伸社會關愛服務專案,該鎮出資為300餘位高齡老年人私人定制了一批可隨身攜帶的二維碼胸章,並免費發放給老人。

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方面,繼濱河休閒公園之後,建成了全鎮第二大開放型綜合性公園——中心公園,該公園位於張家窩鎮地理位置中心,緊鄰鎮政府,周邊以居住用地及商業辦公用地為主,公園整體呈三角形,東至祥和大道,南至楓雅道,西至晨溪路,占地面積約10萬平米,該公園為突出運動健康主題,在建設過程中,將綠化景觀與市民活動充分融合,以自然生態、健身休閒為主題,滿足不同年齡段人群的活動需求,具備五大功能分區,健身廣場,配置有籃球、籠式足球的活動場地4000平米,及各類健身器材,滿足周邊居民的健身運動需求;兒童遊樂場,面積1300平米,突出兒童體驗式活動,配備兒童攀爬網、滑梯、沙坑遊樂設施及活動場地;極限運動場1500平米,滿足青少年輪滑、單車等極限運動場地需求;太極廣場3000平米,用於老年人晨練、跳舞、排練等日常文娛活動。為群眾打造集運動、休閒和景觀於一體的活動空間。

在綜合環境改造和提升方面,該鎮實施了13個農民還遷社區92.5萬平米外簷整修以及6個老舊社區提升改造工程,完成瑞欣商業廣場、物美超市和潮向城等公共區域的夜景燈光工程,新增13台大型清洗車輛,知景道、香海道等4條道路實施“以克論淨”,完成傑盛裡、人祥南北裡等7座公廁改造等等。

以生態宜居環境惠民

綠色是自然的本色、發展的底色。漫步在張家窩鎮鎮區,隨處可見大小各異的街角公園,一步一景,各具美態,讓人感覺處在一個綠色花園城市。

家住萬科四季花城的劉大爺,今年68歲,是去年才從市里搬過來的新住戶。“我越來越喜歡張家窩這個地方了,棗林大道環境真好,每天清早和晚上,我都沿著這條道遛彎,一邊鍛煉,一邊呼吸著新鮮空氣,聞著棗花香,我相信只要在這裡堅持鍛煉,我肯定能活到100歲。”他高興地說。

近年來,該鎮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生態立鎮,在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持續用力,高標準實施了環鎮生態儲備林、津晉津滄高速、南站道路及河道、城市綠地公園建設、鎮內社區及道路綠化提升、待出讓地塊綠化栽植等六項工程,植樹70余萬株,綠化面積10000餘畝。以環鎮大綠為重點,實施8500畝生態儲備林建設,建成環鎮區綠化帶;完成津晉津滄高速綠化提升改造,包括津晉高速兩側綠化帶平均50米,津滄高速綠化帶35米,新增綠化面積390畝;實施南站綠化專案,4條道路改造提升,7條新路綠化種植,南站河道綠化,主要樹種為白蠟、國槐、金葉榆、棗樹等;加快實施高鐵南站周邊9公里長的景觀河、景觀帶,建成京福支線沿線1公里長的景觀帶,打造高端精品綠化工程;對鎮內15萬平米社區及33萬平米道路進行改造提升,注入紫薇、銀杏等樹種,實施“綠牆”工程,栽植藤類植物11000延米,打造生態花園城市;投資2300萬元,對4600畝待出讓地塊及邊角地塊進行綠化栽植,使鎮域內真正實現無裸地、全覆蓋的生態大綠格局。

開展大氣污染環境治理工作,關停“散亂汙”企業133家,取締手續不齊全、排放不達標企業20家,治理裸地438萬餘平方米。對鎮內15萬平米社區及33萬平米道路進行改造提升,注入紫薇、銀杏等樹種,實施“綠牆”工程,栽植藤類植物11000延米,全鎮林木覆蓋率達到42%,綠化率達到48%,基本實現“城在林中,房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生態大綠格局,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以創建文明城區、創新社會治理安民

“創文”,就是創建讓百姓滿意的文明城區、創建讓百姓幸福的文明城區。張家窩鎮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導向,通過“創文”十大專項行動,提高城市管理水準、提升市民文明素質,改善生活環境,讓居民群眾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以前確實有人隨地扔垃圾,但現在很少見了。社區黨員們天天帶頭撿垃圾,居民們也不好意思亂丟了,還給物業部門建議增設垃圾桶……”牟娟是張家窩鎮家賢裡社區的物業管理負責人,說起“創文”工作開展以來,社區衛生的改觀,她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該鎮結合拆違治亂、“兩路”沿線環境治理等工作,集中力量,重拳出擊,大力實施環境提升改造工程,拆除多年違章建築、整治亂圈亂占面積近百萬平方米,新增綠化面積3000畝。在全區率先實現無裸露地面、無露天燒烤、建築工地達到“五個100%”標準的街鎮,對全鎮老舊社區開展了清髒治亂專項行動,共出動執法隊員1900人次,執法車200輛次,清理傑盛裡,田麗社區、靈泉南北裡、石化北裡等社區堆物300余車、廣告貼紙1600張、布標130條、僵屍車330輛,拆除私搭亂建60處,打造“亮綠淨美”的新張家窩。

“我在這個社區住了10多年了,感覺今年的社區環境變化特別大,比以前乾淨多了,天天都有綜合執法、社區志願者在社區和樓道清理衛生,晚上還有鎮政府幹部入戶宣傳,感謝政府讓環境變得這麼好”,談起社區環境的改善,家住傑盛裡社區的李奶奶一臉興奮的說道。生活環境的煥然一新,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感受至深,人們茶餘飯後都在聊變化、談成果,為創文點贊。人們的文明習慣和行為漸漸改變,城市的文明之風也隨之撲面而來。

堅持文化惠民,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充分發揮公共文化服務大眾、教育大眾的功能,做好創文巡演、最美人物評選、文明單位評選等工作,織密文化網路,豐富文化活動,活躍文化氛圍,儘快實現13個社區wifi全覆蓋,以文化育文明推動全民文明創建,實現文明城區的共創、共建和共用。(通訊員:張蘭 許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