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媒體關注」整合資源優載體 創新舉措奏和諧——安康市漢陰縣推行“三線兩化一平臺”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紀實

山雄水奇秦巴地, 鐘靈毓秀漢陰城。 漢陰, 一座充滿和諧的陝南山城。

當全面深化改革的激越鼓點擂響神州, 安康市漢陰縣委、縣政府一班人在思索:作為一直追求和諧的漢陰,

該作出何種抉擇?展現何種作為?通過調研, 縣委、縣政府擇選在“離群眾最近的地方”進行改革探索, 勇闖基層社會治理深水區, 創新推行以密切“黨員聯繫群眾、人大代表聯繫選民、中心戶長聯繫居民”為紐帶, 以管理網格化、服務精細化為路徑, 以村級自治平臺為支撐的“三線兩化一平臺”基層社會治理模式, 將一盤改革大棋弈得風生水起, 彈奏出一曲追趕超越的美好協奏曲。

“三線”拉近幹群心

漢陰縣地處秦巴腹地, 總面積1365平方公里, 除月河川道外, 大部分為淺山丘陵。 全縣共有10.5萬戶、近32萬人口, 可鎮村兩級幹部加起來才1300餘人, 如何做到聯繫服務群眾全覆蓋?如何才能讓幹群之間常聯繫、常見面?這是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遇到的一道最大難題。

經過走村入戶開展調研, 縣委主要領導發現, 黨員、人大代表、中心戶長等基層社會精英其實很想為村組 “找事、做事、幫事”, 但一直沒有有效載體。 有了這一發現, 縣委大膽探索, 創新推行“三線式聯繫”群眾工作法,

即:以鎮黨委抓黨支部, 黨支部抓黨員, 黨員聯繫群眾為一條線;以鎮人大主席團抓代表小組, 代表小組抓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聯繫選民為另一條線;以鎮政府指導村委會, 村委會抓中心戶長, 中心戶長聯繫村民為第三條線, 擴展組織觸角, 實現聯繫群眾無死角。

通過“三線式聯繫”群眾工作法, 全縣有能力的6070名黨員, 通過年初實事承諾、日常踐諾、年終評諾, 全年積分制管理, 結對幫扶貧困戶5813戶16266人, 幹群一心促脫貧、共謀發展奔小康的局面逐步形成;815名各級人大代表, 共收集選民意見建議2000餘條, 涉及產業發展、環境治理、公共事務和矛盾糾紛等多方面, 幫助群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解決發展難題;2354名中心戶長積極協助鎮村做好資訊收集、政策宣傳、矛盾糾紛調解、治安聯防、重點人群幫教等工作, 竭力為群眾提供説明和服務, 零距離暢通了群眾訴求管道, 心貼心化解群眾危難急事, 最大限度彙集起社會治理最基本、最基礎、最穩固的一線力量。

“兩化”加深“魚水情”

太行村三組李某去年從外地打工回家後和丈夫蔡某開始鬧糾紛, 最後演變成要離婚。 蔡某放出話來, 如果離婚, 就把李某娘家人殺光。 村上得知這一資訊後, 立即派出村委會副主任蔡青前去調解, 可是蔡青去了, 李某和蔡某都不買帳, 最後住在蔡某家隔壁的三級網格長程勇自高奮勇去調解, 由於人熟、情況熟,很快就把這起糾紛調解下來了,事後,李某和蔡某都很感激網格長程勇。

“321”基層社會治理模式中,網格化管理是最重要的基礎平臺。漢陰縣按照“任務相當、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則,以村(社區)為單位,綜合考慮行政區劃、轄區人口多少等因素,全覆蓋設立一、二、三級網格,網格長分別村(社區)三委班子成員、村民小組長及中心戶長擔任。中心戶長不足的選聘農村黨員、人大代表充實。網格長主要職責是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掌握社情民意、收集群眾訴求、及時回饋資訊、化解矛盾糾紛等事宜,全面實現了“人到格中去、事在網中辦”。

在網格化管理基礎上,為提高社會治理工作成效,漢陰縣堅持從工作細微處入手,通過精細化服務提升群眾滿意度。縣鎮兩級依據各戶經濟收入、家庭結構、利益訴求等情況,將群眾劃分為放心戶、關心戶和連心戶,實行“線上、一線、熱線”服務。一些鎮村還結合實際將精准劃分後的農戶,形象標注為“綠、黃、紅”三種顏色,實行“三色管理”,並在日常工作中按照“綠戶門前放心行,黃戶門前停一停,紅戶門前要上心”的要求做好聯繫幫扶,實現了幹部作風大轉變,為民服務效能大提速,讓精細化服務真正做到了落地生根。

平臺搭建“大舞臺”

漢陰縣在推行“321”基層社會治理模式中搭建了以村黨支部為核心,村民代表大會為決策主體,村委會為執行主體,村監委會為監督主體,村級經濟、社會組織為有力支撐的“五位一體”村民自治平臺,形成了以德治為引領、自治為基礎、法治為保障、協商為形式、平臺為支撐的基層群眾自治體系,同時,通過村規民約,民主協商,經濟、社會組織等讓自治平臺成為了群眾自我管理、自由發揮的大舞臺。

為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縣鎮兩級縣上依託龍頭企業、現代園區、合作社和能人大戶牽引,建立了一批農戶參與、互助互惠、帶動發展為目的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培育發展了一批農村專業協會類、公益慈善類、社區服務類等群眾性社會組織,充實治理主體,拱建群眾合作發展、互助服務、情感交流的平臺。目前全縣共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260餘家,互助資金協會54個,志願者服務隊180余支,紅白理事會50餘個,其他類社會組織100餘個,在抱團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沒有資訊化,就沒有現代化”。漢陰縣深知資訊化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投入大量物力財力積極建設高效資訊平臺。一方面把“互聯網+”靈活運用到服務群眾自治中,推廣應用“手機+黨支部”平臺,全縣大部分村建立了微信公眾號、微信群,切實發揮政策宣傳、村務公開、聯絡溝通、服務群眾、農產品行銷等作用。另一方面縣上籌資100余萬元,建立了村級資訊大資料系統,將村級黨組織體系、三線兩化服務體系、經濟社會組織體系、便民服務體系、精神文明建設體系和美麗鄉村工作融為一體,建立“6合1”資訊平臺,全面對人、地、事、物、組織等各類資訊即時採集、動態管理,推縣鎮平臺對接、資源分享,打通了資訊服務“最後一公里”。

“321”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推行一年多來,取得了顯著成效,各類案件也呈下降趨勢,2017年1至9月,全縣發生各類刑事案件同比下降47.6%。基本實現了群眾“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糾紛不激化”的目標。同時,也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可持續增加。2016年漢陰縣在全省縣域經濟綜合監測排名中,由2010年第72位躍升到第30位,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26000元和8745元。“321”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的做法和成效也受到上級充分肯定。

“路漫漫其修遠兮”。“321”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已經在漢陰拉開了序曲,相信在全縣人民的共同參與下,這首動人的樂曲一定會彈奏出更加和諧的篇章。

由於人熟、情況熟,很快就把這起糾紛調解下來了,事後,李某和蔡某都很感激網格長程勇。

“321”基層社會治理模式中,網格化管理是最重要的基礎平臺。漢陰縣按照“任務相當、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則,以村(社區)為單位,綜合考慮行政區劃、轄區人口多少等因素,全覆蓋設立一、二、三級網格,網格長分別村(社區)三委班子成員、村民小組長及中心戶長擔任。中心戶長不足的選聘農村黨員、人大代表充實。網格長主要職責是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掌握社情民意、收集群眾訴求、及時回饋資訊、化解矛盾糾紛等事宜,全面實現了“人到格中去、事在網中辦”。

在網格化管理基礎上,為提高社會治理工作成效,漢陰縣堅持從工作細微處入手,通過精細化服務提升群眾滿意度。縣鎮兩級依據各戶經濟收入、家庭結構、利益訴求等情況,將群眾劃分為放心戶、關心戶和連心戶,實行“線上、一線、熱線”服務。一些鎮村還結合實際將精准劃分後的農戶,形象標注為“綠、黃、紅”三種顏色,實行“三色管理”,並在日常工作中按照“綠戶門前放心行,黃戶門前停一停,紅戶門前要上心”的要求做好聯繫幫扶,實現了幹部作風大轉變,為民服務效能大提速,讓精細化服務真正做到了落地生根。

平臺搭建“大舞臺”

漢陰縣在推行“321”基層社會治理模式中搭建了以村黨支部為核心,村民代表大會為決策主體,村委會為執行主體,村監委會為監督主體,村級經濟、社會組織為有力支撐的“五位一體”村民自治平臺,形成了以德治為引領、自治為基礎、法治為保障、協商為形式、平臺為支撐的基層群眾自治體系,同時,通過村規民約,民主協商,經濟、社會組織等讓自治平臺成為了群眾自我管理、自由發揮的大舞臺。

為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縣鎮兩級縣上依託龍頭企業、現代園區、合作社和能人大戶牽引,建立了一批農戶參與、互助互惠、帶動發展為目的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培育發展了一批農村專業協會類、公益慈善類、社區服務類等群眾性社會組織,充實治理主體,拱建群眾合作發展、互助服務、情感交流的平臺。目前全縣共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260餘家,互助資金協會54個,志願者服務隊180余支,紅白理事會50餘個,其他類社會組織100餘個,在抱團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沒有資訊化,就沒有現代化”。漢陰縣深知資訊化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投入大量物力財力積極建設高效資訊平臺。一方面把“互聯網+”靈活運用到服務群眾自治中,推廣應用“手機+黨支部”平臺,全縣大部分村建立了微信公眾號、微信群,切實發揮政策宣傳、村務公開、聯絡溝通、服務群眾、農產品行銷等作用。另一方面縣上籌資100余萬元,建立了村級資訊大資料系統,將村級黨組織體系、三線兩化服務體系、經濟社會組織體系、便民服務體系、精神文明建設體系和美麗鄉村工作融為一體,建立“6合1”資訊平臺,全面對人、地、事、物、組織等各類資訊即時採集、動態管理,推縣鎮平臺對接、資源分享,打通了資訊服務“最後一公里”。

“321”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推行一年多來,取得了顯著成效,各類案件也呈下降趨勢,2017年1至9月,全縣發生各類刑事案件同比下降47.6%。基本實現了群眾“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糾紛不激化”的目標。同時,也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可持續增加。2016年漢陰縣在全省縣域經濟綜合監測排名中,由2010年第72位躍升到第30位,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26000元和8745元。“321”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的做法和成效也受到上級充分肯定。

“路漫漫其修遠兮”。“321”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已經在漢陰拉開了序曲,相信在全縣人民的共同參與下,這首動人的樂曲一定會彈奏出更加和諧的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