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不妨用“第三隻眼”看看“司法公正”

去年以來, 周衛東、侯鐵男等36名法官積勞成疾、英年早逝, 退休法官傅明生遭報復殺害。 他們是新時期公正司法的踐行者、司法改革的燃燈者、司法為民的奉獻者。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報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時說:“他們用忠誠乃至生命築起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護線。 ”全國36名法官以生命踐行職責, 讓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文聯副主席姚曉英感到“很悲傷”。 (3月13日《人民法院報》)

實現“看得見的公正”, 一直是大家的呼聲與關切。 近年來, 人民法院通過全面深化司法公開,

讓司法實現“看得見的公正”成為一種現實, 如網上查詢判決文書, 網路觀看重要庭審直播, 已是司空見慣。 但在網路上, 時不時出現對司法公正的質疑聲, 乃至做出傷害法官的事情。

一方面想得到司法公正, 另一方面又無情的影響司法公正, 正如有些網友所評:“判決重了, 說法官無情;判決輕了, 說法官無責。 ”我們作為有權力有義務監督司法公正的個人, 有必要“用第三隻眼看司法公正”, 知曉案件的真相後再作出客觀評價, 而不是人云亦云, 避免出現個案“劇情”的反轉, 讓別有用心的人看我們的笑話, 又為他們的非法獲利無知的提供幫助。

我們要用“貓眼”看司法公正。 網路上, 經常會出現別有用心的人抹黑事實的真相,

讓原本簡單的案件事實變得撲朔迷離。 作為一名普通線民, 有必要用“貓眼”的思維, 仔細辨別處於網路黑暗中的假真相、假事實, 不讓謠言輕易從自己的鍵盤中傳播。 謠言者、炒作者, 無非是三類人:一是案件當事人或利益相關者, 為了干擾法官正常審判, 借用網友的壓力想改變判決;二是想成為網路“明星”的推手, 炒作炫耀, 迎合網友口味, 將簡單的案件事實虛化, 誇大內容, 變成網友憤怒的假事實;三是沒有弄清案件真實, 道聽網友途說, 用慣性思維、人云亦云的方式評價正在審理的案件或結果, 他人說案件公正, 立即評論公正, 他人說案件不公正, 馬上就評論不公正, 缺乏個人主見, 沒有客觀評價, 成為別有用心之人的馬前卒。

我們要用“慧眼”看司法公正。 近年來, 最高人民法院法以資訊化3.0版建設為支撐, 打造智慧法院, 建設審判流程公開、庭審活動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資訊公開四大平臺, 全面深化司法公開, 著力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 取得明顯成效。 除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等不能公開審理的案件外, 每一個人都可以進入法庭旁聽案件, 審理的裁判文書也可以網上直接查詢, 最高人民法院的案件和其他法院的重要案件可以網上觀看庭審直播, 一些法院還推出了網上立案、網上簽收法律文書等舉措。 這些陽光司法的便民舉措, 促進了司法公正, 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歷史的腳步總會向前, “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的法治之路也會向前,

我們要用“慧眼”看到人民法院司法公開的力度、廣度與深度, 這種前所未有的司法公開力度, 極大地促進了國家司法民主, 讓“看得見的公正”成為現實。

作為一名關心司法公正的普通線民, 如果我們能跳出原有的視角, 少一些跟風評論, 用“第三隻眼”看司法公正的辯證關係, 一定會豁然開朗, 不會讓事實的真相變成滿城風雨的謠言。

文/文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