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場牛逼的課改,能讓這所大學繼續保持歷史第一的地位?

在課程改革方面, 悉尼大學沒有天馬行空的探索和嘗試, 沒有被研究型的定位框住, 而是立足于學生需求、能力培養和就業問題, 腳踏實地地重構了新課程體系, 在提升教育品質、改進人才培養的同時, 達到鞏固悉尼大學“霸主地位”的目的。

在課程改革方面, 悉尼大學沒有天馬行空的探索和嘗試, 沒有被研究型的定位框住, 而是立足于學生需求、能力培養和就業問題, 腳踏實地地重構了新課程體系, 在提升教育品質、改進人才培養的同時, 達到鞏固悉尼大學“霸主地位”的目的。

一場勢在必行的改革

2017年2月24日,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正式對外發佈了全新的課程體系。 作為站在澳大利亞高等教育金字塔尖的研究型大學, 悉尼大學的此次課程改革早在三年前就引起了高等教育界和媒體的關注。 在悉尼大學最新製作和發佈的名為《悉尼大學本科體驗》的宣傳片裡, 渾厚的背景音娓娓道來此次改革的原因:“世界在不斷變化, 我們在不斷重新思考教師的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法, 幫助學生應對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 ”

悉尼大學分管教育的執行副校長菲利帕·帕丁森表示:“我們希望課程中融合世界變化、對於未來工作的大討論和現今畢業生流動的職業趨勢。 ”在課程改革方面, 悉尼大學顯然不想做天馬行空般的探索,

而是扎實地立足于現實就業和學生的需求。 學校引用LinkedIn發佈的最新報告來說明如今職業流動趨勢:從大學畢業到35歲之前, 畢業生平均更換四次工作, 這一數字是他們父母輩的兩倍。 就業大環境隨著技術的進步而發生著巨變。 儘管企業對於員工的硬性工作能力要求沒有下降, 但對於軟實力的需求正變得越來越廣。

資料鏈接:

麥可思-中國2013屆大學畢業生三年後職業發展跟蹤評價顯示, 31%的2013屆本科生在畢業三年內轉換了職業。

上述種種變化成為本次悉尼大學本科課程改革的重要催化劑。 2014年, 由彼時剛剛走馬上任的帕丁森副校長領導此次課程改革。 課程改革從檢視現有本科課程開始。 本科生、教職工都參與了討論與諮詢環節, 課程改革團隊還參考了國際化趨勢與高等教育研究, 以及來自職場的專家等意見。 團隊發現, 儘管學生認為, 現有的學業體驗很有價值, 但他們認為學校對於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職業準備的重視程度不夠。 另外, 課程改革團隊給跨學科交流和業界專家參與兩方面打了低分。

悉尼大學歷史與考古學教授、分管教學創業與管理的副校長理查·米爾斯表示:“儘管學校以外的世界裡, 一個問題總會涉及多個不同學科, 但是在學校裡, 大多數學生各學各的, 大學也將不同院系孤立開來。 ”

可是隨著工作大環境變得越來越趨向於學科複雜化, 大學就需要確保學生有機會真正接觸外界的多學科合作的工作模式。 “我們不應想當然地以為, 只要學生離開了大學, 自然而然就能學會這些。 ”

開放學習課程“先嘗後買”

課程改革絕對不是一項小工程, 審核和諮詢環節持續了兩年多, 直到2017年才形成最終改革方案。 新的課程體系即將在2018年全面實施。 新課程結構主要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保留了原有課程體系中的知識講授, 但此次改革著重強調了學術深度和學術嚴謹。

第二部分主要為海外課程。 為了打破不同文化的邊際, 讓畢業生能夠在跨文化環境和多樣性群體中工作, 悉尼大學雄心勃勃地計畫, 到2020年, 讓至少一半本科生參加海外項目或獲得類似的跨文化體驗機會, 這一比例是現在的兩倍有餘。 根據不同學生選擇的課程和學習進展, 其形式包括短期交換、海外教學科研基地學習、企業產業學習等。

第三部分主要是交叉學科學習, 學生可在校內外獲得交叉學科融合學習的機會。

第四部分則關注知識應用和實踐, 讓學生可以在業界公司、研究機構和政府感受現實世界面對的問題, 思考解決方案。

在新課程體系之下,悉尼大學原有的120個獨立的本科學位項目將被調整為50個整合型雙學位項目,幫助學生拓展學習的廣度。本科學生培養時間也從澳大利亞高校普遍的3年培養時間延長至4年。

在具體的課程設置方面,悉尼大學將課程分為A、S和O類三類課程。

其中A類中的課程指向明確,都是與學生主修專業相關的課程,學生只能從本院系的課程中選擇。

S類的字母“S”代表英文Shared Pool,是指2018年向學生開放的共用性多個學位課程和選修課程。學生的專業需要從自己所在的院系中選擇,輔修或第二專業則可以從A類或S類中選擇,學校不要求學生必須在本院系內選擇輔修或第二專業。

O類則代表“開放學習環境”(Open Learning Environment),這類課程將線上學習、培訓、大師講習班等進行了整合,採用精短、模組化的形式,課程的單位是單元,每個單元價值2~6學分,也有一些零學費的零學分單元供學生選擇。

O類課程主要用以幫助學生跳出自己的專業,根據自己的需求拓展知識和學習範圍,課程單元涵蓋資料科學、設計思維、說服性溝通、專案管理、團隊領導、創業思維等。O類部分課程還允許學生“先嘗後買”,比如歷史學和解剖學設置了“嘗鮮課”,讓學生在正式進入全單元學習之前,有機會先瞭解基礎,判斷課程是否真正適合自己。

資料鏈接:

麥可思-中國2016屆大學畢業生培養品質跟蹤評價顯示,2016屆本科生畢業時掌握的創新能力水準為56%,創新能力滿足度為83%。

成功的試點

儘管課程改革要到2018年才會在悉尼大學全校推廣,但此前校方已經進行了一些試點。哲學專業大四學生維多利亞·采爾布斯特曾對悉尼大學的課程改革持保留意見,擔心此次改革方向對於一所研究型大學來說,關注點可能太過偏重就業,她甚至在學校的校報上撰寫相關文章表達自己的擔憂。

但很快她就被新課程交叉學科試點項目吸引,主動請纓參加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議會的一個科研專案。吸引維多利亞參與項目的閃光點是能夠與來自完全不同學術背景的學生一起處理現實世界的問題,同時還能瞭解政府功能和運作模式。

在這一研究項目裡,她與來自經濟學、設計計算、媒介與法律、商業與法律專業的四名學生同心協力,用一個學期時間完成了一篇長達一萬詞的有關家庭暴力的簡報。而與不同學術背景的學生一起工作的經歷讓她對同事協作有了新見解。“酷”成為她對這段學習經歷的評價。

商科學生馬克·賈亞賈拉並不打算畢業後進入政府工作,但他卻和維多利亞一樣選擇了一項與政府相關的交叉學科實踐:探索無人機在新南威爾士和其他地區執法機構的法律和社會方面的應用,希望借此進一步瞭解政府功能和法律制定者的初衷。

在項目進行過程中他發現,有法律背景的團隊成員主要依靠之前進行的研究和先例進行分析,他自己則更關注經濟與商業領域,喜歡用談判的形式從商業角度勸服別人。

毫無疑問,2018年即將全面推行的新課程體系將對已經入讀悉尼大學的大一和通識教育階段的學生產生影響,但這種變革不是強制的,學生自己握有最關鍵的選擇權。

在滿足新課程要求的前提下,學生可以選擇參加新課程體系,也可以繼續參加原有的三年制課程。在新課程體系之下,學生獲得了更大的自主權。學生可以自由在A類、S類課程中選擇主修、輔修和雙學位,在O類課程裡感受跨學科和解決真實問題的體驗,用不同的排列組合方式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許多選擇都是開放式的。”副校長帕丁森如是評價。

課改背後的野心

2017年2月24日,悉尼大學選擇在300名高中教師和高中申請顧問面前首次發佈全新的課程體系,就是希望能夠通過高中教師和顧問,讓更多學生和家長關注到這次課程改革對於未來學生就業的促進,從而對2017年秋季招生產生積極作用——在招生之際就打出課改中的就業牌顯然對學生和家長都具有吸引力。

隨後,課程改革就成為重要的“行銷點”,出現在校園開放日、招生手冊的重要位置。

悉尼大學的課程改革和隨之調整的培養計畫是寫入《2016—2020悉尼大學發展戰略》中的最主要的工作,隨之而來的調研和正式發佈新課程體系則將發展戰略落到了實處。悉尼大學對這次課程改革的期待不僅僅局限於教學品質的進一步提高和促進學生就業,其背後隱現著更大的野心——校長邁克爾·斯賓塞曾表示:“要想繼續鞏固悉尼大學作為澳大利亞最好大學的歷史地位,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主要參考文獻:

[1] "A New Curriculum for a Changing World."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 悉尼大學網站

麥可思研究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對於使用產生的一切侵權問題,我們將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專注高等教育,微信搜索“麥可思研究”查看更多內容。

思考解決方案。

在新課程體系之下,悉尼大學原有的120個獨立的本科學位項目將被調整為50個整合型雙學位項目,幫助學生拓展學習的廣度。本科學生培養時間也從澳大利亞高校普遍的3年培養時間延長至4年。

在具體的課程設置方面,悉尼大學將課程分為A、S和O類三類課程。

其中A類中的課程指向明確,都是與學生主修專業相關的課程,學生只能從本院系的課程中選擇。

S類的字母“S”代表英文Shared Pool,是指2018年向學生開放的共用性多個學位課程和選修課程。學生的專業需要從自己所在的院系中選擇,輔修或第二專業則可以從A類或S類中選擇,學校不要求學生必須在本院系內選擇輔修或第二專業。

O類則代表“開放學習環境”(Open Learning Environment),這類課程將線上學習、培訓、大師講習班等進行了整合,採用精短、模組化的形式,課程的單位是單元,每個單元價值2~6學分,也有一些零學費的零學分單元供學生選擇。

O類課程主要用以幫助學生跳出自己的專業,根據自己的需求拓展知識和學習範圍,課程單元涵蓋資料科學、設計思維、說服性溝通、專案管理、團隊領導、創業思維等。O類部分課程還允許學生“先嘗後買”,比如歷史學和解剖學設置了“嘗鮮課”,讓學生在正式進入全單元學習之前,有機會先瞭解基礎,判斷課程是否真正適合自己。

資料鏈接:

麥可思-中國2016屆大學畢業生培養品質跟蹤評價顯示,2016屆本科生畢業時掌握的創新能力水準為56%,創新能力滿足度為83%。

成功的試點

儘管課程改革要到2018年才會在悉尼大學全校推廣,但此前校方已經進行了一些試點。哲學專業大四學生維多利亞·采爾布斯特曾對悉尼大學的課程改革持保留意見,擔心此次改革方向對於一所研究型大學來說,關注點可能太過偏重就業,她甚至在學校的校報上撰寫相關文章表達自己的擔憂。

但很快她就被新課程交叉學科試點項目吸引,主動請纓參加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議會的一個科研專案。吸引維多利亞參與項目的閃光點是能夠與來自完全不同學術背景的學生一起處理現實世界的問題,同時還能瞭解政府功能和運作模式。

在這一研究項目裡,她與來自經濟學、設計計算、媒介與法律、商業與法律專業的四名學生同心協力,用一個學期時間完成了一篇長達一萬詞的有關家庭暴力的簡報。而與不同學術背景的學生一起工作的經歷讓她對同事協作有了新見解。“酷”成為她對這段學習經歷的評價。

商科學生馬克·賈亞賈拉並不打算畢業後進入政府工作,但他卻和維多利亞一樣選擇了一項與政府相關的交叉學科實踐:探索無人機在新南威爾士和其他地區執法機構的法律和社會方面的應用,希望借此進一步瞭解政府功能和法律制定者的初衷。

在項目進行過程中他發現,有法律背景的團隊成員主要依靠之前進行的研究和先例進行分析,他自己則更關注經濟與商業領域,喜歡用談判的形式從商業角度勸服別人。

毫無疑問,2018年即將全面推行的新課程體系將對已經入讀悉尼大學的大一和通識教育階段的學生產生影響,但這種變革不是強制的,學生自己握有最關鍵的選擇權。

在滿足新課程要求的前提下,學生可以選擇參加新課程體系,也可以繼續參加原有的三年制課程。在新課程體系之下,學生獲得了更大的自主權。學生可以自由在A類、S類課程中選擇主修、輔修和雙學位,在O類課程裡感受跨學科和解決真實問題的體驗,用不同的排列組合方式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許多選擇都是開放式的。”副校長帕丁森如是評價。

課改背後的野心

2017年2月24日,悉尼大學選擇在300名高中教師和高中申請顧問面前首次發佈全新的課程體系,就是希望能夠通過高中教師和顧問,讓更多學生和家長關注到這次課程改革對於未來學生就業的促進,從而對2017年秋季招生產生積極作用——在招生之際就打出課改中的就業牌顯然對學生和家長都具有吸引力。

隨後,課程改革就成為重要的“行銷點”,出現在校園開放日、招生手冊的重要位置。

悉尼大學的課程改革和隨之調整的培養計畫是寫入《2016—2020悉尼大學發展戰略》中的最主要的工作,隨之而來的調研和正式發佈新課程體系則將發展戰略落到了實處。悉尼大學對這次課程改革的期待不僅僅局限於教學品質的進一步提高和促進學生就業,其背後隱現著更大的野心——校長邁克爾·斯賓塞曾表示:“要想繼續鞏固悉尼大學作為澳大利亞最好大學的歷史地位,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主要參考文獻:

[1] "A New Curriculum for a Changing World."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 悉尼大學網站

麥可思研究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對於使用產生的一切侵權問題,我們將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專注高等教育,微信搜索“麥可思研究”查看更多內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