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半導體純度掌控者,從美國到日本,這次輪到中國了

在關於太極實業的分析文章中, 我們講到, 半導體工廠對“潔淨”有著極為苛刻的要求。

像12寸晶圓廠裡, 潔淨室每立方米空氣中含有0.1μm微粒數一般不能超過100粒,

否則就將面臨數百萬美元的生意損失。

不過, 這僅僅是潔淨室的要求, 而在晶圓加工製造過程中, 最核心的環節, 比如光刻顯影、蝕刻、CVD成膜等, 其環境純度要求比潔淨室更誇張許多倍。

這是一個以納米(百萬分之一毫米)來計算的空氣潔淨等級, 假設出現百萬分之一(ppm)的水氧分含量超標, 就將出現晶片絕緣性或導電性的大幅下降, 造成大規模的晶片報廢。

這個環節一旦出現紕漏, 有可能使得“億元”量級的投資化為烏有, 分分鐘就把一家半導體工廠給整垮了。

也因此, 這個環節對技術的要求非常苛刻, 下游客戶對上游供應商的遴選也將非常慎重, 也就意味著, 這是一門門檻極高的生意。

這門生意,

叫做高純工藝系統。

1

先簡單科普一下。

高純工藝系統, 包括提供高純度氣體、化學品、液體等等一系列的設備和相關服務。

高純工藝產業流程

十多年前, 中國是不存在這門生意的。

因為那時候, 中國還不存在成氣候的半導體製造業, 偶不然有那麼一兩家外資代工廠落戶,

也是直接從海外找成熟的供應商。

當然, 直至今天, 這個行業依然被外資巨頭霸佔著。

行業內的主要公司

美國的凱耐第斯、日本的森松工業、臺灣的帆宣系統, 佔據著行業的前三名。

這跟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史一脈相承, 從美國、到日本、到臺灣,

半導體行業的世界性遷徙浪潮就是這麼一浪接著一浪接力的。

最開始的時候, 1970年代, AMD、英特爾、格羅方德這批半導體公司們, 都是一手一腳自己搞的, 然後分工出現, 專業化的外包公司將業務承攬了過去。

凱耐第斯就這麼起來了。

當新一代的工廠落戶到日本、臺灣之後, 森松、帆宣也就跟著成長起來了。

先有下游客戶, 爾後有上游服務生態。

如今風水輪流轉, 全球半導體產能大轉移, 九州大地工廠拔地而起, 我們的本土高純工藝系統公司也是時候快高長大了。

2

今天的主角, 名為至純科技(603690), 看來是立志要在高純工藝領域死磕下去了。

創始人蔣淵, 2000年註冊了公司, 那時候只有25歲, 剛畢業出來的小姑娘一個, 承接的也就是一些工程勞務分包的髒活累活,

看起來實在沒啥前途。

但她敏銳的抓住了一個機會。

2005年, 一家名為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的公司股票在紐約證交所上市, 迅速將其老闆施振榮推上了中國首富的位置。

這個爆炸性的新聞很快就點燃了中國光伏產業的投資熱潮, 比如另一家後來創造了煙花絢爛般傳奇的賽維太陽能公司, 就是在2005年立項的, 2006年4月份投產, 7月份產能達到100兆瓦, 10月份產能達到200兆瓦, 2007年美股上市!

泡沫膨脹的速度, 今天回想起來, 仍然令人窒息。

光伏加工過程中, 同樣需要高純工藝系統, 但是由於其全新的產業特點, 讓那些外資大廠也沒有相關成熟技術, 短時間內提供不了服務。

但是需求, 卻又是極速而強烈的, 賽維們哪裡等得起慢悠悠的外資公司開發進度。

這就給本土業者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至純就是這樣進來淘金了,七八個人的小公司,開發了一套簡單的設備,卻很輕鬆的賣了出去。

2009年金融危機,四萬億政策大補丸,光伏成為其中備受關照的一個行業,光芒萬丈。

至純也在那個階段賺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桶金,英利、晶澳、尚德、賽維等業界一線大廠全部成為其客戶。

只可惜泡沫的繁榮很快就結束了,隨後的產能過剩,讓尚德、賽維接連倒下,2012年的至純扣非淨利潤也出現了39.87%的下滑,直接導致第一次衝擊IPO的失敗!

危機重重之下,考驗著至純的轉型能力。

3

至純決定將重心轉移至醫藥行業。

為此,至純還收購了醫藥類高純工藝設備生產企業鴻寶醫療和天鼎通用,在一年之後將來自醫藥行業的收入做到了55.33%。

而光伏占比,急劇的從2011年的近乎九成,下降到了2013年的不到一成。

變身速度,可謂眼花繚亂!

至純科技2013-2017H1收入來源

不得不佩服於其管理層的快速反應能力,抓機會的能力。

有這種能力在,你不難想像,當半導體產業開始在中國生根發芽之後,她又是如何一步登天,完成了在另一次大爆炸機會面前的華麗轉身。

2016年,至純來自半導體行業的收入,迅速攀升至50%,搶到了新風口的最佳位置。

至純科技2012-2017H1營收表現

跟醫藥項目相比,半導體才是星辰大海啊,單一專案投資規模有可能是醫藥行業的百倍之多,據估計,一座晶圓廠的高純工藝系統約占相關設備投資的5%左右。

讓我們掰著手指頭數一數。

2017-2020年,中國大陸的半導體設備投資規模預計將分別為70、100、130、170億美元,合計總支出470億美元。

那麼對應的高純工藝系統市場,將達到150億元,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市場,而我們的主角,至純科技的2016年營收,才僅僅2.63億元呢!

4

當然,在半導體行業,高端的市場機會還是暫時要被外資供應商拿走的。

即使是在本土從業者的小圈子裡,至純也不是最大的一家,那麼至純又憑什麼能吃到肉呢?

當然是靠技術實力了。

首先,至純的高純工藝系統技術已經能實現ppb(十億分之一)級的不純物控制,這個能力在本土供應商裡是領先的。

其次,至純參與了《電子工業生產設備二次配管配線技術規範》、《工業生產綜合監控系統工程施工及品質驗收規範》、《工程生產綜合監控系統工程設計規範》等電子行業國家標準的編制。

一起參與這些國家標準編制的還有誰呢?

中國電子系統工程第四建設公司、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京東方、中芯國際等知名企業。

跟那些巨無霸相比,至純實在是個小不點。

但即使這麼小,仍然得到國家機構的器重,邀請其代表行業參與標準的制定,可見技術水準。

還有,至純目前的客戶,幾乎都是業界一線大廠,包括——

半導體:海力士、華潤上華、上海新昇、台積電、士蘭微、力晶、和輝光電……

醫藥:邁瑞醫療、華東醫藥、東阿阿膠……

LED行業:國燦光電、華燦光電等。

靠先進的技術獲取中高端客戶,反映到業績上,就是不求最大,但求盈利最好。

將至純科技綜合毛利率與國內競爭對手拉出來,比一比。

至純的毛利率一直維持在37%左右的水準,遠勝收入同樣主要來自半導體的正帆科技和帆宣科技,也高於專注於醫藥專案的朗邁股份。

最終落到扣非淨利潤上,2016年至純的數據是3443.87萬,以一半的營收打敗了正帆科技的1766.65萬。

相當了得。

5

今年9月,至純中標“上海華力積體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特氣供給及分配系統集成專案” ,但目前還未收到《中標通知書》。

這是一筆預計合同金額超過1.3億元的超級大單,最終落實的話,僅靠這筆收入就超過上半年收入的50%。

很明顯,下半年的收入預期將會非常好。

另一個可以佐證的動作是,今年7月4日,至純對38名管理、核心技術人員發行了240萬股限制性股票,占總股本比例1.44%,授予價格為9.85元/股。

這些股權激勵的行權條件為:

以2016年淨利潤0.45億元為基礎,2017~2019年淨利潤增長率不低於30%、100%、170%,即未來三年淨利潤複合增長率達到39%。

這樣的解鎖條件,相當於讓全公司上下都上緊了發條,也反映出管理層的信心滿滿。

————

作者:君臨團隊.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君臨【junlin_1980】更多行業解讀、證券分析盡在證券分析第一平臺—君臨

賽維們哪裡等得起慢悠悠的外資公司開發進度。

這就給本土業者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至純就是這樣進來淘金了,七八個人的小公司,開發了一套簡單的設備,卻很輕鬆的賣了出去。

2009年金融危機,四萬億政策大補丸,光伏成為其中備受關照的一個行業,光芒萬丈。

至純也在那個階段賺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桶金,英利、晶澳、尚德、賽維等業界一線大廠全部成為其客戶。

只可惜泡沫的繁榮很快就結束了,隨後的產能過剩,讓尚德、賽維接連倒下,2012年的至純扣非淨利潤也出現了39.87%的下滑,直接導致第一次衝擊IPO的失敗!

危機重重之下,考驗著至純的轉型能力。

3

至純決定將重心轉移至醫藥行業。

為此,至純還收購了醫藥類高純工藝設備生產企業鴻寶醫療和天鼎通用,在一年之後將來自醫藥行業的收入做到了55.33%。

而光伏占比,急劇的從2011年的近乎九成,下降到了2013年的不到一成。

變身速度,可謂眼花繚亂!

至純科技2013-2017H1收入來源

不得不佩服於其管理層的快速反應能力,抓機會的能力。

有這種能力在,你不難想像,當半導體產業開始在中國生根發芽之後,她又是如何一步登天,完成了在另一次大爆炸機會面前的華麗轉身。

2016年,至純來自半導體行業的收入,迅速攀升至50%,搶到了新風口的最佳位置。

至純科技2012-2017H1營收表現

跟醫藥項目相比,半導體才是星辰大海啊,單一專案投資規模有可能是醫藥行業的百倍之多,據估計,一座晶圓廠的高純工藝系統約占相關設備投資的5%左右。

讓我們掰著手指頭數一數。

2017-2020年,中國大陸的半導體設備投資規模預計將分別為70、100、130、170億美元,合計總支出470億美元。

那麼對應的高純工藝系統市場,將達到150億元,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市場,而我們的主角,至純科技的2016年營收,才僅僅2.63億元呢!

4

當然,在半導體行業,高端的市場機會還是暫時要被外資供應商拿走的。

即使是在本土從業者的小圈子裡,至純也不是最大的一家,那麼至純又憑什麼能吃到肉呢?

當然是靠技術實力了。

首先,至純的高純工藝系統技術已經能實現ppb(十億分之一)級的不純物控制,這個能力在本土供應商裡是領先的。

其次,至純參與了《電子工業生產設備二次配管配線技術規範》、《工業生產綜合監控系統工程施工及品質驗收規範》、《工程生產綜合監控系統工程設計規範》等電子行業國家標準的編制。

一起參與這些國家標準編制的還有誰呢?

中國電子系統工程第四建設公司、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京東方、中芯國際等知名企業。

跟那些巨無霸相比,至純實在是個小不點。

但即使這麼小,仍然得到國家機構的器重,邀請其代表行業參與標準的制定,可見技術水準。

還有,至純目前的客戶,幾乎都是業界一線大廠,包括——

半導體:海力士、華潤上華、上海新昇、台積電、士蘭微、力晶、和輝光電……

醫藥:邁瑞醫療、華東醫藥、東阿阿膠……

LED行業:國燦光電、華燦光電等。

靠先進的技術獲取中高端客戶,反映到業績上,就是不求最大,但求盈利最好。

將至純科技綜合毛利率與國內競爭對手拉出來,比一比。

至純的毛利率一直維持在37%左右的水準,遠勝收入同樣主要來自半導體的正帆科技和帆宣科技,也高於專注於醫藥專案的朗邁股份。

最終落到扣非淨利潤上,2016年至純的數據是3443.87萬,以一半的營收打敗了正帆科技的1766.65萬。

相當了得。

5

今年9月,至純中標“上海華力積體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特氣供給及分配系統集成專案” ,但目前還未收到《中標通知書》。

這是一筆預計合同金額超過1.3億元的超級大單,最終落實的話,僅靠這筆收入就超過上半年收入的50%。

很明顯,下半年的收入預期將會非常好。

另一個可以佐證的動作是,今年7月4日,至純對38名管理、核心技術人員發行了240萬股限制性股票,占總股本比例1.44%,授予價格為9.85元/股。

這些股權激勵的行權條件為:

以2016年淨利潤0.45億元為基礎,2017~2019年淨利潤增長率不低於30%、100%、170%,即未來三年淨利潤複合增長率達到39%。

這樣的解鎖條件,相當於讓全公司上下都上緊了發條,也反映出管理層的信心滿滿。

————

作者:君臨團隊.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君臨【junlin_1980】更多行業解讀、證券分析盡在證券分析第一平臺—君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