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歷史上最節儉的女人,雖貴為皇后卻過著與百姓一樣的生活

唐順宗李誦的皇后王氏, 是歷史上最節儉樸素一個皇后。 王氏是琅琊臨沂人, 出生於將門之家, 從其曾祖父一直到她的父親, 都在朝廷為官, 其曾祖父是太子賓客, 父親王子顏歷任紫金光祿大夫、檢校尉衛卿出身良好的她是典型的良家女, 代宗在位的時候即被選人宮中, 當時為代宗的才人。 可是那時候, 她才十三歲不到的年紀, 代宗看她年紀太小, 就將她賜給嫡皇孫李誦。

當時李誦的父親李適還是太子, 李誦為宣王, 於是她就被納為宣王孺人。 第二年, 也即西元779年, 代宗去世, 太子李適即位, 是為德宗。 長子李誦被冊封為太子, 時為宣王孺人的王氏也晉封為良娣(地位僅次於太子妃), 也是在這一年, 她為李誦生下了兒子李純。

李誦的父親德宗李適在位二十七年, 故李誦一直在東宮做太子二十多年。 這二十多年間, 王氏一直不離太子身邊, 全心全意地伺候他, 並且從沒有因為和太子關係好而擠兌打擊其他妃嬪, 反而和眾姐妹們相處得非常融洽。 李誦的父親德宗在位前期還一直勵精圖治, 想要改變藩鎮割據的局面, 杜絕安史之亂這樣類似的情況發生, 所以即位後就開始變革削藩。 但是當時的藩鎮割據局面已經根深蒂固難以改變,

削藩反而導致了涇原兵變, 局面越來越複雜。 兵變平息以後, 天下局面已經很難改變, 宮中宦官專權嚴重, 德宗面對這樣一個難以改變的大爛攤子, 逐漸放棄了改變的想法, 晚期就儘量沉迷於享樂之中。 深居東宮的太子李誦卻沒能像父親這樣寬心, 他一直為政局而憂心忡忡, 儘量勤懇敬業地解決各種政事, 企圖扭轉局面。 但是, 長期的勤奮還沒能夠轉變大唐的衰勢, 太子李誦已經積勞成疾, 在繼承皇位的前一年就得了患風病, 行動不便, 話也不能說。 王氏非常焦慮, 深為太子的身體而擔心, 從此日夜守候在太子身邊, 親自端茶送飯熬湯喂藥, 太子宮中的生活和花費都厲行節儉,
對身邊的侍女妃嬪寬容友善, 在宮內形成了良好的風氣, 與社會上的享樂之風完全不一樣。

王氏不僅在宮中大行節儉之風, 對自己的兒女管教也非常嚴格。 除兒子李純之外, 王氏還為李誦生下了另外一個兒子李綰, 還有三個公主, 即漢陽公主、梁國公主和雲安公主。

當時在宮裡, 所有的公主生活都極盡奢華, 唯獨王氏的幾個女兒謹遵王氏教海, 生活節儉, 並懂得以大局為重, 在需要的時候就會獻出自己節省的珠寶細軟作為公事之用。 一直到唐文宗即位, 想要改變宮中奢靡之風盛行的弊病, 他去請教漢陽公主, 漢陽公主才透露說直到現在她們姐妹所穿衣物和所用器具都還 是出嫁之時母親王氏賜貝曾, 之後再沒有添置, 日常生活開銷她們姐妹都懂得量人為出, 按能力辦事, 從不超過家庭不能負擔的範圍, 因此她們各自府上風氣都還很好, 這都得益於她們以身作則的榜樣作用。 唐文宗若有所悟, 將漢陽公主的話大為傳誦。

王氏的良好作風還體現在對待外戚上面。自古女子進人後宮,得到寵愛,則娘家人都會跟著飛騰達,大部分妃子都會極盡所能為自己娘家人謀取物質財富和官位等的賞賜,而王氏卻知道外戚一但倚仗後妃持寵而驕甚至參與權力爭奪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她對娘家人也一直要求嚴格,不許奢華,不許請求加官賜,個個都必須行為端正,清正廉潔。

西元805年,也即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病逝,太子李誦登基,是為順宗,年號永貞。順宗在東宮為太子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藩鎮對朝廷的威脅,他父親想改革都沒有改掉,所以他登基以後,第一件事還是想著整除藩鎮的弊病。這個時候他已經患病,很多時候都不方便,大量的時間只能臥床不起,但是,他仍掛念著國家大事。所以一登基,他就啟用東宮舊臣王丕和王叔文,他們對順宗一直忠心耿耿,另外重用劉禹錫、柳宗元等具有革新思想的大臣,一起組成了與宦官和藩鎮相對的一個新的政治勢力,頒佈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是,改革雖然是具有進步性的,卻深深觸怒了宦官集團和地方勢力,所有的革新派成員在反對派勢力的打擊下紛紛被貶官,或者罷黜或者被賜死,進行了一百餘日的永貞革新也宣告失敗。

永貞革新失敗以後,宦官俱文珍和地方節度使就反對順宗的統治,藉口順宗久病不起,不再適宜繼續處理政事,要求順宗退位,讓太子李純登基。李誦無奈,自己的政治抱負無法實現,卻又無能為力。在順宗在位的這段時間裡,因為身體緣故,很多事都不能親自同大臣們交代,大多數事情都是由王氏間接傳言的,一邊要盡力照顧順宗,一方面還要充當他的聯絡人,這種種辛苦,王氏卻毫無怨言。儘管國事很不如意,但順宗有王氏陪在身邊,至少也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但是順宗即位以後,卻一直沒能冊封王氏為皇后,順宗心裡一直為此遺憾,多次提出要給王氏冊封。但是順宗的身體情況越來越差,無法主持冊封大典,冊封儀式也一再耽擱,最終一直到順宗病逝,都沒能實現這個願望。

在宦官和藩鎮的逼迫下,順宗李誦只好讓位于太子,太子李純登基,是為憲宗,李誦被尊為太上皇,王氏被尊為太上皇後。西元806年,順宗李誦病逝,憲宗將王氏尊為皇太后。勢力巨大的宦官集團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完全控制憲宗李純,逼迫其將皇太后從內宮遷出,皇太后王氏從此居興慶宮,見兒子一面都十分困難,而憲宗也完全淪為一個傀儡皇帝。

元和十一年,王氏病逝。臨終之前,王氏還不忘給憲宗留言,告訴他不要給侍奉她的太醫妄加罪名,喪事不要過分隆重,一切按照舊制不可乙太鋪張浪費,不可以對老百姓有太多約束。憲宗將王氏與順宗合葬,尊諡號為“莊憲皇后"

王氏的良好作風還體現在對待外戚上面。自古女子進人後宮,得到寵愛,則娘家人都會跟著飛騰達,大部分妃子都會極盡所能為自己娘家人謀取物質財富和官位等的賞賜,而王氏卻知道外戚一但倚仗後妃持寵而驕甚至參與權力爭奪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她對娘家人也一直要求嚴格,不許奢華,不許請求加官賜,個個都必須行為端正,清正廉潔。

西元805年,也即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病逝,太子李誦登基,是為順宗,年號永貞。順宗在東宮為太子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藩鎮對朝廷的威脅,他父親想改革都沒有改掉,所以他登基以後,第一件事還是想著整除藩鎮的弊病。這個時候他已經患病,很多時候都不方便,大量的時間只能臥床不起,但是,他仍掛念著國家大事。所以一登基,他就啟用東宮舊臣王丕和王叔文,他們對順宗一直忠心耿耿,另外重用劉禹錫、柳宗元等具有革新思想的大臣,一起組成了與宦官和藩鎮相對的一個新的政治勢力,頒佈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是,改革雖然是具有進步性的,卻深深觸怒了宦官集團和地方勢力,所有的革新派成員在反對派勢力的打擊下紛紛被貶官,或者罷黜或者被賜死,進行了一百餘日的永貞革新也宣告失敗。

永貞革新失敗以後,宦官俱文珍和地方節度使就反對順宗的統治,藉口順宗久病不起,不再適宜繼續處理政事,要求順宗退位,讓太子李純登基。李誦無奈,自己的政治抱負無法實現,卻又無能為力。在順宗在位的這段時間裡,因為身體緣故,很多事都不能親自同大臣們交代,大多數事情都是由王氏間接傳言的,一邊要盡力照顧順宗,一方面還要充當他的聯絡人,這種種辛苦,王氏卻毫無怨言。儘管國事很不如意,但順宗有王氏陪在身邊,至少也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但是順宗即位以後,卻一直沒能冊封王氏為皇后,順宗心裡一直為此遺憾,多次提出要給王氏冊封。但是順宗的身體情況越來越差,無法主持冊封大典,冊封儀式也一再耽擱,最終一直到順宗病逝,都沒能實現這個願望。

在宦官和藩鎮的逼迫下,順宗李誦只好讓位于太子,太子李純登基,是為憲宗,李誦被尊為太上皇,王氏被尊為太上皇後。西元806年,順宗李誦病逝,憲宗將王氏尊為皇太后。勢力巨大的宦官集團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完全控制憲宗李純,逼迫其將皇太后從內宮遷出,皇太后王氏從此居興慶宮,見兒子一面都十分困難,而憲宗也完全淪為一個傀儡皇帝。

元和十一年,王氏病逝。臨終之前,王氏還不忘給憲宗留言,告訴他不要給侍奉她的太醫妄加罪名,喪事不要過分隆重,一切按照舊制不可乙太鋪張浪費,不可以對老百姓有太多約束。憲宗將王氏與順宗合葬,尊諡號為“莊憲皇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