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孝順之路,拿什麼奉獻給你的父母!

孝順之路, 拿什麼奉獻給你的父母

都說父母的愛是天下最偉大的愛。 作為子女對父母的愛要不要回報?如何回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我們是否留意過自己的父母?父母們又是怎麼想的呢?

“百善孝為先”, “孝”在各種“禮”中排首位。 一個人懂不懂禮儀, 首先看他能不能孝順父母。 只有孝順父母、對父母永懷感恩之心的人, 才有可能對他人實施禮儀。 感恩是一種文化, 是一種品質, 也是一種習慣, 更是一種優秀傳統。 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 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 誰還能相信他是個有愛心、有責任感的人?一個人首先應該愛自己的父母, 其次才能談到愛別人、尊重他人, 因此, 與其說這是一種形式, 倒不如說這是一種禮儀來得更為準確。

曾子是孔子弟子中最有孝行的一位, 兩千多年來, 他的許多論述孝道的話一直為人們傳誦。

曾子說, 對父母的孝有三個層次:最大的孝是一生保持對父母的尊敬之心;其次是沒有因為自己的錯誤而使父母蒙羞;最底層次是僅僅在生活上照顧父母。

孝順之路, 拿什麼奉獻給你的父母

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孝敬父母呢?

尊重

1、子女對父母在人格上要多尊重。

尤其尊重他們的權利與選擇。 對於他們的晚年生活方式, 作為子女要理解和尊重。 比如說, 父母應不應該幫助子女帶小孩?如果父母有能力並樂意, 那當然很好;如果父母覺得晚年生活應該是另外的一種形式, 我們子女也應該理解, 再想其他辦法來解決。 畢竟父母辛苦一輩子, 子女應該尊重他們的意願, 讓他們晚年幸福。

2、尊重並樂於聽取長輩的意見, 儘管自己不一定按他們的意見辦。 這不是說讓大家陽奉陰違, 而是意見不一致時的一個處理方法。 因為年長父母與社會接觸面的相對狹窄, 他們的思想可能有時不能與時俱進。 為了家庭的和諧, 也為了表示對父母的尊重, 有時我們還是需要“聽取長輩的意見,

按自己的想法處理 ”。 只要結果是正確和樂觀的, 長輩也是能夠接受的。

3、家庭大事要與父母商量, 生活小事也要多溝通。 生活中, 矛盾的99%都源於誤解, 而誤解的形成就是缺少溝通。 可見, 溝通是非常必要的。

4、尊重老人的生活習慣, 老人的生活習慣如作息習慣、飲食偏好、消費特點等都是多年養成的, 年輕人應多遷就、體諒。

說出你的愛

“父母的心是兒女們感情的溫度錶。 ”一個人對父母的情感, 父母都會敏銳地感覺到。 情感的表達永遠是需要形式來支撐的。 如果你對父母養育之恩只藏在心中, 父母又如何知道?

1、表達形式上的東西方差異

東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東西方人在禮儀形式上的差異。 比如, 中國人見面時是保持距離的熱情握手,

西方人見面時是零距離的溫情擁抱。 有資料表明, 如果每人每天得到三個擁抱, 那麼可以減壓、使人心情好、精神更振奮, 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試想, 如果我們國人將見面禮由握手改為擁抱, 也許會進一步增進人和人之間的和諧。

2、中國人含蓄的表達方式, 遮罩了許多愛的資訊的傳遞。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遠離家鄉的遊子, 看到一篇關於給父親洗腳的文章, 深受感動, 第二天便專程趕回家鄉為父親很認真地洗了一次腳, 結果他的父親一夜未眠, 天快亮時, 終於忍不住問兒子:“告訴爹, 到底出什麼事了?爹都快要被你急出病來了。 ”如果這個兒子在平時的生活中能夠一直對父母有愛的表達, 他的父親就不會一夜睡不著, 而是會很享用,睡得格外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善於表達,不要吝嗇我們對父母的愛。

1、語言表達。多說一些親切、溫暖話語。平時多陪父母聊聊天,聊聊工作、生活中的開心事、煩惱事,父母最怕子女對自己少言寡語,不要認為講給父母聽也沒有什麼用,跟父母多說說話,給父母溫暖的語言,是對父母最好的禮物。

2、適當的肢體語言。當語言不足以表達你對父母的愛的時候,可以用適當的動作表達一下對父母的感情,幫父母捶捶背、梳梳頭、洗洗腳等,一個小小的舉動能讓父母開心不已,何樂而不為呢?

孝順之路,拿什麼奉獻給你的父母

關注感情交流

兒女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不僅要有物質上的贍養,還要有精神上的安慰。父母不會要求子女物質上的回報,但對情感上的交流或者說是回報很在意。因此,子女應該要通過各種形式,來向父母表達出自己對他們的感恩之心。

1、經常問候父母。即使不在父母身邊,經常性的問候是非常必要的。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看》,它的旋律不是最好聽的,但是卻在國內廣為流傳。原因就在於它的歌詞表達得情義深入人心,感染著父母這一輩人。

2、學會聽父母嘮叨,絕不可以嫌他們煩甚至出現抵觸情緒。不要覺得父母的話太多,也許當你沒有機會聽到父母嘮叨的時候,才會發現時時聽到父母的嘮叨也是一種幸福。

3、注重滿足父母精神生活。舉個小例子,一個父親過生日,他的子女很有孝心,想著怎麼才能讓他更快樂。該請吃請喝的都辦了,吃的、用的都不缺,怎麼辦?子女想了很多,最後想到父親年輕時作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插隊到過一個農場,在那裡生活了很多年,對當地很有感情,經常嘮叨當年的人和事。於是他的子女決定帶他故地重遊,去那裡會會老友,看看變化。這次回訪旅遊讓父母特別開心,使父母在精神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多年後,還經常提起這段往事,回味無窮。

父愛母愛深如海,他們的恩情,作為子女是一輩子也還不完的。而且子女也不太可能有一輩子的時間來孝敬父母。千萬別錯過了機會,讓孝敬父母成為心底悲痛的呼喚。所以,如果我們還沒有做到孝敬父母,那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吧;如果我們已經孝敬父母了,就讓我們做得更好。因為父母就是拿來孝順的。

如果喜歡本文請關注

而是會很享用,睡得格外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善於表達,不要吝嗇我們對父母的愛。

1、語言表達。多說一些親切、溫暖話語。平時多陪父母聊聊天,聊聊工作、生活中的開心事、煩惱事,父母最怕子女對自己少言寡語,不要認為講給父母聽也沒有什麼用,跟父母多說說話,給父母溫暖的語言,是對父母最好的禮物。

2、適當的肢體語言。當語言不足以表達你對父母的愛的時候,可以用適當的動作表達一下對父母的感情,幫父母捶捶背、梳梳頭、洗洗腳等,一個小小的舉動能讓父母開心不已,何樂而不為呢?

孝順之路,拿什麼奉獻給你的父母

關注感情交流

兒女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不僅要有物質上的贍養,還要有精神上的安慰。父母不會要求子女物質上的回報,但對情感上的交流或者說是回報很在意。因此,子女應該要通過各種形式,來向父母表達出自己對他們的感恩之心。

1、經常問候父母。即使不在父母身邊,經常性的問候是非常必要的。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看》,它的旋律不是最好聽的,但是卻在國內廣為流傳。原因就在於它的歌詞表達得情義深入人心,感染著父母這一輩人。

2、學會聽父母嘮叨,絕不可以嫌他們煩甚至出現抵觸情緒。不要覺得父母的話太多,也許當你沒有機會聽到父母嘮叨的時候,才會發現時時聽到父母的嘮叨也是一種幸福。

3、注重滿足父母精神生活。舉個小例子,一個父親過生日,他的子女很有孝心,想著怎麼才能讓他更快樂。該請吃請喝的都辦了,吃的、用的都不缺,怎麼辦?子女想了很多,最後想到父親年輕時作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插隊到過一個農場,在那裡生活了很多年,對當地很有感情,經常嘮叨當年的人和事。於是他的子女決定帶他故地重遊,去那裡會會老友,看看變化。這次回訪旅遊讓父母特別開心,使父母在精神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多年後,還經常提起這段往事,回味無窮。

父愛母愛深如海,他們的恩情,作為子女是一輩子也還不完的。而且子女也不太可能有一輩子的時間來孝敬父母。千萬別錯過了機會,讓孝敬父母成為心底悲痛的呼喚。所以,如果我們還沒有做到孝敬父母,那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吧;如果我們已經孝敬父母了,就讓我們做得更好。因為父母就是拿來孝順的。

如果喜歡本文請關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