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確山縣劉志民榮獲“河南省幸福家庭”稱號

劉志民獲“河南省幸福家庭“稱號

劉志民2004年帶領本組群眾打的一眼深井

劉志民攙扶著殘疾的大哥

劉志民夫婦與兩個女兒合影

劉志民妻子放羊歸來

映象網駐馬店訊(楊曉 楊三忠 高運洪 馮登輝)近日, 從河南省衛生計生委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 確山縣三裡河街道辦事處中店村蔣莊村民組劉志民榮獲河南省幸福家庭榮譽稱號。 提起劉志民一家在確山縣無人不知, 無人不曉, 他家的事蹟去年就被省市多家新聞媒體轉發, 他是確山縣首個榮獲“全省幸福家庭榮譽”稱號的一家。

劉志民一家是確山縣千家萬戶中普通的一員,

他們是大千世界裡平凡的一戶, 但就是這樣一戶平凡而普通的人家, 用自己的勤勞, 樸實, 寬容, 相敬和愛護演繹著最真實的幸福, 享受著最舒心的生活。

劉志民一家共有五口人, 他今年56歲了, 妻子張春香54歲, 還有一個殘疾哥哥名叫劉栓, 今年60歲和他們在一塊居住。 是河南省確山縣三裡河街道辦事處中店社區蔣莊組人, 劉志民膝下一雙女兒, 大女兒前些年出嫁到南泉村, 由於受到父母的薰陶, 很孝敬公婆, 在南泉還評上了孝敬老人的好媳婦呢。 在二女兒今年18歲, 正在上高三。 家庭其樂融融。 農用傢俱俱全, 前些年還買了一輛小轎車。

筆者來到劉家採訪, 劉志民向我們講起了他的家史:1976年9月,

父親病故, 不久母親去世, 撇下他兄弟6人、還有一個不到一歲的小妹妹。 大哥腿有殘疾, 一走一拐的, 在生產隊幹一天活, 還拿不一般婦女的半天工分, 作為老二的他, 那年才15歲, 初中沒上完就扛起了這個家。 一到夜晚, 妹妹哭著要找媽媽。 那時的他, 思想很沉重, 想死的念頭都有, 又一想, 大哥是個殘疾人, 若一死了之, 這個家天真的就要塌下來了, 因為弟弟妹妹都很小, 無人照顧。 他橫下一條心, 撐起這個即將破碎的家。

在那年月, 在生產隊掙工分, 他和哥哥兩人在生產隊幹一天活只拿到一般婦女的天工(一天8分)。 到莊稼季子頭上, 分的糧食上季接不著下季, 下一碗米, 煮一鍋煮, 喝的快裡輪不到第二碗, 家中沒有油鹽醬醋, 吃的還多, 都是面黃肌瘦的。那日子真是難熬啊。劉志民說。

常言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到了18歲的劉志民,與本組姑娘張春香接了婚,春香打裡他打外,種些菜,喂幾雞,喂鄰居家的一隻老羊母子,第二年下兩羊羔有自己的一個,就這樣,生活一天天好了起來。老三、老四、老五兄弟分別都給他們蓋了房子,取了媳婦,分開了家。現在,他們兄弟之間、弟媳之間和睦相處,逢年過節,各家添了客人,都在一個鍋裡吃。平時,兄弟幾個家裡有大事,如蓋房、給孩子結婚,事先都與俺兩口商量。劉志民動情地說:“這多好啊。我這個當二哥的也沒白當”。

劉志民因其為人善良謙和,處事公正廉明,還高票當選為本組村村民組長。家庭和睦、事業成功的劉志民一家,成為大家學習的好榜樣,受到鄉里鄉親的一直稱讚和好評。

孝敬爺奶 家庭和睦。古訓有言:百善孝為先。孝敬爺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親敬老是營造幸福家庭的基石。23歲那年,劉志民與張春香結婚,開始了共同創業的步伐。創業初期,劉志民長年累月在深圳打工,無暇顧及家庭,常常心懷內疚。張春香在家服侍爺爺奶奶,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和一雙女兒,種責任田,養羊喂雞,裡裡外外一把手,給劉志民在外打拼築成了一個安定的大本營。有一天,妻子打來電報,說爺爺病情危險,正在外地打工的劉志民聞訊後一路風風火火趕醫院,看到妻子給爺爺倒便盆、擦身體,背著奶奶樓上樓下檢查,他感動得熱淚盈眶。爺爺奶奶逢人便誇孫媳賢慧勤勞、為人本分,自從嫁到劉家以來,張春香從來沒有和爺爺奶奶沒紅過一次臉,超過一次架,關係如同母女,家庭十分融洽。直至把爺爺奶奶送終。

同舟共濟 事業有成。家庭是船,事業是帆,帆兒推動船行,船兒揚起風帆。有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劉志民安心的放開手腳大幹事業,1999年他通過市場調查後,決定餵養山羊,這樣就可以不用在外奔波,一邊放養羊場,一邊照顧家庭。張春香擔心丈夫一個人太勞累,主動承擔了放羊任務,夫妻倆遇到事情一起商量,遇到困難一起解決,生活上共同照顧,事業上互扶互持,二人互相理解、尊重、關心、支持,從來沒有因生活瑣事而吵架。近年來劉志民又做起了化肥生意,由於夫妻倆誠信經營,本分做人,化肥市場很快打開了銷路,家庭收入翻番的增長,生活品質得到了提升,夫妻倆成為了該村的致富帶頭人。2011年,劉志民夫婦購置價值10萬的索納塔一輛,生活提前步入了小康行列。

家庭優生,善育重教。劉志民作為本村村民組長,一直從自我做起,堅持貫徹執行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從沒有違反過國家的法律法規和計劃生育條例。並且,張春香還協助計劃生育宣傳員走訪串戶的講解政策,遇到違犯規定又不合作的家庭,她還會幾次前往做思想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化解問題。

另外,在教育孩子方面,劉志民夫婦更是言傳身教,做好行動表率。張春香說:“教育孩子,其實我也沒有什麼訣竅,就是遵循一個教育原則:與其說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認認真真做一件。”而且任何事情只有當父母的做到了,才有資格要求孩子。他們尊老愛幼、肯於吃苦、勤儉持家、任勞任怨的一言一行,一雙女兒都看在眼裡。受夫妻倆的影響,他的女兒都形成了待人禮貌、樂於助人、尊老愛幼的良好品德,學習上也十分上進,一直是鄉鄰們誇讚的好女兒。

愛崗敬業 樂於助人。劉志民擔任蔣莊組組長以來,工作中總是勇於吃苦,樂於奉獻,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對待每一項工作都很認真。前幾年在山后組織村民打了一眼深水井,解決了村民吃水難的問題。去年底,多次向上級反映,修繕了通往村民組的300米長的標準水泥路。

都是面黃肌瘦的。那日子真是難熬啊。劉志民說。

常言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到了18歲的劉志民,與本組姑娘張春香接了婚,春香打裡他打外,種些菜,喂幾雞,喂鄰居家的一隻老羊母子,第二年下兩羊羔有自己的一個,就這樣,生活一天天好了起來。老三、老四、老五兄弟分別都給他們蓋了房子,取了媳婦,分開了家。現在,他們兄弟之間、弟媳之間和睦相處,逢年過節,各家添了客人,都在一個鍋裡吃。平時,兄弟幾個家裡有大事,如蓋房、給孩子結婚,事先都與俺兩口商量。劉志民動情地說:“這多好啊。我這個當二哥的也沒白當”。

劉志民因其為人善良謙和,處事公正廉明,還高票當選為本組村村民組長。家庭和睦、事業成功的劉志民一家,成為大家學習的好榜樣,受到鄉里鄉親的一直稱讚和好評。

孝敬爺奶 家庭和睦。古訓有言:百善孝為先。孝敬爺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親敬老是營造幸福家庭的基石。23歲那年,劉志民與張春香結婚,開始了共同創業的步伐。創業初期,劉志民長年累月在深圳打工,無暇顧及家庭,常常心懷內疚。張春香在家服侍爺爺奶奶,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和一雙女兒,種責任田,養羊喂雞,裡裡外外一把手,給劉志民在外打拼築成了一個安定的大本營。有一天,妻子打來電報,說爺爺病情危險,正在外地打工的劉志民聞訊後一路風風火火趕醫院,看到妻子給爺爺倒便盆、擦身體,背著奶奶樓上樓下檢查,他感動得熱淚盈眶。爺爺奶奶逢人便誇孫媳賢慧勤勞、為人本分,自從嫁到劉家以來,張春香從來沒有和爺爺奶奶沒紅過一次臉,超過一次架,關係如同母女,家庭十分融洽。直至把爺爺奶奶送終。

同舟共濟 事業有成。家庭是船,事業是帆,帆兒推動船行,船兒揚起風帆。有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劉志民安心的放開手腳大幹事業,1999年他通過市場調查後,決定餵養山羊,這樣就可以不用在外奔波,一邊放養羊場,一邊照顧家庭。張春香擔心丈夫一個人太勞累,主動承擔了放羊任務,夫妻倆遇到事情一起商量,遇到困難一起解決,生活上共同照顧,事業上互扶互持,二人互相理解、尊重、關心、支持,從來沒有因生活瑣事而吵架。近年來劉志民又做起了化肥生意,由於夫妻倆誠信經營,本分做人,化肥市場很快打開了銷路,家庭收入翻番的增長,生活品質得到了提升,夫妻倆成為了該村的致富帶頭人。2011年,劉志民夫婦購置價值10萬的索納塔一輛,生活提前步入了小康行列。

家庭優生,善育重教。劉志民作為本村村民組長,一直從自我做起,堅持貫徹執行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從沒有違反過國家的法律法規和計劃生育條例。並且,張春香還協助計劃生育宣傳員走訪串戶的講解政策,遇到違犯規定又不合作的家庭,她還會幾次前往做思想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化解問題。

另外,在教育孩子方面,劉志民夫婦更是言傳身教,做好行動表率。張春香說:“教育孩子,其實我也沒有什麼訣竅,就是遵循一個教育原則:與其說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認認真真做一件。”而且任何事情只有當父母的做到了,才有資格要求孩子。他們尊老愛幼、肯於吃苦、勤儉持家、任勞任怨的一言一行,一雙女兒都看在眼裡。受夫妻倆的影響,他的女兒都形成了待人禮貌、樂於助人、尊老愛幼的良好品德,學習上也十分上進,一直是鄉鄰們誇讚的好女兒。

愛崗敬業 樂於助人。劉志民擔任蔣莊組組長以來,工作中總是勇於吃苦,樂於奉獻,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對待每一項工作都很認真。前幾年在山后組織村民打了一眼深水井,解決了村民吃水難的問題。去年底,多次向上級反映,修繕了通往村民組的300米長的標準水泥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