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是屬於華為的金秋,關於鳳凰嶺的紅葉,關於生態夥伴精英賽……

記者:劉一冰

合作夥伴與廠商, 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當代理低進高出, 拓管道合力打市場——這是陳年舊事。

如今, 言必稱“生態”。 不聊生態, 大家都沒有共同語言, 沒法坐在一起。

知易行難, 如何建設卓有成效的生態系統, 方法論才是根本的落腳點。

北京的秋意漸濃, 遠離城區的鳳凰嶺, 已是層林盡染。

車行一路, 人跡罕至, 進入華為北研所大樓, 卻是一片人潮湧動的熱鬧景象。

華為研發的高人們聚集於此, 豈能冷清。 再加上華為生態夥伴精英賽決賽連日在此舉行, 鳳凰嶺的上空, 熱氣升騰。

“ΣCO-Discovery”華為生態夥伴精英賽, 始於2013年開始舉辦的合作夥伴大比武。 顧名思義, 華為的各級合作夥伴, 拿出各自成功實踐的項目方案, 向評委和觀眾公開展示並PK, 決出獲勝者。

不難看出其目的, 在於激勵合作夥伴在打單、中標的過程中, 勤於雕琢, 給客戶提供更為完善的解決方案,

樹立標杆項目;這同時, 也是給合作夥伴提供一個展現平臺, 讓更多的人才脫穎而出。

今年正式命名為“ΣCO-Discovery”華為生態夥伴精英賽——建設生態, 不僅是一個時興的詞語, 更是而今市場最真實的寫照。

五年來, 思路主旨一脈相承, 這一賽事已經是華為圈子裡的年度性盛會。

所以, 秋葉漫天的鳳凰嶺, 毫無蕭瑟之意。

今年的大賽, 在賽制上進行了“微創新”。

華為EBG中國區總裁蔡英華介紹, 一是首次設置“聯合解決方案推廣賽”, 由華為與合作夥伴共同組隊“混編”參賽, 華為員工在賽事中不僅是組織者、評委, 更是參賽選手;二是首次設置面向華為雲平臺的“雲解決方案優選賽”、“雲遷移賽”, 其目的在於“推動合作夥伴不斷提升其雲服務相關能力”。

為何有這樣的增設?蔡英華的解釋極有高度——這些變化體現了“融合”的理念, 即產品向行業化解決方案的融合, 以及華為人與合作夥伴的融合, 兩個融合基於“行業數位化轉型”對生態建設、人才需求的新要求, 均緊緊圍繞 “平臺+生態”的主題在開展;華為希望通過“融合”, 能與夥伴更好地站在一起, 聚合生態各方力量, 一起面對市場, 提升能力, 應對轉型。

決賽之際, 記者有幸觀摩。

不會是自導自演的一場show吧?

看看“聯合解決方案推廣賽”的評委是哪些人, 就知道這賽事沒有半點虛的——北航教授博導、天津市工信委副主任、國家資訊中心政務雲工程實驗室處長、建設銀行機構處處長,

以及華為的高管……

在講完參賽項目之後, 一位合作夥伴顯然被評委的一個提問題難住了, 繞了半天圈子也未圓其說, 這位專家評委“不依不饒”地又連續追加了好幾個“刁鑽”的問題。

這組中“混編”的一位華為員工, 與合作夥伴的客戶經理結伴共同負責該項目, 此時趕緊加入了“戰團”。 雖然也不盡完善, 但兩人配合著總算回答了評委的問題。

這一時間,場內氣氛高漲,大家都很樂於看到這種真刀真槍的展示和比拼。

今年這次精英賽決賽的205名選手,是從數千計的合作夥伴及華為員工中海選、初賽、複賽而來。

上市企業上海漢得資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參加了“雲解決方案優選賽”、“雲遷移賽”和“聯合解決方案推廣賽”三項大賽,並且都進入了決賽。

經過二十多年來的發展,漢得資訊目前的業務涵蓋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等。員工超過八千人,體量不小。“我們以往的業務多在ERP實施,Oracle、SAP的交互等,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對於雲業務,大家幾乎還是處於同一起跑線上。我們從前年開始,就和華為在雲業務上展開了密切的合作,到現在有著很大的進展。”公司副總裁何登攀介紹,這次參賽,“一方面,與其說是PK,我們更願意看成是與華為以及其他夥伴進一步溝通交流的機會;另外,我們也希望借助這樣的賽事,能夠讓華為瞭解到漢得資訊在雲業務上的投入和積累。"

北京以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可謂“小而美”,其主營業務集中在公安行業。

現在公安行業很需要的是做到預警預測,以及事後偵測更加快捷方便,其核心技術是大資料分析、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神經網路等。公司副總裁姚巍介紹,經過對比市面上諸多的雲、大資料提供商,以薩選擇了華為。首先,華為的基礎技術、基礎設施做得非常好;第二,華為非常願意接納將某一個行業做到極致的公司,聯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生態圈;第三,“我們在商業上有安全感,不會像有些大企業,有可能吃掉我們或者竊取我們的技術,這些是所有獨創型公司很擔心的事情,華為有其原則,即下不碰資料、上不碰應用,而且華為將中間這一層做得非常好”。

中科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第一次參加大賽,即獲得了雲解決方案優選賽的頭名。

公司壽險事業部技術總監張榮,坦承自己對其他行業瞭解不多,但賽事上很多具有行業特點的方案,讓他受益匪淺,極大地擴展了思路。“與銀行不一樣,保險公司更願意以輕資產來構建IT基礎設施;同時,開放是保險公司的業務模式。所以,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公有雲是保險行業很重要的選擇。”他很看好華為雲的覆蓋能力,同樣也很認可華為“上不做應用,下不碰資料”的理念,“華為有很堅定的信念,優勢互補、相互信任是我們合作的基礎。”

幾位獲獎者的現身說法,不僅僅是為“東家”月臺、美言,他們對華為、對這項賽事的切身感受,以及由衷的誇讚,都是對華為在建設生態系統上所做努力的肯定。

在鳳凰嶺這美妙的自然生態中,探討ICT生態,當然是一種兩相宜的趣事。

頒獎大會輕鬆熱烈,所有的“華為人”其樂融融。

大會上還發佈了“中國ICT產業人才需求白皮書”計畫,旨在為整個ICT產業人才的能力構建和生態發展獻計獻策;並推出了“華為卓越企業家生態”計畫,目的在於提升華為生態夥伴掌舵人的領導能力,拓展企業的發展潛力。

華為每年舉辦“生態夥伴精英賽”,來提升合作夥伴以及華為員工的作戰能力;此外,華為還將依託“ICT學院”、“人才聯盟”和“華為合作夥伴大學”等多個機構,打造一個ICT人才產業供給鏈條。

回到開篇,“如何建設卓有成效的生態系統,方法論才是根本的落腳點”——華為正在給我們做著示範。

春去秋來季節輪轉,天增歲月人增壽。持續近五個月的大賽圓滿結束,待到明年的這個時節,再來看鳳凰嶺的紅葉吧……

這一時間,場內氣氛高漲,大家都很樂於看到這種真刀真槍的展示和比拼。

今年這次精英賽決賽的205名選手,是從數千計的合作夥伴及華為員工中海選、初賽、複賽而來。

上市企業上海漢得資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參加了“雲解決方案優選賽”、“雲遷移賽”和“聯合解決方案推廣賽”三項大賽,並且都進入了決賽。

經過二十多年來的發展,漢得資訊目前的業務涵蓋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等。員工超過八千人,體量不小。“我們以往的業務多在ERP實施,Oracle、SAP的交互等,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對於雲業務,大家幾乎還是處於同一起跑線上。我們從前年開始,就和華為在雲業務上展開了密切的合作,到現在有著很大的進展。”公司副總裁何登攀介紹,這次參賽,“一方面,與其說是PK,我們更願意看成是與華為以及其他夥伴進一步溝通交流的機會;另外,我們也希望借助這樣的賽事,能夠讓華為瞭解到漢得資訊在雲業務上的投入和積累。"

北京以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可謂“小而美”,其主營業務集中在公安行業。

現在公安行業很需要的是做到預警預測,以及事後偵測更加快捷方便,其核心技術是大資料分析、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神經網路等。公司副總裁姚巍介紹,經過對比市面上諸多的雲、大資料提供商,以薩選擇了華為。首先,華為的基礎技術、基礎設施做得非常好;第二,華為非常願意接納將某一個行業做到極致的公司,聯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生態圈;第三,“我們在商業上有安全感,不會像有些大企業,有可能吃掉我們或者竊取我們的技術,這些是所有獨創型公司很擔心的事情,華為有其原則,即下不碰資料、上不碰應用,而且華為將中間這一層做得非常好”。

中科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第一次參加大賽,即獲得了雲解決方案優選賽的頭名。

公司壽險事業部技術總監張榮,坦承自己對其他行業瞭解不多,但賽事上很多具有行業特點的方案,讓他受益匪淺,極大地擴展了思路。“與銀行不一樣,保險公司更願意以輕資產來構建IT基礎設施;同時,開放是保險公司的業務模式。所以,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公有雲是保險行業很重要的選擇。”他很看好華為雲的覆蓋能力,同樣也很認可華為“上不做應用,下不碰資料”的理念,“華為有很堅定的信念,優勢互補、相互信任是我們合作的基礎。”

幾位獲獎者的現身說法,不僅僅是為“東家”月臺、美言,他們對華為、對這項賽事的切身感受,以及由衷的誇讚,都是對華為在建設生態系統上所做努力的肯定。

在鳳凰嶺這美妙的自然生態中,探討ICT生態,當然是一種兩相宜的趣事。

頒獎大會輕鬆熱烈,所有的“華為人”其樂融融。

大會上還發佈了“中國ICT產業人才需求白皮書”計畫,旨在為整個ICT產業人才的能力構建和生態發展獻計獻策;並推出了“華為卓越企業家生態”計畫,目的在於提升華為生態夥伴掌舵人的領導能力,拓展企業的發展潛力。

華為每年舉辦“生態夥伴精英賽”,來提升合作夥伴以及華為員工的作戰能力;此外,華為還將依託“ICT學院”、“人才聯盟”和“華為合作夥伴大學”等多個機構,打造一個ICT人才產業供給鏈條。

回到開篇,“如何建設卓有成效的生態系統,方法論才是根本的落腳點”——華為正在給我們做著示範。

春去秋來季節輪轉,天增歲月人增壽。持續近五個月的大賽圓滿結束,待到明年的這個時節,再來看鳳凰嶺的紅葉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