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用手機都幹了些什麼,還以為別人不知道?

今天, 騰訊發佈了微信資料, 9月份登錄使用者達到9億。 超級APP的持續發展, 意味著已經全面進入移動互聯網時期。 回顧整個行業發展過程,

包括技術、安全、內容、平臺開放等, 移動互聯網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大變革。 技術與技術如Web與App、技術與內容、創業者與大平臺融合越來越密切, 整個移動互聯網正在進入大融合時代。

技術與技術的大融合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技術不再像之前PC時代, 完全割裂開來, 而是呈現出越來越融合的大趨勢。 尤其是網頁開發技術和App開發技術的彼此融合上。 移動互聯網時代, Web成為各超級App的通用基礎技術。 Web流覽不再局限于傳統流覽器, 相反已經進入絕大部分App的各類應用場景。

PC網頁時代:在PC時代, 互聯網都是用網頁形式接入, 網頁的好處就是流覽速度相對較快, 但是體驗一直飽受詬病。 頁面的適配、回應速度、安全性等等一直是未能徹底解決的痛點。

原生App時代:隨著智慧手機崛起, 獨立的作業系統和處理器, 良好的視覺效果, 尤其是安卓的開放性生態, 促使了App的開發標準化及多元化, App進入到裂變性發展的時代。 在iOS、Android等智慧作業系統普及後, 誕生了海量App。

原生App解決了用戶體驗的這個痛點, 由於是獨立的應用程式運行, 並不依賴協力廠商程式, 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快捷的操作。 比移動Web App運行快, 系統更加流暢。 同時商店的應用審核流程, 會保證讓使用者得到相對安全的應用。

Web與App融合時代:航班管家創始人王江在知乎上的回答, 是對Web與App時代融合的最好例證,“航班管家的機票查詢和航班動態, 全部是原生App”。 同時在業務上調整和增加的內容要求很靈活,

所以採用內嵌Web網頁的方式來實現, 將使用者引導進入我們自己和其它協力廠商的網站裡。

對於類似“機場漂流瓶”、“航班同乘人”創新型功能, 以及社區服務, 這都是基於Web, 並採用Html5開發, 在體驗上接近原生App, 開發上具備更多的靈活性和跨平臺性。 對於類似航班管家的移動互聯網的應用開發商, 他們更傾向於看重以Html5為未來的趨勢!

Facebook iOS版本的開發者Joe Hewitt說"I want desperately to be a web developer again."(我十分想再一次成為Web開發者)

根據ReadWriteWeb資料, 僅僅截至2015, 有80%的App將全部或部分基於Html5。 這意味著大部分App的內容都將是以網頁的形式呈現, 典型的例子包括微信、Facebook、Twitter等。 總而言之, Web與App融合不僅僅是趨勢, 更已經成為主流。

技術與內容的融合

技術與內容看起來是完全不搭界的兩個模組。 但是隨著產品形態、使用者使用習慣以及移動互聯網大環境的變遷, 內容的重要性逐漸凸顯, 技術與內容的交叉和合集也越來越多。

在移動互聯網領域, 技術是一個團隊和項目的生存之本, 是基礎。 這是所有項目能夠正常並長期運轉的前提。 隨著網路一代年輕使用者的成長,

他們對於互聯網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耐心也越來越差。 有資料統計, 一個流覽頁面回應的速度, 每延長1秒, 就會流失7%用戶。 優質的產品體驗成為使用者選擇產品的首要條件。 但是海量的內容可以成為檢驗大資料、演算法等技術的有效方式, Web技術也是內容呈現的基礎和最佳載體。

技術是隱藏在App背後的服務, 使用者感知有限。 但是, 前端呈現的內容, 卻是最直接的。 利用內容吸引使用者, 增加使用者粘性, 內容背後就是流量。 內容能夠比單純的產品功能、硬廣, 傳達更豐富的資訊和趣味性, 從而佔據消費者時間, 甚至影響消費者心智。 好的內容能形成良性傳播, 帶來更大的流量, 從而進一步形成轉化。 達到閉環的目的。

於是BAT等巨頭紛紛投入重金打造內容及周邊的護城河,印證了內容為王的重要性。阿裡的UC訂閱號、淘寶頭條,騰訊的企鵝號、快報、微信,百度的百家號……

除此之外,巨頭們還在開放性和生態合作上紛紛加碼。騰訊在剛剛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推出了騰訊流覽服務,相關的內容模組包含資訊、視頻、小說、遊戲及其獨有的微信熱文等,相關的App則根據需求接入不同內容模組。

工具應用墨蹟天氣,它通過搭入騰訊流覽服務的海量內容平臺,同時借助騰訊強大的大資料分析能力,將使用者標籤化,為使用者推送資訊、視頻、小說等個性化的內容。在提高墨蹟天氣自身內容價值、增強使用者粘性的同時,實現持續商業變現。目前墨蹟天氣已經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書。

創業者與大平臺的融合

“誰掌握了資訊,控制了網路,誰就將擁有整個世界。”世界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這樣預測。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路安全問題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其中,流量劫持就是典型,通過一定技術手段,控制用戶的上網行為,而獲得不法收益。

互聯網企業也因此受到了重大損失。2345總裁羅繪曾經向媒體透露,2345網址導航的整體流量被劫持行為,每個月會給公司帶來3-400百萬元的損失。在國外也同樣如此。2016年,一夥犯罪分子了控制巴西一家銀行所有業務。該銀行的36個功能變數名稱,企業郵箱和DNS全體淪陷,使該銀行500萬用戶和250億美元資產受到嚴重威脅。

在流量劫持黑色產業鏈的背後,真正受害的是廣大線民。用戶在上網過程中一旦被劫持,其過去一段時間內的所有網路交互資料都會被抓取。也就是說,使用者上網訪問的內容、不同的網路平臺帳號、密碼等資訊都會全部被洩露,從而導致假冒身份登錄、惡意消費等諸多問題。

在這可怕的資料背後,互聯網公司難辭其咎。正是因為大多數創業者沒能夠將App的安全防護做好,才導致市場上存在大量有安全性漏洞的產品,從而使得劫持者有機可乘。在軟體的Web與App加速發展的同時,漏洞、弊端越來越多地暴露出來。

然而,創業者們也是有苦難言。一個App的製作,涵蓋了產品設計、安全維護、使用者體驗等多方面的內容。同時,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雲計算、Web App等不斷驅動著行業前進,普通創業團隊很難一直保持技術優勢。

一方面是創業者的瓶頸和困境,而另外一方面是包括Facebook、騰訊等巨頭的加速開放,利用現有的流量、資源、技術、商業等幫助創業者提供更多解決方案,從而也讓自身商業圈日益壯大。

Facebook作為全球最大的社交網路平臺,早在2007年就已經開放了自己的API。協力廠商軟體發展者將他們開發創造的應用介面到開放的Facebook社區後,可以直接分享Facebook的使用者流量,迅速提高產品或品牌知名度。2012年,連接Facebook的遊戲開發商共獲得了超過20億美元收入。截至2013年,有超過1000萬應用和網站與Facebook進行了整合。而隨著開放平臺的擴展,Facebook在2017年第二季度月活躍用戶已經超過20億。

屢創股價新高的騰訊,旗下開放的流覽服務提供了整體流覽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包括流覽增強、內容框架、廣告體系、H5遊戲分發、大資料等服務,能夠説明應用開發商大幅改善應用體驗,有效提升開發、運營、商業化的效率。

企業在接入Web App強大的安全保障體系後,資訊洩露、流量劫持、釣魚軟體等安全問題得到了解決。在騰訊所提供的雲端服務中,平臺通過代理加密、URL安全檢測、JS黑名單管理、負載監控等安全措施,進一步防範網頁被惡意劫持、插入廣告、及植入惡意檔。

巨頭們以流量和資本為紐帶,接入行業優秀的產品和內容生產者,是通過打造開放平臺和構建生態系統來實現的。這種模式在贏得自身利益的同時,還能推動整個互聯網行業朝良性發展。在互聯網領域,巨頭與創業者的有機組合已經成為了常態,這將是互聯網生態必不可少的融合和組成部分。

互聯網大融合的未來已經到來!

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創始人&CEO,虎嗅等年度作者,關注互聯網和科技創業。歡迎關注我們。

達到閉環的目的。

於是BAT等巨頭紛紛投入重金打造內容及周邊的護城河,印證了內容為王的重要性。阿裡的UC訂閱號、淘寶頭條,騰訊的企鵝號、快報、微信,百度的百家號……

除此之外,巨頭們還在開放性和生態合作上紛紛加碼。騰訊在剛剛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推出了騰訊流覽服務,相關的內容模組包含資訊、視頻、小說、遊戲及其獨有的微信熱文等,相關的App則根據需求接入不同內容模組。

工具應用墨蹟天氣,它通過搭入騰訊流覽服務的海量內容平臺,同時借助騰訊強大的大資料分析能力,將使用者標籤化,為使用者推送資訊、視頻、小說等個性化的內容。在提高墨蹟天氣自身內容價值、增強使用者粘性的同時,實現持續商業變現。目前墨蹟天氣已經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書。

創業者與大平臺的融合

“誰掌握了資訊,控制了網路,誰就將擁有整個世界。”世界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這樣預測。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路安全問題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其中,流量劫持就是典型,通過一定技術手段,控制用戶的上網行為,而獲得不法收益。

互聯網企業也因此受到了重大損失。2345總裁羅繪曾經向媒體透露,2345網址導航的整體流量被劫持行為,每個月會給公司帶來3-400百萬元的損失。在國外也同樣如此。2016年,一夥犯罪分子了控制巴西一家銀行所有業務。該銀行的36個功能變數名稱,企業郵箱和DNS全體淪陷,使該銀行500萬用戶和250億美元資產受到嚴重威脅。

在流量劫持黑色產業鏈的背後,真正受害的是廣大線民。用戶在上網過程中一旦被劫持,其過去一段時間內的所有網路交互資料都會被抓取。也就是說,使用者上網訪問的內容、不同的網路平臺帳號、密碼等資訊都會全部被洩露,從而導致假冒身份登錄、惡意消費等諸多問題。

在這可怕的資料背後,互聯網公司難辭其咎。正是因為大多數創業者沒能夠將App的安全防護做好,才導致市場上存在大量有安全性漏洞的產品,從而使得劫持者有機可乘。在軟體的Web與App加速發展的同時,漏洞、弊端越來越多地暴露出來。

然而,創業者們也是有苦難言。一個App的製作,涵蓋了產品設計、安全維護、使用者體驗等多方面的內容。同時,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雲計算、Web App等不斷驅動著行業前進,普通創業團隊很難一直保持技術優勢。

一方面是創業者的瓶頸和困境,而另外一方面是包括Facebook、騰訊等巨頭的加速開放,利用現有的流量、資源、技術、商業等幫助創業者提供更多解決方案,從而也讓自身商業圈日益壯大。

Facebook作為全球最大的社交網路平臺,早在2007年就已經開放了自己的API。協力廠商軟體發展者將他們開發創造的應用介面到開放的Facebook社區後,可以直接分享Facebook的使用者流量,迅速提高產品或品牌知名度。2012年,連接Facebook的遊戲開發商共獲得了超過20億美元收入。截至2013年,有超過1000萬應用和網站與Facebook進行了整合。而隨著開放平臺的擴展,Facebook在2017年第二季度月活躍用戶已經超過20億。

屢創股價新高的騰訊,旗下開放的流覽服務提供了整體流覽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包括流覽增強、內容框架、廣告體系、H5遊戲分發、大資料等服務,能夠説明應用開發商大幅改善應用體驗,有效提升開發、運營、商業化的效率。

企業在接入Web App強大的安全保障體系後,資訊洩露、流量劫持、釣魚軟體等安全問題得到了解決。在騰訊所提供的雲端服務中,平臺通過代理加密、URL安全檢測、JS黑名單管理、負載監控等安全措施,進一步防範網頁被惡意劫持、插入廣告、及植入惡意檔。

巨頭們以流量和資本為紐帶,接入行業優秀的產品和內容生產者,是通過打造開放平臺和構建生態系統來實現的。這種模式在贏得自身利益的同時,還能推動整個互聯網行業朝良性發展。在互聯網領域,巨頭與創業者的有機組合已經成為了常態,這將是互聯網生態必不可少的融合和組成部分。

互聯網大融合的未來已經到來!

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創始人&CEO,虎嗅等年度作者,關注互聯網和科技創業。歡迎關注我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