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史無前例地深度梅州客家人文美食美酒之旅(興寧記)

此文是五篇深度梅州遊記的第一篇, 本文閱讀時間大約需要三分鐘。

兩年前, 一群激情滿滿的小夥伴說要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梅州深度之旅,

但花開花落兩載有餘, 激情尚在, 卻依然沒能說走就走, 不是這位沒時間, 就是那位要出差。 兩年後, 在北京來的小夥伴強烈推動下, 這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終於艱難起程。 一行共九人, 兩台車從深圳出發。 順手帶著祥雲繡彩的牡丹抱枕一路體驗這趟難得的深度梅州之旅。

早上在家門口吃了個早餐, 用滴滴滴了個的士, 七點十分準備上路, 前往小夥伴約定的地點, 梅林。

很奇怪的是, 小夥伴怎麼會約在一個餐廳的門口, 左等右等都不見人。 結果才發現自己看錯了地方, 這還剛出門, 就有了小插曲,

被小夥伴一頓數落調侃, 此時已是上班高峰, 打車非常困難, 也只能在原地等著小夥伴過來接了。 雖然已是初冬, 樹上的葉子依然綠意盎然, 在深圳想要見秋, 實在是有些困難。

等來小夥伴, 趁著小夥伴吃早餐的功夫, 在街邊大媽的水果攤買了點桔子,

用現金付款的時候, 大媽說沒零錢, 用微信吧!

一路吃吃喝喝, 說說笑笑, 花了四個半小時, 抵達了梅州深度遊的第一站——興寧。 之所以第一站選擇興寧, 是因為九位小夥伴中, 有三位都是地道的梅州人, 分明是興甯人玲妹妹、大埔人大哥、梅縣人龍哥,

所以我們的行程將從興寧開始, 然後再前往大埔, 最後從梅縣返回深圳, 總共預計五天行程。

玲妹妹的家在興甯市的米寨村, 地處興寧市的城鄉結合點。

玲妹妹在興甯的老宅是十幾年前修建的三層小洋樓,今天看起來,依然氣派。阿姨早早地就在家裡準備好了,等著我們的到來。

剛剛進門,阿姨帶我們參觀了家後的小院子,後面的小院子簡直就是一個萬寶園,要啥有啥。

地下長滿了綠油油的各式青菜。

牆角是已經熟透了的甘蔗。

牆上掛著已經成熟的絲瓜。

空中掛著即將成熟的香蕉。

樹上掛滿了已經成熟的柚子。

滿院子都跑著走地雞,聽阿姨說,為了歡迎我們的到來,它們中間的一位已經趴在餐桌上了。

這籠子裡的小白鴿也有幾隻上了餐桌。阿姨說原來還養了幾隻鴨,可惜都被黃鼠狼捷足先登了,一隻都沒我們留下。

屋腳還堆了一堆從後院摘下來的蔬菜瓜果。

在二樓的客廳休息片刻,阿姨已經招呼大家就餐。

這張大大的圓桌,是阿姨為了迎接我們的到來特意買的。

直接上圖,看看這一桌美食,這應該是二十個人的份量。

看看本人啃出來的這一堆骨頭,就知道這味道究竟如何!

叔叔為了招待我們的到來,早早地泡好了藥酒,阿姨說這酒是極補的。小夥伴們也不客氣,一瓶酒沒喝夠,硬是開了第二瓶,從此也開啟了五天九人五十多瓶的美酒之旅。遺憾地是,叔叔在深圳陪伴外孫女,沒能與我們一起共飲。

本人酒量太差,一小口藥酒就讓我昏昏欲睡,倒在床上眯了一個多小時,待醒來,小夥伴已是酒足飯飽,阿姨砍了根甘蔗給了我們,這甘甜,著實不是一般水裡店裡的甘蔗可以比較的。小夥伴們開啟了美酒之旅,本人則發起了牙齒與甘蔗的作戰之旅。

大夥一邊啃著甘蔗,玲妹妹帶著大夥在村子裡逛開了。

在村子裡還留下了不少客家圍屋,只是大多數客家圍屋已經荒廢,這間圍屋面積不小,只是現在的主人換成了成群的雞鴨。

從這個角度看去,可以想像當年此戶人家的殷實家底。

這個房頂上開了兩個透氣透光的小窗,不知道當年有沒有佳人依伴在此。

興寧的客家圍似乎不像大家在電視上看到的那樣是個圓型,這邊的圍屋大多都是半圓型。這家圍屋就是這個半圓型的典型代表。

在外面的牆上,還留有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痕跡。

玲妹妹帶著我們來到村邊的小河,這條小河曾經陪伴了玲妹妹酸甜苦辣的童年時光。玲妹妹在這裡挑水澆地,在這裡玩耍嘻戲,在這裡低聲哭泣。這種成長,是玲妹妹的童年記憶,更是那個時代人的共同回憶。

一行人在空蕩蕩的堤上閒散地聊著,聊著過去,聊著青春。

路遇一棵含羞草,小夥伴們一頓挑逗,含羞草嬌羞地低下頭去。

迎面一片金燦燦的稻田,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空氣都彌漫著收穫的喜悅。

柔弱的禾苗支撐著飽滿的果實,隨風輕輕擺動。

收穫的季節是辛勤的勞作者最幸福的時光。

一位老人用推車將割下的稻穀搬運回家,現在年輕人已經不熱忠於稻田耕種的生活方式,現在大多的耕種者留守在家裡的老人,不知道這樣的稻田時光還能在興寧這片土地保留多長時光。

夕陽西下,路過一片漂亮的荷塘,湖面鏡子般寧靜與恬淡。

回到玲妹妹家,阿姨已經砍好了好多根甘蔗,裝好讓我們帶走。還順走了許多樹上摘下來的柚子,以及一瓶興甯特產——珍貴的珍珠米酒。

吃飽喝足拿夠,告別阿姨,小夥伴們趁著天色未黑,前往興寧的神光山。

神光山千年前就已經修建了神光寺,在當時就是一個本地人常來常往的觀光景點。每年重陽節赴神光山登高,祭祀,賽神會等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神光山原有“南山”、“掛榜山”、“鐵旗峰”之稱,後相傳宋天禧年間邑人羅孟郊(宋天聖八年探花,官至諫議大夫。翰林學士)夢山神降五彩祥光助讀,遂改為“神光山”。 如今在神光山的山頂是興寧市的電視塔,這個電視塔被稱之為安寧樓,可見興甯百姓對於安寧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

待上到山門口,神光山已是華燈初上。神光山是免費開放的公園,許多興寧本地人都在夜色中來神光山鍛煉。

神光山山上林木參天,曲徑通幽,古跡甚豐,集“寺、壇、池”為歷代文人墨客暢遊之地。時間來得不對,來不及雲看寺觀池,不過有一個雕塑特別有意思。這是一個懷孕媽媽的形象,這個雕塑放在一個慈母亭的下方。梅州地區的文化是客家文化的代表,在這片客家文化大池中,最好的繼承者,莫不過客家女性了。她們包容、奉獻、無怨無悔;她們智慧、賢良、擔當。娶媳婦,非客家女孩莫選。

爬過慈母亭,見到了天邊最後一絲絢爛。

爬到山頂,這絲絢爛已經在山那邊開始慢慢沉落。

月亮頂替了太陽的位置,懸掛在興寧市的夜空中,此時的興寧寺,雖然在黑色的邊緣全是連綿的高山,此刻看上去卻特別寧靜與開闊。

因為玲妹妹家的酒力太猛,龍哥與小師妹留在車上休息,小夥伴們正在山頂欣賞著夜景,小師妹傳來了消息,她被鎖在車外了,而車鑰匙被鎖在車內了,打電話各種求助,4S店建議砸個玻璃,小夥伴建議順豐把鑰匙寄過來,最後還是度娘管上用了,度來了一位開鎖小哥,用了十幾分鐘,花了180大洋,順便地打開了鎖。這個小插曲一點都沒影響大家的心情,反而引來了大家的餓勁,直接開車往興甯市有名的小吃店而去。

一路穿過興寧街市,許多在一線城市已經消失的品牌,在興甯街上看上去生意還很不錯。

在這裡見到了田家炳老人捐獻的一座學校,這才知道原來田家炳老人竟然是梅州的客家人。

這就是目的地了,玲妹妹離開興甯多年,對興寧的城市已經不是那麼熟悉,這家店是從網路搜來的,網友們都說不錯。

店內陳列著各種色香味俱全的興寧特色小吃。

小夥伴從神光山下來,已經成功消化了中午的美食,點了不少,另外特意加了梅州特有的客家娘酒,大快朵頤,酒足飯飽,方才往酒店趕去。

玲妹妹訂的是一家溫泉酒店,這個酒店有別墅有樓層,環境幽靜。

酒店的房間看上去還特乾淨,將祥雲繡彩的抱枕放上去,毫無違和感。只可惜本人爬格子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小夥伴去泡溫泉,泡完溫泉,小夥伴們就著阿姨打包的雞爪,喝掉了四瓶紅酒,聊了幾個小時的人生。

晚安,夜色靜好!

(此次深度梅州文化美食之旅總共有五篇,此為第一篇)

玲妹妹在興甯的老宅是十幾年前修建的三層小洋樓,今天看起來,依然氣派。阿姨早早地就在家裡準備好了,等著我們的到來。

剛剛進門,阿姨帶我們參觀了家後的小院子,後面的小院子簡直就是一個萬寶園,要啥有啥。

地下長滿了綠油油的各式青菜。

牆角是已經熟透了的甘蔗。

牆上掛著已經成熟的絲瓜。

空中掛著即將成熟的香蕉。

樹上掛滿了已經成熟的柚子。

滿院子都跑著走地雞,聽阿姨說,為了歡迎我們的到來,它們中間的一位已經趴在餐桌上了。

這籠子裡的小白鴿也有幾隻上了餐桌。阿姨說原來還養了幾隻鴨,可惜都被黃鼠狼捷足先登了,一隻都沒我們留下。

屋腳還堆了一堆從後院摘下來的蔬菜瓜果。

在二樓的客廳休息片刻,阿姨已經招呼大家就餐。

這張大大的圓桌,是阿姨為了迎接我們的到來特意買的。

直接上圖,看看這一桌美食,這應該是二十個人的份量。

看看本人啃出來的這一堆骨頭,就知道這味道究竟如何!

叔叔為了招待我們的到來,早早地泡好了藥酒,阿姨說這酒是極補的。小夥伴們也不客氣,一瓶酒沒喝夠,硬是開了第二瓶,從此也開啟了五天九人五十多瓶的美酒之旅。遺憾地是,叔叔在深圳陪伴外孫女,沒能與我們一起共飲。

本人酒量太差,一小口藥酒就讓我昏昏欲睡,倒在床上眯了一個多小時,待醒來,小夥伴已是酒足飯飽,阿姨砍了根甘蔗給了我們,這甘甜,著實不是一般水裡店裡的甘蔗可以比較的。小夥伴們開啟了美酒之旅,本人則發起了牙齒與甘蔗的作戰之旅。

大夥一邊啃著甘蔗,玲妹妹帶著大夥在村子裡逛開了。

在村子裡還留下了不少客家圍屋,只是大多數客家圍屋已經荒廢,這間圍屋面積不小,只是現在的主人換成了成群的雞鴨。

從這個角度看去,可以想像當年此戶人家的殷實家底。

這個房頂上開了兩個透氣透光的小窗,不知道當年有沒有佳人依伴在此。

興寧的客家圍似乎不像大家在電視上看到的那樣是個圓型,這邊的圍屋大多都是半圓型。這家圍屋就是這個半圓型的典型代表。

在外面的牆上,還留有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痕跡。

玲妹妹帶著我們來到村邊的小河,這條小河曾經陪伴了玲妹妹酸甜苦辣的童年時光。玲妹妹在這裡挑水澆地,在這裡玩耍嘻戲,在這裡低聲哭泣。這種成長,是玲妹妹的童年記憶,更是那個時代人的共同回憶。

一行人在空蕩蕩的堤上閒散地聊著,聊著過去,聊著青春。

路遇一棵含羞草,小夥伴們一頓挑逗,含羞草嬌羞地低下頭去。

迎面一片金燦燦的稻田,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空氣都彌漫著收穫的喜悅。

柔弱的禾苗支撐著飽滿的果實,隨風輕輕擺動。

收穫的季節是辛勤的勞作者最幸福的時光。

一位老人用推車將割下的稻穀搬運回家,現在年輕人已經不熱忠於稻田耕種的生活方式,現在大多的耕種者留守在家裡的老人,不知道這樣的稻田時光還能在興寧這片土地保留多長時光。

夕陽西下,路過一片漂亮的荷塘,湖面鏡子般寧靜與恬淡。

回到玲妹妹家,阿姨已經砍好了好多根甘蔗,裝好讓我們帶走。還順走了許多樹上摘下來的柚子,以及一瓶興甯特產——珍貴的珍珠米酒。

吃飽喝足拿夠,告別阿姨,小夥伴們趁著天色未黑,前往興寧的神光山。

神光山千年前就已經修建了神光寺,在當時就是一個本地人常來常往的觀光景點。每年重陽節赴神光山登高,祭祀,賽神會等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神光山原有“南山”、“掛榜山”、“鐵旗峰”之稱,後相傳宋天禧年間邑人羅孟郊(宋天聖八年探花,官至諫議大夫。翰林學士)夢山神降五彩祥光助讀,遂改為“神光山”。 如今在神光山的山頂是興寧市的電視塔,這個電視塔被稱之為安寧樓,可見興甯百姓對於安寧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

待上到山門口,神光山已是華燈初上。神光山是免費開放的公園,許多興寧本地人都在夜色中來神光山鍛煉。

神光山山上林木參天,曲徑通幽,古跡甚豐,集“寺、壇、池”為歷代文人墨客暢遊之地。時間來得不對,來不及雲看寺觀池,不過有一個雕塑特別有意思。這是一個懷孕媽媽的形象,這個雕塑放在一個慈母亭的下方。梅州地區的文化是客家文化的代表,在這片客家文化大池中,最好的繼承者,莫不過客家女性了。她們包容、奉獻、無怨無悔;她們智慧、賢良、擔當。娶媳婦,非客家女孩莫選。

爬過慈母亭,見到了天邊最後一絲絢爛。

爬到山頂,這絲絢爛已經在山那邊開始慢慢沉落。

月亮頂替了太陽的位置,懸掛在興寧市的夜空中,此時的興寧寺,雖然在黑色的邊緣全是連綿的高山,此刻看上去卻特別寧靜與開闊。

因為玲妹妹家的酒力太猛,龍哥與小師妹留在車上休息,小夥伴們正在山頂欣賞著夜景,小師妹傳來了消息,她被鎖在車外了,而車鑰匙被鎖在車內了,打電話各種求助,4S店建議砸個玻璃,小夥伴建議順豐把鑰匙寄過來,最後還是度娘管上用了,度來了一位開鎖小哥,用了十幾分鐘,花了180大洋,順便地打開了鎖。這個小插曲一點都沒影響大家的心情,反而引來了大家的餓勁,直接開車往興甯市有名的小吃店而去。

一路穿過興寧街市,許多在一線城市已經消失的品牌,在興甯街上看上去生意還很不錯。

在這裡見到了田家炳老人捐獻的一座學校,這才知道原來田家炳老人竟然是梅州的客家人。

這就是目的地了,玲妹妹離開興甯多年,對興寧的城市已經不是那麼熟悉,這家店是從網路搜來的,網友們都說不錯。

店內陳列著各種色香味俱全的興寧特色小吃。

小夥伴從神光山下來,已經成功消化了中午的美食,點了不少,另外特意加了梅州特有的客家娘酒,大快朵頤,酒足飯飽,方才往酒店趕去。

玲妹妹訂的是一家溫泉酒店,這個酒店有別墅有樓層,環境幽靜。

酒店的房間看上去還特乾淨,將祥雲繡彩的抱枕放上去,毫無違和感。只可惜本人爬格子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小夥伴去泡溫泉,泡完溫泉,小夥伴們就著阿姨打包的雞爪,喝掉了四瓶紅酒,聊了幾個小時的人生。

晚安,夜色靜好!

(此次深度梅州文化美食之旅總共有五篇,此為第一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