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呼吸式建築圍護結構讓保溫層經久耐用

建築圍護結構(牆體、屋面、底板等)的保溫設計是節能減排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2013年北京率先提出執行建築節能75%的要求, 建築保溫隔熱成為日益關注的社會熱點。

然而, 實際使用過程中雨水難免會通過圍護結構表面裂縫(內部變形、密封膠脫落等)進入圍護結構內部, 同時, 建築圍護結構內外濕氣也會侵入保溫層內。 一旦保溫層受潮, 其保溫性及耐久性都將急劇下降, 無法達到設計的保溫效能和使用年限。

目前使用廣泛的岩棉類等棉類材料受潮問題尤為突出, 對於EPS及XPS, 受潮問題也不容忽視。

研究表明, 含水率為5%時, EPS板、空心微珠保溫板和玻璃纖維棉板的導熱係數分別提高了60.3%、66.7%和 84.6%, 有效熱阻大大降低。 建築圍護結構的受潮不但降低保溫性能, 引起保溫結構潮解粉化, 而且容易產生黴菌, 在凍融及幹濕迴圈下引發鋼筋銹蝕, 甚至影響建築結構的使用壽命及使用者的健康。

受潮影響建築保溫性能

我國GB50176-2016《民用建築熱工設計規範》對建築圍護結構中保溫材料的含濕率進行了明確要求(表1所示), 要求保溫材料的含濕量限制在一定範圍, 當重量濕度增量大於允許值時, 保溫材料將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保溫效果。

北京交通大學研究者以哈爾濱、北京、上海、廣州分別作為嚴寒地區、寒冷地區、夏熱冬冷地區和夏熱冬暖地區的代表性城市,

建立熱濕傳遞模型, 對不同保溫形式牆體達到濕穩定時的含濕率進行過研究(表2所示)。

通過對建築圍護結構中濕分傳遞及積累的規律, 特別是不同初始含濕率對濕穩定的影響, 確定不同初始含濕率牆體達到濕穩定的時間以及最終的平衡含濕率。 結果顯示:鋼筋混凝土EPS複合保溫牆濕熱穩定狀態下的含濕率達到20%, 上海廣州等地區更是接近28%。

根據上述分析, 建築圍護結構中的濕氣若不及時散出, 就會在結構內部發生冷凝引起受潮, 破壞其熱工性能。

我國標準對建築圍護系統防潮做出了一系列相關規定, 如GB50345-2012《屋面工程技術規範》4.4.4條規定, 當嚴寒及寒冷地區屋面結構冷凝介面內側實際具有的蒸汽滲透阻小於所需值,

或其他地區室內濕氣有可能透過屋面結構層進入保溫層時, 應設置隔氣層。 隔氣層應設置在結構層上、保溫層下。

GB50693-2011《坡屋面工程技術規範》9.2.10條補充規定, 當室內濕度較大或採用纖維狀保溫材料時, 保溫隔熱層下面應設置隔氣層, 保溫隔熱層上面還應設置防水透氣墊層。

《壓型鋼板、夾芯板屋面及牆體建築構造》01J925-1、06J925-2及08J925-3對防水隔氣層和防水透氣層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要求, 金屬屋面包括直立鎖縫屋面及雙層鋼板屋面, 其防潮構造如下圖1及圖2所示。

呼吸式建築圍護結構

減少濕氣侵入 排出結構內濕氣

針對建築圍護結構的受潮風險(水氣侵入與冷凝), 提出了基於防水隔氣膜與防水透氣膜的呼吸式圍護系統,

一方面盡可能減少濕氣的侵入, 另一方面允許保溫結構中的濕氣向外界排出, 達到自然乾燥的目的。

呼吸式屋面系統防潮示意圖如圖3所示, 在保溫層靠近室內一側設置防水隔氣膜, 室外一側設置防水透氣膜。 在這種結構體系中, 防水隔氣膜可以阻止室內側潮氣向保溫層的侵入。 另一側的透氣膜一方面可以作為第二道防水, 阻止雨水的侵入;另一方面, 它可以使得保溫層中積聚的濕氣及時排出, 從而使保溫層達到自然乾燥和經久耐用, 讓建築節能更有效、更持久。

防水透氣膜在美國、歐洲已經有超過30年的應用歷史, 日本70%以上的住宅採用防水透氣膜, 主要用來加強建築的氣密性、水密性, 同時可以排出圍護結構中的濕氣,

其產品以杜邦特衛強系列防水透氣膜為代表。

我國透氣膜應用較晚, 但發展迅速, 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萬國城、上海迪士尼等大型項目均已使用, 北京市2008奧運指揮部發佈的《奧運工程金屬板屋面防水工程品質控制指導意見》中特別提到了防水透氣膜的使用。

由於防水透氣膜兼具防水及透氣功能, 生產工藝較為複雜。 目前生產工藝主要有以下2種:

第一, 閃蒸法, 也叫暫態溶劑揮發成網法, 將高聚物溶解在溶劑中製成紡絲液, 然後以極高的壓力和速度從噴絲孔中噴出。 閃蒸法生產的防水透氣膜具有優良的防水透氣性, 同時, 片材尺寸穩定性高, 適用溫度範圍廣(-40~100℃), 具有絕佳的強度和韌性, 抗拉、抗撕裂、耐久性能優異。

第二,熱塑性吹膜擠出複合工藝,由高分子材料+聚烯烴微孔膜+高分子材料通過熱複合而成。其透氣功能主要取決於內部的聚烯烴微孔膜,而液態水因其表面張力的作用無法通過,從而使透氣膜有了防水的功能。拉伸過程中微孔膜容易發生破壞而失去防水性,另外,其耐久性能受到包覆的高分子材料性能限制。

建築圍護結構中濕氣會引起冷凝風險,需要將濕氣及時排出以保持保溫層自然乾燥,因此,建築圍護結構需要具有透“氣”性。而“氣”則是指氣密性或防風性能,氣密性不佳將會導致熱量的急劇散失,導致室內熱量直接向室外洩露和耗散,造成建築能耗的增加。因此,防水“透氣”主要是體現在透水蒸氣。

隨著建築節能要求的日益提高,建築圍護結構的防潮成為重中之重。建築圍護結構的受潮不但降低保溫性能,引起保溫結構潮解粉化,而且容易產生黴菌,在凍融及幹濕迴圈下引發鋼筋銹蝕,甚至影響建築結構的使用壽命及使用者的健康。

針對建築圍護結構的受潮風險,提出了基於防水隔氣膜與防水透氣膜的呼吸式圍護系統,一方面盡可能減少濕氣的侵入,另一方面允許保溫結構中的濕氣向外界排出,使保溫結構達到自然乾燥。呼吸式建築圍護系統可以讓建築節能更有效、更持久,同時大大節約後期使用和維修費用,具有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外牆保溫小知識

外牆保溫材料大部分為複雜的毛細多孔體,孔隙中可能充滿著空氣、濕空氣、液態水,其保溫性能主要取決於材料的成分、結構特點及熱濕狀況,而判斷材料是否保溫,一個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導熱係數,影響導熱係數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的密實性,內部孔隙大小、數量、形狀,材料的濕度,材料的骨架部分的化學性質和工作溫度等,其中密度和濕度對保溫材料性能的影響較大。

密度對導熱係數的影響:密度即單位體積材料的品質,材料骨架成分的導熱係數相差並不很多,非晶狀構造無機材料為0.7~3.5kg/m3;鑽狀構造無機材料為4.6~14 kg/m3;有機材料為0.29~0.41kg/m3;塑膠為0.16~0.35kg/m3。但不同材料的導熱係數卻相差很大,這是由於材料中孔隙的數和性質狀態不同,骨架和孔隙部分所起作用的大小不同造成的,孔隙越多,則孔隙傳熱的影響比率越大,骨架部分的影響就相應減小,材料整體的導熱係數越小。

濕度對導熱係數的影響:保溫材料所處的環境中,濕度對材料內游離水分的影響很大,材料含水量的多少以重量濕度和體積濕度來表示。保溫材料的濕度狀況對導熱係數影響很大,因此,防護結構的防潮構造非常重要,必須保證保溫材料不嚴重受潮,並能及時向外排出潮氣。

第二,熱塑性吹膜擠出複合工藝,由高分子材料+聚烯烴微孔膜+高分子材料通過熱複合而成。其透氣功能主要取決於內部的聚烯烴微孔膜,而液態水因其表面張力的作用無法通過,從而使透氣膜有了防水的功能。拉伸過程中微孔膜容易發生破壞而失去防水性,另外,其耐久性能受到包覆的高分子材料性能限制。

建築圍護結構中濕氣會引起冷凝風險,需要將濕氣及時排出以保持保溫層自然乾燥,因此,建築圍護結構需要具有透“氣”性。而“氣”則是指氣密性或防風性能,氣密性不佳將會導致熱量的急劇散失,導致室內熱量直接向室外洩露和耗散,造成建築能耗的增加。因此,防水“透氣”主要是體現在透水蒸氣。

隨著建築節能要求的日益提高,建築圍護結構的防潮成為重中之重。建築圍護結構的受潮不但降低保溫性能,引起保溫結構潮解粉化,而且容易產生黴菌,在凍融及幹濕迴圈下引發鋼筋銹蝕,甚至影響建築結構的使用壽命及使用者的健康。

針對建築圍護結構的受潮風險,提出了基於防水隔氣膜與防水透氣膜的呼吸式圍護系統,一方面盡可能減少濕氣的侵入,另一方面允許保溫結構中的濕氣向外界排出,使保溫結構達到自然乾燥。呼吸式建築圍護系統可以讓建築節能更有效、更持久,同時大大節約後期使用和維修費用,具有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外牆保溫小知識

外牆保溫材料大部分為複雜的毛細多孔體,孔隙中可能充滿著空氣、濕空氣、液態水,其保溫性能主要取決於材料的成分、結構特點及熱濕狀況,而判斷材料是否保溫,一個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導熱係數,影響導熱係數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的密實性,內部孔隙大小、數量、形狀,材料的濕度,材料的骨架部分的化學性質和工作溫度等,其中密度和濕度對保溫材料性能的影響較大。

密度對導熱係數的影響:密度即單位體積材料的品質,材料骨架成分的導熱係數相差並不很多,非晶狀構造無機材料為0.7~3.5kg/m3;鑽狀構造無機材料為4.6~14 kg/m3;有機材料為0.29~0.41kg/m3;塑膠為0.16~0.35kg/m3。但不同材料的導熱係數卻相差很大,這是由於材料中孔隙的數和性質狀態不同,骨架和孔隙部分所起作用的大小不同造成的,孔隙越多,則孔隙傳熱的影響比率越大,骨架部分的影響就相應減小,材料整體的導熱係數越小。

濕度對導熱係數的影響:保溫材料所處的環境中,濕度對材料內游離水分的影響很大,材料含水量的多少以重量濕度和體積濕度來表示。保溫材料的濕度狀況對導熱係數影響很大,因此,防護結構的防潮構造非常重要,必須保證保溫材料不嚴重受潮,並能及時向外排出潮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