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旅遊資訊|大北京的“千年老妖”們又作妖啦!美的驚心動魄,看一眼就被迷惑!

小夥伴們注意啦!

最近在四九城裡轉悠千萬要小心!

北京的“千年老妖”們開始活躍啦!

能活千百年已經夠嚇人的了,

竟然還能有逆天的顏值!

不信?爆照!

其實, 小編說的“千年老妖”就是咱北京的古樹!

你造嗎?在北京城,

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先人給我們留下的古樹名木。

據統計,

目前北京有樹齡在300年以上的

二級保護古樹3萬多株;

樹齡在500年以上的一級保護古樹5000多株……

這些古樹, 像一個個“活的文物”,

不僅承載著一段段傳奇往事,

更是先人留給北京的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些有故事的古樹有的位於市區裡

鬧中取靜的名人故居小院,

抽個半天就可以享受綠意盎然;

有的位於京西山水怡人的清淨寺院,

需要花一天時間遊山玩水,

不管哪種, 在這個季節都絕不會讓你失望!

1.臥佛寺古銀杏800歲

北京植物園臥佛寺三世佛殿東西兩側, 各有一株古銀杏樹, 均列為國家一級古樹。 東面一株高22.5米;西面一株高近20米, 兩株銀杏樹齡在800年以上, 挺拔蒼勁, 4人合抱才能圍住古樹。

清乾隆元年鄭板橋來京應試, 騎馬游西山古寺名刹時, 曾拜訪過臥佛寺的住持青崖和尚, 之後鄭板橋在仕途上便一帆風順。 到現在寺裡還有他的題詞:“西山肯結萬山綠, 吹破濃雲作冷煙。 匹馬徑尋黃葉寺, 雨晴稻熟早秋天。 ”詩中的黃葉寺即臥佛寺, 這裡的黃葉就是包含著兩株古銀杏在內的秋葉景觀。

2.潭柘寺的帝王樹和配王樹

位於北京西部門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 距市中心30餘公里。 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 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 始建于西晉永嘉元年(西元307年), 素有“先有潭柘寺, 後有北京城”的民諺。 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周圍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馬蹄形環護,宛如在九條巨龍的擁立之下。高大的山峰擋住了從西北方襲來的寒流,因此這裡氣候溫暖、濕潤,寺內古樹參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座寺院建築依地勢而巧妙佈局,錯落有致,更有翠竹名花點綴期間,環境極為優美。

潭柘寺規模宏大,寺內占地2.5公頃,寺外占地11.2公頃,再加上周圍由潭柘寺所管轄的森林和山場,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殿堂隨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致,北京城的故宮有房9999間半,潭柘寺在鼎盛時期的清代有房999間半,儼然故宮的縮影,據說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時,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

古銀杏巍峨屹立在寺內的毗盧閣殿前東側,其鬱鬱蔥蔥的綠冠高達30多米,粗壯挺拔的巨幹周長達9米,是唐代種植的,距今已1300多年。相傳清朝每換一個皇帝它都要長出一條小幹來,久之與老幹重合。因銀杏樹的根部能滋生出小幹來,是它的生長特性。清乾隆皇帝就此禦封這棵古銀杏為“帝王樹”。同時又封西邊對稱一棵為“配王樹”,是遼代時配植的。除此之外寺院東路行宮院裡的兩棵明代雌株銀杏,每年秋季也都是碩果累累。

3.戒台寺的五棵“性格迥異”古松樹

不少眼尖的觀眾到了戒台寺之後會發現:咦,《甄嬛傳》裡面孫儷娘娘被發配甘露寺清修的場景,不就赫然是在戒台寺大雄寶殿前的月臺上取景的嘛。大殿上懸掛的“蓮界香林”的雕龍匾額正是乾隆皇帝手書,出現在劇裡面好多次。

當然戒台寺更重要的地位在於,作為一處著名的律宗寺院,戒台寺是中國三大戒壇之首,又因為體量最大,被尊稱為“天下第一壇”。

戒台寺裡有五棵著名的松樹,經常看到遊玩的人們一棵一棵尋跡找這些“性格迥異”的松樹。我們一棵棵來說。首先是最調皮的“活動松”,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乾隆皇帝來戒台寺遊玩,最喜歡扯動“活動松”看它整棵樹嘩啦啦動起來。不過我們今天看到的活動松是光緒年間補栽的了。

然後是抱塔松,非常沉穩的環抱著法均大師的墓塔,稱為“抱塔龍松”。九龍松則是位於戒壇院山門南側,種植於遼代,一棵樹幹分出去九股,好像九條龍沖向天空,所以得名“九龍松”,並且它還是華北地區樹齡最老的白皮松哦。最後是臥龍松和自在松,對稱分佈在大雄寶殿後側臺階左右,名字就很好地概括了兩棵古松樹的形態和特點。

4.紫竹院古銀杏“子抱母”

紫竹院古銀杏。邊娜/攝

位於紫竹院內的明清時期皇家廟宇——福蔭紫竹禪院內有兩株400年的銀杏古樹,茂盛濃密,金燦的銀杏葉,散落一地的銀杏果,散發著勃勃生機,給人以飽經風霜、蒼勁古拙之感。

西邊一株生長健壯,長出萌蘖側幹多達23根之多,東邊一株的主幹曾遭雷擊受損,但卻促進了蘖枝生長,從根部長出萌蘖側幹16根,形成了獨木成林的景觀效果。又由於她們都是雌株,被形象地稱為“子抱母”,仿佛子孫圍繞在母親四周,一派承歡膝下、其樂融融的祥和景象。同時這一景象又與後罩樓——報恩樓中的“報恩”二字情景交融。

令人奇怪的是,禪院內的這兩株銀杏樹同為雌株,卻每年4月開花,10月成熟,果實掛滿枝頭,孩子爹在哪裡呢?

原來,銀杏是靠風傳播花粉的,花粉隨風漂浮的距離是5000米,也就是說只要方圓5公里之內有雄性銀杏樹,雌樹就可以懷孕生子。禪院內的這兩棵雌銀杏之所以能果實累累,延綿不絕,恰是因為距離500米遠的萬壽寺路旁有棵銀杏是雄樹,是它導致樹媽媽每年生寶寶。近一看,樹爸爸可真是較樹媽媽“精幹”了不少。

5.石刻館中銀杏灑金

石刻館中的古銀杏。閆霞/攝

海澱區白石橋以東長河北岸的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館址是興建于明朝永樂年間的真覺寺。真覺寺金剛寶座位於館舍正中,前有兩株500多年樹齡古銀杏樹,在京城古銀杏樹中位列前十。兩樹均為雌株,豐收時節碩果累累綴滿枝頭,銀杏樹葉金黃燦燦,與古樸的金剛寶座交相輝映。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是在金剛寶座塔的東、北、西三面共設了九個陳列區,共展出500餘塊石刻文物,展出的文物中除了有石碑、墓誌、石刻和石雕外,奇特的是還有一個專門陳列耶穌會士碑的陳列區,可謂與眾不同。

正中的這座寶塔又名金剛寶座塔是我國現存6座金剛寶座塔中時代最早、造型最美的一座,其北部採用磚砌,外表用全部用青白石包砌,塔下為須彌座台基,台基周圍刻有梵文和佛像、法器等紋飾,台基之上是金剛寶座,共五層,每層均有挑出的石制短簷,寶座四周佈滿各種佛教雕刻,金剛寶座南北正中辟券門,塔內有石階樓梯可通向寶座頂上的罩亭內,罩亭外便是五塔,金剛寶座的中央和四角各有小塔一座的小塔,五座小塔的雕刻全集中在塔簷下的須彌座和第一層塔身上,紋飾和金剛寶座相同,唯有中央小塔的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一雙佛足,寓意佛跡遍天下。

五塔寺內金剛寶座塔前的兩棵巨大古銀杏,樹高達25米,幹周長達5米,是明代建廟時種植的,距今已六百多年。

6.房山十字寺古銀杏

周口店三盆山下有一株古銀杏,附近一方殘碑,碑額刻有“十字寺碑”字樣,表明這裡是元代基督教一個教派景教的遺址。

約于1275年,教士拉班·掃馬受元世祖忽必烈派遣,帶領門徒馬古斯等去耶路撒冷朝聖。抵達屬國伊兒汗國都城馬獸加(今伊朗大不裡斯),該國景教總主教任命他為教會巡察總監,還派他出使羅馬教廷和英、法等國,都受到最高禮遇。羅馬教皇致信忽必烈和伊爾汗君王,高度褒揚他們的功績,稱其為“誠實的使者”。英國學者阿·克·莫爾認為房山十字寺就是拉班·掃馬修道7年之處,也是他西行的起點,多數中國學者也認同他的推斷。

7.大興雙塔寺古銀杏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漢光武帝)被王莽所追,在安定雙塔寺銀杏樹下脫險的故事廣為流傳。劉秀當了皇帝,不忘當年那驚險的一幕,感恩上蒼,下沼重修雙塔寺,重塑金身。寺旁曾立有《漢光武重修雙塔寺》石碑。但故事發生距今已近兩幹年,安定銀杏想必是後人補栽,或是樹幹老朽後萌生的幼樹。

8.密雲巨各莊銀杏王

密雲巨各莊的古銀杏,也被稱作北京的“銀杏王”。此樹占地600餘平方米,樹冠覆蓋了一所小學的大半個操場。大銀杏是元代香岩寺(白果寺)的遺存。香岩寺碑文上的銀杏用的是三國至唐代的通稱—甲鳥腳子,而且明確指出栽倍時間是唐代以前。樹齡應在1300年以上。

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周圍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馬蹄形環護,宛如在九條巨龍的擁立之下。高大的山峰擋住了從西北方襲來的寒流,因此這裡氣候溫暖、濕潤,寺內古樹參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座寺院建築依地勢而巧妙佈局,錯落有致,更有翠竹名花點綴期間,環境極為優美。

潭柘寺規模宏大,寺內占地2.5公頃,寺外占地11.2公頃,再加上周圍由潭柘寺所管轄的森林和山場,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殿堂隨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致,北京城的故宮有房9999間半,潭柘寺在鼎盛時期的清代有房999間半,儼然故宮的縮影,據說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時,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

古銀杏巍峨屹立在寺內的毗盧閣殿前東側,其鬱鬱蔥蔥的綠冠高達30多米,粗壯挺拔的巨幹周長達9米,是唐代種植的,距今已1300多年。相傳清朝每換一個皇帝它都要長出一條小幹來,久之與老幹重合。因銀杏樹的根部能滋生出小幹來,是它的生長特性。清乾隆皇帝就此禦封這棵古銀杏為“帝王樹”。同時又封西邊對稱一棵為“配王樹”,是遼代時配植的。除此之外寺院東路行宮院裡的兩棵明代雌株銀杏,每年秋季也都是碩果累累。

3.戒台寺的五棵“性格迥異”古松樹

不少眼尖的觀眾到了戒台寺之後會發現:咦,《甄嬛傳》裡面孫儷娘娘被發配甘露寺清修的場景,不就赫然是在戒台寺大雄寶殿前的月臺上取景的嘛。大殿上懸掛的“蓮界香林”的雕龍匾額正是乾隆皇帝手書,出現在劇裡面好多次。

當然戒台寺更重要的地位在於,作為一處著名的律宗寺院,戒台寺是中國三大戒壇之首,又因為體量最大,被尊稱為“天下第一壇”。

戒台寺裡有五棵著名的松樹,經常看到遊玩的人們一棵一棵尋跡找這些“性格迥異”的松樹。我們一棵棵來說。首先是最調皮的“活動松”,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乾隆皇帝來戒台寺遊玩,最喜歡扯動“活動松”看它整棵樹嘩啦啦動起來。不過我們今天看到的活動松是光緒年間補栽的了。

然後是抱塔松,非常沉穩的環抱著法均大師的墓塔,稱為“抱塔龍松”。九龍松則是位於戒壇院山門南側,種植於遼代,一棵樹幹分出去九股,好像九條龍沖向天空,所以得名“九龍松”,並且它還是華北地區樹齡最老的白皮松哦。最後是臥龍松和自在松,對稱分佈在大雄寶殿後側臺階左右,名字就很好地概括了兩棵古松樹的形態和特點。

4.紫竹院古銀杏“子抱母”

紫竹院古銀杏。邊娜/攝

位於紫竹院內的明清時期皇家廟宇——福蔭紫竹禪院內有兩株400年的銀杏古樹,茂盛濃密,金燦的銀杏葉,散落一地的銀杏果,散發著勃勃生機,給人以飽經風霜、蒼勁古拙之感。

西邊一株生長健壯,長出萌蘖側幹多達23根之多,東邊一株的主幹曾遭雷擊受損,但卻促進了蘖枝生長,從根部長出萌蘖側幹16根,形成了獨木成林的景觀效果。又由於她們都是雌株,被形象地稱為“子抱母”,仿佛子孫圍繞在母親四周,一派承歡膝下、其樂融融的祥和景象。同時這一景象又與後罩樓——報恩樓中的“報恩”二字情景交融。

令人奇怪的是,禪院內的這兩株銀杏樹同為雌株,卻每年4月開花,10月成熟,果實掛滿枝頭,孩子爹在哪裡呢?

原來,銀杏是靠風傳播花粉的,花粉隨風漂浮的距離是5000米,也就是說只要方圓5公里之內有雄性銀杏樹,雌樹就可以懷孕生子。禪院內的這兩棵雌銀杏之所以能果實累累,延綿不絕,恰是因為距離500米遠的萬壽寺路旁有棵銀杏是雄樹,是它導致樹媽媽每年生寶寶。近一看,樹爸爸可真是較樹媽媽“精幹”了不少。

5.石刻館中銀杏灑金

石刻館中的古銀杏。閆霞/攝

海澱區白石橋以東長河北岸的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館址是興建于明朝永樂年間的真覺寺。真覺寺金剛寶座位於館舍正中,前有兩株500多年樹齡古銀杏樹,在京城古銀杏樹中位列前十。兩樹均為雌株,豐收時節碩果累累綴滿枝頭,銀杏樹葉金黃燦燦,與古樸的金剛寶座交相輝映。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是在金剛寶座塔的東、北、西三面共設了九個陳列區,共展出500餘塊石刻文物,展出的文物中除了有石碑、墓誌、石刻和石雕外,奇特的是還有一個專門陳列耶穌會士碑的陳列區,可謂與眾不同。

正中的這座寶塔又名金剛寶座塔是我國現存6座金剛寶座塔中時代最早、造型最美的一座,其北部採用磚砌,外表用全部用青白石包砌,塔下為須彌座台基,台基周圍刻有梵文和佛像、法器等紋飾,台基之上是金剛寶座,共五層,每層均有挑出的石制短簷,寶座四周佈滿各種佛教雕刻,金剛寶座南北正中辟券門,塔內有石階樓梯可通向寶座頂上的罩亭內,罩亭外便是五塔,金剛寶座的中央和四角各有小塔一座的小塔,五座小塔的雕刻全集中在塔簷下的須彌座和第一層塔身上,紋飾和金剛寶座相同,唯有中央小塔的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一雙佛足,寓意佛跡遍天下。

五塔寺內金剛寶座塔前的兩棵巨大古銀杏,樹高達25米,幹周長達5米,是明代建廟時種植的,距今已六百多年。

6.房山十字寺古銀杏

周口店三盆山下有一株古銀杏,附近一方殘碑,碑額刻有“十字寺碑”字樣,表明這裡是元代基督教一個教派景教的遺址。

約于1275年,教士拉班·掃馬受元世祖忽必烈派遣,帶領門徒馬古斯等去耶路撒冷朝聖。抵達屬國伊兒汗國都城馬獸加(今伊朗大不裡斯),該國景教總主教任命他為教會巡察總監,還派他出使羅馬教廷和英、法等國,都受到最高禮遇。羅馬教皇致信忽必烈和伊爾汗君王,高度褒揚他們的功績,稱其為“誠實的使者”。英國學者阿·克·莫爾認為房山十字寺就是拉班·掃馬修道7年之處,也是他西行的起點,多數中國學者也認同他的推斷。

7.大興雙塔寺古銀杏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漢光武帝)被王莽所追,在安定雙塔寺銀杏樹下脫險的故事廣為流傳。劉秀當了皇帝,不忘當年那驚險的一幕,感恩上蒼,下沼重修雙塔寺,重塑金身。寺旁曾立有《漢光武重修雙塔寺》石碑。但故事發生距今已近兩幹年,安定銀杏想必是後人補栽,或是樹幹老朽後萌生的幼樹。

8.密雲巨各莊銀杏王

密雲巨各莊的古銀杏,也被稱作北京的“銀杏王”。此樹占地600餘平方米,樹冠覆蓋了一所小學的大半個操場。大銀杏是元代香岩寺(白果寺)的遺存。香岩寺碑文上的銀杏用的是三國至唐代的通稱—甲鳥腳子,而且明確指出栽倍時間是唐代以前。樹齡應在1300年以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