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明天就是“雙十一”,今天看還來得及!新余監管部門權威發佈,緊急擴散!

首屆全國“兩微一端”百佳評選啟動

“新餘發佈”名列候選名單, 請各位親支持~

點擊【閱讀原文】或掃描下方二維碼哦

↓↓↓

針對“雙十一”、“雙十二”以及耶誕節等網路商品促銷較為集中的時間節點, 我市連續兩年在全市部署開展了網路集中促銷專項整治行動。 其中去年全市場監管部門共線上隨機監測網路商品資訊頁面1422個, 發現存在問題的頁面共計127個, 主要包括使用絕對化用語、不公平格式條款、商品宣傳含有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內容、廣告使用資料、統計資料等引證內容未標明出處等問題, 其中含有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內容和宣傳中使用絕對化用語占所有問題頁面數量的63%。

“雙11、12、聖誕”即將來臨, 針對電商促銷期間可能出現的廣告宣傳、商品品質、消費糾紛、售後服務等問題, 市市場和品質監管局發出網購提示, 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血拼”時, 別忘了做好消費攻略, 增強消費安全防範意識, 做到理性消費。

消費者要小心低價陷阱

消費者要客觀行使評價權利

一些商家在商品宣傳頁面明確表示“好評返現”, 有的商家在商品發貨時利用宣傳卡片的形式, 誘導消費者給出虛假好評。 消費者應秉持誠信負責的態度進行評價,

切莫成為商家“刷信”的工具。 此外, 謹慎選擇支付平臺。 簽收前要驗貨, 儘量當面核驗商品, 注意核對貨品是否與所訂購商品一致, 有無品質保證書、保修憑證等, 同時索取購物發票或收據, 以便後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消費者在消費後不要忘了保存購物證據

產品品質是消費的第一要素, 相比實體店, 售假問題相對比較突出。 為此, 消費者在網購時, 應注意保存聊天記錄、電子訂單、付款記錄等電子資料, 保存好相關購物憑證。 如果產生糾紛, 在與賣家、網路交易平臺協商不一致的情況下, 可以直接撥打經營者所在地的12315投訴電話, 或者通過市場監管局以及各縣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網站進行投訴。

謹防違法廣告

謹防虛假宣傳

對產品品質誇大其詞, 作名不符實的虛假宣傳, 欺騙誤導消費者, 是消費者投訴的一大熱點。 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其網店宣傳其產品“2分鐘見效”, 欺騙誤導消費者。王小姐於今年3月,網購紫蘇酸棗栗33.5元,發現該產品用了“活血、安神、解毒、消積”虛假宣傳字樣。一消費者投訴,他在今年4月網購了一瓶“江南人家特產”銷售的香辣腐乳,金額28元,發現商家誇大產品功效,用了“預防老年癡呆”“預防噁心貧血”字樣進行虛假宣傳。一消費者投訴某網店對所售的麻辣鹵豬蹄,竟然宣稱有治療、保健之功效。

謹防“三無”產品

消費者選擇網購,均希望買到價優物廉的稱心商品。然而,在網購中,“三無” 產品 (無廠名廠址無標識)屢見不鮮,讓消費者煩心賭心,紛紛向監管部門投訴。袁先生於今年2月網購了一件男式短褲,打開包裝,卻發現是“三無”產品。魯先生也于3月花了68元網購一件衛衣,收到貨後發現是“三無”產品。一消費者在本地食品企業開設的網站買了一盒預包裝食品,黑糖5份,收到貨後,發現此產品是“三無”產品。

謹防貴而不實

在商品琳琅滿目的電商平臺,產品以少充多、以次充好、貴而不實,是消費者投訴的一個亂象。一消費者投訴,他網購的“新生兒手口專用濕巾”,濕巾數量與所標數量嚴重不符,標注80抽,實際只有70抽。還有一消費者因生痘痘,到網上買了一款宣稱是前五強的祛痘類化妝品,本想去掉生痘的煩惱,然而打開包裝發現,這款祛痘化妝品,無論從外包裝,還是產品本身,都毫無高端可言,甚至可以說是一款劣質產品。一消費者投訴道,他花了999元,在某鞋類專營店網購了一雙“Satchi/沙馳新款高科技男士皮鞋真皮 防骨刺專利鞋”,商家宣稱該產品是防骨刺專利鞋。讓他不解的是,他把這雙皮鞋仔仔細細看了個遍,卻看不到專利證明和專利號。

最後提醒大家:

商家不會做賠本生意

“雙十一”保持理性

切勿衝動、盲目消費

快點轉發給身邊的朋友們~

別讓他們被騙了!

看完別忘了點個大拇指鼓勵一下小新

領導說了一個ZAN,5分錢

謝謝大家!

欺騙誤導消費者。王小姐於今年3月,網購紫蘇酸棗栗33.5元,發現該產品用了“活血、安神、解毒、消積”虛假宣傳字樣。一消費者投訴,他在今年4月網購了一瓶“江南人家特產”銷售的香辣腐乳,金額28元,發現商家誇大產品功效,用了“預防老年癡呆”“預防噁心貧血”字樣進行虛假宣傳。一消費者投訴某網店對所售的麻辣鹵豬蹄,竟然宣稱有治療、保健之功效。

謹防“三無”產品

消費者選擇網購,均希望買到價優物廉的稱心商品。然而,在網購中,“三無” 產品 (無廠名廠址無標識)屢見不鮮,讓消費者煩心賭心,紛紛向監管部門投訴。袁先生於今年2月網購了一件男式短褲,打開包裝,卻發現是“三無”產品。魯先生也于3月花了68元網購一件衛衣,收到貨後發現是“三無”產品。一消費者在本地食品企業開設的網站買了一盒預包裝食品,黑糖5份,收到貨後,發現此產品是“三無”產品。

謹防貴而不實

在商品琳琅滿目的電商平臺,產品以少充多、以次充好、貴而不實,是消費者投訴的一個亂象。一消費者投訴,他網購的“新生兒手口專用濕巾”,濕巾數量與所標數量嚴重不符,標注80抽,實際只有70抽。還有一消費者因生痘痘,到網上買了一款宣稱是前五強的祛痘類化妝品,本想去掉生痘的煩惱,然而打開包裝發現,這款祛痘化妝品,無論從外包裝,還是產品本身,都毫無高端可言,甚至可以說是一款劣質產品。一消費者投訴道,他花了999元,在某鞋類專營店網購了一雙“Satchi/沙馳新款高科技男士皮鞋真皮 防骨刺專利鞋”,商家宣稱該產品是防骨刺專利鞋。讓他不解的是,他把這雙皮鞋仔仔細細看了個遍,卻看不到專利證明和專利號。

最後提醒大家:

商家不會做賠本生意

“雙十一”保持理性

切勿衝動、盲目消費

快點轉發給身邊的朋友們~

別讓他們被騙了!

看完別忘了點個大拇指鼓勵一下小新

領導說了一個ZAN,5分錢

謝謝大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