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什麼是健康城市?你的城市健康嗎?

衛生城市、綠色城市、智慧城市……, 這些現代城市的新理念還沒有完全實現, 又一個城市新理念開始流行, 並成為一些論壇集中討論的話題, 那就是健康城市。 什麼是健康城市?怎麼讓城市更健康?今天, 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聯合主辦國際可持續發展和健康城市研討會, 對此展開討論。

對於健康城市這個概念, 不同的機構、組織提出過不同的定義。 但最有發言權的顯然是城市的主人, 也就是市民。 相信每個人腦海中都有一個健康城市的畫面, 我們把這些畫面拼在一起, 就是真正的健康城市。

市民:一個理想的、健康的城市首先應該有比較好的城市規劃, 第二點就是公共交通可以規劃得更好。

市民:我對我們城市最大的希望就是所有人都能公平地享受到醫療服務的資源。

市民:一個是空氣問題, 第二是食品健康衛生的問題,

我覺得這兩塊和大家延續生命息息相關的問題是我比較看重的。

由此看來, 城市居民對健康城市的想像大多是問題導向的, 也就是說健康是相對于不健康或者亞健康而言的。 這也給健康城市的建設提供了著力點, 國家衛計委疾控局副局長張勇就透露,

我國很快將通過一系列指標, 對全國城市的健康情況進行評價。

張勇:印發實施全國健康城市評價指標體系2017版, 目前指標體系已經經國家衛生計生委審議通過, 報請國務院審定後儘快印發, 我們將委託第三方根據指標體系組織開展全國健康城市的評價工作, 並在此基礎上, 開展健康城市示範式的評選工作。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徐林認為, 要打造健康城市, 就要為城市健康發展提供更多交流平臺, 更多可複製的經驗, 和更多城鎮化的公共產品。

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地球系統科學系主任宮鵬則主張從問題入手, 更多運用現代科技, 對城市病進行全程跟蹤和類比。

宮鵬:看城市污染就像看病一樣, 一個城市的污染是一種病。 我們有沒有一個手段能從獲取基本的資料, 然後來做診斷?就像醫生做診斷, 這個實際上可以全部做成一個軟體, 從掌握污染的資料, 到如何治理污染, 到污染治理了以後的成效怎麼樣,

做全程的跟蹤和類比。

宮鵬認為, 還可以充分發揮大資料的作用, 充分收集資料, 建立模型, 預測不同空間、時間內, 人們的健康危害。

詳細報導請收聽明早央廣天下財經

記者:呂紅橋

責編:王京源

編審:劉志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