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民工翻身:我們在路上,我們要成為我們想成為的那個人

說起鄧雙全的故事, 也相當勵志。 在他很小的時候, 他就失去了父親。 母親把他和弟弟拉扯大。 他讀小學時, 每到收種莊稼時就是一場噩夢。 家裡沒有壯勞力, 所有的活都是母親一個人做。

那時候, 用聯合收割機收麥還很少, 就是有, 家裡也沒有那麼多錢請。 他清楚地記得母親一個人收麥時打場, 翻場。 他清楚地記得在剛收過的麥地裡母親刨窯他丟玉米種。 他清楚地記得母親一個人顫巍巍背起藥桶給玉米打藥。 他清楚地記得別人家都掰完玉米, 他和弟弟跟著母親還在玉米地裡向架子車上裝棒子。

一回憶起這些, 他就感覺, 母親一個人支撐這個家的不容易。 他在小學時曾對母親說, 不讀書了吧, 幫家裡幹活。 可是母親怎麼都不同意, 母親說:不管如何, 你得上個初中畢業吧。 他才堅持讀到初二, 弟弟上學, 他也上學, 家裡負擔不起。 他又向母親提起,

母親只能無奈地同意了。

他下學後, 跟著村裡人來到了浙江。 在浙江慈溪的一個小鎮開始打工。 那時候, 還不像現在好找活, 他們一起問了好多家廠, 都不要工人。 村裡人找不到活都回去了, 他也想回去。 可是出來時, 家裡沒多少錢, 他沒帶回去的路費。

在村人都回家時,

他又不好意思說沒錢回去。 怎麼辦?他決定留下來。 在村裡人都回家後, 他一家家的問, 有沒有招工的?功夫不負有心人, 他終於找到一家做襪子的針織廠, 有了工作, 顧得上溫飽。 他認認真真地在廠裡幹活, 任勞任怨。 他想, 在這裡好好幹, 得多攢點錢, 不能讓母親再這麼辛苦。

這一年, 過年回家。

村裡像他這麼大的孩子都在說媒。 母親也讓親戚幫忙提媒。 煤紅一連提了幾個, 女方家裡一聽是單親家庭, 基本面都不讓見就拒絕了。 有一次, 他都和煤紅走到女孩的莊了。 女方聽說他是單親家庭, 說什麼也不同意見面。 媒人一連尷尬地看著他, 他卻大聲地對媒人說:“走, 回去吧, 不讓見拉倒!”他心裡卻暗暗發誓:“我一定要混出個人樣來!”

過年後, 鞭炮的餘聲還沒散盡, 他帶著鋪蓋又去浙江了。 當他又回到去年呆過的廠時, 一位四川的車間主任領來三個老鄉。 他的工作崗位沒有了, 他不得不又開始找工作。 他憑著去年的經驗, 又找到一家做針織襪子的廠。

他孤零零地一個人進了這個廠,

沒有一個老鄉。 廠裡的人都抱成團, 貴州的, 四川的, 還有安徽的。 這些人經常欺負他, 想把他趕走, 他在宿舍剛洗好的衣服, 他一離開就被人扔到樓下。 他不說話, 也不爭執, 總是默默地跑到樓下把衣服撿回來。 種種磨難, 一言難盡。

隨著時間的推移, 他和他們漸漸都熟悉了。 貴州的不欺負他了。 四川的和他做了朋友。 安徽的也笑著說, 和他是半個老鄉呢!他幹活賣力, 受到欺負也無怨言, 不計較小頭小利, 工友們都和他成了朋友。

那時候, 在小廠學歷高的人還很少, 讀完初二的他也算是廠裡的高材生了。

廠裡需要一名統計,工友們都推薦讓他去幹。

這一年,他走到了人生的拐角,由一名開機器的成了一名握筆的統計。統計兩年,他成了車間主任。車間主任一年,他成了廠長。廠長兩年,他成了副總經理。這個廠也有當初的小廠變成了鎮上屈指可數的大廠。他們開始接國內,國外的一些針織大單。在廠裡,他成了一人之下,千人之上的領導。

在這七八年裡,弟弟來了浙江,母親來了浙江。他和弟弟也都找到離家百里左右的媳婦。他們一家人生活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

隨著職業的變化,眼界的提高,他又不滿足現狀了。他想自己做一家針織廠。說做就做,他離開老廠,開始創業。如今,他已創業多年,已事業小成。他並不是要炫耀,他只是想告訴身邊的民工朋友們,努力吧,只要你努力,你終究會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人。

廠裡需要一名統計,工友們都推薦讓他去幹。

這一年,他走到了人生的拐角,由一名開機器的成了一名握筆的統計。統計兩年,他成了車間主任。車間主任一年,他成了廠長。廠長兩年,他成了副總經理。這個廠也有當初的小廠變成了鎮上屈指可數的大廠。他們開始接國內,國外的一些針織大單。在廠裡,他成了一人之下,千人之上的領導。

在這七八年裡,弟弟來了浙江,母親來了浙江。他和弟弟也都找到離家百里左右的媳婦。他們一家人生活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

隨著職業的變化,眼界的提高,他又不滿足現狀了。他想自己做一家針織廠。說做就做,他離開老廠,開始創業。如今,他已創業多年,已事業小成。他並不是要炫耀,他只是想告訴身邊的民工朋友們,努力吧,只要你努力,你終究會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