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在大學中,人際關係比讀書更重要?

01

前幾天好不容易把手頭的事情完結, 忙裡偷閒回了趟家。

坐在沙發上陪爸媽聊天的時候, 無意間談起最近我們高中有個名人基金會給優秀學生代表頒獎的活動, 邀請許多校友參加, 包括我們這些尚未畢業的大學生們。 因為時間有些趕, 加上我這人不愛湊熱鬧, 當時班群在問有幾個人要去大家組織著一起的時候我就沒出聲。

本來以為是件小事, 結果我媽一聽一下不得了了, 電視裡的猜歌贏大獎節目也不看, 轉頭對著我就說開了。

“誒我說你這孩子怎麼總這麼直呢?嫌麻煩就不去啊?沒時間就不去啊?這可是校友難得聚在一起的時候,

不說有那麼多優秀的前輩, 至少你同屆的優秀孩子也會去參加吧?不趁著這機會去多認識人, 為自己未來人生鋪鋪路, 倒回家躲起來了!”

我看著她“老人家”有些恨鐵不成鋼的表情, 很是有些小聰明地沒有提起我們班上考上清華的班長大人確實去參加活動了這件事。

開玩笑, 知道的話她就得更炸了。

雖然這會兒也夠嗆, 她指責完我, 開始“連坐”了, “你就是像你爸, 一根筋兒地, 不懂得鑽研!傻裡傻氣學生樣, 還想著要創業呢, 就你認識這麼點人, 到時候除了自己家裡人都沒人能幫忙指點你!”

我爸朝我眨眨眼, 我倆心照不宣, 交換一個隱晦的笑容。 這是被“罵”慣了。

02

記得從我高中畢業起, 媽媽就“教育”我, 記得和考上名牌大學的高中同學“搞好關係”。

她說, “你們哪, 將來都是社會的精英, 散落在各個行業、各個領域, 可能在事業上或者生活上會有互相幫忙的地方。 同一個學校的情分是最深的, 現在好好把握, 將來的路好走些!”

那應該是她初步跟我灌輸她的這套“人際關係哲學”, 我將這套哲學濃縮成了所謂的“人脈主義”。

有熟人, 好說話, 好辦事, 省力又省心——這個社會的“規則”好像就是如此。

人人都說中國是個“人情社會”, 在中國, 人情作為制度的補充, 成為一種依靠的方式。 而大學被稱為小社會,

“人情”的醞釀正從這裡開始。

在你不知道的時候, 也許你已經被一些“有心之人”劃分了等級。 這個平淡無奇, 普普通通;這個地位稍高, 先籠絡好;這個是絕對權威, 必須接近...

也許有些難以想像, 正是學生氣還很濃重的年紀, 這麼會這麼快就與社會接近、靠攏?但是也有一種說法,

在合理地解釋著這樣的現象:既然遲早要踏入社會, 提前去適應規則並且掌握規則, 不是更好嗎?

只是, 帶著目的性的交友, 真的能換到“真心相助”嗎?

03

交朋友的時候, 你首先考量的是什麼?

不是這個人有沒有用處, 而是這個人是否和我志趣一致、性格相合?是否能在未來的日子裡陪伴我, 我們一起去做有意義的事情,或者吃喝玩樂,在一起開心生活。

交朋友,簡而言之是“以情聚人”,而不是“以利聚人”。這個時代沒有“傻子”,帶著目的性的接近和交往是否真誠,除非演技超絕,否則是瞞不過別人的審視的。

我還記得大二的時候,我那位擔任校學生會某部門部長的室友曾經和我吐槽過一個同學院的部門副部。

她們倆大一的時候關係平平,後來我室友當上部長後,因為校學生會有比較多的外聯資源,那位院級副部就“盯”上她了。先是加了她的微信,把她朋友圈逐條點贊,不時找她尬聊,偶爾路上遇見了也是熱絡得像是多年好友,止不住地寒暄、聊天,完全不顧我舍友的表情寫滿了“無聊”與“懵逼”。

舍友一開始一直不明所以,不知道對方這突然的熱情來自何處。直到有一天,這位同學終於主動“暴露”了。

她說,校平臺最近有什麼比較好的贊助資源嗎?原來是學院迎新晚會要開辦了,但是外聯商家還沒找好。

至此我舍友已經了然,對這位“無事不殷勤,殷勤非無事”的同學從此敬而遠之。

這條人脈最終以對方發展失敗告終。

04

當然,在大學裡最常見的人脈建設其實這個不算典型。更多的是許多自己或被他人蓋章的“平民學生”為建設人脈,平白無故浪費了許多時間和經歷去做了很多“跑腿”的活,最終卻發現自己依然不被想要拉攏的人“看在眼裡”。

因為人脈,是以自身價值為基礎而積累的。

假設你自己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實力,人家又為何要同你建立人脈?這又不是單純“交個朋友”而已。

人脈的建立,在雙方都有價值可以獲取的基礎上,才能夠把路走通。否則只是“一廂情願”,走不到兩情相悅這一步。

換言之,我們本身的實力就是最大的人脈,最硬的籌碼。

《易經》提到,人生有六大階段:潛龍勿用、見龍在田、終日乾乾、或躍在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處在大學的我們大部分處於“潛龍勿用”的階段:雖然勢頭較好,但比較弱小。

在此時,實力的積累其實才是最重要的。當你有了一定的實力,即便你在原地不動,也多的是人“上趕著”與你建立人脈。

人脈既不是可買萬物的黃金,也不是一文不值的廢鐵。一直以來應該評估的,其實都是“個人的價值”罷了。

我們一起去做有意義的事情,或者吃喝玩樂,在一起開心生活。

交朋友,簡而言之是“以情聚人”,而不是“以利聚人”。這個時代沒有“傻子”,帶著目的性的接近和交往是否真誠,除非演技超絕,否則是瞞不過別人的審視的。

我還記得大二的時候,我那位擔任校學生會某部門部長的室友曾經和我吐槽過一個同學院的部門副部。

她們倆大一的時候關係平平,後來我室友當上部長後,因為校學生會有比較多的外聯資源,那位院級副部就“盯”上她了。先是加了她的微信,把她朋友圈逐條點贊,不時找她尬聊,偶爾路上遇見了也是熱絡得像是多年好友,止不住地寒暄、聊天,完全不顧我舍友的表情寫滿了“無聊”與“懵逼”。

舍友一開始一直不明所以,不知道對方這突然的熱情來自何處。直到有一天,這位同學終於主動“暴露”了。

她說,校平臺最近有什麼比較好的贊助資源嗎?原來是學院迎新晚會要開辦了,但是外聯商家還沒找好。

至此我舍友已經了然,對這位“無事不殷勤,殷勤非無事”的同學從此敬而遠之。

這條人脈最終以對方發展失敗告終。

04

當然,在大學裡最常見的人脈建設其實這個不算典型。更多的是許多自己或被他人蓋章的“平民學生”為建設人脈,平白無故浪費了許多時間和經歷去做了很多“跑腿”的活,最終卻發現自己依然不被想要拉攏的人“看在眼裡”。

因為人脈,是以自身價值為基礎而積累的。

假設你自己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實力,人家又為何要同你建立人脈?這又不是單純“交個朋友”而已。

人脈的建立,在雙方都有價值可以獲取的基礎上,才能夠把路走通。否則只是“一廂情願”,走不到兩情相悅這一步。

換言之,我們本身的實力就是最大的人脈,最硬的籌碼。

《易經》提到,人生有六大階段:潛龍勿用、見龍在田、終日乾乾、或躍在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處在大學的我們大部分處於“潛龍勿用”的階段:雖然勢頭較好,但比較弱小。

在此時,實力的積累其實才是最重要的。當你有了一定的實力,即便你在原地不動,也多的是人“上趕著”與你建立人脈。

人脈既不是可買萬物的黃金,也不是一文不值的廢鐵。一直以來應該評估的,其實都是“個人的價值”罷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