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房子懸浮起來“避震”

彭楚堯和其團隊設計研發的懸浮大型車模產品。

利用超導懸浮技術可開發出懸浮滑板, 如科幻片一樣炫酷。

無插座磁懸浮無線充電燈泡

懸浮產品

側懸浮產品

目前已研發實現將可懸浮展示物重量提高至1500公斤。

利用磁浮列車的懸浮系統可讓300~1000kg的汽車車身懸空。

彭楚堯研發的最透明的有機光伏薄膜。

27歲的彭楚堯希望將懸浮科技帶進百姓生活。

說起懸浮你會想到什麼?大多數人的答案估計是上海磁懸浮列車, 或是美國超級高鐵。 那麼, 你有沒有想過, “高大上”的磁懸浮技術搬到日常生活中會發生什麼?

一位27歲的深圳創業青年就正在做這件事情。 他憑藉“將先進的電磁、超導懸浮科技民用化”入選“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 成為工業、製造、能源和環保領域精英人物。 他叫彭楚堯, 他和他的源弈智慧科技已開發了第一款無插座磁懸浮無線充電燈泡、懸浮發光蛋等, 並且在業內領先實現了1000公斤以上的商、民用領域重量懸浮, 還能實現自由運動懸浮以及側掛懸浮。

於是, 我們在和彭楚堯的採訪中看到了倒著拿也不會掉的手持懸浮冰塊, 沒人握著卻能寫字的懸浮筆, 可以對戰PK的懸浮玩具, 還有自己會動、超酷炫的懸浮滑板……前沿科技走入尋常百姓家, 我們看到了未來的模樣。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劉暢

從“網癮少年”到牛津“准博士”

彭楚堯8歲隨母親從湖南長沙來到深圳。 進入初中後, 他瘋狂地迷上了網路遊戲。 在隨後6年時間裡, 他打了4年多的網遊, 經常通宵打遊戲, 還曾一度打入過星際爭霸中國聯賽。 一直到高二, 他都是個十足的“網癮少年”。

在母親彭丹與深圳寶安中學許世清等一批老師的鼓勵支持下, 進入高三的彭楚堯開始爆發, 不僅從此和網遊絕緣, 還一舉考入華中科技大學。

母親曾將彭楚堯“浪子回頭”的經歷及她在家庭教育的探索記錄在了兩人合著的《牽手走過的日子——家庭教育研究探索》書中, 並將全部稿酬近4萬元及募捐的40萬元捐贈給了深圳一地中海貧血學生家庭。

本科畢業後, 他前往QS世界大學排名第12的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有限公司。

彭楚堯告訴記者, 高端技術(包括軍用技術)降維民用化是一個大的趨勢, 即把上海浦東磁浮列車、超級高鐵Hyperloop、長沙中低速磁浮列車、日本超導磁浮列車的一些核心技術降維應用到商用和消費品領域。 比如將“超導懸浮”和“電動懸浮”這兩種用於超級高鐵的新技術應用到廣告、展覽、遊樂、教育、消費品等民用領域, 以及汽車減震、重物運輸、工業軸承等工業領域, 希望讓懸浮科技全面走進人們生活。

彭楚堯和他的團隊如今已實現將可懸浮展示物重量提高至1500公斤,而電磁排斥懸浮則實現了可達12公斤、高度8.7cm,還開發出了可在各個角度上(上懸浮、側懸浮、下懸浮)靈活實現物體的懸浮,以及開發出了免插電磁懸浮無線充電發光裝置,並且完成了超導磁懸浮原理展示設備的開發,打破美國公司在該領域的壟斷——這些新技術都在業內處於領先水準。

“用意念控制懸浮不是夢”

“將超導技術應用在列車與汽車模型懸浮領域,還可滿足搭載乘客和運動等需求。”彭楚堯說,他和團隊接下來要攻克的懸浮科技民用技術關首先是“穩定”,也就是懸浮物體能增強抵抗外力干擾的能力、減少跌落,實現更穩定懸浮,預計8個月完成攻關;然後要攻克的是“可控”,也就是實現可控制的多點懸浮,預計6個月內完成攻關;再往下走,就是“跨界融合”了,比如和腦電波研究融合,實現意念控制點亮懸浮電燈等,甚至“意念控制”懸浮體的位置、高度、姿態都將不再是夢。目前業內最大的暢想就是,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某一天,也許房屋也可以懸浮在空中,再也不擔心地震了。

“一個人一輩子一定要創一次業,在這條路上,你會看到無數的風景。我希望讓最先進的懸浮科技能從磁浮列車上真正走進我們生活、造福我們生活。”彭楚堯說。

(責編:伍振國、孫紅麗)

希望讓懸浮科技全面走進人們生活。

彭楚堯和他的團隊如今已實現將可懸浮展示物重量提高至1500公斤,而電磁排斥懸浮則實現了可達12公斤、高度8.7cm,還開發出了可在各個角度上(上懸浮、側懸浮、下懸浮)靈活實現物體的懸浮,以及開發出了免插電磁懸浮無線充電發光裝置,並且完成了超導磁懸浮原理展示設備的開發,打破美國公司在該領域的壟斷——這些新技術都在業內處於領先水準。

“用意念控制懸浮不是夢”

“將超導技術應用在列車與汽車模型懸浮領域,還可滿足搭載乘客和運動等需求。”彭楚堯說,他和團隊接下來要攻克的懸浮科技民用技術關首先是“穩定”,也就是懸浮物體能增強抵抗外力干擾的能力、減少跌落,實現更穩定懸浮,預計8個月完成攻關;然後要攻克的是“可控”,也就是實現可控制的多點懸浮,預計6個月內完成攻關;再往下走,就是“跨界融合”了,比如和腦電波研究融合,實現意念控制點亮懸浮電燈等,甚至“意念控制”懸浮體的位置、高度、姿態都將不再是夢。目前業內最大的暢想就是,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某一天,也許房屋也可以懸浮在空中,再也不擔心地震了。

“一個人一輩子一定要創一次業,在這條路上,你會看到無數的風景。我希望讓最先進的懸浮科技能從磁浮列車上真正走進我們生活、造福我們生活。”彭楚堯說。

(責編:伍振國、孫紅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